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

第108节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第108节

小说: 中外文史名人名著(词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燕)


托马斯·莫尔(1478~1535)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作家。他出生于伦敦,
14 岁入牛津大学,精通哲学,在数学、天文学方面也颇有造诣。他为人正直,
廉洁奉公。亨利八世时历任上诉法院院长、枢密院顾问官、众议院议长筹职。
因为他同情人民,反对圈地运动和暴力掠夺,反对亨利八世强迫议会以法令
形式宣告其为英国国教最高首领,于1535 年7 月以叛逆罪被处死。他曾写过
不少的宗教、论战文章、短剧及小诗等,主要作品是用拉丁文写的《乌托邦》。
奠尔是空想社会主义的鼻祖,是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者,是社会主义思想史
上一个很重要的人物。

(石瑞芳)


《乌托邦》对话体幻想小说。托马斯·莫尔著。写于1516 年。当时,
资本主义已在英国的工业,农业和商业中开始萌芽,不久,资本主义就以原
始积累方式即圈地运动和对殖民地进行掠夺的方式迅猛发展,贫富对立鲜
明,阶级矛盾尖锐。本书以对话形式写成上、下两部。上部主要揭露都锋王
朝残酷的法律、无节制的贪婪造成的“圈地运动”,把它比作“羊吃人”,
对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残酷剥削进行了强烈谴责,对英国农民贫困、悲惨的
境遇寄予深切同情。下部描写了一个位于海洋之中的不为外人所知的“世外
桃园”式国家。这里没有私有制,财产公有,按需分配,政治平等。余暇可
参与学术研究及文娱活动。还谈到消灭城乡对立及缩小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间差别的问题。但这个理想国家是以农业、手工业为经济基础的。且还保存
了奴隶和宗教。《乌托邦》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想社会主义小说,语言优美流
畅,情节曲折生动,想象奇特合理,讽刺形象深刻,对后世影响很大。

(石瑞芳)


斯宾塞(1552~1599)英国诗人。出生于伦敦一布商家庭,少年时入伦
敦布商学校。1569 年入剑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1573 年得学士学位,三年后
获硕士学位。1580 年后一直生活在爱尔兰。最早的诗作是《牧人月历》,凡
12 歌,每歌以一个月份为标题,除首尾两歌外,都是对话体,大部分以受情
为主题,有的涉及宗教。80 年代,完成了《仙后》的前三章,还写了挽歌《爱
星者》。1595 年写成《柯林·克劳特回来了》,同年还出版了《爱情小诗》
和《结婚曲》。次年写成《婚前曲》和《赞歌四首》。主要作品是《仙后》。
是为了“塑造一个有道德和教养的高尚的人”,全诗以亚瑟追求仙后格罗丽
亚娜为引子,通过仙后等形象歌颂了女王,写仙后每年在宫中举行12 天宴
会,每天派出一名骑士去解除灾难,亚瑟参加每个骑士的冒险事迹。他的诗
在思想上、语言上、诗歌艺术上对后世英国诗人(包括弥尔顿)有很深远的
影响。他主要启发了马洛,使十音节诗行在无韵诗体里臻于完美。他也影响
了18 世纪前期浪漫主义诗入汤姆逊、格雷以及19 世纪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和
济慈。他被称为“诗人的诗人”。

(杜金鹏)


《仙后》长诗。斯宾塞著,前三章出版于1590 年。后三章出版于1596
年。长诗继承骑士传奇文学的传统,模仿意大利的阿利奥斯托,运用独特的
“斯宾塞诗节”写成,诗中借葛罗里亚娜(即仙后)去歌颂伊丽莎白女王,
有明显的贵族倾向。在作品中,诗人宣扬了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新文人应
具有的高尚品质,在英国文学史上被尊为第一部资产阶级的民族史诗。诗中
塑造了各种理想人物。在艺术上刻意求工,规模恢弘,内容丰富,语言优美,
从而独步当时诗坛。对后世影响深远,之后的雪莱,拜伦的诗歌创作多有仿
造。

(颜培成)


马洛(1564~1593)英国戏剧家、诗人。父亲是鞋匠。他靠奖学金在当
地学校和剑桥大学求学,获学士学位,继获硕士学位。剧作有《迦太基女王
狄多》、《帖木儿》、《浮士德博士的悲剧》、《马耳他岛的犹太人》、《受
德华二世》,行情短诗《热情的牧羊人致情人)等。马洛对英国戏剧发展的
贡献在于革新了中世纪戏剧,在舞台上创造了巨人性格,反映了时代精神,
富于时代气息。作品热情奔放,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戏剧结构松散,但能打
破悲喜剧的界限。无韵诗体经他锤炼,表达能力大大提高。他不仅被称为莎
士比亚戏剧的先驱者,其作品本身也是英国文学中的奇葩。

(周洁)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剧本。马洛著。马洛在德国民间故事有关魔术
师浮士德把灵魂卖给魔鬼的传说基础上,创作而成《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是“大学才子派”中的代表作。作者在剧中塑造了一个巨人式的人物。通过
浮士德这一艺术形象审识人类在物质障碍面前夺取权力的意志,内心追求的
自省以及精神上发生的变化,企图借助于知识征服自然,以致控制世界,全
剧的基调是哀婉的、动人的。主人公对人生刻意进取、奋斗不止,集中体现
了个人主义抗争特点。作品感情热烈奔放,充满浪漫主义色彩。(颜培成)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生
于英国内地艾汶河畔斯特拉福镇的一个羊毛商人家庭。后因家庭经济困难,
去伦敦谋生,先后当过剧场杂差、演员、编剧等。晚年回到故乡,在52 岁生
日那天去世。莎士比亚一生中创作了37 个剧本(分为历史剧、喜剧、悲剧、
传奇剧四类),十四行诗154 首和两首叙事长诗。其中以悲剧为最佳,后人
常把《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佩斯》称为他的“四
大悲剧”。《哈姆雷特》是四大悲剧中最重要的一部,无论从思想深度、生
活广度和艺术高度来说,都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有“英国戏剧之父”之称。
莎士比亚的剧作往往取材于古代史料、民间传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时
代特征。艺术上,情节紧张,人物鲜明,语言生动,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对
欧洲文学和戏剧的发展有深远影响。马克思、恩格斯曾提出“莎士比亚化”
的创作原则,以肯定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王燕)


《十四行诗集》诗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莎士比
亚著,共154 首,主题是友谊与爱情。这种诗体从意大利传人,多采取连续
性的组诗形式。作于1592~1598 年。该诗集的1~126 首写诗人同一贵族青
年友谊的升沉变化;127~152 首写诗人对一“黑肤女子”的爱恋;最后两首
结束。诗中隐藏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人文主义者对真善美的看法和理想,
也反映出社会现实。这些诗虽然表现了对光明和未来的希望,但也表现出入
与人间的不和谐所引起的失望和焦虑,它不仅仅是个人的抒情,也代表了一
个时代。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感情并不奔放,而是有节制,有思想深度,有
分析说理,人物形象生动丰富,语言运用巧妙,语句节奏感强。

(王燕)


《罗米欧与朱丽叶》悲剧。莎士比亚著。作于1595 年。一向被认为是
描写青年男女为维护纯洁的爱情而反封建的名篇。该剧取材于意大利传说,
写一对青年分属于两个世代为仇的封建家族,两人一见倾心,但不能结合。
他们求助于有人文主义思想的劳伦斯神父。神父私自给他们举行了婚礼,并
安排他们逃离维洛那。但由于偶然的错误,两人先后殉情。双方家乡鉴于世
仇铸成错误而言归于好。剧本表现的是爱情至上、婚姻自主、个性解放的人
文主义理想同封建礼教的冲突,歌颂了人文主义的道德原则,批判了封建传
统势力。但罗米欧与朱丽叶所反对的不只是一般的封建礼教,而是封建世仇,
封建纷争,客观上表达了广大人民要求和平统一的社会理想。

(王燕)


《威尼斯商人》喜剧。莎士比亚著。作于1597 年。该剧写商人安东尼
奥为了帮助友人巴萨尼奥成婚,向犹太高利贷者夏洛克转借现金。夏洛克出
于妒恨,假意不收借息,定约到期不还,可以割安东尼奥身上的一磅肉。安
东尼奥果然失期。开庭之日,巴萨尼奥的未婚妻假扮律师在法庭上击败了夏
洛克。作者从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立场和人文主义进步思想出发,通过“一磅
肉”的契约和“选匣择婚”等线索交织而成的戏剧情节,热烈歌颂青年男女
纯真的爱情,诚挚的友谊以及仁慈善良等新的道德原则和生活理想,辛辣讽
刺了高利贷吸血鬼的贪婪、残忍和报复行为。剧本极为成功地塑造了鲍西姬
和夏洛克这两个不朽的喜剧典型形象。

(王燕)


《亨利四世》历史剧。莎士比亚著。分上、下两篇,作于1597—1598
年。剧本虽以“亨利四世”命名,但中心主人公却是皇太子哈尔亲王——剧
终即位的亨利五世。《亨利四世》通过国王父子平叛战乱的情节,表现了亨
利四世即位后封建贵族之间混战的动荡局面和尖锐的阶级斗争形势,肯定了
中央集权制的君主政体,否定了封建割据状态,从而表达了剧作家人文主义
的政治理想开明君主制。莎士比亚集中笔墨塑造了一个理想君主哈尔亲王的
形象。哈尔亲王少年时代的胡闹与登基以后的转变构成了《亨利四世》的剧
情基础。引诱王子胡闹的“教师和向导”——落魄骑士福斯塔夫,被誉为莎
土比亚“最完美的喜剧性格”,以他为核心,由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恩格
斯所盛赞的“福斯塔夫武的背景”。这部作品是莎士比亚历只剧的代表作。

(王燕)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剧本。莎士比亚著。作于1598 年。中心内容主
要是描写英国小型城镇和小康家庭生活情况。剧本是伊丽莎白女王下令莎士
比亚写福斯塔夫求爱的故事。主人公福斯塔夫穷途潦倒。梦想跟温莎的乡绅
福德和培琪的妻子求爱,从他们身上骗取钱财。为此他冒昧写了一式两封情
信,分送给福德大娘和培琪大娘。她们见信后十分愤恨,设下计谋,让福斯
塔夫一次又一次上当,吃尽了苦头。作者把福斯塔夫当作漫画式的滑稽人物
去描写,反映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小城镇丰富多彩的生活习俗。

(王燕)


《第十二夜》喜剧。莎土比亚著。作于1600 年。剧名指圣诞后第十二
夜,即一月六日夜。剧本为节日宴会演出而作。内容是歌颂青年男女的爱情。
孪生兄妹西巴斯辛和薇奥拉相貌酷肖,海上遇险。薇奥拉被救起后,女扮男
装,给伊里利亚的统治者奥西诺公爵当侍从,且爱他。奥西诺爱上了奥丽维
亚小姐,派薇奥拉去求亲。奥丽维亚却爱上了薇奥拉。西巴斯辛遇救后也来
到伊里利亚。奥丽维亚错把西巴斯辛当作薇奥拉而同他举行婚礼。西巴斯辛
和薇奥拉相认后,真相大白。奥西诺被薇奥拉的真挚爱情所感动,决定与她
结婚。两对情人选定吉日举行了隆重婚礼。

(王燕)


《哈姆雷特》悲剧。莎土比亚著。作于1601 年,与《奥赛罗》,《李
尔王》、《寿克佩斯》合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是其中
最杰出,成就最高的一部。剧本的基本情节是写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复仇
的故事。父王被叔父杀害,母亲改嫁叔父。父王的亡魂要求他报仇。哈姆雷
特为了替父报仇,同时也为了“重整乾坤”、改造社会,同奸王及其宫廷集
团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终因寡难敌众而失败。《哈姆雷特》是一出人文主
义思想家的悲剧。它无情地揭露了以克劳狄斯为代表的专制王朝的罪恶,热
情赞扬了哈姆雷特反封建暴政的英勇斗争的精神,从而反映和揭示了都锋王
朝末期英国社会的危机以及作家人文主义的美好理想同丑恶现实之间的矛
盾。该剧的最大成就在于塑造了一个忧郁王子的形象。哈姆雷特是个典型的
人文主义思想家,人文主义的长处与短处、优点与弱点,无一不通过他的言
行得到活生生的体现。

(王燕)


《暴风雨》传奇剧。莎士比亚著。作于1611 年。该剧写米兰公爵普洛
斯被罗被他的弟弟驱遂,携带幼女米兰达逃往荒岛,他通过魔法掀起狂风把
那不勒斯国王——篡位的弟弟安东尼奥,那不勒斯王子等所乘的船摄到荒
岛,宽恕了安东尼奥,恢复了爵位,王子同米兰达结了婚,一同回到意大利。
普洛斯彼罗对岛上的土著民的征服反映了资本主义的殖民过程。剧中也明确
提出了人文主义者理想国的主张。全剧以宣扬容忍宽恕告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