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玉溪诗谜 >

第15节

玉溪诗谜-第15节

小说: 玉溪诗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辗转而至于西域。以其源流古远,故其势力积久弥雄,西域、印度、中国之
人受此学说之支配而摆脱无由,俨同一种迷信,岂无故耶?——关于此说,
后文当更论。

综上所述,武帝第二条件又不能成立。惟第三条件于阗多玉,勉强可
以凭藉而已。故曰审判此案之法官,若有现代地理知识者,武帝之失败无疑。
  


三中国境内外之昆仑

史言汉武帝定昆仑,而昆仑究为于阗何山,则史无明文,历来亦无确
指。近代始有学者加以考求,而其结论则亦未必正确。此非吾国人研究学问
不求甚解之态度为之害也。盖清以前西域未归版图,道路又绝窎远艰阻,勘
察为难也。唐元清三代皆有事于西域,而昆仑之所在,乃大成问题,其故可
知矣。且昆仑本不在中土,无其地而强指一山以名之,则人之意见必不能尽
同,于是昆仑乃成为任人呼唤,信手成采之枭卢,此神秘之仙山,竟随地涌
现焉。

又有印度传来之神话,海外国族之同音,映射缠纠于其间,更使吾国
之谈昆仑者,有耳乱八音,目迷五色之概,昆仑问题之成为中国地理上之大
谜,盖由于此,今吾人若企图解决此谜,则必须将历来昆仑所蒙之面纱,层
层剥去,而后昆仑之真相可得。故吾人不得不再翻昆仑档案,计算中国境内
外,究有若干昆仑。(A)中国境内之昆仑清以前,中国本部之昆仑,则有
安徽潜山县东北六十里之一山,福建惠安县东北三十里之一山。广西邕宁东
北一百二十里之一山,而广西昆仑山上之昆仑关为宋狄青元夜破依智高处,
亦抗战以来,常见于报章之要塞也。顾此皆为昆仑之模制品,一望可知,素
亦无人措意,故余对此亦不愿再言,今则言昆仑之在中国西部者。不问考定
时代之后先,拟议之人之贵贱,但以地段由东向西之顺序为断。

(一)在青海西宁《汉书·地理志》:“金城郡临羌,西北塞外,有西
王母石室,西有弱水,昆仑山祠。”临羌者汉置临羌县,赵充国曾于此屯田。
今为青海省会。城濒湟水南岸,青海额鲁特蒙古及阿里克等四十姓土司,与
汉人互市于此。为西边一大都会。临羌之地,原为羌人所居,后慕汉威德,
愿献地内属。王充《论衡·恢国》篇:“孝平元始四年(公元四年)金城塞
外羌献其鱼盐之地,愿内属,汉遂得西王母石室,因以为西海郡。”郑玄注
《禹贡》之织皮昆仑,谓为西方之戎人,马融则谓昆仑在临羌西,盖为种族
之名。汉志仅言西王母、弱水、昆仑祠,而未尝言其地有何山足称为昆仑。
然境内既有弱水,则亦必有一小山名为昆仑者在,西王母石室当即建此山上,
故汉志名之曰“山祠。”

(二)在敦煌《汉书·地理志》:“敦煌郡广至,有昆仑障。”塞外险要
之处,可筑防御工事者,皆以障名。《史记》“筑亭障以逐戎人。”《汉书》“又
出五原塞数百里,远者千里,置城障,列亭”可证。必山岳丘陵乃足称为险
要,故敦煌之昆仑障,料亦必筑于山陵之上。此山即名为昆仑者是也。(三)
在酒泉崔鸿《十六国春秋·前凉录》:“酒泉太守马岌上言,酒泉南山,即昆
仑之体也。周穆王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即在此山。山有石室王母堂,珠玑
镂饰,焕若神宫”(《史记集解》及《太平御览》引)。

(四)即阿尼马卿山《禹贡》:“道河积石,”盖本之《山海经·海内西
经》:“河水出东北隅。。入禹所导积石山。”中国遂以黄河重源再出处,指
一山名之为积石。积石有大小,小积石在今甘肃临夏县西北,即唐述山,当
黄河曲处,其地有积石关;大积石则在今青海东南境,番名阿木奈玛勒占木
逊山,又曰阿弥耶玛勒津木逊山,又曰阿木尼麻禅母逊阿林。蒙古语则曰木


素鄂拉。今地理书则作阿尼马卿山。刘元鼎使吐番谓得河源于莫贺延碛尾,
曰闷摩黎山,即此山也,闷摩黎盖与阿木奈,阿弥耶、阿木尼为对音,特吞
其尾音耳,黄河发源星宿海,流入札陵、鄂陵两湖,又数百里,至阿尼马卿
山西部,容纳一河;又蜿蜒曲折行数百里,抵山之腹部,纳一河流;沿山东
南行,至棱宗贡巴,陡折而北,于是行于西倾及阿尼马谷中,凡入六七河,
其出于阿尼马北者三焉。刘元鼎探河源仅至于此,遂以为黄河发源于此山,
而名之为昆仑。然此亦非刘元鼎之误,恐其受蕃人之欺骗而已。盖阿尼马卿
高达海拔六千公尺左右,实为吐蕃境内之圣山。徐松言西蕃语谓“阿弥耶”
为众山之祖(《西域水道记》卷二)。则西番人盖视之为群山之祖,恰值此山
又有数河注入黄河,乃对中国人自炫为昆仑。元鼎不察,信以为真,遂有此
误。

元代都什所觅得河源以东之大雪山,亦即阿尼马卿也。《元史·地理
志·河源附录》,谓大雪山在朵甘斯之东北。按元置朵甘思宣慰司以统蕃羌。
青海之东南至西康之境,皆其地。今阿尼马卿山在青海东南,西康西北,则
地望恰合。都什之报告录,谓“山腹至顶皆雪,冬夏不消”,朱思本所译之
帝师梵文记录,谓“此山高峻非常,山麓绵亘五百余里。黄河随山足东流,
过萨斯嘉库济克持地,”均与阿尼马卿情况相合。然元人似不知其所得之亦
耳麻不莫刺山,即刘元鼎所得之闷摩黎山。清人亦似不知元人所得之亦耳麻
不莫刺,即其常所称道之阿木奈玛勒占木逊。如魏源、徐松皆以为两山是也。
(徐松在其《西域·水道记》卷三中言:“大积石在克俦渡口,距阿弥耶玛
勒津木逊山一千六百里,”在其《汉书·西域传补注》中,则又谓:“河。。
经阿木奈玛勒占未逊山南麓,即大积石山,”一人之言而自相矛盾至此,不
亦可怪欤?)(五)即巴颜喀喇山清圣祖尝遣使穷河源,以其时西藏未归版
图,仅至青海星宿海而止,遂以巴颜喀喇山为昆仑,记之于《大清一统志》。
其言之大略曰:今黄河发源之处,虽有三山,而其最西而大,为真源所在者,
巴颜喀喇也。东北去西宁边外一千四百五十五里,延袤约千余里,山不极峻,
而地势甚高,自查灵、鄂灵二海子之西,以渐而高,登至三百里,始抵其下。
山脉自金沙江发源之犁石山,蜿蜒东来,结为此山。自此分支向北,层冈叠
嶂,直抵嘉峪关,东趋大雪山,至西宁边,东北达凉州以南大小诸山。并黄
河南岸,至西倾山,抵河洮阶诸州,至四川松潘口诸山。河源其间,而其枝
干盘绕黄河西岸,势相连属,蒙古概名之为“枯尔坤”。“枯尔坤”华言“昆
仑”也。蒋廷锡《尚书地理今释》,援其说以释《禹贡》之昆仑云:“昆仑在
今西番界。有三山:一名阿克坡齐禽,一名巴尔布哈,一名巴颜喀拉。总名
枯尔坤,在积石西,河源所出。”

(六)即天山洪亮吉曰:“昆仑即天山也。其首在西域。。自贺诺木尔
至叶尔羌,以及青海之枯尔坤,绵延东北千五百里,至嘉峪关以迄西宁,皆
昆仑也。华言或名敦薨之山,或名葱岭,或名于阗南山,或名紫山,或名天
山,或名大雪山,或名酒泉南山,又有大昆仑,小昆仑,昆仑丘,昆仑墟诸
异名。译言则曰阿耨达山,又云闷摩黎山,又名腾乞里塔。又名麻琫刺山,
又名枯尔坤,其实皆一名也。”(孙璧文《新义录》卷八引)又《皇清通志》
及松筠《西陲总统事略》皆云:黄河近源在星宿海西三百余里,远源则为回
部极西之葱岭,在喀什噶尔,叶尔羌四千余里。蒙古谓天山冰岭皆名曰昆都
仑,急呼则曰昆仑(魏源《海国图志》卷七十四引)。(七)即于阗南山《汉
书·西域传》:“西域。。南北有大山。。其南山东出金城,与汉南山属焉,”


又曰“于阗在南山下。”《史记·大宛传》及《汉书·张骞传》皆言骞“并南
山欲从羌中归,为匈奴所得。”此为南山二字见于中国记载之始。南山果为
何山乎?《史记正义》曰“南山,即连终南山,从京南东至华山,过河东,
北连延至海,即中条山也。从京南连接,至葱岭万余里,故云并南山也。”《通
鉴注》:“南山在于阗之南,东出金城,与汉南山接。”金城郡,昭帝始元六
年置(今甘肃兰州府西界),见《汉书·地理志》。汉南山即终南山,在长安
西南五十里。所谓终南者言西域南山至此而终也。

以上所言者为南山山脉,属广义。

至狭义的南山,则为于阗南山,在和阗额里齐城南五百八十里。历代
异其名称,《汉书·西域传》称之为南山,《魏书·西域传》称之为冻凌山,
《水经注》称之为仇摩置(置者驿义),《大唐西域记》称之为瞿室鸢伽山。
清徐松谓谚称为密克玛克曲底雪山(《汉书·西域传补注》卷上,《西域水道
记》卷二)。今称蟒依尼山,蟒依尼者回语雪也,即雪山也。山有东西二谷,
西曰桑谷,东曰树雅。近代地理学家丁谦先生著《汉书西域传考证》,谓此
即汉武帝所定之昆仑山,顾实先生赞之云,古今言昆仑者纷如聚讼,丁谦之
考证,则“洵乎同符古今,大要不谬矣”(《穆天子传·西征讲疏》六七页)。
然顾先生仅许丁氏之言为“大要不谬,”似言其尚未达于完全正确之境也。
顾氏本人则认托古兹达坂附近为昆仑山,隐指阿勒腾塔岭为昆仑,以释氏《西
域记》言阿耨达山为中国之昆仑,阿耨达与阿勒腾塔音相近也(同书六九页)。
(八)即喀喇科龙山英人夏德(E,Hirth)尝言和阗南部有喀喇科龙
(Karakorum)山,其音俨与昆仑相近。似乎昆仑山之外,尚有他
山亦名昆仑,于上古时代见知于中国也(见氏所著之《中国古史》(The 
AncientHistoryofChina) ,张星YR《中西交通史料
汇编》引)。按喀喇科龙山为喜马拉雅山脉中之高山,绵亘中国、阿富汗及
印度之间,一名木斯他喀拉科龙岭,四时皆通行旅。其山口为新疆南部与印
度北部交通之要道。

(九)即冈底斯山《大清一统志》:“西藏有冈底斯山在阿里之达克喇
城东北三百十里。其山高五百五十余丈,周一百四十余里。四面峰峦陡绝,
高出乎众山者百余丈。积雪如悬崖,皓然洁白。顶上百泉流注,至山麓即伏
流地中。前后环绕诸山,皆癴岩峭峻,奇峰拱列,即阿耨达山也。”康熙中,
西藏有大喇嘛来京,侈言昆仑实在西藏境,即冈底斯。其山所出诸水,有狮
泉、马泉、象泉,诸名目,与佛经阿耨达银牛口,金象口,玻璃狮子口,琉
璃马口名目相合。清廷特命理藩院主事胜住偕喇嘛往,绘西藏青海地图回奏,
认为与昆仑相合,故清圣祖特定此山为昆仑。然圣祖固曾定巴颜喀喇山为昆
仑,今则何以处该山乎?于是前话只有不提。而学者则认冈底斯为大昆仑,
巴颜喀喇为小昆仑,蒋廷锡《尚书地理今释》即此论之代表者焉。

(十)即葱岭清魏源主此说最坚。但六朝人已先有言者,如郦道元《水
经注》卷一,借助于印度人之地理书,考订昆仑之所在,已隐约指其即为葱
岭,特未明言而已。元常德《西使记》(一名刘郁《西使记》)中有过亦堵,
盖契丹故居,过亦运河,土人云此黄河源。又过塔喇寺,过赛蓝城,过忽牵
河。人云河源出南大山,地多产玉,疑为昆仑山等语。按记所云契丹,为西
契丹,在今伊犁境。亦运河即葱岭东喀什噶尔河源。塔喇寺即今塔剌斯河。
赛蓝城即《明史》之赛兰,为元时往返西域必由之路。忽牵河即霍阐河之音
转,今敖罕境内之纳林河也。纳林河出葱岭,则南大山即葱岭也。魏源据此,


谓元人似知葱岭即昆仑矣云云。

魏源又在其释昆仑上下,列举十余证,证明葱岭即昆仑,非冈底斯,
词甚雄辩。大旨谓儒言昆仑,释言阿耨达,皆居大地之中,今冈底斯偏近南
海,绝非域中。二则昆仑为黄河所源,今冈山距青海重出之河源五千余里,
距于阗初出河源亦三千余里。又冈山广袤不及二百里,高才五百丈,是其高
大不及葱岭十分之一,安得为宇内最高之山。又据《西域记》,葱岭据两雪
山间,川中有大龙池,东西三百余里,南北五十余里,回语谓之哈喇淖尔,
此即释典之阿耨达池。番语黑曰哈喇,池曰淖尔。以水色青黑得名。黑龙池
之称阿耨达,与称哈喇淖尔,华梵翻切皆同。知阿耨达池则知河源,知河源
则知昆仑据大地之中,当万国孔道,且汇巨浸于万仞峰颠,分注四大海,宇
内断无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