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史记 译注 4 >

第16节

史记 译注 4-第16节

小说: 史记 译注 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①。 
  颜渊问仁②,孔子曰:“克已复礼③,天下归仁焉④。” 
  ①少:年纪轻。这里是“小于”的意思。②仁:古代儒家一种含义广泛的道德范畴。孔子言“仁”,包括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内容,其核心是指人与人的关系问题;要亲善,要爱人。这是孔子的最高道德标准。③克已复礼:约束自己,使言行符合于礼。复,返。④归仁:称之为仁。归,称赞,称许。仁,仁德,仁人。按“颜渊问仁”见于《论语·颜渊》。 
  孔子曰:“贤哉问也!一箪食①,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②,回也不改其乐。”“回也如愚③;退而省其私④,亦足以发⑤,回也不愚。”“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①箪(dān,丹):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②堪:忍受,经得起。按“贤哉回也”云云见于《论语·雍也》。③回也如愚:颜回听孔子授业,沉默而思考,象个愚笨的人。④省:察看,考察,犹今语之“反思”。⑤发挥,阐发。按“回也如愚”云云见于《论语·为政》。与原文微有不同。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①。孔子哭之恸②,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③。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④。” 
  ①蚤:通“早”。②恸:极度悲哀。《论语·先进》篇云:“颜渊死,子哭之恸。”③贰过:再犯同一过失。贰,再,重复。④亡:通“无”。按“鲁哀公问”云云见于《论语·雍也》,唯“今也则亡”后省“闻好学者也”句。又《先进》篇有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事,孔子回答倒与此同。 
  闵损字子骞。少孔子十五岁。 
  孔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①。”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②。“如有复我者,必在汶上矣。”③ 
  ①间:离间。这里是挑剔、非议的意思。昆弟:同母所生的兄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别人对于他父母兄弟夸赞他的话都无可非议。这说明闵子骞确实是孝,所以孔子才称许他“孝哉”。这两句话见于《论语·雍也》。②仕:做官。禄:俸禄,即古代官吏薪金。③“如有复我者”两句也见于《论语·雍也》。原文说季氏想让闵子骞出任他的采邑费(bì,必)地的长官,于是闵子骞对来者说:“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意思是说,你好好地替我辞掉吧!要是再来找我的话,那我一定要逃到汶水之北(即齐地)去了。太史公把这件事作为闵骞“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的佐语。复我,即再来召我,亦即再来强我所难的意思。 
  冉耕字伯牛。孔子以为有德行。 
  伯牛有恶疾,孔子往问之,自牖执其手①,曰:“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②,命也夫!” 
  ①自牖(yǒu,有)执其手:伯牛因有恶疾,不得见,孔子从窗户伸进手去握住他的手。牖,窗户。②斯:这。按“伯牛有疾,子问之”事见于《论语·雍也》。但原文未及“恶”字,盖太史公以意度之,故增此字。 
  冉雍字仲弓。 
  仲弓问政,孔子曰:“出门如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在邦无怨①,在家无怨②。” 
  孔子以仲弓为有德行,曰:“雍也可使南面③。” 
  仲弓父,贱人④。孔子曰:“犁牛之子骍且角⑤,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⑥?” 
  ①邦:诸侯的封国。怨:结怨。②家:卿大夫的领地。按此段见于《论语·雍也》。原文作“仲弓问仁”,“在邦无怨”句前尚有“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句。③可使南面: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天子、诸侯、卿大无坐堂听政都是面向南。此句意思是说可以做卿大夫一类的官。南面,面向南。按此句见于《论语·雍也》。④贱人:地位卑微的人。⑤犁牛:杂色生。犁,杂纹。骍:赤色牲畜,用于祭祀。角:指牛角长的周正。这是设比,意思是说,父亲虽然地位卑微,并不影响儿子前途。⑥舍:同“捨”。放弃,不要。按“犁牛”云云见于《论语·雍也》。 
  冉求字子有,少孔子二十九岁。为季氏宰①。 
  季康子问孔子曰:“冉求仁乎?”曰:“千室之邑②,百乘之家③,求也可使治其赋④。仁则吾不知也。”复问:“子路仁乎?”孔子对曰:“如求。” 
  求问曰:“闻斯行诸⑤?”子曰:“行之。”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子华怪之⑥,“敢问问同而答异?”孔子曰:“求也退⑦,故进之⑧。由也兼人⑨,故退之⑩。” 
  ①宰:作为一种职分,有时指邑宰,即一邑的长官,犹后世的县长、县令;有时指卿大夫的家臣,犹近世之家庭总管。这里就是后一种意思,“季氏宰”即季氏家的总管。②邑:古代卿大夫由国家封以一定的地方,由受封者派人治理并收享该地的租税,这种地方便叫做采邑地,有时也泛称封吧,常略称吧。③乘:古代一车四马叫“乘”,常用作计量兵车的单位,而拥有兵车的多少又往往成为统治地位的一种标志,按礼法规定,天子万乘,诸侯千乘,有封国的卿大夫百乘。家:在奴隶制时代,凡诸侯统治的地方称国,而由卿大夫统治的地方则称家。这里与上句的“邑”相互为文,也上泛指卿大夫的封邑的。④赋:兵赋,即交纳的兵甲车马等。这里泛指军政事物。按这段记述购于《论语·公治长》,原文是孟武伯问孔子,而且是先问“子路仁乎”,后问“求也何如”,孔子的答语与此段所记略异。⑤斯:就,则。⑥怪之:对问同答异感到厅怪。⑦退:畏缩多虑。⑧进:促进,激励。⑨兼人:犹超人,勇为好胜。⑩退:抑制。按这段记述见于《论语·先进》,原文是子路先问,冉有后问,公西华援疑问的话也与此处所记有异。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①,好勇力,志伉直②,冠雄鸡③,佩豭豚④,陵暴孔子⑤。孔子设礼稍诱子路⑥,子路后儒服委质⑦,因门人请为弟子⑧。 
  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⑨,劳之⑩。”请益(11)。曰:“无倦。”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12)?”孔子曰:“义之为上(13)。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14),唯恐有闻。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15),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16)。”“若由也,不得其死然(17)。”“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18),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19)。” 
  季康子问(20):“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子路喜从游,遇长沮、桀溺、荷丈人(21)。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22)。”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23);宽以正,可以比众(24);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①鄙:粗朴。②伉直:刚强直爽。③冠:戴……帽子。④豭(jiā,加)豚:豬。豭,公豬。豚,小豬。指以豭豚皮装饰的剑。⑤陵暴:欺凌,施暴。⑥稍:慢慢地,渐渐地。⑦委质:学生初次拜见教师,致送礼物。委,交付,托付。质,通“贽”,礼物。⑧因:经由,通过。⑨先之:凡是要百姓做的,做在百姓前面,也就是给百姓带个头。⑩劳之:使百姓勤劳地工作。(11)益:进一步,增加。按这段话见于《论语·子路》。(12)尚:崇尚。按子路此问见于《论语·阳货》。(13)上:通“尚”。(14)未之能行:即未能行之。按这行文字见于《论语·公冶长》。(15)片言:原告或被告一面之辞,古人也称之为“单辞”。折狱:决断诉讼案件。折,断,决断。按处理诉讼案件,原告、被告的话都要听一听,才能做出判决。而子路只根据一方面的言辞就能判决案件,是因为他为人诚实正直,无论原告还是被告,都能如实反映情况、交待问题,不肯欺骗他。按此话见于《论语·颜渊》。(16)材:通“哉”。按这两句话也见于《论语·公冶长》。(17)不得其死:不得以寿终,即得不到好死。按此话见于《论语·先进》。(18)衣:穿。缊袍:用旧絮乱绵絮的袍子。缊,旧絮乱绵。按此话见于《论语·子罕》。(19)这二句的意思是比喻子路学习虽有成就,但还需要更进一步。堂,正厅。室,内室。先升堂而后才能入室。按此话见于《论语·先进》。(20)《论语》是孟武伯问而非季康子。已见前注。(21)荷:扛,提。:古代竹制除草农具。丈人:古时对老年人尊称。按此行提到的这三个人,《论语·微子》曾及之,《史记》卷四十八《孔子世家》亦及之,可参见。(22)具臣:备位充数、不称职守之臣。按这段话见于《论语·先进》。原文作“季子然问”,且兼及仲由、冉求二人。他们是季氏的家臣,可是对季氏的许多僭越行为及其他孔子认为不合礼义的言行,都不加以劝止,所以孔子说了种语带双敲的话,既批评了他的学生,也流露了对季氏的不满。《先进》篇载:“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季氏》篇载,季氏将伐颛臾,他们跑到老师那里通风报信,孔子严厉地批评了他们:“求!无乃尔是过与?”冉有还狡辩说:“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很气愤地指责他们说:“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又说:“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如果联系原文“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句的上文“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那么,这种批评和不满的意味就更清楚了。(23)执:控制,驾驭。(24)比:使亲近。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①,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②。”子路曰:“食其者不避其难③。”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④,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⑤,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⑥。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⑦。”是时子贡为鲁使于齐⑧。 
  ①得过:得罪。其事详见卷三十七《卫康叔世家》。②空:白白地。③食:吃。食:粮食、食物。④造:往,到……去。⑤燔:焚烧。⑥缨:系在颔下的冠带。以情事参见卷三十七《卫康叔世家》、《左传·哀公十五年》。系年当以《左传》为是。⑦“恶言”句:因为子路勇猛,就没有人敢对孔子出恶言了。⑧子贡为鲁使齐,卷十四《十二诸侯年表》系于鲁哀公十五年。 
  宰矛字子我。利口辩辞。既受业,问:“三年之丧不已久乎①?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②,钻燧改火③,期可已矣④。”子曰:“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君子居丧,食旨不甘⑤,闻乐不乐,故弗为也。”宰我出,子曰:“予之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⑥。夫三年丧,天下之通义也。”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⑦。” 
  宰我问五帝之德⑧,子曰:“予非其人也。” 
  宰我为临菑大夫,与田常作乱,以夷其族⑨,孔子耻之。 
  ①三年之丧:臣为君、子为父、妻为夫要谢绝人事,为官者要解除官职,在家居丧三年。已:太。②升:成熟。③钻燧改火:最古的钻木取火法。因四季不同,而改用不同的木材,称为改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