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

第169节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69节

小说: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害,本实先拨”之意,即推究明代灭亡,萌于惨戮群贤之故。(仝庆会)

李文藻(生卒年不详)字素伯,号南涧。乾隆二十五年(1761)进士。
选广东恩平知县官职,后调潮阳擢广西桂林府同知。自幼天资聪明好学,长
从钱大听游。穷经志古肆力于汉唐注疏,聚书数万卷,皆手自仇校。爱好金
石学,诗文自据,所见不傍前人门户。有恩平、潮阳、桂林诸集。为清朝前
期史学家。

(宁洪里)


《明实录》明官修的编年体史料长编。记载了十七个皇帝的实录。崇祯
朝有后人补辑本17 卷,本书篇幅庞大,保存有大量明代史料。过去未曾刊行,
仅有抄本流传。现存各地藏本卷帙互有出入,内容也间有详略。王崇武筹曾
据各地藏本加以校勘。1940 年有影印南京国学图书馆藏抄本共2925 卷,凡
五百册,错字脱字很多。另有校勘本。全部《明实录》,又轻信野史中无稽
之谈(如以元顺帝为宋恭帝之于),取材上尚多问题。所附评论多据《通鉴
辑览》的乾隆“御批”,亦为人所不满。

(林吉玲)


《明台典》明弘治时官修,嘉靖时续修,万历时重修。重修本228 卷,
题申时行等撰。万历十五年(1587)成书。体例以六部为纲,分述各行政机
构的职掌和事例。其中,文职衙门226 卷,除首列宗人府外,依照吏、户、
礼、兵、刑、工六部及都察院、六科与各寺、府、监、司等为序;武职衙门
就少多了,仅2 卷,叙列五军都督府及各卫等。各官职之下,多列有详细的
统计数字。如田土、户口、驻军和粮饷等。虽然同实际情况未必完全相符合,
却大致不失为可供参考的重要依据。冠服仪礼等还附有插图。内容很丰富,
比《明史》各《志》更详细,为研究明代典章制度的重要资料。

(张翠业)


庄廷(?~1655)字子襄(或作子相),又字子美。祖藉苏州府吴江

县城陆家巷,父辈徙至浙江乌程(今湖州市)南浔镇。自幼爱读书、十九岁
考中秀才后因患病用药造成双目失明。后立志著书传世,但本身无著述。南
浔人朱国桢撰明史数百卷,但未及刊而病死。后庄氏购得尚未刊行之部分晚
明史籍,邀集一批学者整理修订并增进一些史料,将其辑成《明史辑略》。
卒前嘱父刻印,从而引发了清朝第一次文字狱,导致灭门之祸。

(宁洪里)


顾祖禹(1631~1692 或1624~1680)字景范,号瑞五,清江苏无锡人,
生于常熟,后居无锡宛溪,故又称宛溪先生。精于史学,不求名利。三藩之
乱起,入耿精忠幕,图反清复明。后应徐乾学之请,与纂《清一统志》。遵
父嘱,以三十年之功撰成《读史方舆纪要》130 卷,首叙历代州域形势,接
叙直隶与十三司山川险要并所属府州县,未叙山川原委异同及分野。全书眉
目清晰,体例新颖,为中国古代历史地理学名著。

(王德靖)


《诱史方舆纪要》清地理名著。顾祖禹编著。130 卷。约在康熙三十一
年(1692)前成书。《读史方舆纪要》规模宏大,内容包括历代州域形势、
南北宜隶和十三省、川渎、分野四个部分,层次清楚,脉络分明,并附有图
表。作者经历明亡变故,隐居不仕,历三十余年时间,十易草稿,参考二十
一史和一百多种地方志,以明末清初政区分区,叙述府、州、县疆域沿革、
名山、大川、关隘、古迹筹。着重考订古今郡、县变迁及山川险要战守利害,
是研究我国军事史和历史地理的重要参考文献。

(林吉玲)


《池北偶谈》笔记,清王士祯撰。26 卷,以类相从、分为四门。谈故
门四卷,多记载本朝典章、科第制度,兼及宋明官制、掌故。谈献门六卷,
多记历代公卿、畸人列女、其中有见闻之事,有亲历之事,足资参考。谈艺
门九卷,专门评论诗文、采录佳句,保存了一些明末清初的有关文艺资料。
谈异门七卷,记神怪灵异。有些故事情节与其他笔记相同,故事可相参照。
有《清代笔记丛刊》、《笔记小说大观》等本。现有中华书局校点本。

(王德靖)


万斯同(1638~1702)字季野,学者称石园先生。浙江鄞县(今宁波)
人。清史学家。斯大弟。黄宗羲的学生。明亡,鲁王监国,授户部主事,后
绝意仕进。康熙十七年(1678)被荐博学鸿儒,力辞获免。次年由总裁徐元
文聘至京师,以布衣参史局,前后19 年。《明史》稿本500 卷皆其手定,属
官修史书中轻优者。《史记》、《汉书》以后,历代正史多无表,撰《历代
史表》60 卷,自东汉至五代各史补表计68 种。另有《纪元汇考》4 卷、《宋
季忠义录》16 卷、《南宋六陵遗事》1 卷、《河源考》2 卷、《河渠考》12
卷、《儒林宗派》8 卷、《石经考》、《石经文考》各2 卷、《群书疑辨》
12 卷、《历代宰辅汇考》8 卷、《读礼通考》、《石园诗文集》等。其溥通
诸史,尤熟悉明代掌故。认为撰写史书必须“事信而言之”。为浙东史学代
表。

(张新莉)


《历代史表》明末清初万斯同撰。59 卷,总序目录合1 卷。卷首载黄
宗羲等三人所作之序。司马迁《史记》创立表的体例,《汉书》以后正史多
缺而不备。此书将东汉至五代间所缺之表予以补齐。计有:东汉七种、三国
八种,晋十七种、宋三种,齐三种,梁二种,陈二种,魏七种,北齐三种,
周二种,隋二种,五代十二种,共补六十八种。其中不少万氏首创。

(仝庆会)


高士奇(1645~1704)字澹人,号江村。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史
学家。少贫穷,好学能文。以诸生供奉内廷,以工书法为康熙帝宠识。书写
密谕、纂辑讲章诗文。官詹事府少詹事。曾为御史郭琇所劾,罢官回籍。后
复召入京。官札部侍郎,终卒于家。能诗,善书法,精鉴赏,所藏书画甚富。
史学长于考订。撰有《春秋地名考略》14 卷、《扈从西巡日录》1 卷、《靖
吟堂集》、《江村消夏录》等。尤其所撰《左传纪事本末》53 卷,以南宋章
冲撰《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为基础,以列国事迹分专题自成起迄,又杂采
经史诸子编写“补逸”、“考异”、”辨误”、“考证”、“发明”附于正
文之下,极便检索,为其重要考订著作。

(张新莉)


《左传纪事本末》清高士奇撰,53 卷。本书以南宋章冲《春秋左氏传
事类始末》为基础,加以补充、扩展而成。它以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中心,
在每个国家之内,把重大事件标目成篇,一篇也就是一卷。在编纂过程中,
广泛参考了《公羊传》、《谷梁传》、《国语》、《史记》以及其他经史和
先秦、两汉有关典籍的记载,并分别归于各手文之下。凡增补了史事的称“补
逸”,附录了不同说法的称“考异”,对传闻失实的记载,进行了纠正的称
“辨误”,对记载的史事有依据,可以称典要的,即予以指出,称“考证”,
对加进了作者自己意见的称“发明”。而且,在每卷之后还以“臣士奇曰”
的形式,附加一篇史事评论,以概括地介绍各篇的内容。《左传纪事本末》,
凡春秋时期大事,都加采入,琐碎细节,大都从略,较章书有条理。

(张翠业)


陈梦雷(1650~1741)字则震,号省斋,别号天一道人,晚号松鹤老人。
福建侯官(今闽侯)人。清史学家。康熙进士。选庶吉士,任编修。康熙十
三年(1674)回籍省亲,时耿精忠响应吴三桂叛乱,被逼受官,遂与同回籍
者李光地合谋,以蜡丸将情报由李呈清廷。李贪功受赏,他却以叛逆罪论斩,
幸得徐乾学密为开脱,减死罪,谪戍沈阳。三十七年(1698)康熙帝巡至奉
天,献诗称旨,被召还,为皇三子胤祉侍读。此时为胤祉辑刻《古今图书集
成》而受康熙帝宠。雍正帝继位后,受胤祉牵连,谪戍黑龙江,卒于戍所。
还撰有《奉天通志》、《闲止书堂集钞》。所刻《古今图书集成》共1 万卷,
另目录40 卷,分6 编32 典6109 部,内容繁富,区分详晰,极便检阅,为我
国现存最大类书。

(张新莉)


《古今图书集成》类书。原名《古今图书汇集》。清康熙时陈梦雷辑,
雍正时蒋鼎锡等重辑,雍正三年成书,分为六篇,每篇又分若干典,共32
典。条理清楚,规模仅次于《水乐大典》。

(曹立前)


邵远平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初名吴远,字吕璜。康熙进士。选
庶吉土,历户部郎中,出为江西学政,擢光禄寺少卿、官至少詹事。与纂《明
史》、《一统志》。后致仕,以书史自娱。高祖邵经邦曾撰《弘简录》,叙
唐宋辽金史事。他循其例成《元史类编》42 卷,另有《史学辨误》、《河工
闻见录》等。

(王德靖)


《元史类编》清邵远平撰。42 卷。纪传体元史。只有纪传,而无表志。
于太祖、太宗、定宗、宪宗,以其未能统一,只称“世纪”而不称“帝纪”,
睿宗,裕宗、顺宗、显宗并入系;明宗,宁宗则止于附见不列帝纪,以示“尊
无二上”。既不作表志,凡天文、地理、历律、制度等皆按年编入本纪,故
于本纪特详。诏今亦人本纪,奏疏概入列传,列传艺文之下分经学、文学、
艺学三科,并仿《唐六典》、《通典》格式,采用夹行小注,或补其缺略,
或辨其异同。类传区分,失于不伦,亦有叙次沓冗,文辞鄙浅之处。

(刘超文)


《三史国语解》为《辽金元三史国语解》之简称。46 卷。清高宗因元
修《辽史》、《金史》及明修《元史》所附“国语解”,均有不确之处,遂
敕群臣撰定。乾隆二十九年成书,定名为《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本书
认为契丹语以索伦语为本语,而索伦语同于满语,故对《辽史》、《金史》
上的人名,地名、官名及所引契丹、女真语词前皆先标满文,用反切注音,
后释其义。对《元史》则标蒙文。契丹语实多同于蒙语,故也兼用蒙语释《辽
史》。但对三史的人名,概以《八旗姓氏通谱》为准,重新翻译,颇有武断
之弊。

(刘超文)


张廷玉(1672~1755)字衡臣,一字砚斋,号澄怀主人。安徽桐城人。
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历任检讨,内阁学士,刑、户、吏、礼等部侍
郎、尚书,并入直军机处。乾隆初年,张氏奉诏刊定《明史》,为总裁官之
一,以王鸿绪史稿为本,而增损之,其为清代史学家,有著作汇集《澄怀园
全集》等。卒谥“文和”。

(宁洪里)


《明史》清张廷玉等撰。创修于清顺治二年(1645),未成而罢。康熙
十八年(1679),再开史馆纂修。徐文元、徐乾学、王鸿绪等先后担任总纂,
聘史学家万斯同核定稿件。雍正元年(1723),张廷玉等为总裁,至十三年
定稿。乾隆四年(1739)刊行。全书有本纪24 卷、志75 卷,表13 卷,列传
220 卷,合计332 卷。上起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下至明思宗崇祯十七
年(1644),记载了明朝二百七十七年的历史。该书资料丰富,编修者对资
料的取合也比较审慎,凡歧说难定是非者,则采取存疑互见的方法以待后人
自定。同时,本书所载史料原文颇多,如列传中采录了不少大臣的奏议,这
些行文,一般比修史者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更为真切,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另外,本书对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记载颇详,对阉党为害、政治腐朽,
人民困苦亦有所反映。本书的缺陷在于偏于政治史,对社会经济,特别是生
产和科学技术方面的情况记载较少,未能充分反映明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水
平。书中建州女真和南明史事也多所缺漏。该书虽然立了《外国传》,叙述
明朝与各国的贸易往来和经济联系的不断加强,但范围仅限于近邻和南洋诸
国。对于欧洲殖民者东来侵略,书中记载也不多。从思想内容方面考察,本
书不但宣扬唯心史观,而且维护封建纲常礼教,对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
大加称颂,对农民起义则极端仇视和诬蔑,所有这些,都反映了编者的地主
阶级反动立场。乾隆四十年(1776 年),因元时人地名对音讹舛,译字鄙俚,
曾谕令改订。后又以《本纪》事实疏略,复命考核增修,刊成《本记》二十
四卷,有故宫博物院影印本。

(王军)


全祖望(1705~1755)字绍衣,号谢山,浙江鄞县(今宁波市)人。乾
隆元年(1737)进士。选庶吉士,散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