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大唐之镖行天下 >

第58节

大唐之镖行天下-第58节

小说: 大唐之镖行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落在彭无望的对面。红思雪再将手一颤,长鞭宛如灵蛇般从儒生的腰际脱了下来,宛如长了眼睛一般回到红思雪身上,干净利落地捆回红思雪的纤腰之上。 

  那儒生满脸惊奇钦佩之色,对着红思雪深深一揖,道:姑娘好功夫,令小生大开眼界。彭无望看了看红思雪,一竖大指,满脸赞叹。红思雪看了彭无望一眼,对着儒生道:先生过奖了。儒生深深看了彭红二人几眼,道:令兄妹莫非是行走江湖的侠客。 

  彭无望一拍大腿,笑道:先生怎知我们是兄妹,哈,难道是我们长的相像不成。 

  那儒生看了看他的脸,又看了看红思雪,干咳一声,道:这个,相貌都在其次,只是令兄妹都有一种逼人的英风豪气,令小生不由自主地作此猜想。 

  红思雪看了看彭无望,心中暗暗苦笑。彭无望却已经笑了起来:读书人确是不同。目光果然犀利。没错,我们不但是兄妹,还是行走江湖的侠客,哈哈哈。 

  儒生连忙拱手笑道:那真是幸会幸会。小生张放,字若虚,乃是江都人士。 

  彭无望报出了自己和红思雪的名字,然后笑道:你也叫张放,真得很巧,我认识一个行走江湖的兄弟,也叫张放。 

  儒生一惊,喜道:竟然有和我同名的江湖侠客,那日将他请出来,也好相识一番。 

  彭无望神色一暗,道:那位兄弟已经去世了。 

  儒生叹道:那真是太可惜了,只能怪相见恨晚,少了这一场相遇。 

  红思雪淡然一笑,道:江湖人江湖亡,那也平常得很。缘起缘落,应是如此,先生不必介怀。 

  儒生深深望了红思雪一眼,道:姑娘如此洒脱,我辈男儿只能称一声惭愧。言罢向红思雪施了个礼,将她的红头巾平举手中,道:姑娘适才临风而舞,秀发翻飞,头巾随风而去,正好飘到我的手上。请姑娘收回。 

  红思雪微微一笑,接过头巾,道:时世无常,便是至亲之人,也多经聚散,些许身外之物,倒也不用执著了。言罢,一抖手,红头巾再次在风中飘逝。 

  彭无望击掌而笑:好好,义妹此举深得我心,哈哈,痛快,来,饮胜。 
  张放不禁对这些江湖儿女的豪爽风范深感心折,连连举杯相邀,连自己垂涎的下酒菜都没有瞟上一眼。 

  酒过三巡,彭无望长叹一声,环顾周遭景致,心旷神怡之际,朗声道:今夜能够遇到先生,实在太好了。彭某老粗一个,虽然陶醉于今夜风景,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先生是读书人,不知可否将今夜风景吟咏一番,让我们以后的日子,能够常常忆起。 

  张放注视着高悬于天际的一轮明月,微笑不语,仿佛陷入了沉思。 

  红思雪笑了笑,说:你二哥文武双全,难道没有教过你读书么? 

  彭无望苦笑了一下,说:岂止二哥,我师父教授刀法之时也曾令我翻阅书籍,吟咏些诗句,说是如此可以便于了解刀中要义。我对于此道蠢笨如牛,令师父十分失望。那日,师父让我对着天姥山吟诗一首。我一口气说了出来,从此师父再也不让我碰书本。 

  听到此处,张放和红思雪同时来了兴趣,异口同声地问:说来听听。 

  彭无望的脸色一红,道:你们莫要笑我。红张二人连称不会。 

  其实,我都觉得自己这首诗有些意思,不知为何,师父就是不喜欢。你们听着。彭无望兴致勃勃地站起身,对着长江,大声道:天姥山兮大铁杆,上面尖细座底宽,若能将天戳个洞,弄个玉帝到人间。吟罢一阵摇头晃脑。 

  红思雪刚刚一口酒入喉,听到这番咏颂,连忙用手遮住上三路,将酒水喷入袖筒之中,满脸通红地将身子转到别处,装作欣赏风景。 

  张放双手发颤地将手中的酒放回桌上,扶案良久,才朗声道:彭兄此诗虽然稍嫌粗疏,但是创意奇佳,自成一格。比我们这些迂腐书生的行文,多出一番新奇味道。 

  彭无望开怀大笑,道:多谢先生夸奖。可惜师父不在,否则听到先生这番话,必对我有所改观。那,就请先生也做诗一首,以谢今日如此良宵。 

  张放有感彭红二人潇洒磊落的豪侠气概,长身而起,立于船头,远眺着江上月明的景致,陷入深深的思索。此时已近三更时分,不知是因为空气太过清新,还是晚风太过缠绵,今夜的月光如此明亮,竟然让人涌起一种耀眼生花的感觉。远处的渔火仿佛暗了下来,江畔渔家妇人的捣衣声也变得沉寂了。天地间仿佛只剩下连江海潮涌动时发出的轰鸣之音。 

  月华如水银泻地般涂抹在周遭景物之上,江畔令人疑似积雪,而江中流水波光粼粼,仿佛闹市华灯集于江上。天边视野之尽头,江水横陈,波光相集,宛如一丝连接天地的银线,浮摆飘动,变幻若神。 

  长江流水平春潮,中天玉兔自此升。滟滟连波凡千里,百水千川共月明。张放吟罢,心中一叹,此诗虽好,却仍不足以喻今日之景。他回过头来,看到彭无望和红思雪一脸茫然,忙问:两位,不知有何指教。 

  彭无望挠了挠头,道:敢问先生,什么是玉兔?我怎么看不见? 

  张放笑道:彭兄,玉兔乃指天上明月。 

  彭无望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我已经用心记下先生的诗句,回到家中,定要和我家四弟讲解一番。不过,哎,我总觉得...... 

  张放忙道:彭兄请直说,不必迟疑。 

  彭无望看了看红思雪,红思雪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没有说话。他犹豫着说:这首诗我听得懂了,却不是很有气魄。 

  张放眉头一皱,道:此话怎讲? 

  彭无望想了想说:我们行走江湖之人,每日东漂西荡,每看一处风景,总会想在那之后又会看到些什么景象。就好像看到长江会想到东海,看到蜀山便会想到成都。今日放舟江上,想到的就是百里之外的海潮。先生诗中没有提一个海字,让我感到若有所失。 

  张放心中一动,道:若是吟咏景色,自然是以近景为先。但是彭兄此话,却更高了一层。 

  彭无望见他夸奖,心中更是欢喜,道:不如这样,头两句改成: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有潮有海,有江有月,听着着实痛快。 

  红思雪粲然一笑,对彭无望点点头,道:下面两句可为: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普天之下皆为月光所照,比之百水千川,却又如何? 

  张放默默念了几遍,忽然仰天大笑,冲到桌案之前,举起酒坛,将半坛美酒统统灌下肚,一抖手,将酒坛远远抛入江中,长笑一声,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张某一生浸淫诗文,从未达到如此境界,今日得此佳句,此生可称无憾。 

  他冲到舟边,对着自己所乘的轻舟大声吆喝:张童,拿笔墨来,快快! 

  一个十三四岁少年应声而出,手脚麻利地跃上船,飞快地将笔墨纸砚摆在张放面前。 
  未等到小童将墨磨好,张放已经迫不及待地抓起笔,挥毫如云烟,飞快地在纸上写了起来。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看完此诗,彭无望和红思雪同声叫好。 

  好一句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此问真是精彩。想来师父都要答不出来。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想到平凡渔家的女子,夜夜都有如此悲情,心中岂能无感。 

  张放将自己的诗大声地念了一遍又一遍,仰天长笑,将诗卷收入怀中,对彭红二人深深一揖,道:今夜若非遇到贤兄妹,小生自问今生无缘吟咏此诗。彭红二人相视而笑,同时还礼。 

  张放笑道:凡人写景,皆有穷于文字的苦叹,而今诗成于此,已经超出今夜景致之外,想来这回老天爷也该有穷于景的苦叹吧。哈哈哈。言罢向彭红二人一拱手,告辞而去。 

  看着张放的轻舟翩然远逝,彭无望笑道:今夜真是幸运,竟让我们遇上如此有趣之人。红思雪看了看他,心中暗道:我说此人,应该就是为了你我而来。思罢嘴角露出一丝浅笑。 

  他们却不知一首春江花月夜便在谈笑间于此瓜洲夜色中横空出世,有唐以来,豪兴湍飞,光华无限的千万诗行,便由这一首孤篇横绝的诗中之诗所开启。宛如一道开幕的礼花飞升入天,宣告了一场艳丽无双的焰火表演将在中华大地上拉开序曲。 

  而这道礼花的点火之人,却双双立于轻舟之上,望着天边的鱼肚白,默默等待着第二天的来临。 


混战江都

  临近渡口,彭红二人付足船资,协同红天侠一起赶赴江都,路上遇到沿岸纵马而来的左连山和白马堡的白衣豪汉。众人多日相交,已经颇为相得,此时重逢立刻笑语喧天,情景颇为动人。大家纵马而行,沿着自瓜洲到江都的三汊河河堤行走,沿途赏景观物,自有一番欣喜。 
  三汊河一向被称为九龙佛地,自隋代以来,就有僧侣在此修寺建庙,屡废屡兴,尤其建有许多佛塔。这些塔外观多变,质料各异,或为方形,圆形,六边形,或为木塔,石塔,砖塔,砖木混合塔,造型千奇百怪,各具独有特色,令人流连忘返。 

  众人自天刚放明见面,直到来到江都城内,足足用了两个时辰,皆是被沿途风景所累。 

  江都城隋名江都,唐名扬州,乃是大唐长安,洛阳以外的第三大重镇。是驰誉天下的名城。此时乃贞观三年,李世民将天下划为十道,各地地名均有改易。江都也从此改名为扬州。但是,天下地名刚刚改动,初唐人士大多不甚了了,仍然有很多人将扬州称为江都。 

  自有隋以来,扬州便成了豪商巨贾,当朝权贵云集之所,建筑之精妙,城市之繁华,比之长安洛阳,有过之而无不及。隋炀帝在隋朝倾颓之前,曾经临幸江都,光行宫便建立了几十座,最有名的便是建在观音山上的迷楼,传说为江浙名匠项升所设计。此楼蜿蜒曲折,雕梁画栋,造功精美,凡役夫数万,经岁而成。隋炀帝曾经得意地说:使真仙游此,亦当自迷。可惜被叛臣宇文化及一场火,烧掉了大半,如今只能依稀看个仿佛。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而扬州瘦西湖,以其清丽婉约独异诸湖,占得一个瘦字,风流著于天下。隋唐以来,豪商巨贾纷纷在瘦西湖畔,蜀岗之侧建园立宅,而独具慧眼的商家也在这秀丽纤长的湖岸两侧建立烟花柳巷,令天下文人骚客,趋之若鹜。而立于湖上的扬州二十四桥更是闻名遐迩的名胜,隋唐以来,青楼名院大多蚁集于此。此桥白如美玉,似玉带飘逸,卧于水上,其矫如龙。洁白栏板上刻有彩云追月的浮雕,桥与水衔接处立有如巧云状的湖石堆叠,周围遍植馥郁丹桂,深有明月出水,卧云藏花的意境。隋炀帝时,曾有二十四艺妓桥上献艺的佳话,此桥也由吴家砖桥改名为二十四桥。古来名妓,百无聊赖而凭窗远眺之时,目光所及处,必有此桥。 

  彭无望一行人等踏足扬州之时,正值扬州胜景方兴未艾,一片繁华涌动,商贩行人皆行色匆匆,名楼名院正在重建翻新之时。 

  好一个繁华喜庆的江都城。彭无望和左连山等诸人左顾右盼,被眼前的繁华景象深深震撼。红思雪和红天侠常年行走江湖,江都城也来过数次,所以没有象这些人一样为景物所迷,而是立刻敏锐感觉到了一丝不妥。 

  江都虽然天下闻名,但是却没有出很多称雄一时的武林名家或是门派。帮会当然有扬州帮和年帮,但是年帮已经散尽,而扬州帮只是地方上的小帮会,任何武林人士来此,他们只有端茶送水的份儿。但是,今天的江都城内却挤满了各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