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 >

第23节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第23节

小说: 血肉长城-中国抗日战争著名战役纪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委同意对交通进行大破袭战的电文,而只有4月2日“当前最很需要的是


绥德、皖东两点”这样一封要求八路军加强支援新四军而暂缓进行交通破袭
的电文。

或许在陕北的中央军委更愿意放权给八路军前指,因为他们身处前线,
对问题看得更清楚。这样的话在毛泽东起草的电文中屡见不鲜,“望自行处
理之”、“根据情况,酌情处理”。毛泽东是一个敢于放权给战役指挥员的
战略家,很多老人回忆起来都说:这也是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重要原因之一。

或许还有其它的原因。

也许时间老人会说明一切。

八路军总部自
6 
月27 
日返迁到砖壁村已有半个月了。据当时任作战科长
的王政柱回忆,这段时间彭德怀和左权每天都要在地图前站上很长的时间。
地图也已从一张变成了两张,除原来的华北地形图外,又增加了一张正太线
地图。这是作战科根据彭、左两位首长的意见挂上去的。

夏季正是八路军大显身手的季节。特别是对于敌后斗争,华北平原七八
月份一望无际的青纱帐,对善于进行游击战争的八路军来讲,就如同是鱼之
于海洋,鸟之于天空。日本鬼子装备再好,只要八路军往青纱帐里一躲,再
想抓到就比登天还难。在那时的歌词里都能闻到青纱帐的味道,“青纱帐里
游击健儿逞英豪”的歌声常常在田野里回荡。

“此战役目的以彻底破坏正太线若干要隘,。。基本是截断该线交通为
目的。”

《战役预备命令》明确规定了此次作战的主要任务。

任务抓住了要害。

当时华北有
7 
条铁路干线——正太线、同蒲线、平汉线、津浦线、平绥
线、北宁线和胶济线。在纵横交错的铁路网中,正太线处于中心位置。它是
连接晋冀两省的战略交通要道,又是隔断晋察冀根据地与晋冀豫根据地的屏
障。对于这条铁路,日军非常重视,一向以重兵守备。在200 
多公里的铁路
线上,日军部署了
3 
个独立混成旅团。正太线是我必攻、敌必守的重要交通
线,是日军的交通动脉。

八路军准备在敌人的动脉上开刀。

7 
月22 
日以后,每个人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

7 
月22 
日总部下达了《战役预备命令》;

7 
月23 
日下达了《进行正太战役中之侦察重点与注意事项》;

8 

5 
日,《正太战线政治工作指示》;

8 

8 
日,八路军总部下达了正式的《战役行动命令》;

同一天,下发《关于百团大战破坏战术之一般指示》;

8 
月18 
日,《为达成正太战役目的应连续破路》。

这段时间,晋察冀军区下达作战命令
5 
个;

129 
师的各种指示、通报
8 
个。

当然这些远远不是全部。

大战就要开始。

129 
师的战士们从每天增加的
5 
分钱菜金中已经预感到又要打大仗了。

今天的人们吃着成百上千元的美味佳肴时,已经很难理解当时
5 
分钱菜
金意味着什么。在敌后坚持抗战的八路军将士虽然被蒋介石收归麾下,但军
饷和武器却得不到这位“蒋委员长”的补充。“光叫马儿跑,不给马儿草。”
八路军只好自己解决,甚至在敌后搞起了自救运动。由于鬼子反复的“扫荡”,


实行“三光”政策,连土豪都快揭不开锅了。抗日战争爆发后,土地革命战
争时期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已经不能再实行了,为了团结一切力量,
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只能够采取减租减息的政策。

在这种紧张困难的条件下,一天只有几毛钱的菜金。有时连几毛钱也吃

不上。增加菜金更是轻易不会出现的事。
“增加五分钱菜金”一定是要打仗了,而且是大仗。
敏感的战士们在猜测着。
作战任务对战士是保密的,命令只传达到了旅一级。《作战顶备命令》

中明确要求“一切的准备均不可妨害丝毫的秘密”,还有“本电阅后烧”。
对这次作战任务的艰巨性,刘伯承和邓小平是清楚的。
总部要求129 
师以主力
8 
个团附总部炮兵一个营,破击平定(含)至榆

次段正太线。破坏重点,阳泉至张家镇段。

7 
月22 
日的《战役预备命令》中,并没有规定具体的战役任务,直到

8 

8 
日正式的《战役行动命令》中才明确了三个区的任务及作战地域区分。
129 
师和晋察冀军区一南一北就像一把已经张开的剪刀要剪碎正太路。
对完成这次破袭任务,刘伯承和邓小平也是有信心的。
129 
师在进行百团大战前,力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129 
师在5、
6 
月间全军进行了整编,军区和军分区进行了调整。成立了

太行、太岳军区。129 
师兼太行军区,下辖
5 
个军分区;第386 
旅兼太岳军
区,下辖
3 
个军分区。
除原385 
旅、386 
旅外,又新编了
6 
个旅:新1、新7、新8、新9、新
10、新11 
旅。

军委电报中要求“要以主力
8 
个团的兵力”实施破路,129 
师的命令中
对各团也相应地充满了“以主力”、“两个得力团”等要求。毫无疑问,129
师的主力都要拿出来了。于是,就指定了“六旅、五旅、十旅、决一纵各两
个团共八个团进行本战役”。六旅指386 
旅,五旅指385 
旅,十旅指新十旅,
决一纵指决死一纵队,这四个旅是129 
师战斗力最强的四个旅,一切都顺理
成章。

为了确有把握,129 
师在总部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
2 
个团,共10 
个团用
于正太线。还准备抽出相当于28 
个团的武装分布在平汉、白晋、同蒲诸线,
进行广泛的破袭战,以策应正太路的作战。

这10 
个团分成三个突击纵队,由“陈、陈、谢统一指挥”。
第一个“陈”指陈赓,386 
旅旅长。
第二个“陈”指陈锡联,385 
旅旅长。
最后的“谢”指谢富治,385 
旅政委。
右纵队以第28 
团、第30 
团并配属炮兵、工兵各一部组成,由第10 
旅旅

长范子侠、政委赖际发指挥,主要任务是破击阳泉至寿阳(不含)段;左纵
队以第16 
团及决死第一纵队第25 
团、第38 
团和榆太两个独立营并配属炮
兵、工兵各一部组成,由第386 
旅参谋长周希汉指挥,任务是破击寿阳、榆
次(均含)段:以第385 
旅主力及第386 
旅第772 
团组成中央纵队,由陈赓、
陈锡联、谢富治直接指挥,位于平定以西之韦池村、天他池地带,在敌从阳
泉、平和段侧击我军时,应各个消灭之,以保障破击的成功。

晋察冀军区的几个领导对《战役预备命令》自然心中有数。在《战役预
备命令》中并没有明确晋察冀军区的任务和作战地域,但是荣臻却已成竹在


胸。《命令》中“侦察平定以东至石家庄段,由聂区负责”、“基本破坏区,
为井陉、寿阳等(段)”这样几句后,对于1923 
年入党,担任过红
1 
军团政
委、八路军115 
师副师长等职位的聂荣臻来讲,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聂荣臻对这次破袭战役早有准备。春季会议后,他就组织全区进行了针
对性的准备和训练。

作战任务被迅速勾勒清楚,战役部署也就相应地形成了。

晋察冀军区将调集18 
个步兵团及配属分队组成左、中、右三支主力纵
队、一支牵制部队和一个总预备队,担负主要方向的作战任务。左、中、右
三支纵队分别担负平定(含)至娘子关(不含)、娘子关至上下安(不含)、
上下安至石家庄的作战任务。

军区司令部设在阜平县一个不显眼的山村里,只有走进院落,穿过几株
高大的槐树,望见从屋脊上隐蔽地伸出的天线和电话线,才会明白这是军事
指挥部。

据一些老同志回忆,《战役预备命令》发布后的一天,晋察冀军区召开
了军区高级干部会议。会上,聂荣臻司令员宣布:

“八路军前方总部发布了战役命令,晋察冀军区将与冀鲁豫军区、晋绥
军区一起,对全华北敌人占领的交通线及其沿线城镇据点,发动大规模的破
袭战。我们晋察冀军区的任务是:负责破袭正太路石家庄至平定段,破袭重
点为娘子关至井陉煤矿段及其两侧地区,并且对平汉路、北宁路、津浦路、
石德路、沧石路等铁路和公路线段进行广泛破袭,以阻止敌人向正太路增
援!”

“好哇!”到会的各军分区的领导同志都惊喜地轻声欢呼起来,这可是
抗战以来,八路军发起的一次最大的破袭战役啊!

8 

8 
日《战役行动命令》正式下达后,晋察冀军区的作战任务及作战
地域区分与《战役预备命令》的内容完全一致。接到正式命令后,聂荣臻又
进一步明确了各攻击纵队的任务:以第
5 
团、19 
团、
2 
分区特务营附冀中炮
兵两个连为右纵队,均归郭天民、刘道生统一指挥,大举破击娘子关(含)
至乱柳(含)段之敌,并将重点指向娘子关、磨河滩、上下盘石、移穰各点;

2 
团、第
3 
团、16 
团及并获支队附冀中炮兵一个连为中央纵队,均归杨成
武统一指挥,大举袭破娘子关(不含)至微水、井陉煤矿之敌,重点置于北
峪、乏驴岭、蔡庄及煤矿;冀中区警备旅第
2 
团、军区特务团主力、井支一
部为左纵队,归熊伯涛指挥大举破袭微水至石家庄段铁道。

《战役行动命令》规定的正太战役发起攻击的时间是1940 

8 
月20 

22 
时。由于聂荣臻提前布置了作战任务,所以各个军分区的作战准备特别充
分,尤其是在侦察准备上更是下了大功夫。

有的化装成农夫,挑着担子进城卖莱;有的扮做走亲戚的,进城探亲访
友,甚至将亲戚攀到了伪保安队内部。

中央纵队司令员杨成武回忆了亲自化装侦察的一段往事。中央纵队是负
责破击井陉煤矿的。
8 
月20 
日下午,趁各营布置任务的时候,杨成武打算与
三团团长邱蔚一块化装成老百姓深入到煤矿近处侦察,选择突破口。

几位同志放心不下,说:“司令员,你别去了。那里距离敌人太近,一
旦暴露,撤退都很困难。让我们去吧!”

他没有同意,他觉得这次战斗太重要了,不亲临实地察看一番,心里不
踏实。参谋们拗不过他,只好搞来了便衣。于是,他和三团长邱蔚及几个警


卫员全都化装成当地百姓的模样,近黄昏时,下了山。他们顺利地走出一段
路后,便在暮色中匍匐前进,一直爬到矿区边上,仔细地察看了一番。

战前准备的一个大难题是如何破敌人的电网。以前,大部分战士不知道
铁丝网还“麻”手,有时还能把人“麻”死。自从团里的“小秀才”跟大家
说,它不是普通的铁丝网,它是电网,人一接触它,它上边的电流就会从人
身上流过,这就叫触电,严重了就会死人。

“小秀才”这么一说,有人就问,那我们就没办法对付它了吗?“小秀
才”这才接着讲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铁是导电的,只要用不导
电的东西接触电,就不会触电了。比如说木头。”有人又说,木头倒是不导
电,可是木头劈不开铁丝网呀。“小秀才”挠了挠头皮,突然灵机一动:“我
们可以把篮球剖开,用球胆做手套,再戴着手套去拿铡刀,这样就可以不触
电了。”一听要把心爱的篮球剖开,有的战士就嘟哝着:把篮球给弄坏了,
以后还玩什么呀?

说到篮球,它在八路军敌后抗战的生活中的作用不容小视。百团大战前
为了制造华北无战事的气氛,彭德怀大摆“篮球”阵,经常把机关的参谋干
事赶到篮球场上,会不会都要上场。有些干部很不理解,彭德怀就对他们讲:
“要让鬼子知道,我们每天都在玩球,要让他们觉得我们在玩球丧志。”那
时的敌后也不安全,说不定就有个汉奸、狗腿子躲在八路军身边,在窥视着
八路军的一举一动。彭德怀的这一招,用孙子兵法上的话说就是“示形于敌”。

我们再看一例。朱德回延安前,先到了洛阳,此行是为了要和卫立煌谈
谈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磨擦”问题。朱德到了洛阳,受到了卫立煌的热
情接待,随后国、共间进行了一场被历史学家大书特书的篮球赛。据记载,
当时气氛很是热烈、融洽,对朱德的洛阳之行起了很积极的作用。

还有,八路军在敌后掀起的体育锻炼热潮,就是以打篮球为主的。

所以,篮球在战士们的心目中有着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位置。

难怪“小秀才”一说要把篮球给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