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杂集电子书 > 842-等待哈佛 >

第14节

842-等待哈佛-第14节

小说: 842-等待哈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有些问题可能只能在发展中慢慢解决,比如生源的问题。    
    周延波对,我们学校的影响已经初步具备了。我们有时候去晚了,有学生和家长就会问:思源怎么没来呀?    
    张这说明品牌影响力提升后对招生就不一样了。    
    周延波我2004年就是不派人出去,招一半学生也没有问题,可能是这个原因,大家都有君子风度了。    
    “最大的困难是解决多渠道融资的问题”    
    张思源发展到今天,您作为创办人,感觉最艰难的是什么时候?    
    周延波从1999年下半年到2000年上半年,我们进行第一期建设的时候。一个招生数量从1999年的1900人必须要上升到4900人,不然校舍住不满呀。另外,刚开始银行觉得你没有建立信誉,你的校园能不能建起来?建起来后能不能招到那么多的学生?学费收入是否有把握?所以第一期建设是我们最艰难困苦的时候。    
    组织资金、施工、生源、对新招聘的员工进行长时间的培训,有了校舍没学生不行,有了学生管理队伍跟不上不行,学生来了一哄而散更不行。还有资金的筹集和工程管理,这对我们都是新课题,等我们有了第一期工程的基础和招生的圆满成功,第二期的时候银行就愿意给我们贷款。但在第一期的时候,尽管交大产业集团愿意提供担保,但如果学校的收入达不到应有的规模,他就不考虑给你贷款的问题。    
    张刚才讲到经费的问题,现在几乎所有的民办高校都是在负债经营,对很多学校来说这都是个“瓶颈”。思源不愁这个,那思源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周延波恐怕是进一步解决多渠道融资的问题,银行的贷款那是要还的。目前我们还没有来自社会一分钱的捐赠。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国外的私立大学究竟是个什么概念?通过看书和各种资料才知道国外的私立学校之所以能蓬勃发展,甚至比公办大学还好,主要是解决了从社会的各个角落、层次、企业、团体来募集资金的渠道。    
    从长远来看,民办学校不能很好地解决资金问题,和公办学校的差距就不可能缩小。光靠学生的学费、勒紧裤腰带和拚命提高管理效率是不行的、有限的。我不是一个纯粹的教育家,充其量是一个教育企业家。我们前几年是通过大规模的招生,向银行借款,冒着风险先垫资,把学校先建起来,然后靠收学费滚动积累慢慢给银行还本付息。如果说我们前5年靠的是这种资金积累模式的话,那么今后光靠这个方式是远远不够的。    
    我考虑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式:一个是来自社会各方的捐助,可以是一个项目的捐助,比如我们现在准备筹建一个图书馆,很快会向社会发布这个消息:你给我们捐款1万,我们将来在门口给你刻个字;捐款10万我给你搞个什么东西。从2003年开始我们就淡化企业办学的背景,不要给人一个印象:你是交大产业集团办的,企业办的学校是以赢利为目的的,这样的印象很难让社会来给你捐助。另外就是从现在开始建立校友会的捐助制度,我们最近准备在网站上公布每一个毕业生的姓名、简历和现在所处的工作单位,校友会经常向校友发送我们学校发展建设情况,要把校友这支力量动员起来。    
    张所以学校要着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这可能还需要时间来慢慢形成。    
    周延波我们可能从下面两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和国际上的著名高校来联合办学,这种联合办学不应该是低层次的“2+2”、“3+1”这样一个模式。最好是能不能把它的教育资源吸引到我们这边来,我们办成他们的一个分校,这样可以非常快地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有了这样的高知名度和高质量,筹集资金的渠道就可以畅通了。    
    另外是和国内的著名高校建立一种区域互补、专业互补的合作办学。比如说西安的高校也很多,但上海、北京或其他省市学校的专业可能是西安没有的,那我们可以采取专业区域互补的方式,作为它的一个分校,或是我们内部的一个系或专业拿出来和它合作办学,提高稀缺专业对当地企业的吸引力来提高知名度。作为校长和教育企业家,关键的是要给大家把钱找回来。前几年靠向银行贷款,而后靠学费还本付息,这种模式已经发挥到了极致。要是不另辟蹊径,再过5年你说你还是飞速的跨越式发展就不行了。所以今后一段时期我要把精力放在提高学校的品牌,建立更广泛的集资渠道上。    
    张有没有考虑到培养自己的企业呢?强化自己的造血功能?    
    周延波这对我们来说还有点为时尚早。一方面我们的教师中,那种研究型、开发型的还不太多,另一方面办教育和办企业是两码事。我们知道怎样办教育但不一定知道怎样办企业,我觉得我们现在还是不宜办企业,连一些著名的公办学校办的企业,教育部都要求脱钩,学校以投资人的面目出现,来参与原来是由它所创办的企业管理。现在校办企业的风险大于收益。另外呢,也不利于社会捐助,大家觉得我把钱捐给你了,你把钱拿去办企业了,企业赚的钱又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说不清楚。    
    张我注意到民办高校已经进入了第二次创业阶段,大家都在比规模,比生源,比投资,尤其是西安的民办高校,这点非常明显。校园都建得很漂亮,生源也都很丰富,那么您认为以后民办高校的竞争核心在哪里?现在,这些民办学校打的广告有很多雷同之处,说专业适应市场,还有培养方向,还有师资,那么以后的竞争方向在哪里?    
    周延波应该是教育质量,具体反映在办学特色和毕业生就业能力两方面。    
    


第二部分锐气勃发周延波(3)

    “我就是喜欢做些开创性的事情”    
    张能不能谈谈您自己?我很想听听您个人的创业故事,还有,您认为作为民办大学校长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我采访过一些公办大学的校长,他们的身份更纯粹些,但民办大学的校长不同,您刚才讲到了每天得考虑更多的问题。    
    周延波我们原来有句话,既要按教育规律办事,也要按市场规律办事。我们的角色比公办大学校长要复杂得多,我们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时候,要努力钻研它的规律;在进行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的时候,我们更像中学的教师。非常具体、琐碎,要培养出学生们原来在中学阶段没有养成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他在中学有各种欠缺,到了我们这里要给他补齐,否则他就不是一个很合格的大学生,所以我们也要经常扮演一个中学班主任的角色。那么,和银行家、信贷部主任谈贷款的时候你又要像个企业家,把自己打扮得富丽堂皇,把财务报表做得漂漂亮亮。你在金融界面前,必须表现得有实力,尽管你很迫切地想得到他的几千万贷款。    
    张这可能是您以前在交大当老师的时候无法想象的?    
    周延波是。根本没有想那么多,但一出来现实逼着你必须学会。还是得有种做学者的锲而不舍精神,比如今天和这个银行行长谈得不成功,我一定要把原因找出来。再一个就是要以诚信为基础,比如我会尽量展示我的亮点给他看,但我不会无中生有。正是这种知识分子的学究气让我们对很多事情掌握得很快,我们这些从学校出来的人喜欢把事情琢磨透,然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别人交流,要让他们感到你和他们能打成一片,但又比他们高一筹,你善于总结,善于提炼,你受过教育。这样一种关系我觉得就是非常好的。    
    张我感觉您是一个很执着的人。我今天和思源的老师交谈,他们评价您是一个非常有魄力的、有眼光的人,您对自己的评价是什么?    
    周延波我是一个很务实又很谦虚的人,一些重要的决策我绝对不一个人说了算。我一定通过会议,集思广益,把大家的意见都听透,商量着来定。但定下来的事情,我会监督行政系统不折不扣地去做。我有时的情绪是对问题的一个态度,而不是对人,就是实事求是,但不是那种听不进不同意见的态度。    
    张我今天采访了思源学院的两位首席教授,他们认为思源发展得这么快,是因为你们这个领导班子非常团结,很有协作精神,我想这可能和您个人的性格魅力有很大关系?    
    周延波我觉得学院的第一把手不务实是非常讨厌的事,说了话不算,定下来的事也不做,不积极地去推动,久而久之,你这个人的威信和信誉就没有了。但作出一个决定时,你不集思广益,听取大家的意见,那么你的这个决策可能就是一个很大的失误,而且听取大家意见的过程就是一个凝聚人心的过程。    
    我是个喜欢反省的人。我对那些一而再、再而三犯同样的错误,或工作低效率,或还是用公办学校的落伍的思路来思考和做事的人,有时就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当着众人和大会上我就会批评得很重。我有时就自我反省:这是不是太过分了?但大家都能表示理解,觉得有院长带头对那些不良现象直言批评,这个单位就有希望,绝对不会出现自来水龙头开着没人管,资金跑冒滴漏也没人知道,得有个人像严格的哨兵一样敢于去发现这个系统的问题,敢于去说,敢于去管。我是个很务实的人,对那些有能力,有开创精神的同志恨不得拥抱他,对那些思维僵硬、作风拖沓、说大话、注重形式不重实效的人和事就特别看不惯。    
    张看来您是一个对自己要求严格,追求完美的人,是吗?    
    周延波对,我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做好。我做事要求完美和严谨,特别是我发现别的单位在某事上比我们高出一筹,我特别地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要求自己尽快得缩短和这些学校的差距。    
    张现在成为一个万人民办大学的校长,可以说是经过了一个转型?我刚才听了您在转型过程中的一些故事,除此之外您还遭遇了哪些磨难?    
    周延波在创办之初,我的很多同学和同事都不理解,觉得我没有走一条正确的道路,而是一条歪门邪道。也有来自家庭的压力,觉得你好端端的在一个高校里,社会地位挺高的,收入也不菲,前途也不错,干吗要冒险呢?但我觉得我还是喜欢做一些独创性、开创型的事。1998年我们准备建思源的时候,我到翻译学院和外事学院看过,觉得人家丁祖诒、黄藤就是几个人,完全凭着个人的努力创办了这么大规模的学校,我们为什么不能呢?另外,我们在交大工作期间,经常被派到外面各个省市去招优质的生源,深深感到那些高考落榜的孩子挺可怜的。所以我认为丁祖诒、黄藤他们能解决这么多学生上学的问题,为社会能做这么大的贡献,是挺了不起的。我想我们普通高校里出来的人也应该有这样的尝试。    
    但是一开始,很多人不理解。因为你一旦走了这条路,势必就不能沿着原来的那条路去走了。但我这个人就是喜欢做一些开创性的事情,也有一点不服输的心理,而且这又是对社会和失学的落榜生非常有意义的事,所以我们就义无返顾地出来办思源。    
    张有人把西安几位出色的民办学校校长概括为四大领军人物。您们之间交流也比较多,怎么评价那几位领军人物?    
    周延波我觉得每个人都非常有特色,性格鲜明,心直口快,都有着一份对事业的执著。西方过去的管理理论都强调按规章制度办事,但这几年美国评价CEO的管理,一是看你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模式,二是特别注重CEO的风格特征是否显著。    
    黄藤是一个大原则很清楚的人,善于放权,小事放开,大事清楚,他比我活得更超脱;胡建波也是追求尽善尽美的一个人,这方面和我有点相像,但比较谨慎,南北方的气质都有;翻译学院是靠老丁的个人魅力,他的观察力、洞察力、对事物的准确把握很厉害;任万钧使西京大学有了很大的起色,是个开创性的人。    
    这些“领军人物”都有个重要特点:很务实。如果教育厅开会有一个校长没来,那肯定他们学校出了什么事情。当一件事情成为学校发展障碍的时候,他会抛开其他一切事情来处理,这就叫务实。    
    


第二部分锐气勃发周延波(4)

    【思源大事记】    
    (1)1998年7月1日,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西安思源学院成立。    
    同年8月31日,一个多月的招生工作圆满结束,思源迎来了第一批新生400余人。    
    (2)1999年8月31日,思源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