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马家军调查 >

第14节

马家军调查-第14节

小说: 马家军调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那些日子里,老马正处在一个风风火火的阶段,做报告、搞经济、上产业、打官司、办中心,统统超过了一名田径教练员的职权和范围。人就是这样,你做的事情一旦屡屡超出目前的职权,你就会觉得只有获得更大的职权,才能办好想办的事情。中国自古就有孔夫子的名正言顺说,不在其位,何以谋其政?北方的老百姓指责某人很狂,好说一句:了不得啦,咱村里放不下你啦!这放不下其实也就是指生存范围和生存权限而言的。有人总结老马的思想脉络时有三段说,九三年辉煌之前为第一阶段,比较扎实谨慎从善如流;九三年辉煌之后变化较大进入第二阶段,难以正确对待巨大的荣誉和巨大的经济效益;九四年7月搬迁大连之后为第三阶段,完全进入了唯我独尊、自我封闭,最终导致队伍溃散——按照这个说法,老马现在就是进入了成功后的第二阶段,除了没有官阶,其余应有尽有,脾气大得吓人。老马一声吼,关东大地抖三抖,甭说在辽宁体坛说一不二,就是拿到中国体坛论,也是呼风唤雨无人可挡。这时候,也就是崔大林的话他或能听得进去,其他人统统不在话下,你见了老马最好专拣好听的上。看不见吗?老马正烦着呐!   
  不少人认为,依照中国常例,崔大林劳苦功高,应该在辽宁体委当家做主说了算,同理,马俊仁贡献卓著,亦应该赐赏官阶,升为辽宁体委副主任,这样他办起事来才能名正言顺。这个思路是很顽固的。在中国,几千年以官本位为核心的传统观念盛行至今。一个人事业成功了,仿佛只成了一半,还要有政治上的成功才算完整。一旦为国家出了力建了功,就一定要封侯加爵,不然你建功业是为了啥?正是为了升官加爵求功名,才去沙场拼杀建功立业!现在,崔大林、马俊仁如果得不到上面的提升回报,很不合传统嘛!   
  在这一年的深秋初冬,闫福君和崔大林连续召开了几次意在体育改革的会议,他们还是想在今后的若干年里,保住辽宁体育在全国的霸主地位,推进和发展辽宁体坛向市场经济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步伐。他们还是提出来辽宁代表队要更上一层楼,全面具备独立代表国家队在世界赛场作战的能力,想法更高而信誓旦旦。为了把当年年后的全省体工会开的有实际内容,闫福君先是调集一班人封闭于七盘山,专找以往体委工作的差距、短处和不足,放谈改革,继而命秀才捉刀,用十几天的时间,搞出了一系列的新文件,多达12种,形成了辽宁体育改革的总体方案。然后在鞍山召开全省体育工作大会,把搞好的方案全面推出前台。其中包括:《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关于训练体制改革的方案》,《关于竞赛体制改革的方案》,《关于群体体制改革的方案》,《关于发展体育产业的方案》,《关于体育科技改革的方案》,《关于体育人才交流的规定》。   
  洋洋大观,面面俱到,既有目标,又有操作,为辽宁省体育事业更光辉的未来画出了一幅壮美的蓝图。这里面有闫福君的努力,更有崔大林的心血。在辽宁体委,闫福君、崔大林和体委一班人都是很新派的人,谁都敢于承认自己是“跨世纪人才”,没有谁反对走一条新路。工作大会开得很成功,张榕明副省长到会讲话,闫福君作报告,马俊仁作报告,而后又由闫福君作总结。在高度评价马家军这一点上,全省上下尤其是一致的。副省长张榕明在大会上讲的话很有代表性,她说:“昨天,我在省委常委扩大会上,向书记请假说我明天到鞍山体工会去做个小结,书记问我马俊仁回来了没有?我说他回来了,书记说你在大会上替我讲几句,我们全省一定要好好学习马家军,如果各行各业都能把马家军的精神学到手,辽宁的工作就好做了。我说一定把省委书记的意见传达到,这个意见也体现了我们体育界的一致呼声,首先在我们体育战线必须把学习马家军的活动开展好。大家可以看到,七运会结束后,中国体育报的报道没有一天离开过马家军,现在是组织大讨论,全国怎么学习马家军。全国都在学习马家军,全省各行各业都在学习马家军,我们体育战线怎么办?不能墙里开花墙外香嘛……我们体育自身优势很多,利用我们的著名教练,利用世界冠军可以做许多事,省政府已责成省经委,组织力量,研制和生产以马家军称号为商标的一系列产品,如马家军饮料、运动服和保健品等。体育部门应该在开发名人产品方面多做工作。这一点李宁已经打出去了,辽宁为什么不利用马家军?我们体育战线为什么不利用马家军这块牌子?这件事情我们大有文章可做……可以自豪地说,马家军不仅是我省体育战线的一面旗帜,也是全省各行各业学习的榜样,省委省政府在9月份就专门做出了学习的决定。……对马家军的评价也有争论,但我们不能求全责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体育界不要自己拆自己的台,要互相鼓励,互相支持。自我诽谤,自我拆台,打内战是不对的,体育界不应该有这种不良风气。铁映同志曾说过:在我们体育不行的时候,谁都不说话,行了的时候,就说三道四,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对马家军要充分肯定。得冠军不易,能站住脚更不易;树立典型不易,使典型站得住更不易。在我国训练运动员,就得从实际出发,取得了成绩拿到冠军,这就是科学的!可能他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所以才要求帮助他总结、完善。我们看人才,评教练,不能光看文凭,还要看实际水平,有的人能讲一大套理论,但他培养不出人才,这算什么教练?……在这里我再强调一点,就是体委系统的各级班子要加强团结,省市体委之间要互相支持,团结就是力量!”——你看,团结问题提上来了在中国,提团结就是说已经不够团结了。   
  张榕明副省长在全省体工大会上强调了学习马家军的一面。闫福君呢,他在强调学习马家军的同时,却又谈到了引进竞争机制,赶超马家军的一面,这就不大协调。他说:“……现在全国都学习马家军,呼唤马家军。马家军在辽宁,我们辽宁怎么办?我们要搞一马当先,万马奔腾,搞万紫千红才是春,要出现更多的马家军式的队伍,要出现更多的马俊仁式的教练。有的同志提出来对典型也要加强管理,严格要求,这个意见也很好嘛!”闫福君还倾向于保留设立在大连体校谭兵那里的省田径二队,继续引进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他在大会上说,从1988年初,成立了省田径、游泳二队,初步建立了这两个项目的竞争机制,增强了教练员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激励他们严格管理科学训练快出成绩,为在竞争中提高田径、游泳这两个项目的运动水平,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所以他要保留二队。崔大林则出于多方面考虑认为取消二队也可以。你看,差别又出来了。而事实上,大连二队的存在也确实意义重大,别的不讲光说田径,女的王军霞、姜波,男子名将孙日鹏、张福奎都是从那里输送上来的。针对是否保留二队的讨论,校长谭兵先生在大会上站出来讲:学习马家军,首先就要敢于改写他,他不是顶峰,世界纪录还要发展,田径历史还要发展!不要搞顶峰论,更不要闹迷信!老马则在发言中给予驳斥:现在有人要和我挑战和我竞争,我们已经打世界冠军了,你还竞争啥?你们可以找弱项竞争,不要和我马家军对着干嘛!可以促弱项嘛——有观察家认为老马是想要吞并大连体校,以便把自己的队伍拉到大连去。结果在闫福君的主持之下,大连体校的省田径二队还是作为一个竞争机制保留下来了。对此,老马在当初是颇不满意的。当然事情到了今天,老马和老谭处得很好,大家早就想通了。   
  然而保留或者去掉一个田径二队毕竟不足以使矛盾尖锐化。我们说过闫福君、崔大林应该都是力主改革的。问题还在于改革的深化必然要涉及到人事的变动。就像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必将引发政治体制改革那样不可避免。改革就是权力的再分配,改革的深化不能不触动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和将要得到的利益,这很严酷。崔大林在1988年力主改革教练员终身制的时候,也是冒着风险、顶着压力干的。而今闫、崔都在说:“我们必须看到旧体制存在的种种弊端——虽然在十多年的改革中有所克服,但深层次的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新旧体制的摩擦力不断加大,社会经济体制对体育的冲击日益加剧,我们必须加大改革力度,求生存求发展。”要改革的地方很多,而最关键的地方则在于闫、崔二人一致认为,“要进一步对省体委直属训练单位的一把手、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教练实行层层聘任制,以及三级合同制”,要对旧的人事管理体系动手术。看看,一深化改革就触动到人了,进而言之也就是要把权力再分配一回。   
  对于改革方案的看法是完全可以一致的,方案是死东西,而对于处在改革游涡中的大活人,那看法上的差别就太大太大了。谁是你的人?谁是我的人?马俊仁好办,他牌子比任何人都大,他任省田径队的总教练,原先的总教练不管他是否乐意,都只有挤掉打发掉让他走人。可是辽宁省的直属训练单位还有很多很多,光县团级单位就有12个。所有的干部都要从任命制向聘任制转一遍,你触动了哪一拨儿都很悬!也不会有几个马俊仁那么大牌子的人去当这些单位的一把手。一把手的聘任人选首先要由省体委党组研究确定——尖锐的分歧就来临了,中层和上层的矛盾就搅和在一起了。闫福君反复讲要搞“五湖四海”,这可能吗?   
  突出的一例是在决策省体育运动训练中心领导人选的时候。这个中心位于沈阳之外二十里地的北陵,在决定一把手人选时,闫、崔二人看法不一致,结果是崔大林的意见没能实现。然后引发了项目布局上的分歧。后来为平息争论,还是把乒乓和举重从学院分了出来,果然招致这两个项目的职工的强烈不满。人们都不愿意离开条件优越的大院,上下班也成了问题。说到底,还是在中层单位一把手的人选问题上有别扭。这是我们在改革当中遇到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大难题。   
  这只是举一个闫、崔分歧的小例子。种种矛盾还有很多,举出来实在没什么意思。总之一触及人事,人们就难以做到和风细雨心平气顺。除非你果真修炼到“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境界。   
  矛盾的普遍存在,使我们难以超凡脱俗。为什么说中国的改革一进入政治体制改革就困顿不前,就危机四伏呢?官本位,是核心。崔大林本来就是一名大功臣,业务上精专内行能力强,而在七运会以后却没有得到什么明显利益,偏偏闫福君当一把手还处处让人不痛快,他也是放着轻松不轻松啊!矛盾的焦点不是别的就在于辽宁体坛究竟应该谁说了算——种种矛盾在1993年的冬季发展的竟是那么迅猛,闫福君没能把这些矛盾解决好,事实上谁也不可能解决好。到了年底,闫福君就被推到了一个非让人家正面进攻不可的境地。崔大林与马俊仁相处甚深无话不谈,利益也是一致的,崔大林的处境很自然会获得马俊仁的同情和支持,不少人乘机煽动老马上阵驱闫,没有马俊仁这个大腕,一般人的确无法撼动闫福君。   
  恰在此时,一件具体事情引发了老马的强烈不满。老马听说闫福君主持了一个生产合同,要生产印有马家军字样的运动服装。老马认为是沾了马家军的便宜,借了马家军的光,而且认为生产的服装质量低劣,是败坏马家军名声,是寒碜我老马,是侮辱马家军。是不允许的。闫福君解释说省委一再指示要开发经济,促进经济发展,厂家也有这个意向,但咱们并没有大的动作。那阵子确实有相当多的厂家乱找体委的人要借马家军的名声干事情。这件事正面引发了闫马之间的一次小冲突。于是,一场以马俊仁为前台的驱闫运动终于爆发。首先推出的重磅炮弹,就是1993年12月25日老马交出的《辞职报告》。导致目崔矛盾终于公开化。   
  据闫福君当时的一份文字材料载:马俊仁同志在提出辞职前一天早晨8时,往我家里打了一次电话,在一个小时的电话里,老马直言不讳地说:“谁支持我,他就是我爹,谁不支持我他就是三孙子!大林已经答应我当省体委副主任,当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你为什么不提到党组会上讨论!你还是我们鞍山老乡呢你,你算什么老乡够意思吗?我让你听大林的,在体委好好当你的老太爷,你就是不听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