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

第129节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29节

小说: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呀!马丁》以雅科布(作者)和朋友马丁对话的形式表达他对社会的不满,
主张人人有饭吃、有衣穿的社会平等思想。他的诗对人民大众进行启蒙教育,
对荷兰文学语言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

(王景甫)


埃拉斯穆斯(1466~1536)荷兰文学家、语言学家。原名赫里特·赫立
逊,生于鹿特丹,父亲是神父。从小生活在教会的孤儿院,曾在“共济兄弟
会”的学校学习。博览群书,攻读拉丁文和希腊文。1499 年赴英国牛津大学
学习希腊文,成为《乌托邦》作者莫尔的密友。曾先后旅居法、英、德、意、
瑞士和奥地利。他是著名的人文主义者,用拉丁文写的著名长篇讽刺作品《愚
人颂》,通过一个名叫“愚人”的妇女的自我吹嘘,揭露封建统治的罪恶,
抨击教会的虚伪与偏见。另一部重要著作是《对话集》。1514 年他将希腊文
的《新约全书》译成拉丁文,1516 年出版,使他获得全欧声誉。荷兰著名诗
人冯德尔称赞他“在鹿特丹树立了一座伟大的埃拉斯穆斯的金属雕像”。

(王景甫)


玛德尔(1587~1679)荷兰诗人,剧作家。生于克仑一个小商人家庭。
他善于把抒情诗和悲剧结合起来创作诗剧,题材大多取自《圣经》中的英雄
故事或民族史。他创作了24 部剧本,其中最优秀的是两大诗体悲剧:描写天
使们反对上帝的《琉西发》和《流放中的亚当》。人们常把《琉西发》与英
国诗人弥尔顿的《失乐园》相比。他的第一部诗集是《航海赞美歌》。其他
较著名的诗篇有《欢迎弗雷德里克·亨利克凯施赞美歌》,送葬哀悼诗《可
怜的孩子》、《牧童》,教诲诗《圣坛的圣餐礼》和《教堂的荣耀》等。还
有散文《荷兰诗歌艺术导言》等。他被誉为“荷兰黄金世纪时期最伟大的诗
人。”

(王景甫)


比利时

德·科斯特(1827~1879)比利时法语作家。1855 年毕业于希鲁塞尔
大学。1856 年后经常撰写抨击教会和维护工人利益的文章。1870 年后担任法
国文学史教授和美术课辅导教师。他热心研究佛兰芒民间故事。他1858 年发
表的《佛兰芒传说集》风格独特,语言清新洗练,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是
19 世纪比利时文学中的重要作品。1861 年出版《布拉班特故事集》。他的代
表作《欧伦施皮格尔的传说》,全名为《欧伦施皮格尔和拉姆·戈查克在佛
兰德和其他地方的光荣、快活、英勇的奇遇和传说》,是历史小说,是1830
年比利时宣布独立后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表现出民族意识的觉醒。全书
以16 世纪民德兰革命为背景,写比利时人民为反抗西班牙政治和宗教压迫,
举行声势浩大的起义。尼德兰反抗运动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在这部作品中几
乎都有所反映。书中的主人公梯尔·欧伦施皮格尔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农民英
雄,他和战友拉姆·戈查克是被称为“乞丐”的游击战士的典型代表,为祖
国的解放进行了英勇卓绝的斗争,体现出“佛兰芒人民的精神”。由于把人
民群众作为历史发展的动力,全书尤其是结尾部分表现出乐观主义的气氛。


勒蒙尼那(1844~1913)比利时法语小说家、文艺批评家。生于布鲁塞
尔。曾发表许多美术论文、短篇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品。1881 年成名作《男人》
问世,叙述一个偷猎者在森林中的恋爱故事,受到法国自然主义作家左拉的
影响,但景物描写诗意盎然,使整部小说具有浓厚的比利时民族特色。以后
的创作加强了心理分析,如《死人》、《癔病患者》、《吕帕夫人》等揭露
资产阶级的腐败和伪善。他有不少作品广泛反映了社会生活,如《肉食者》、
《资产者的末日》,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和工人的反抗,《克洛迪娜·拉
穆》描写歌女生活,并对他们寄予同情。还有一些富有诗情画意的作品,如
《荒岛》、《风车中的风》、《潺潺的溪流》等。他的著作丰富,全集约有
70 卷。他的巨著《比利时》表现出他对祖国人民的热爱。另有文艺评论作品
《比利时美术史》、《生活的画家》、《绘画中的比利时派》和一些画家专
论。


维尔哈伦(1855~1916)比利时法语诗人、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生千
圣阿芒镇一个小业主家庭。他的第一部诗集《佛兰芒女人》赞美尽情享乐。
接着发表的诗集《修道士》又鼓吹天主教的禁欲主义,说明他的思想尚未定
型。后来的诗集《黄昏》、《瓦解》和《黑色的火炬》是倾诉世纪末颓废心
情的三部曲,反映出他对资本主义制度感到悲观绝望而形成的精神危机。1891 
年他接近工人运动,思想发生变化,发表诗集《我路途上出现的事物》。第
二年加入比利时工人党,积极参加建立“人民之家”的艺术分会,创作上也
转向反映现实,发表了诗集《妄想的农村》、《触手般扩展的城市》、《幻
想的村庄》等,大多描写资本主义社会的城乡对立,农村人口流向城市而导
致的田地荒芜,城市成了群众革命运动的中心。同时他在欧洲各地旅行,开
扩了眼界、摆脱了悲观情绪。他歌颂工人阶级创造了现代化的工业奇迹,深
信生产力的发展必将引起社会进步。这种热情的写作使他获得“力的诗人”、
“现代生活的诗人”等声誉。1898 年发表四幕剧《黎明》描写群众和士兵的
联合起义,预言社会主义必将胜利。不久,他离开比利时,定居巴黎,写了
5 册歌颂各国人民之间友谊和团结的诗集:《生活的面貌》、《喧嚣的力量》、
《复合的光彩》、《最高的节奏》、《熊熊的火焰》,诗集表现了人民的力
量,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中立的比利时也受到德国
的侵犯,他写了散文集《浴血的比利时》和诗集《德国的罪行》、《战争火
红的翅膀》表示抗议。

(申)


梅特林克(1862~1949)比利时法语作家、诗人。生于根特市。曾学习
法律,当过律师。他是象征派戏剧的代表作家,他的剧本充满诗意,可称为
诗剧。早期作品带有悲观色彩。此后他试图摆脱悲观主义,思索道德的价值,
并力图解答道德和人生观的问题,表现了他的哲学观点。三幕剧《莫娜·娃
娜》接近浪漫剧,演出后引起热烈的争论。代表作《青鸟》是一部六幕梦幻
剧。青乌象征幸福。樵夫的两个孩子蒂蒂尔和弥蒂尔在圣诞节前夕梦见他们
受仙女白丽伦之托,为她病重的女儿去寻找青乌。兄妹俩用一块有魔法的钻
石,召来了面包、糖、火、水、狗、猫等的灵魂,在光的引导下走遍记忆之
乡、夜之宫、树林、幸福之宫、坟地、未来之国,历尽干辛万苦,青乌得而
复失。梦醒后,貌似仙女的邻居为她的生病的女孩来讨圣诞节礼物,蒂蒂尔
决定把心爱的鸽子赠送给她,不料这只鸽子变成青色。原来青鸟不用跋山涉
水去寻找,它就在身边。只有甘愿把幸福给别人,自己才会得到幸福。1911
年,梅特林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

(申海田)


西班牙

《熙德》西班牙古代史诗。写于1140 年。全诗共分3 章。各章的标题
是:《流放》、《婚礼》、《科尔贝斯橡树林里的凌辱》。第1 章写熙德被
政敌诬陷克扣贡品,国王将其发配到阿拉贡。熙德打败摩尔人,进入了萨拉
戈萨和特拉埃尔,不久又降服了巴塞罗那伯爵。第2 章歌颂熙德征服巴伦西
亚的功绩。国王要求熙德的两个女儿嫁给卡里翁的两个王子为妻,熙德勉强
答应,举行隆重的婚礼。第3 章写熙德两个女婿的无能和懦弱。他们不能忍
受周围的耻笑,请求带妻子返回故乡,当经过科尔贝斯橡树林时,兄弟二人
把妻子痛打一顿,抛在森林里。后被熙德的侄儿找到,向国王控告,解除婚
约。熙德又把两个女儿许配给前来求婚的另外两位王子。《熙德》产生在西
班文尚未成熟之时,句法简单,遣词刚劲有力,作品洋溢着强烈的民族感情
和浓厚的抒情色彩。在西班牙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刘欣)


《小癞子》小说。1554 年初版。西班牙著名的流浪汉小说。作者无从
查考。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出生在托梅斯河畔的穷孩子拉撤路,由于家庭屡
遭不幸,不得不离开父母去给一个瞎子乞丐领路,从此开始了流浪生涯。瞎
于是个狡黠虚伪、老于世故的人,他虐待拉撒路,拉撤路忍无可忍,设计报
复瞎子。随后又给一个极端吝啬的教士当佣人,由于饥饿偷面包,惨遭毒打
被赶走。后来又去侍侯一个仪表堂堂、气派华贵的绅士,不料他却穷愁潦倒,
靠乞食供养。后又给修士当仆从,给一个兜销免罪符的人当帮手,后来又投
靠过一个本堂神父,最后跟了一个公差,当了叫喊消息的报子,并娶了神父
的女佣人为妻,过着舒适富裕的日子J、说以幽默讽刺的手法,嘲弄了教会
的虚伪和丑恶,贵族的傲慢和空虚,以及社会的腐朽和没落。语言生动风趣,
简洁流畅,为16 世纪中叶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代表作,对欧洲各国文学也发
生重大影响。

(刘欣)


阿莱曼(1547~1614)西班牙作家。生于塞维利亚的一个信天主教的犹
太狱医家庭。曾在马埃塞·罗德里戈大学学习法律,在阿尔卡拉·德·埃纳
雷斯大学学习医学,但都未卒业。阿莱曼由于接受人文主义思想,在当时文
学界占有重要地位。主要著作有《圣安东尼奥·德·帕杜亚传》、《卡斯蒂
利亚语拼写规则》、《加西亚·格拉教士的事迹》。他最重要的作品是流浪
汉小说《古斯曼·德·阿尔法拉切的生平——人生的了望台》,在西班牙文
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译成各种文字,对欧洲其它国家的文学都产生了影
响。

(刘欣)


《古斯曼·德·阿尔法拉切的生平——人生的了望台》长篇小说。阿
莱曼著。共2 卷,分别出版于1599 年和1604 年。作品描写了一个划船苦役
犯坎坷的一生,夹叙夹议,穿插许多独立的故事,涉及西班牙当时的社会政
治状况和经济、文化及宗教各方面的问题,并突出地描写了贫困的现实和下
层人民求生的挣扎。作者剥去了人们道德的伪装,暴露出他们凶残的本性。
作者认为人与人之间永远在进行着无休止的倾轧。这部流浪汉小说在西班牙
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译成欧洲各国文字,对西班牙以至欧洲其他各国
的文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刘欣)


塞万提斯(1547~1616)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作家、戏剧家、诗
人。1547 年10 月9 日生于马德里附近的阿尔卡拉——德埃纳雷斯镇。父亲
是个潦倒终生的医生,他只上过几年中学。从1582 年开始,陆继创作了几个
剧本,其中以悲剧《努曼西亚》为代表。其它重要的作品还有《惩恶扬善故
事集》,1605 年,《堂吉河德》第一部问世,获得极大的成功,短短几个星
期就出现了三个盗印本。于是,他带病紧张工作,于1615 年完成了《堂吉河
德》第二部。马克思认为“塞万提斯和巴尔扎克高于其他一切小说家。”恩
格斯赞扬塞万提斯是一位“具有强烈倾向的诗人。”

(刘欣)


《努曼西亚》戏剧。塞万提斯著。作于1584 年。以古代西班牙努曼西
亚城4000 居民抵抗8 万罗马侵略者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城门攻破后仅存
的一位少年,拒绝向敌军交出城门钥匙,面对着罗马军队的统帅西比翁,毅
然绝然地从高塔跳下,坠地而死。剧中充满着高昂的爱国主义热情。在艺术
上,体现出悲剧的特点,情节发展紧张曲折,戏剧冲突尖锐突出,人物写得
大悲大壮,悲剧的氛围笼罩全书,给人以慷慨悲壮的审美感受,具有较强的
艺术感染力。

(刘欣)


《惩恶扬善故事集》。短篇小说集。塞万提斯著。1613 年出版。收入
12 个短篇,主要内容大致可为三类:①属于流浪汉小说风格的作品。如《林
高奈特与戈尔达迪略》、《爱嫉妒的厄斯特勒马都拉人》、《大名鼎鼎的洗
盘子姑娘》。②哲理性对话作品,如《玻璃硕士》、《狗的对话》。③模仿意
大利小说,注重情节的作品,如《吉卜赛姑娘》、《慷慨的情人》、《西英
女郎》等。作品有的讽喻西班牙的丑恶现实,有的歌颂青年男女的爱情自由、
个性解放,有的富有哲理,思想深刻。在艺术上,小说的情节安排曲折生动,
充满着偶然和巧合,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抒情和议论相结合,赋于深切的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