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 作者:周云芳 >

第68节

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 作者:周云芳-第68节

小说: 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 作者:周云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像一个勤快的笨蛋总是要比一般的笨蛋干出更多的不可收拾的蠢事一样;一个自以为是而又事必躬亲的专制君主给这个千疮百孔的帝国造成的伤害;远远要过一个平庸、惰怠、无所事事的皇帝。
  同时;纵观崇祯一生;他的内心内心深处肯定怀着一种很程度的不自信;因此他才会对他人的评价特别敏感;有时候简直就是一种病态。这病态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对于身边所有人都怀着一种深刻的怀疑和猜忌。皇帝的这种病态心理在他统治后期尤其明显;往往使得朝臣们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不能自己:如果臣们表现得平庸无能;这当然会让自以为高明的皇帝十二万分地看不起;其结果肯定无法得到皇帝的欢心;而表现得精明能干却又颇易遭到神经过敏的皇帝的猜忌;以致于让他怀疑臣们是在看不起他;那样的后果将更为严重。
  在崇祯朝的17年里;崇祯一共任用过50位内阁学士;不论是在明代还是历朝历代;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最高记录;六部和都察院的首长更换也同样频繁;走马灯似的令人眼花缭乱:他共用过吏部尚书13人;户部尚书8人;兵部尚书17人;刑部尚书16人;工部尚书13人;都察院左都御史132人。结果换来换去;仍然没有换出任何一个让崇祯满意的官员来。真不知是明气数已尽;老天故意不让贤臣生在当世;还是崇祯皇帝自己的脑袋出了问题。
  朝臣走马灯似的换;也许还有些说词;但崇祯对于前线领兵作战的高级将领;同样是怀疑加猜忌;不能不说是兵家之忌。他先后用过袁崇焕、杨嗣昌、孙传庭、卢象升、洪承畴、熊文灿、陈新甲等人率兵分别同后金以及农民起义军作战;但这些人却几乎没有一个得到了善终。不是被崇祯处死就是孤军被围而无人过问;最后只得坐守孤城被敌生俘;或者是被逼仓促上阵战死。
  尤其是他冤杀了一代名将袁崇焕。本来明朝是全赖袁崇焕在东北奋力抵抗清军的。崇祯三年;皇太极想出了一条反间计;说袁崇焕与皇太极有密约;等待时机灭明后分享天下。生性多疑的崇祯帝不辨真假;将袁崇焕逮捕下狱;不久;即据伪证将袁崇焕凌迟处死。袁崇焕死后;东北已无得力将可用;边防更危急。
  崇祯14年;清兵攻锦州;四月;围城。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八总兵;13万人援锦。八月;明军败;洪承畴率残部入松山。清兵围松山。次年二月;清兵破松山;浮洪承畴;洪承畴降清。三月;清兵又破锦州;明总兵祖寿投降。松锦之役;明朝东北的主力被消灭;元气伤。
  崇祯的失误还在于他在位之际;总是企图用空洞的儒家道德来约束文武百官;但晚明时期;士夫虽然满口仁义道德;道德水准却惊人地低下;包括一批名闻遐迩的理学师。即便是为后人所称道的东林党人;事实上也不是我们曾经认定的那样光明磊落;相反;却往往打着光明磊落的旗号行卑劣下流之事。正如北岛诗所说的那样:以太阳的名义/黑暗在公开地掠夺。整个社会对于享乐的贪图;拜金主义的风行;官员的贪婪;军队的低能;政治的黑暗与经济的凋蔽;使整个晚明时期呈现出一幅犬儒主义的百丑图。批高级官员为了保证头上的乌纱;不惜拜宦官魏忠贤为干爹;将这位文盲的生祠建得富堂堂皇;直到称颂其为九千岁;这些事件都深深地说明了我们这个帝国的执政者们到底有多无耻和下作。
  当崇祯的道德济世的理念无法实施;而内忧外患反而更加激烈时;他认定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亡国之臣。对亡国之臣有何客气呢?因此崇祯晚年便带着一种说不出的阴损刻薄来看待手下的臣子们;在崇祯执政的最后一两年里;他一直处在对朝臣的刻毒怨恨和对自己怀疑、自责两种情绪。两种情绪交替在他身上起作用;就表现为一时对朝臣痛下毒手;一时态度又相当温和谦虚。这种双重人格交替呈现的情况不但使得群臣摸不着头脑;也加深了他本人的心理苦痛。刻毒的报复引起进一步的自责;自责刺伤了自尊心;又导致更刻毒的报复。恶性循环;他的心永无宁日。
  崇祯在位期间;死于他手下的高级官员共计有:辅臣(相当于总理)1人、尚书4人、总督、督师7人、巡抚11人;侍郎以下的官员则难以计数。到了崇祯后期;一向渴望仕途通达的官员们甚至也认为出相入阁乃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因为说不定哪一天就会因某一件事情得罪这位喜怒越来越无常的天子;转瞬之间从位极人臣到脑袋搬家。
  崇祯除了应付年年从未断绝兵事之外;还需应对各地此起彼伏的干旱、地震、蝗灾、疾疫。要剿流寇;要赈灾区;要防边患;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件东西;那就是:钱。
  崇祯深感国库空虚;手头拮据。可那老百姓已经榨干了;怎么办?无可奈何之下;贵为帝王的崇祯也顾不得许多了;只好砸锅卖铁;把宫的金银器皿拿出来应急;甚至变卖从万历时积存下来的老人参;剩下来的就得号召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助饷;采取募捐一策了。
  崇祯十二年;崇祯找上了富甲一方的皇亲武清侯李国瑞;要他为国分忧;贡献四十万银两为饷;李国瑞见数目巨;死活不肯出;一口咬定拿不出这么多钱。不过崇祯对其底细也略知一二;当然不行;催逼更急。这李国瑞索性耍开了无赖;也来了个砸锅卖铁;将自家的房屋标价出售;家用器皿什物则拉到外面变卖;以示一无所有。此举令崇祯怒不可遏;遂将李国瑞入狱;夺其爵位。李国瑞哪禁得起这个;不久便惊怒而亡。如此一来;外戚哗然;纷纷抱怨崇祯不顾恩义亲情;更联合起来抵制募捐。崇祯本人事后也颇为后悔;加封李国瑞7岁的儿子李存善为侯;所追缴的这四十万银两最后也全部退还。皇亲既然反悔;官员自不会热心;募捐一事也就这样不了了之。
  从崇祯元年起;在陕北就闹起了农民起义;这使崇祯帝如坐针毡;食不下咽;没有一天不在想着如何剿匪。然而;经过十几年的剿匪;由闯王李自成率领的一支农民义军却越战越强。1643年;这时的流贼李自成已在西安建立了农民政权;他的百万军怀着必得天下之志从西安出发;此后又从军事要地宣府、同进逼北京;并相继攻陷了平阳和太原;明帝国的心脏北京城已指日可下。这时候的京城;缺兵少粮;守备虚弱;明的局势可以说已到了火烧眉毛的窘状。
  无计可施的崇祯特地召见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和户部、兵部的官员们;讨论放弃宁远;调吴三桂军队紧急入卫北京。但吴襄却提出;如果让吴三桂进卫北京;约需要100万两银子的军需。100万银子在毕生俭朴的崇祯眼里;是一笔庞得令他肉痛的数字。他不能忍受一下子付出这么多的银子;为此;崇祯只得放弃了这一原本还算不错的计划;然后坐困城。
  为了坚守京师;筹饷是一个事。从召见吴襄之后;崇祯就多次向户部提出要解决这一问题;但此时的明王朝已是油尽灯灭;国库里的存储竟然仅有区区40万两。户部的官员面对崇祯严峻的责骂也仍然无计可施;而与此同时;崇祯个人的财产却丰厚无比。为此;臣们反复上疏恳请;希望崇祯能拿出属于他个人的内帑以充军饷。这无疑是要崇祯的命;他向臣哭穷说:内帑业已用尽。左都御史李邦华概着急了;也顾不得是否当众顶撞圣上了;他说社稷已危;皇上还吝惜那些身外之物吗?皮之不存;毛将附焉?话已说得再明白不过了;崇祯却顾左右而言它;始终不肯拿出一分一厘来保卫他的江山。
  到了李自成攻占北京;从他的宫内搜出的白银即多达3700多万两;黄金和其他珠宝还不在其。这么多钱;若真是放用来赈灾助饷;可能李自成也不反了;清兵也进不来了;自己也不用煤山自尽了。为了节省100万而丢掉了3700万;乃至整个无法估价的万里江山;这本是一笔再简单不过的账;但自幼聪明好学的崇祯皇帝却到死也没有算清楚。
  国库没有钱;皇帝有钱却不想出;想再杀鸡取卵或是竭泽而鱼地从百姓头上搜刮也已既没有充足的时间;且没有充足的地盘了。这时;崇祯皇帝万般无奈;只得要求文武百官无偿捐助;但天下最富的皇帝对拿钱来保自己的家天下都不乐意;又有几个官员肯拿出他们手里的钱呢?崇祯无奈;只得遣太监徐高通知周皇后之父、国丈嘉定伯周奎;让其捐10万两;以便起个表率作用。老丈人周奎年岁虽了些;可对自己的口袋一点也不含糊;你皇上都不出钱;哪里又该我们这些当臣子的出呢?只是这话他不敢说出来;而是一个劲地哭穷;坚称没有。徐高再三说明上意;周也漫不经心;毫不介意。徐高愤而泣曰:后父如此;国事去矣。周奎见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也怕崇祯归罪;答应勒紧裤带捐献一万两;崇祯认为少一点;要他拿出二万。周奎不敢再讨价还价;却暗地里进宫去向女儿求援。皇后答应帮他出五干;并劝他尽可能满足崇祯要求的数额。
  可就是这本身出自崇祯内帑的5千两银子;周奎也只捐了3千两;余下的2千两反成了他的外快。其他后台不如周奎那么硬的臣们;尽管个个富可敌国;却纷纷装穷(当然也有少数真穷的)。学士魏藻德仅仅拿出百金;已被批准退休的内阁首辅陈演则专程入宫表白自己在任期间如何清白廉洁。还有一些官员则效法李国瑞;在自己门上写着:此房急卖。表示他们家里已穷得只能卖房子过日子了。表示他们家里已穷得只能卖房子过日子了。再拿出一些不值几个钱的器皿什物摆在市上兜售。自天子到臣的集体哭穷;这约是明王朝上演的最后一幕闹剧。闹剧的导演自然是天子崇祯。
  宫里的太监以王之心最富;但也仅献万金。王永柞、曹化淳则捐金三万至五万。后来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后;严刑拷打王之心;追出十五万白银;其家藏金银器物亦均为上品。周奎被抄掠之后;现银就有五十二万;家奇珍异宝;绫罗绸缎价值数十万。
  最后为搞平衡;干脆来了个摊派;比如浙江出六千;山东出四千等等。个人的最高限额是三万;但满朝竟然无人达标;仅有太康伯张国纪一人出到了两万。就这样;本次靖国募捐从京城皇亲国戚;士夫官员组成的的食禄一族那儿最终募集到了一笔巨款:二十万。
  这笔巨款数额如此;作军费实在没办法看。所以这二十万现金;崇祯全部用来犒赏慰劳京城守军。这一天;民百姓痛哭捐金者甚多;多者有三百金、四百金。
  有钱不出钱;这个时候的崇祯除了一声叹息;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了。只好又改个法子;号召有力出力;令众人各输粮草供给官军;或赡养将士们的妻子儿女;使京城守军无后顾之忧;但反应更为冷漠;无人响应;只好作罢。
  1644年4月23日;李自成的义军在隆隆的炮声对北京全城发起攻击;只一夜之间;北京外城被攻破。李自成决定给崇祯皇帝最后一次投降的机会。已投降义军的宦官杜勋;奉命进城;代表顺王入宫谈判。崇祯帝接见了这位太监;他曾是皇上的亲信。首辅魏藻德也在场。杜勋在其原来的主人面前十分坦率地说明了交换条件:明朝封李自成为王;赐银100万两;承认陕西和山西为其封国;李自成则负责平定国内其他起义军;并为明朝抗击满清;保卫辽东。
  这些条件很有诱惑力;但崇祯帝听杜勋逐条阐述时;也考虑到;现在的让步;在将来的正统史家眼;会永远成为他曾偏安的证明。不过;如果他能在臣为此绥靖策略找到支持者;对他的指责便可减轻。于是他转向魏藻德问道:此议何如?今事已急;可一言决之。魏藻德却一言不发;皇上顿感不快;再次问道:此议何如?魏藻德仍沉默不语;拒绝为此决定分担责任。皇上气得发抖;转身打发了杜勋。杜勋刚一离开;皇上就当着魏藻德的面猛击龙椅;并将其一把推倒。他在这一天下了最后一道圣旨;一方面痛骂诸臣误国;一方面轻描淡写地作了自我批评。最后却无异于痴人说梦似地宣布;他赦免除李自成以外的所有农民起义人员;而如果有谁能将李自成生擒或杀死;则封万户侯。魏藻德慌忙退出;谈判之事遂再未提起。
  当晚;李自成的军师宋献策占卜星象;说是若明日下雨;则此城必破。次日早晨;即4月24日;李自成醒来后;见外面下着濛濛细雨;遂下令部队准备进城。他也将营帐移至彰仪门(今广安门)外;守城总管、太监曹化淳打开彰仪门献城投降;义军进占外城。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位宦官竟是崇祯最信赖的重臣。
  至夜幕降临时;李自成的军队已逐渐占领了南城。崇祯帝知道;在顺军攻入紫禁城之前;留给他的时间已不多了。看到势已去的崇祯;在与16岁的太子、11岁的永王、9岁的定王哭别后;让他们化装成平民;逃出紫禁城;并命令周皇后自杀。接着;他冲进宁寿宫;对最疼爱的15岁的长平公主;悲痛地对她说:你为何生在我家?!不忍女儿落于敌手遭侮辱;他掩面挥剑刺向女儿;但没伤及要害;崇祯帝已悲痛得再也举不起剑。之后;他又来到西宫;胡乱将袁妃等几位妃嫔斩杀。而宫女们;则纷纷投河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