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史记译注 >

第506节

史记译注-第506节

小说: 史记译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策⒂,是岁已酉朔旦冬至⒃,得天之纪⒄,终而复始。’于是黄帝迎日推策⒅,后率二十岁复朔旦冬至⒆,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⒇,黄帝仙登于天。”卿因所忠欲奏之。所忠视其书不经,疑其妄书,谢曰:“宝鼎事已决矣,尚何以为!”卿因嬖人奏之(21)。上大说,乃召问卿。对曰:“受此书申公,申公已死。”上曰:“申公何人也?”卿曰:“申公,齐人。与安期生通,受黄帝言,无书,独有此鼎书。曰:‘汉兴复当黄帝之时’(22)。曰‘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曾孙也(23)。宝鼎出而与神通,封禅。封禅七十二王,唯黄帝得上泰山封’。申公曰:‘汉主亦当上封,上封则能仙登天矣。黄帝时万诸侯,而神灵之封居七千。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黄帝且战且学仙,患百姓非其道者,乃断斩非鬼神者。百余岁然后得与神通。黄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鬼臾区号大鸿,死葬雍,故鸿冢是也。其后黄帝接万灵明廷。明廷者,甘泉也。所谓寒门者,谷口也。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下迎黄帝(24)。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龙拨,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于是天子曰:“嗟乎!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脱耳(25)。”乃拜卿为郎,东使候神于太室。
  上遂郊雍,至陇西,西登崆峒,幸甘泉。令祠官宽舒等具太一祠坛,祠坛放薄忌太一坛(26),坛三垓(27)。五帝坛环居其下,各如其方,黄帝西南,除八通鬼道。太一,其所用如雍一畤物,而加醴枣脯之属,杀一狸牛以为俎豆牢具(28)。而五帝独有俎豆醴进。基下四方地,为醊食群神从者及北斗云(29)。已祠,胙余皆燎之(30)。其牛色白,鹿居其中,彘在鹿中,水而洎之(31)。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32)。太一祝宰则衣紫及绣。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
  十一月辛已朔旦冬至,昧爽(33),天子始郊拜太一。朝朝日(34),夕夕月,则揖;而见太一如雍郊礼。其赞飨曰:“天始以宝鼎神策授皇帝,朔而又朔,终而复始,皇帝敬拜见焉。”而衣上黄。其祠列火满坛,坛旁亨炊具。有司云“祠上有光焉”。公卿言“皇帝始郊见太一云阳,有司奉瑄玉嘉牲荐飨(35)。是夜有美光,及昼,黄气上属天”。太史公、祠官宽舒等曰;“神灵之休,祐福兆祥,宜因此地光域立太畤坛以明应。令太祝领,秋及腊间祠。三岁天子一郊见。”
  ①锦:巫之名。魏脽:就是前文中的汾阴脽丘。因汾属魏地,故称魏脽营:颜师古注说“营谓祠之兆域也。”就是祠坛基址。②《孝武本纪》《集解》引如淳注说:“以鼎从行,上至甘泉,将荐之于天也。”误。由行文看,鼎已迎至甘泉,而后运往长安,天子从行,将要上荐于天也。所以下文有途中天子亲射麃之事。不是到甘泉荐于天。③《孝武本纪》作晏温。《索隐》解释说:“如淳云:‘三辅俗谓日出清济为晏。晏而温,故曰晏温。’许慎注《淮南子》云:“晏,无云也。”既然无云,下文又说“有黄云盖焉。”颇难圆通。按:曣是氤氲二字的近音假借字,氤氲是形容下文中的黄气盘旋缭绕貌。④庑:同芜。指庄稼歉收。⑤泰帝:太昊氏,指伏牺。《孝武本纪》作大帝,同。⑥九牧:九州牧守。经处指九州。金:铜。⑦亨鬺(pēngshāng烹伤):烹煮牲牢以祭祀。⑧见《诗经·周颂·丝衣》。全诗是描写绎祭(大祭的第二日祭祀)情形的,这三句是讲祭前执事人员检查祭祀准备状况的情形:先在门堂上检查洗濯的用具和笾豆等礼品。来到门塾之基告诉主人洗濯用具等都已准备完妥;再检查祭祀用的三牲,由小到大,先羊后牛,然后告诉主人牲礼肥而且数目充足;最后检查鼎具,无论是大鼎如鼐,或是小鼎如鼒,都打开鼎幂,检查后告诉主人鼎具洁净。总之,反映出执事的低级人员恭顺认真的样子。堂,正房;徂(cú,粗),义为往、到;基,门塾的房基,即门塾旁;鼐(nài,奈),指大鼎;鼒(zī,资),小鼎。一说指圆而且上口有收分的鼎。⑨这两句述祭后主人(士和其他助祭之人)的表现:祭末多倦怠、傲慢,而参加绎祭的人却能恭敬不喧哗、不傲慢,因此得到寿考的美兆。吴,同娱,引伸为喧哗;骜,傲慢;胡,寿;考,成。休,休征,即美好的征兆。⑩龙变:神奇的变化。颜师古古释为:变化“若龙之神”。€(11)合兹:与兹事(指鼎在中山,有黄白云盖事)相合。(12)颜师古注引韦昭语说:“路,大也;四矢曰乘。”⒀祖祢:祖庙和祢庙。父庙为祢(nǐ,你)。⒁据《汉书·武帝纪》,元鼎五年(前122),十一月辛巳朔且为冬至。辛巳,日名;朔旦,月朔(即初一日);冬至,十一月节。汉初行颛顼历,以冬至日为岁首。⒂神策:神奇的筹策。筹策是计算用具,《汉书·律历志》记载的筹策形制是:“用竹,径一分,长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为一握”。⒃意思是黄帝得宝鼎神策的那一年,是十一月已酉日,朔旦为冬至节。前面说“与黄帝时等”,大约是指年名(元鼎五年为已巳年,自冬至入庚午)和朔旦冬至这两点相同,日名不同。⒄旧历一元分三纪,分别称为天、地、人纪。自得宝鼎这一年进入天纪的第一年,故称得天之纪。⒅用筹策逆推历日,即推算未来的年月日。⒆公孙卿不懂历法,若按《通鉴前编》等记载,伏牺时定历法,每年360日(“六甲而天道周矣”),12个月合354日,每年余6日,5年设一闰月,则5年共1800日,,61个月,此后重为朔旦冬至;若按《尧典》所载,每年366日(“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则余12日,10年后复又朔旦冬至;若按汉历每年365日计算,则一年余11日,20年合7305天,247个月(其中有7个闰月),余15天,应是正月十六日朔且冬至。怎样计算都不合适,只能认为是外行人的胡诌。⒇20推共400年,除去最后一推的20年,合380年。最后一次虽已推算,但不久即成仙而去;所以虽言20推,只有380年。(21)嬖人:受宠爱的私役人员。被视同婢妾,又受恩宠。(22)指与黄帝时的历日相同,如年名、日名、冬至等节气的位置等。(23)此系谀词。高祖之孙指景帝,曾孙指武帝。(24)胡(rán,燃):颜师古解释说:“胡谓颈下垂肉也。,其毛也。”,同“髯”。(25):鞋子。同“屣”。(26)放:同仿。(27)垓:义为重。坛三垓就是三重坛的意思。(28)狸牛:《汉书·郊祀志》作“氂牛”,颜师古注说是“西南夷长尾氂之牛也。”《孝武本纪》作“氂牛”。按:太一之祭不可能用西南夷的牦牛,大约是犛字之误。犛牛即犁牛,《论语·雍也》说:“犁牛之子骍且角,”犁牛是杂色牛,为祭祀所轻,更无论氂牛。此处“杀一犁牛”只作为俎豆、牢具等配祭品,正式牲牛用白牛。狸为犁的同音假借字。(29)《孝武本纪》《正义》引刘伯庄语说:“谓绕坛设诸神祭座相连缀也”。醊食(zhùisì,缀饲),指连续祭祀;群神从者,配祭诸神。(30)胙(zùo,坐):祭肉。(31)洎(jì,记):《集解》引徐广“语”说:“洎,一作‘酒’。灌水于釜中曰洎。”(32)羊彘特:雄性羊、猪各一头。特,雄性。一说指牲一头,见《尚书·舜典》“用特”孔传,今两取之。(33)黎明前。(34)前一个“朝”(读zhāo,招),指早晨;后一个“朝”(读cháo,潮),朝见的意思。(35)瑄玉:祭祀所用大璧。嘉牲:美牲。指毛色纯,年岁合乎要求,体形美而膘肥等。
  其秋,为伐南越,告祷太一。以牡荆画幡日月北斗登龙①,以象太一三星②,为太一锋③,命曰:“灵旗”④。为兵祷⑤,则太史奉以指所伐国。而五利将军使不敢入海,之泰山祠。上使人随验,实无所见。五利妄言见其师,其方尽,多不雠⑥。上乃诛五利。
  其冬,公孙卿侯神河南,言见仙人迹缑氏城上,有物如雉,往来城上。天子亲幸缑氏城视迹。问卿:“得毋效文成、五利乎?”卿曰:“仙者非有求人主,人主者求之。其道非少宽假,神不来。言神事,事如迂诞,积以岁乃可致也。”于是郡国各除道,缮治宫观名山神祠所,以望幸(也)〔矣〕。
  其春,既灭南越,上有嬖臣李延年以好音见。上善之,下公卿议,曰:“民间祠尚有鼓舞乐,今郊祀而无乐,岂称乎?”公卿曰:“古者祠天地皆有乐,而神祇可得而礼。”或曰:“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⑦,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于是塞南越⑧,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起⑨。
  ①意思是以牡荆为幡竿,幡上画日月北斗和升龙。牡荆,颜师古引如淳注说是“荆之无子者”;幡,同旛,长方而下垂(不是斜挑)的旗子;登龙,升龙。古代龙形图案常见者有升龙、降龙、行龙三种,头向上者为升龙,向下为降龙,头身横列者为行龙。②颜师古引晋灼的话认为是在幡上画星,“一星在后,三星在前”。如此当于“登龙”之后迳加“太一三星”四字,不应有“以象”二字。晋、颜之说误。幡上只画日月、北斗和登龙三事,以幡为太一锋,则幅上所绘日月、北斗和登龙分别象征太一所属的三星。按《天官书》太一三星为三公,是司徙、司空、太尉的象征,此处说象征日月北斗和升龙,必另有说。③太一一星在后,三星在前,所以谓三星为太一之锋。幡上既绘有象征三星的日月、北斗和升龙,因称幡为太一锋。④《孝武本纪》《正义》引李奇的话解释,大意是由于把这种幡树在太一祭坛之上,带有几分鬼气,因称为灵旗。⑤为兵事而祈祷神灵。⑥雠:应验。⑦太帝:太昊氏,即伏牺。素女:神话中的女神,善弦歌。瑟:拨弦乐器名,似琴而无徽。按《尔雅·释乐》“大瑟”郭注:“长八尺一寸,广一尺八寸,二十七弦”。《三礼图》又有雅瑟,颂瑟等名目。尺寸及弦数亦不等。马王堆一号汉墓有出土实物。⑧以南越为边塞,设防戍守。⑨并非二十五弦瑟、空侯、琴诸乐器至汉武帝时才创制出来,而是指郊祀时演奏二十五弦、空侯、琴瑟等乐曲自此始。作,作曲,弹奏的意思;二十五弦,指瑟;空侯,乐器名。《索隐》说是“(汉)武帝始令乐人侯调作,……侯,其姓也。
  其来年冬,上议曰:“古者先振兵泽旅①,然后封禅。”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②,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须如。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既至甘泉,为且用事泰山,先类祠太一。
  自得宝鼎,上与公卿诸生议封禅。封禅用希旷绝,莫知其仪礼,而群儒采封禅《尚书》、《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③。齐人丁公年九十余,曰:“封禅者,合不死之名也④。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⑤。”上于是乃令诸儒习射牛,草封禅仪。数年,至且行。天子既闻公孙卿及方士之言: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欲放黄帝以上接神仙人蓬莱士⑥,高世比德于九皇⑦,而颇采儒术以文之。群儒既已不能辨明封禅事,又牵拘于《诗》《书》古文而不能骋。上为封禅祠器示群儒,群儒或曰:“不与古同”;徐偃又曰“太常诸生行礼不如鲁善”,周霸属图封禅事⑧。于是上绌偃、霸⑨,而尽罢诸儒不用。
  三月,遂东幸缑氏,礼登中岳太室。从官在山下闻若有言“万岁”云。问上,上不言;问下,下不言。于是以三百户封太室奉祠,命曰崇高邑。东上泰山,泰山之草木叶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泰山巅。
  上遂东巡海上,行礼祠八神。齐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然无验者。乃益发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数千人求蓬莱神人。公孙卿持节常先行候名山,至东莱,言夜见大人,长数丈,就之则不见,见其迹甚大,类禽兽云。群臣有言见一老父牵狗,言“吾欲见巨公”,已忽不见。上即见大迹,未信,及群臣有言老父,则大以为仙人也。宿留海上,予方士传车及间使求仙人以千数⑩。
  ①振兵泽旅:即振兵释旅。马放南山,枪刀入库的意思。②勒兵:布勒兵众。有约束、整饬的意思。既有振兵释旅意,故勒兵不使出塞作战。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