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

第159节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59节

小说: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著《辩诬论》为元佑党人辩护。南渡后,官至州路转运副使。绍兴中卒。有
《易学辨惑》、《河南集》、《邵氏闻见录》、《皇极系述》、《皇极经世
序》、《观物内外篇解》等著。

(李建春)


《邵氏闻见录》20 卷,宋邵伯温撰,此书记事上起北宋太祖建隆年间,
下至南宋高宗绍兴初年,前16 卷记北宋故事,对“熙宁新政”的记载尤详,
卷17 是杂记,18—20 卷记其父之言行,因其父邵雍曾学习《河图》、《洛
书》及象数学,思想受其影响而神秘莫测,故此书所记其父言行亦荒诞怪妄,
令人费解,不过前16 卷所记则可与其它北宋史书参考。

(朱松美)


时梦得(1077~1148)宋朝学者。字少蕴,号石林居士。原籍吴县(今
江苏吴县),后迁居乌程(今浙江吴兴)。北宋绍圣年间进士。徽宗时任翰
林学士,掌拟诰制朝章国典。多次上书陈述国是,主张南迁,以长江为险以
备不测。高宗南渡,任江东安抚制置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以民兵分据
江岸渡口,金兵不得渡。晋升观文殿学士,移福建按抚使,屡败金兵。拜崇
信军节度使。家富藏书,嗜学早成,学问博洽,熟知掌故,能诗词。著有《石
林燕语》、《石林春秋传》、《石林词》、《石林诗话》、《避暑录话》、
《建康集》等。绍兴18 年(1148 年)卒。

(胡志升)


《石林燕语》笔记体史书。10 卷。宋叶梦得撰。约成书于南宋初期。
叶梦得系北宋绍圣进士,徽宗时任翰林学士,掌拟朝章、国典,熟知当朝故
事。南渡后撰成是书。所记皆有关当时掌故,于官制科目言之尤详。可补史
传之遗缺。此书可与宋敏求所撰《春明退朝录》、徐度所撰《却扫编》相表
里。因梦得号石林居士,故名《石林燕语》。清代修《四库全书》收入《子
部·杂家类》。

(胡志升)


赵明诚(1081~1129)宋金石学家。字德甫(一名德父),密州诸城(今
山东诸城)人,尚书右仆射赵挺之之子,著名人李清照之夫。少为太学生。
历知莱州、淄州、建康府,最后被旨知湖州,到建康“过闭上殿”途中中暑,
卒于建康,年四十九。与其妻同好金石图书,所藏商周彝器及汉唐石刻拓本
甚富。曾仿欧阳修《集古录》例,编《金石录)30 卷,为我国金石学上的名
著。

(许修仲)


《全石录》30 卷,宋赵明诚撰。作者在长期搜集金石工作中发现,自
上古以来刻于金石之上的文字数量虽多,但久经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所剩
无几,急待将这些残存无几的金石铭文记载下来,以为校正史书错误之用,
因为它们往往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于是将他多年搜集到的金石铭文,
诗歌赋颂,碑志叙记,残章断画,仿照欧阳修《集古录》形式,编成《金石
录》30 卷,包括前10 卷目录2000 条和后20 卷跋尾502 条。

(朱松美)


江少虞宋史学家,字虞仲。常山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初
前后在世。政和进士。为天台学官,寇至,很多人逃走,他独率弱卒坚守,
射杀敌帅,寇贼撤退。后为左朝请大夫,历任建、饶、吉三州守,政绩皆为
第一。著有《事实类苑)63 卷,征采极为广博。又有《宋朝类要》及杂著、
经说、奏议百余篇。

(袁坤)


晁公迈(?~约1139)南宋史学家。南宋济州矩野(今山东巨野)人,
字伯皋,号传密居士。以荫补官将仕郎。靖康初为开封府刑曹。南渡后官朝
散郎提举广东常平。著《历代纪年)30 卷。

(李建春)


《历代纪年》南宋晁公迈撰。30 卷。书前有作者绍兴六年(1137 年)
作的自序。其编目依正统、封建僭据、盗贼、夷狄道里,历代年号为序。

(朱玉婷)


李纲(1083~1140)南宋词人。字伯纪。邵武(今属福建)人。徽宗政
和二年(1112 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宣和元年(1119
年),朝廷恶其言,被贬为南剑州沙县(今属福建)税务。宣和七年,奉召
北还,任太常少卿。钦宗即位后,任兵部侍郎。靖康元年(1126 年),以尚
书右丞为亲征行营使。击退金兵。受主和派排挤,被贬。高宗即位,拜尚书
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主张抗金,被谗排挤出朝,绍兴二年(1132 年)复起用
为湖广宜抚使兼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又被弹劾。此后多次上疏盲收复事,
终不被采纳。其志未酬,抑郁而卒。有《梁溪先生文集》、《梁溪词》、《靖
康传信录》等。

(赵百世)


《靖康传情录》宋李纲撰,3 卷。作者将所藏自钦宗即位以来御笔内批
及表札奏章等,按时间顺序编次,加自序其来源及本末大概,遂成此书。原
载其著作《梁溪集》中,李调元编《函海》时摘出,单独成书。此书展示了
钦宗时期大量朝廷往来文书,虽为作者欲以此表白自己,洗清革职之沉冤,
但却为后人提供了钦宗在位时期大量第一手资料,尤其有关此间宋金和战之
内幕,更是一目了然,可补其它史书之不足。

(朱松美)


汪藻(?~1150)南宋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字彦章。崇宁进士。
为著作郎。南渡后历官翰林学士、龙图阁直学士,知湖州。上书请修日历、
实录。其后,累官左中大夫、显漠阁学士、知徽州、宣州。夺职后居永州。
撰有《金人背盟录》7 卷,起金人攻辽,迄宣和七年(1125 年)攻沛京。有
《浮溪集》。

(张金南)


《金人背盟录》南宋汪藻撰。7 卷。记事起于金人反契丹,迄于北宋徽
宗宣和七年(1125 年)进攻北宋汴京。内容多采摘《北辽遗事》。徐梦莘《三
朝北盟会编》引用书目中有《裔夷谋夏录》,一名《金人请盟背盟本末》,
亦汪藻撰,恐为本书之异名。

(刘超文)


洪皓(1088~1155)南宋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字光弼。政和进士。
建炎三年(1129 年),知泗州。后出使金国,粘罕迫其为刘豫官,不从,乃
流放冷山,历尽艰难苦楚。时徽、钦二帝在五国城,他屡次密遣人致书,以
通消息;又遣人南下,告之金国虚实。金主命为翰林学士、中京副留守等职,
固辞不就。十三年,大赦南归。回朝后任徽猷阁直学士,因与秦桧不合,屡
贬至英州(今广东英德)、袁州(今江西宜春),卒于南雄州(今属广东)。
著《松漠纪闻》,记其被拘金国十五年间见闻。又有《帝王通要》、《姓氏
指南》等。

(韩长代)


《松漠纪闻》宋洪皓撰。2 卷。因拒绝出仕刘豫政权,被流放至距上京
会宁府100 里的冷山。此间,作者将其耳闻目睹金之杂事,随笔记录,渐次
成书,因冷山系唐之松漠都督府辖地,故名《松漠纪闻》。宋绍兴十二年(1142)。。 
洪皓因金主生子遇赦,怕被金人搜去,将书付之一炬。回国后,因件逆秦桧
被贬南方,闲暇之余,重将所记内容回忆一一汇集成书,因秦桧当政禁止私
人修史,书成后秘存,未予刻印,宜至绍兴末(皓已卒)其长子洪适才正式
核刊,成正文1 卷31 事,续1 卷27 事。由于洪皓乃囚居金境,所见闻或有
虚假,因而记载亦有不实,但他毕竟亲居金境,因而他的记述比起那些遥观
金史,凭空妄说的史料价值要高得多,甚至有许多内容被《辽史》、《金史》
采用,所以此书虽寥寥2 卷,且系回忆之作,却也是研究金史的重要史料书。
(朱松美)

徐兢(1091~1153)南宋和州历阳(今安徽和县)人,一作瓯宁(今福
建建瓯)人,字明叔,号自信居士,政和中,以父任补通州司刑曹事。摄知
雍丘县,移原武县。宣和六年(1124 年)为国信所提辖官,随使高丽。徽宗
召对,赐同进士出身,擢知太宗正丞事兼掌书学,迁刑部员外郎。出使高丽
后,著《宣和奉使高丽图经》40 卷,凡其国之山川、风俗、典章、制度、道
里等无不详载,其中海道8 卷,尤称详备,惜附图在靖康之难时遗失。

(韩长代)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宋徐兢撰。40 卷。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 年)
徐兢以国信所提辖官随使高丽,将一路见闻,写成此书,分《建国》、《世
次》等28 门,详细记载了沿途所经各地的山川地理、风俗礼仪,来经航路等,
我国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的最早记载就原于此书《海道门》,由于徐兢工书画,
因而还将沿途地图绘于此书,对研究宋代航海技术及高丽等国风俗极有帮
助,遗憾的是此书“靖康之难”中怯失,后虽得其书,图已无。

(朱松美)


胡寅(1098~1156)南宋建宁崇安(今属福建)人,字朋仲。胡安国侄,
养为己子。靖康初,因荐为秘书省校书郎,迁司门员外郎。张邦昌立,弃官
归。绍兴中,召为起居郎,迁中书舍人,后除礼部侍郎、兼侍讲直学士院,
除徽猷直学士,致仕,归衡州。秦桧仍以讥仙朝政削其职,桧死,复官。有
《读史管见》30 卷。另有《论语详说》及《斐然集》。

(王德靖)


《该史管见》宋胡寅撰。30 卷。此书为读司马光《资治通鉴》后有感
而作。他认为《通鉴》“事虽备而立议少”,于是以《通鉴》事实为据,对
上起周秦,下迄五代人物、事件均大加议论,措辞颇为严苛,特别是对北宋
徽宗黑暗统治,蔡京、童贯受宠祸国及秦桧媚金议和多所揭露与抨击。于1155
年成书。此书议论固然有许多可为后人参考,但大部分是作者就事论事,有
些甚至不分青红、横加妄断,且议论多假借之语,以自圆其说,故后代许多
学者对此书颇多微辞。

(王德靖)


范如圭(1102~1160)南宋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字伯达。少从胡
安国学《春秋》,建炎进士,绍兴中迁校书郎兼史馆校勘,与修《哲宗实录》。
秦桧主议和,如圭责以忘仇辱国。桧死,上书请籍荆淮旷土,效古助法,别
为科条设法。以直秘阁提举江西常平茶盐,移利州路提点刑狱,知泉州。去
官后居邵武。忠孝诚实,其学根于经术,不为无用之文。曾辑至和、嘉祐间
名臣奏章36 篇为书以献。有集。

(王德靖)


郑樵(IJ04~1162)字渔仲。福建路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县)人。
南来历史学家。从小受到良好家教,刻苦读书,有远大抱负。十六岁时丧父,
便在越王台峰下结庐读书,后从其兄郑厚读书,又筑草堂于夹漈山上,谢绝
人事专心读书。1158 年,高宗特诏他来杭州召对,并授任右迪功郎、礼兵部
架阁。但不久为御史叶仪问上书弹劾,改监谭州南岳庙,官给笔札,1161 年,
他带所著《通志》200 卷到杭州投献。入为枢密院编修官,后又兼摄检详诸
房文字,因积劳成疾,于次年春不幸在京病逝。生平著作丰富,共有著述84
种,1000 多卷,500 万字。长于治史,对经学、礼乐、天文、地理、草木虫
鱼等方面均有研究。《宋史》卷436 有传。

(王德靖)


《通志》宋郑樵著。200 卷。体例仿《史记》但有所创新,全书分五大
部分:《帝纪》18 卷,记三皇五帝至隋各代帝王事;《后妃传》2 卷,记前
汉至隋各代后妃事;《年谱》4 卷,记三皇五帝至隋各代重要史事;《略》
52 卷,记上古至唐各代典章制度及其沿革;《列传》124 卷,记周至隋各代
重要人物。其中20《略》(相当于正史中之“志”)很有创新,是全书精华。

(朱松美)


吴曾字虎臣。崇阳(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史学家。生卒年不详。博
闻强记,知名当时。因应试不第,于绍兴11 年(1141 年)献书秦桧,得补
右迪功郎,后改右承奉郎、宗正寺正簿、太常丞、玉牒检讨官,迁工都郎中、
出知平州,后辞官。依附秦桧,为投降政策辩护。有笔记《能改斋漫录》。
今人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对此书有详细评述。

(张福运)


《能改斋漫录》南宋吴曾撰。编刊于绍兴24~27 年(1154~1157)间。
孝宗隆兴初(1163 年),因仇家告讦,诬此书“事涉讪谤”,遂被禁毁。至
光宗绍熙元年(1190 年)始重刊版。但新版经过删削,已非旧观。下及元明,
刊本又绝。今所见者为明人从秘闻抄出。共18 卷,分13 门:事始、辨误、
事实、沿袭、地理、议论、记诗、记事、记文、类对、方物、乐府、神仙鬼
怪。记载史事、辨证诗文典故、解析名物制度、资料丰富、援引广泛,且保
存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