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聆听的技巧 >

第9节

聆听的技巧-第9节

小说: 聆听的技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起喜欢指点别人来说,请教别人的态度更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内心只有他自己才了解。”    
    我们假设有这样一位病人来这里治疗。他整天担心,害怕“每个人都想杀我,周围的人都在对我说去死吧,去死吧。”以致于筋疲力尽,无法入睡,如果他到神经科去看病,医生会耐心地听他讲,然后也许医生会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安排他住院再辅用药物治疗。这当然没有错,但精神分裂症里的妄想也有好几种,为什么在这么多的妄想中会产生被害妄想,而且是被别人杀害的被害妄想呢?这就无从知晓了。    
    而另一方面,如果他一开始就找心理学家的话,情况又会有什么不同呢?我想,大多数的心理学家在耐心地听他讲了之后,会推荐他去找神经科的医生或医院。这是正确的处理方式。但是大家一定会不明白了,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去找神经科的医生,而找心理咨询家呢?首先还是刚才那个问题,为什么在这么多种妄想中他会产生被别人杀害的被害妄想呢?因为得妄想症的人自己不会意识到这是妄想,而且此时他们已经完全分不清主观和客观了。因为心理学家始终牢记“一个人的内心只有他自己才了解。”所以他们知道要以请教的态度和病人谈话。    
    方法有很多种,例如,    
        心理学家轻轻地边敲桌子边问:“那些叫你去死吧,去死吧的声音是不是和这个差不多?”也许大部分的病人都会回答:“不是这样的声音,确实是大家都在说话的声音。”接着心理学家又会问:“我感到有些耳鸣,你听得见我耳鸣的声音吧?”    
    病人:听不见。    
    心理学家:我确实耳鸣得很厉害,你听不见吗?并且再一次轻轻地敲着桌子,这个声音你听见了吗?    
        病人:听见了。    
        心理学家:我也听见了。    
    病人:那么您听见“去死吧,去死吧”这样的声音了吗?    
    心理学家:听不见。    
    病人:可是我听得很清楚。    
    心理学家:是啊。我也能很清楚地听见自己的耳鸣。    
    在这里我只是简单的写了一下。但是通过这番对话,病人已经知道了有别人听得见的声音和别人听不见的声音,而且他也能理解自己听到的那些声音,心理学家并不能听见,在这里,心理学家并没有去否定他的幻觉。能够做到这样,病人才有可以从幻想中分离出来讲述他的痛苦和烦恼。但是反之,如果否定了他的幻觉,有的人甚至会钻牛角尖。当被别人否定后,这个人就不会再敞开心扉。当然,这就不是一种可以治好的简单的精神分裂症了。还必须住院并使用药物治疗。但是,更重要的是从今以后对他心灵的关怀。    
    在这里我想强调的并不是有关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说的更明白一点,我是想告诉大家要关怀病人的心灵,能够抱着请教别人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患精神分裂症的人大都不愿意与人交流,但他们更需要你抱着请教的态度去和他们交流。因为“一个人的内心只有他自己才了解”。


第三章老实的听对方讲话是一种秘诀

    听力高手的秘诀就是“老实地听对方讲话”。那么,老实的听对方讲话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方法呢?这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其实却很难做到。    
    现在我会说一些很简单的单词,请认真听好。“28岁、独身、女性、穿着黑色连衣裙和黄色浅口鞋,胸前佩戴着蔷薇花胸针。”    
    你会怎么想像这个女性呢?我们调查了100名成年男女。结果是七成的男性认为这个女性有一头长发。八成的女性认为不想和这样的女性交朋友。六成的男性和女性认为这是个美女。而且六成的人想像蔷薇花是红色的,三成的人想像成白色的,一成的人想像成黄色。大家一定都明白,这个问题没有正确答案。因为我只是随便罗列了一些单词而己。如果一定要说正确答案,回答“不知道”才是最恰当的。通过这个例子,大家可以看出人们是多么会凭自己的想像去看待事物。    
    那么这些回答“不知道”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听了一串单词后,脑海里什么影像都没有,这是没有感受性的人,我想现实生活中应该不会有这样的人。如果有的话,他简直就像一个不识人间烟火的电脑一样,因为他感觉不到其他人和事物。或许有的人即使脑子里有印象,但还是回答不知道,这样的人也许已经习惯于做智力问答,也许他们头脑灵活,有点小聪明。或者还有极少数是十分率直的人。    
    让二十岁到三十五岁的女性排成一排,再让还在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自己判断哪些是“阿姨”,哪些是“姐姐”。这是我曾经看过的一个电视节目,当然,不会告诉小朋友们那些女性已婚或多大了之类的信息。只是让小朋友们靠自己的现有直觉来判断,结果他们都非常正确的判断了出来。    
    究竟是“阿姨”、还是“姐姐”,实际上和年龄并无多大关系。小朋友们靠自己敏锐的感受性就能做出判断。从这个结果来看,可以说孩子是非常天真,非常诚实的。如果把同样的问题给大人,那他们一定会考虑了对方的心情之后再做回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的确孩子要比大人诚实。但是,在孩子的头脑里还没有形成“阿姨”的概念,只是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判别,所以也不能完全归结于诚实。    
    如果要问什么是“诚实,老实”,还真是很难回答,再说到“老实地听”,你一定觉得更难了吧?事实上,不经过专门的训练是无法做到的。除非他问你,否则你就应该把自己的想法放在心里。没有必要去说那些对方并没有问到的事,老实的听和老实的说完全是两回事。在这里我们要说的是老实的听。应该不难吧!那么就快来练习一下吧!    
    “现在的科长真是个讨厌的家伙。”你的同事这样说道。但是,你却并不这样认为。你觉得这个同事尽喜欢说别人的缺点和挖苦别人,而这时请你老老实实地听对方讲。你会怎么反应呢?你会说“是吗”、“嗯”之害的话,老老实实地听他说吗?不,如果你这样说了,你是不是会担心你说科长讨厌的话会传出去?或者你会不会稍不注意,就使对方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呢?还有,其实你并没觉得科长讨厌,但又不得不附和对方,会不会觉得自己在说谎呢?怎么样,恐怕这时候你已经从听的状态中分离出来,而处于一种想要明哲保身并且是说教的状态了吧。所以说要想做到老实地听对方讲话,不经过训练是不行的。    
    先假设你真的附和对方了,科长又相信了你同事说的话,误会了你。也许科长会直接问你:“你觉得我讨厌吗?”这时你说“我就这么一想,没想到科长您就感觉到啦?”或说:“是吗?”“那个笨蛋!”之类的话也就没事了。但即便是这么说了,科长还是不相信的话,你就不会觉得是同事说了你的坏话,而是科长从你身上感觉到了什么。    
    而如果科长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你就可以判断出他说的话中的真意。如果他被同事的话影响,对你产生不良的评价,你也许就会想:“真是的。科长怎么会这样?”这就和你的初衷“你并不像同事那样觉得科长很讨厌”截然相反了,于是你也开始对科长产生了怀疑的态度。    
    能够老实地听别人的意见和自己老实地说意见,这两者完全不同。如果你对别人说:“现在的这个科长真讨厌。”,那就意味着你觉得科长讨厌。而老实地听和附和对方、赞同对方又是两回事。如果你问:“啊,是吗?他哪里讨厌了?他做了点什么?”一旦你对科长的事产生了兴趣,就正中了你同事的下怀。简单地提高和导问、质问不同。老实地听强调的就是听这件事。所以听的时候就只要听,不要问。关于这一点在后面的章节里会详细论述的。    
    处于逆反期的孩子总是会说:“我们学校里的老师都是些笨蛋。”这时的你还能老实地听吗?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总喜欢叫别人笨蛋,对待父母也有抵触情绪。甚至对父母也直呼“你”。当然更不会听你说什么,但是,无论你怎么对他讲道理,他就是不开口,起不到任何作用。    
    而事实上正是这种时候,才是你给他示范“老实地听”的最佳时机。“你们学校的老师真的都是些笨蛋吗?”你要能够真诚地倾听孩子的心声。如果孩子突然问你:“你也是这么认为吗?”你也应该老实地回答“是的”。“因为你是这样想的,所以对你来说当然是这样的。”这个念头你只要放在心里就可以了。孩子不是因为希望你听他说所以才征求你意见的。因为在这种时候,他绝不会征求你的意见的。    
    如果想要征求你的意见时,孩子会直截了当地问你的。而出人意料的,在这种时候,家长却不能老实地回答,反而问孩子:“你是怎么想的呢?”如果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在孩子逆反心理严重的时候,他就会不耐烦地说:“好了,好了!”而且从今以后再也不会征求你的意见了。    
    无法“老实的”听,是因为将自己的感情和对方的感情混在了一起。说的一方表达的意见只是对方的意见,并不代表你的意见。这就是“自己和他人的区别”。如果认真地听,就能区分出对方究竟是问你还是希望你听他讲。如果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或无法回答的问题,只需考虑一下,没有必要回答。老实地听对方讲话是一种秘诀,当孩子提出“我该怎么生活下去才好啊?”之类的问题时,他肯定是处在了十分苦恼的心境中。    
    就算是被别人问这个问题的人,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所以说不能很简单地回答“这是你自己应该考虑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这样回答了,就表示你没认真听他的问题。因为没有老实地听就会马虎地回答,这是由于没有认真的考虑。“让我们一起来思考”、“这是你应该考虑的问题”,如果你这样回答,就意味着你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从听的状态转换到了说的状态,或者你想逃避。现在大家一定更明白为了做到“老实地听”,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第四章像避雷针那样

    人们经常会问:“心理学家总是听病人向他们倾诉秘密,那么他们自己的心理会不会也出现问题呢?”“心理学家怎么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呢?”有些心理学家会自我嘲讽的回答:“心理学家本来就是些奇怪的人,”但是事实上,自己心理有问题的人是无法胜任心理学家这个工作的。    
    而且,就算是再专业的,如果仍然象普通人那样没有听的技巧,而他却要听无数人向他倾诉自己的隐私,这也正是令人烦恼的一件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家,如果把病人的隐私告诉别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法律上来说,都是不允许的,为病人保守秘密,这是要成为心理咨询家的首要条件。    
    保守秘密好的方法是什么呢?还记得有一个叫“长着兔子耳朵的国王”的童话故事吗?是不是像故事里面的理发师那样在地上挖个坑,然后对着坑说出想说的话再把它埋起来呢?这样的话,风一吹秘密还是会泄露出来的。然后就一传十,十传百,这就是我们说的谣言。    
    或者还有一些人无论听到什么都可以不动声色,无论怎么样都坚持为别人保守秘密,你想不想培养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呢?一个人能具备这种品种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种品格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正如“车子不能一下子停,人不能一下子改变?”这句话所说出的道理一样。    
    那么究竟该怎么样保守别人的隐私呢?也许听过就忘是一种好方法。这样的话,也许说的一方会无法容忍。但是,请大家想一想。你总是把别人说过的话记住,甚至连说这话的本人也已经忘了,可你却还记着。这是不是让人觉得很别扭呢?心理咨询家一般每周一次和一个病人谈一小时左右,一直要进行好几次,直到病人能够解除自己的烦恼。所以,如果心理咨询家把上周的谈话内容全忘了,那么下周就无法继续谈下去了。因此,心理咨询家当然不会忘记有关的谈话内容。有的时候,他们甚至记得比病人还清楚。因为令人心烦的事人们总是努力想要忘掉。    
    有时候,心理咨询家一天要治疗十几位病人,因此有人又会问了。“一下子听那么多人说话,会不会把他们的话混在一起啊?”说到这一点,我要解释一下。当然不会混同在一起,如果混在一起的话,就不能成为心理咨询家了。为什么能做到不混同呢?还是因为前面说过的“把听过的话忘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