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

第28节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28节

小说: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广泛传诵。陆游诗歌各体兼备,尤长于七律。而《书愤》是其著名的七律之
一。

(孙克勤)


《关山月》七言歌行。本为汉乐府《横吹曲》旧题。南宋陆游作。写于
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当时距朝廷下诏议和已近15 年了。朝廷文恬武嬉、
不图恢复,诗人抚事伤时,不能自己,写下了这首感人的诗篇,时诗人年已
53 岁。诗用乐府旧题,写现实感慨,借守边士兵的口吻,痛斥统治阶级对敌
屈辱投降的罪行,表现了广大士兵报国无路的怨愤和中原人民渴望恢复的心
情。全诗十二句,集中体现了陆游一生的政治主张,以情取胜,以气见长,
粗看似无佳句,仔细品味则句句是血、声声是泪,它只是抓住当时现实中一
些最反常的细节加以描写,并且以一股浓烈深沉的感情和意气贯穿其中,使
其浑然一体,不可句摘,故千百年来,人们只要一读起它,便不禁要唏然感
叹了。

(孙克勤)


《游山西村》七律。南宋陆游作。写于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
此之前,陆游自隆兴(治所今江西南昌)通判罢官归故乡,居山阴(今浙江
绍兴)镜湖之三山村。诗人心中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
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故诗写山中景物、沿途风光,都充满浓厚
的生活气息。流露出作者热爱农村的情感。全诗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又层
次分明,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对仗工整,哲理深邃,
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是千古传
诵的名句。

(孙克勤)


《临安春雨初霁》七律。南宋陆游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时
陆游已62 岁,在家乡山阴(浙江绍兴)赋闲了5 年。这年春天,陆游又被起
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都城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
召见,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诗,故诗写客中春感,有厌倦风尘之意,长期
宦海浮沉,壮志不酬,情怀抑郁,于诗中隐约可见。其中“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一联,语言清新隽永,细致贴切,色彩明艳,为千古传诵
的名句。

(孙克勤)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市)
人。宋代诗人。自幼就赶上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的局面。早年家境贫寒,曾
为衣食奔走,29 岁时,(即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一生仕途
较为顺利。乾道四年(1168)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官衔出使金国,不
辱使命,“全节而归”,受朝野称赞,官职由中书舍人,累官至四川制置使,
参知政事。为官期间,为国为民作过一些有利之事,是南宋文人中最为显达
者。曾与尤袤、杨万里、陆游齐名,号称“中兴四大诗人”。著有《石湖居
士诗集》、《石湖词》。爱国诗和反映民间疾苦诗成就较大。田园诗也有自
己独特风格,但是因受佛道影响,诗中也杂颓废消极之因素。

(田其中)


《州桥》七言绝句。范成大作于乾道六年(1170)奉命使金路过汴京州
桥之时。州桥又名天汉桥,在汴京宫城南汴河之上,《东京梦华录》曾多处
提到此桥。作者以州桥为题,就是以此引起故国之思。这时汴京已被金人占
居44 年,而南宋小朝廷仍偏居一隅,不思复国,全诗形象地写出了被金人占
领地区人民盼望王师归来,以至痛哭流涕的感人场面,也表达了诗人对南宋
朝廷辜负人民期望的痛切之情。在写法上采用纯粹的白描。不发任何议论,
但诗人的感情已与所描绘的事实形象融合在一起,既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又
让人窥见诗人内心的活动。语言平易而感情深沉。

(田其中)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安)人。
南宋诗人。官至礼部郎中,秘书监。秉性刚直。力主抗金。曾多次上疏指责
朝政,深为权党所恶。开禧二年卒于家中,享年79 岁。诗与尤袤、范成大、
陆游齐名,号“中兴四大诗人”。其诗初学江西诗派,中年后“幡然悔悟”
“尽焚其作千余首”,转学陈师道、王安石,50 岁方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史称“诚斋体”。其诗善于巧妙地摄取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动态,想象丰富新
颖,语言平易浅近,活泼自然、幽默,尤善熔俗谚口语入诗。内容上多关怀
民瘼。一生诗作二万余首,传世仅四千余。亦工词及辞赋,还精于《易》学,
有《诚斋集》传世。

(孙克勤)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梅子留酸软齿牙)七言绝句。南宋杨万
里作。写于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在此以前,杨万里被抗金派首领张浚
荐为临安府教授。这是他入仕以来第一个较重要的职务。然而因居丧三年之
制所限,诗人丁父忧赋闲在家,放弃了一展抱负的机会。返家不久,战局失
利。因此这两首绝句表为闲散意绪,实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烦愁。在艺术上,
二绝句真切地体现“诚斋体”的特点,捕捉活生生的生活场景、瞬间的感触
兴会,加以真朴自然的表现。技法高妙,会反写、侧写、三折一反等等法门。
因此,意趣丰满而有层次。杨万里长于写景咏物,二绝句是其中的佼佼者。

(孙克勤)


《初入淮河四绝句》七言绝句。杨万里作于淳熙十六年(1189)。共
四首。这年冬天,金派使臣来宋贺明年正旦。杨万里时任秘书监,奉命接待
金使。当时淮河是宋、金分界线。诗人北行,写下了这组诗。“船离洪泽岸
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中原父老
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淮河流域
本是宋朝版图,如今成了宋金疆界,中流以北即是天涯,南北人民,本是同
胞,现失去了来往自由。诗人抚今追昔,百感交集,即景抒怀,比兴互陈,
达到了他所追求的“诗已尽而味方永”的艺术境界。

(周洁)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简州(今四川简阳)人,
后卜居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宋代词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
廷试第一,曾因事忤秦桧而下狱。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隆兴元年
(1163),为建康留守。后因赞助张浚北伐,失败后被劾革职。起用后为荆
南湖北路安抚使,卓有政绩。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著有《于湖集》40 卷、
《于湖词》1 卷。其才思敏捷,词多抒发爱国思想,骏发踔厉,豪放爽朗,
风格与苏轼相近。在南宋前期爱国词人中成就较高,影响较大,他的词对后
来辛派爱国词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王军)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词。南宋张孝祥作于隆兴元年(1163)建康
留守的宴席上。1163 年,南宋派军北伐,大败而回。主和派得势,与金国通
使议和。作者由于极力赞助北伐,受到主和派的排挤。该词就是在这个时候
创作的。词的前段描写了金兵占领地区人民的凄凉景象及金兵的骄纵横行,
谴责当权者屈辱求和的可耻行径。后段感叹自己空有报国之心而报国无门,
对渴望北伐的中原父老寄予深切的同情。全词忠愤填膺,音节急促,激情奔
放,一气呵成,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称赞该词
“淋漓痛快,笔酣墨饱,读之令人起舞。”

(王军)


《念奴娇》(洞庭青草)词。南宋张孝祥作于南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
时作者被谗言落职,从桂林北归,路过洞庭湖。词的前段描绘八百里洞庭月
华如水,天光水色上下一壁,美不胜收。后段,作者用“肝胆皆冰雪”,来
表示自己的高洁忠贞,用“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的豪迈气概藐视小人的
谗害。“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想象丰富。全词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情景交融,气势奔放,表现了诗人豪放乐观的生活态度。

(王军)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
著名词人。21 岁时参加耿京抗金起义军。不久即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
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坚持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九议》
等书,要求长期备战,恢复中原,以图取胜,但没有得到采纳,且遭到主和
派的打击,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一带。自号稼轩。晚年又被起用。任浙东
安抚使,镇江知府等职。在文学创作上以词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稼轩词》
存词600 多首,在数量上超过前辈和同时的作家。有《稼轩长短句》(12 卷)。
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成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健,与苏轼并称
为“苏辛”。词作多感慨国事,抒发爱国激情,倾诉壮志未酬的悲愤,并对
南宋王朝的屈辱投降进行了揭露,激荡着“整顿乾坤”的豪情壮志。

(鞠爱敏)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词。南宋辛弃疾作于淳熙元年(1174)。
题目是“登建康赏心亭”。上段即景抒情;千里清秋,水天相接,远山、落
日、断鸿,引人愁思。诗人本为雄姿英发的抗金之士,但23 岁南渡后,一直
没有受到朝廷的重视,壮志难酬,无人理解,“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
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词的后段曲折迂回地写出了作者的郁闷心情,
词中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时的深情和岁月蹉跎,理想不能实现的激愤。词寓意
深刻,语句含蓄而错落有致,用典妥切,有沉郁顿挫之美。

(王军)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词。南宋弃疾作于淳熙三年(1176)。
题目是“书江西造口壁”。当时,作者任江西提总刑狱,驻节赣州。全词首
先以怀古开端,写40 多年前金兵南下侵略赣西地区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接下
去作者转到当前,中原还没有收复,作者心情十分沉重。词的后段即景行情,
一方面写江水冲破重重叠叠的无数山峰的阻碍,一往无前,使人神往,另方
面又写鹧鸪“行不得也”的鸣声,令人精神沮丧。词中紧扣山水特色,运用
比兴手法,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意深刻。

(王军)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词。南宋辛弃疾作。题目是“元夕”。
该词前段描写了元宵节灯火辉煌的繁华热闹景象。后段则写经过反复寻找,
终于在“灯火阑珊处”发现了意中人的惊喜之情。作者追慕的是一个不同凡
俗、厌恶繁华、自甘寂寞,而又有些迟暮之感的美人,这正是作者在政治上
失意之后,宁愿闲居也不肯同那些庸人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的反映。梁启超
称这首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
阑珊处,周、秦之佳境也”。(《金粟词话》)。词中以伊人自甘寂寞、不
同流合污的品格自比。全词采用反衬手法,极力铺叙场景的繁闹,结尾突然
一转,反衬伊人的不同凡俗。

(王军)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词。南宋辛弃疾作。题目是“夜行黄沙道
中”。作者50 岁时,闲居江西上饶带湖,对附近黄沙岭的溪山美景非常欣赏,
时常来此游玩。该词所描写的即是该地农村夏夜幽美的景色。浓馥的稻花香
味,一片报喜的蛙鼓声,反映了作者对于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后段写路转
溪桥,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笔调轻快灵活,与其喜悦心情相应。全词打破
了上下片分述的传统写法,从行路的先后为顺序逐步写景,形象生动,十分
自然。

(王军)


《永遇乐》(千古江山)词。南宋辛弃疾作于开禧元年(1205)题目是
“京曰北固亭怀古”,作者时任镇江知府。通过怀古伤今,体现了作者既坚
决主张抗金,又反对轻率冒进的思想。词中称颂了三国时孙权、南朝宋武帝
刘裕打败来自北方的侵略、气吞山河的业绩,对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不
能继承父业,使北伐失败表示不满。对于金兵统治下的北方人民,作者更是
不能忘怀。诗人抚今追昔,陈述建议,表现了对国事的忧虑和老当益壮的战
斗豪情。全词悲壮慷慨,用典多而贴切自然。

(王军)


《南乡子》(何处望神州)词。南宋辛弃疾作于开禧元年(1205)。题
目是“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当时,作者任镇江知府。词中借怀古对苟且偷
安的南宋朝廷进行了谴责。大好河山沦入敌手,千古兴亡事如悠悠江水东流
不归。下片赞颂了孙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