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 >

第58节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第58节

小说: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方反复扫描。他妈的,还真是的,李团长暗暗庆幸没有贸然把部队拉到公
路边,否则的话,不仅打不着公路上的目标,自己的意图也会过早暴露。

“去!通知部队马上派出警戒,其他人员不准乱动,不准吸烟,不准大
声说话,原地休息睡觉,违者杀。”虽然日军不大可能深入到这一带,但为
了慎重起见,李团长还是下了严厉的命令。原想拂晓攻击,现在不行了,既
要排除山头的敌军,又要消灭公路上的辎重部队,这就要求两处的攻击同时
发起,但是,大白天很难做到这点。“等晚上吧,磨刀不误砍柴工,让部队
养精蓄锐。”李团长想罢,心中不再着急。整整大半天,他都在观察敌情。
他发现,日军的守备队并不很多,像撒豆子似的,隔二三个山头放一个小队,
而且没有构筑像样的工事,完全是应付小股游击队袭扰的架势。李团长想好
作战方案,返身下山睡觉去了。

太阳渐渐西沉,部队官兵们吃饱了干粮,七八个营、连军官围拢在团长
身边,借着夕阳的余辉,李团长用石块和树枝摆出模拟地形。“你们俩个各
率一个连,攻击公路西侧南边和北边的这两个山头,然后用火力封锁公路两
端,阻止日军辎重部队逃脱;你们两个连借助地形和树丛,隐蔽地越过无人
的小山,尽量接近公路,战斗一打响,不顾一切横穿公路上的敌军车队,迅
速占领公路对面的这几个山头,掩护公路上的作战,我的迫击炮相机支援你
们;剩下的两个连尾随穿越公路的部队,猛打日军的汽车队;我带两个排的
步兵及迫击炮,重机枪分队,潜入公路西侧无人小山上,用火力支援你们。
还有什么问题?”

营连长们用沉默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任务非常清楚,对地形的了解也不
比团长差。“记住,何时开始攻击,何时撤出战斗,都看我的信号,第一发
信号弹攻击,第二发信号弹撤离,公路对面的先撤,集结地点还在这里。”
李团长一挥手,各部队分头开始行动。

一个钟头过去了,两个钟头过去了,李团长带的部队已经到达了位置,


草丛上的露水打湿了军衣,寒冷和紧张使他发出阵阵颤抖。公路上已经驶过
了两批车队,李团长好几次都按捺不住,想要发出信号,但又想其他部队也
许还没有做好接敌准备,尤其是南北两个山头上有敌人,接近动作更需慎之
又慎,李团长强制自己冷静下来,“再等一会儿,攻击必须同时发起,否则
一个环节跟不上,全部计划就会打折扣”。

又过了30 
分钟,公路北面一长串汽车亮着大灯,蜿蜒而来,大约有50
辆左右。就是它了,李团长微微发抖的手举起了信号枪,周围的迫击炮手、
重机枪手全都准备射击。日军车队在夜色和不良道路上跑得不快,好一会才
到达眼前。待车队刚刚过去一半,一发信号弹“啪”的一声腾向半空,四下
里顿时响起炒豆般的枪声、炮声。最令人担心的南北两个山头上,手榴弹爆
炸的闪光密密麻麻,这说明,那里的部队是在近距离发起攻击的。不一会,
公路对面的山头上也展开了激烈战斗,穿切公路也成功了。李团长长出一口
气,把注意力转向公路。一溜几十辆汽车,这里一团火,那里一声爆炸,攻
击部队的身影在火光中不断闪现。几辆汽车一看前后受阻,跌跌撞撞地开下
公路,企图夺路而逃,上面的押运士兵被抛出车外。“重机枪!重机枪!”
李团长大喊起来。两挺重机枪掉转枪口,朝着企图逃跑的汽车不间歇地猛扫,
油箱打着了,轮胎打爆了。车身前后上下布满密密麻麻的弹孔,像蜂窝一般。

日本兵真够顽强的,虽是辎重部队,又被突袭打得四分五裂,可没死的
仍利用路基、汽车当掩护,拼死抵抗。一辆满载食品的汽车烈焰滚滚,烤得
人无法接近,车下两支三八步枪仍不断向外射击致命的子弹,直到烈火把射
手吞噬。又有一名汽车兵,不顾车上弹药已经开始爆炸,猛踩油门冲向路边
的中国部队,好在车身颠覆,才未出现同归于尽的结果。

战斗持续了40 
分钟,公路上除了各种物资弹药的炸裂声,已经没有了抵
抗,几十辆汽车全部成了火堆,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硝烟和烧烤人肉的恶臭。
公路北边一阵激烈枪响,日本人增援来了。李团长打出撤退的信号弹后,命
令迫击炮向枪响的地方射击,掩护山头上的部队迅速撤下来。天亮前,各部
队陆续回到出发时的松树林中,稍微清点一下伤亡人数,即向远方山中避去。

随后几天,这支部队又在不同地点打了两仗,一次是布好口袋阵伏击,
一次是在较远距离上用迫击炮轰击。在此前后,其他中国部队也在日军侧后
频繁活动袭扰,有成功的,也有失利的。日军后方补给时断时续,不得不用
相当部队应付后方。日军第16 
师团及第13 
师团主力,直到
9 
月底、10 
月初
才陆续抵达沙窝和新店前线。但是,两个师团的全力进攻,并没有打开通道。
日本战史著作记载:

“第13 
师团主力进入新店北面地区后,统辖沼田支队,。。10 

3 

开始总攻击,依次占领了山地阵地,于10 

8 
日夜占领了新店。以后师团虽
继续攻击,但凭险修筑的敌阵地是很难攻的。一直延续到21 
日才攻占了阵地
的主要部分,22 
日越过省界,击败残敌后继续南下;26 
日进入麻城东北地区,
接着于10 
月30 
日进入宋埠。

“第16 
师团首先击败筱原支队背后的敌人,然后进入沙窝地区。从10

6 
日开始,攻击大别山的敌阵地。。。直到10 

9 
日才占领一部分要点,
战线呈现胶着状态。。。10 
月15 
日,再次总攻击,顽强的敌阵地逐次被攻
破,24 
日越过省界转向追击,25 
日进入麻城地区,26 
日进入宋埠地区,27
日进入黄安。

10 
月中旬,第16 
师团由于第一线步兵中队伤亡较大,在步兵第33 
联队


内甚至出现仅剩下中队长等13 
人的中队。”

日本战史著作号称信史,但至少在上述记载中充满了暧昧含糊,以至于
使人产生一种错觉,即:第16、第13 
两个师团虽然进攻困难,但毕竟突破
了大别山。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日军两个帅团在10 
月下旬越过大别山不假,
但并非靠自身的力量获得突破,而是在西面平汉线和南面长江北岸两个方面
取得进展,形成对大别山中国守军的合围之势后,中国守军主动撤退的情况
下,才得以越过大别山的。换言之,到10 
月下旬,其他方向的日军已经逼近
武汉,继续阻止大别山日军前进已失去意义,因此,中国守军主动撤离,放
弃了阵地。如果说,这也算是突破的话,日本人对战争的理解就太肤浅了,
要么就是打肿脸充胖子。

衡量一切战争,一次战役的得失成败,不在于是否撤退,而在于是否达
到了预期目的。以这个不争的标准衡量,宋希濂、田镇南、孙连仲是胜利者,
因为他们成功地粉碎了日军取捷径,经大别山先入武汉的幻想;而莎洲之兵
和藤江惠辅两位师团长失败了,因为他们没能达成第二军司令官稔彦王中将
赋予他们率先攻入武汉的任务。当日军第16、第13 
师团尾随撤退的中国军
队翻过大别山时,其他方面的日军先头已于10 
月26 
日进入了空荡荡的汉口。
如果说,这也不失为一种胜利,那么,这种胜利与第16、第13 
师团没有多
大的关系。

战后,中国最高统帅部论功行赏,通令全国军队嘉奖第
2 
集团军和第71
军,表彰其官兵在大别山沙窝、新店一带的成功作战。


第七章田家镇功败垂成

长江上的“旅顺口”

北面大别山方面固然重要,但相形之下,东面长江方向更为要紧。整个
8月间,九江西至田家镇的60公里长江上,压力越来越大,到了9月中旬,
出现了危机。

田家镇——武汉东方的最后一道大门。蒋纬国将军的战史著作中,曾列
举了武汉会战中敌我双方必争的一些要点,其中就有田家镇,内称:

“田家镇,该地区江面狭窄,南北两岸均筑有要塞,可以火力控制长江
航道,为武汉东面之最后门户。昔本地区有失,则日军海军可自由溯江西进,
直冲武汉。”

为了屏护这“最后门户”,中国方面除在田家镇修筑永久性要塞阵地以
外,还在九江至田家镇之间的长江两岸,设置了多处炮兵阵地和较小的要塞,
并在江面上广布水雷,形成了大纵深的防御体系。如果说,武汉大会战的方
针是“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当战于武汉之远方”,那么,田家镇保卫战可
以说是,不仅要战于田家镇,而且首先要战于田家镇之东方外围。从这个意
义上讲,田家镇作战开始于8月初。事实上,日军的计划也是这样。

7月26日,九江失陷之后,日军陆海军新阶段溯江作战的目标就是田家
镇。8月1日,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中将与海军第3舰队司令官及川古志
郎中将,双方在关于田家镇作战的陆海军协定上签下了各自的大名,协定规
定:

“继占领九江之后,海军继续以长江部队顺次打开长江水路,8 月下旬
进入田家镇方面;陆军以一部兵力攻战江岸要地,协助海军的上述作战。”

计划直接使用的兵力为,近藤英次即海军少将指挥的海军溯江部队,包
括第11战队的各类舰艇及海军陆战队;波田重一中将指挥的陆军台湾混成旅
团。此外海军第2联合航空队和陆军第3飞行团协助作战。

日本方面对田家镇作战的难度是有认识的,从各种渠道已了解到:“九
江至汉口之间,筑有最复杂阵地的地方就在此处,其北面山地筑满炮台,前
面的长江非常狭窄,众多隐蔽炮台使溯江部队绝对难以接近。”日本国内甚
至将田家镇与日俄战争时的旅顺口相提并论,称之为“长江上的旅顺口”。

8月6日,以田家镇为目标的溯江作战正式开始。但是,直至9月上旬,
波田旅团困于南岸湖沼地区,举步维艰,无法有效排除陆地上对海军的威胁。
海军虽然在飞机、舰炮掩护下,强行溯江上行,但两岸中国炮兵的固定或机
动炮击,使海军的排雷除障作业极为困难。整个8月期间,海军溯江舰艇每
日平均前进不过1000米,进入9月,更加迟缓,平均仅扫清不到700米的江
面,而前方还有码头镇、武穴、富池口、半壁山、田家镇等一个比一个强固
的要塞。

预定8月下旬进入田家镇方面的时限已经超过了,事情明摆着,仅靠陆
海军溯江部队是达不到目的的。怎么办?畑俊六大将和冈村宁次中将都参加
过日俄战争,熟知日军战史。日军攻打坚固要塞已不只一次,甲午战争对威
海卫要塞的进攻,日俄战争对旅顺口要塞的进攻,乃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对
德军青岛要塞的进攻等等,无一不是在侧后登陆,从陆地逐步进攻,最终达
成目的的。


看来这次对田家镇要塞也只能如法炮制了。

早在
8 
月中旬,海军溯江进攻陷于难产之时,第11 
军司令部就已开始考
虑另辟蹊径,认为相对溯江正面攻击而言,从陆地进攻田家镇背后更为有利,
也比较快,并据此制订了腹案:

会战准备要领
8 
月13 
日吕集团参谋部


6 
师团对具右侧之敌进行扫荡后,于
8 
月25 
日左右从黄梅附近出发,
攻占广济附近。。然后迅速以一部协助海军从背后攻占田家镇。。”

为了攻占出家镇,日军盯上了广济,中国统帅部当然也明了广济的重要
性。蒋纬国将军的书中指出:

“广济,南倚长江,北屏大别山,为亨(即南京——作者注)川公路上
之战略要点;地形复杂,雨季时沼泽处处,泥泞载道,运动困难。如广济失
守,则田家镇要塞陆地方面失去屏依,大别山南翼暴露,汉口之东方门户开
放,虽尚有白马、巴阳等河流可资依托,但障碍力不大,无险可守。”

鉴于广济对田家镇的重要性,中国统帅部要求第
5 
战区右翼兵团李品仙
所部,在广济一带全力抗敌,屏障田家镇以北的陆上安全。

冈村宁次深知第
6 
师团将要实施的广济、田家镇之战将会是一场殊死之
战,因此,特意将直辖的迫击炮第1、第
4 
大队,独立山炮兵第
2 
联队,独
立工兵第12 
联队,近卫师团第
4 
野战高射炮队,独立机关枪大队,以及部分
坦克、装甲车部队配属给第
6 
师团,以加强其攻击力。同时,考虑到第
6 


8 

2 
日占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