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1534-架空历史之大唐风云 >

第19节

1534-架空历史之大唐风云-第19节

小说: 1534-架空历史之大唐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想到二十多年的富足生活仍然没有改变雷九指的江湖习气。徐子陵没好气道,“儿孙自有儿孙福,老哥如今都成‘长安首富’了,可仍然看不破这一层吗?”    
      无视徐子陵的指责,雷九指一副理所应当的样子,“我雷九指可是一个商人,商人的眼中,利益至上固然是永远不变的真理,合理分配才是下一次合作的最佳保证。这就是为什么你们能够看透功名利禄,啸傲山林,而我雷九指却还要在红尘俗世里打滚。”    
      没想到雷九指竟有如此一番认识,惊讶的神色在徐子陵脸上稍纵即逝,“老哥言之有理,我们都变了。”    
      “唉!”雷九指叹了口气,“子陵没有变,变得只是我雷九指?生活在天子脚下二十余年,虽然圣上看在你们的面子上,对我雷九指一直恩宠有加,但……嘿,生活又岂是那么简单的!”    
      徐子陵微微皱眉,雷九指的话中好像在表示他知道了些什么。但既然雷九指自己不说,他也不愿强求。    
      外面的风雪已经停止,雷九指不在家中,刚才宫中来人请他面圣,估计与十年之约有关。徐子陵突然想起了什么般,拿出“雍秦”的面具戴在脸上,“枫儿,约定之日还有三天,你想不想看看闻名天下的长安八景?”    
      长安八景,分别是为华山仙掌首一景、雁塔晨钟响古城 、骊山晚照现光明 、曲江流饮团团转、霸桥风柳扑满面、太白积雪六月天 、草堂烟雾紧相连和咸阳古渡几千年。其实长安的之所以能够吸引这么多人前来,真正吸引人的并不是它的自然景观,而是它浓厚的历史气息。而所谓的长安八景,正是长安古今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张枫对所谓的名胜古迹兴趣缺缺。整个长安,他就对两个地方有点兴趣,一个是杨公宝库;另外一个,就是当年石之轩化身大德圣僧藏身其中的无漏寺。    
      不过杨公宝库如今已被列为禁地,无漏寺的秘道也早就被李世民封闭。张枫对长安并不熟悉,他总不可能让徐子陵带着他去这两个地方逛逛吧!    
      无事可干,去看看所谓的“长安八景”也不错,没准徐子陵还会在那里碰上老熟人什么的,当年的小女孩明空,不就是三人在街上碰到的么?    
      二人刚刚准备动身,管家突然从外面走了进来,对着张枫说道,“张公子,外面有人要见你。”    
      张枫一愣,自己初来长安,怎么就有人找上自己,而且还知道自己正在雷府中?不过徐子陵已经帮他问了,“雷伯,找枫儿的是什么人?”    
      管家连想都没想就说道,“是个道士。”    
      徐子陵眉头一皱,他想不到张枫会和道士扯上关系。    
      张枫脑中灵光一现,一尘的形象在他心中突然鲜明起来,“师父,来人确是枫儿的旧识哩。”    
      “哦?”徐子陵显然没想到张枫会有如此反应。不过张枫也不想徐子陵知道自己和一尘之间发生的事情。以徐子陵的精明,如果知道张枫曾经刻意去到丹阳,也许会怀疑张枫《长生诀》的来历呢。    
      徐子陵没有继续解释,转头又问管家道,“雷伯,那个道长有没有说什么?”    
      雷伯已年逾古稀,虽然素来记性很好,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工作上难免也会出现纰漏。不过当老年人对自己的记性没有信心之后,他们就会很讨厌别人善意的提醒。此刻他就很不高兴地看着张枫,“那个道士还在门口等着呢,公子出去一看便知。”    
      张枫当然不会在意管家的叨唠,这不过是老年人的通病。可不能让一尘久等了,他身后的两个老怪物可不是自己惹得起的。徐子陵见张枫没有跟自己说什么就走了出去,想想也许其中张枫有些不想让自己知道,于是也没有跟出去。    
      门外的道士当然就是一尘。    
      见张枫走了出来,一尘眼中一亮,迎上前来,“想不到小友如此神通广大,上次见到你的时候还经常表现出对这里的不适应,想不到士别三日,就成为了大名鼎鼎的雷府的座上宾。实在令贫道大开眼界。”    
      张枫苦笑,当时自己怎么就没有发现一尘原来是个大嘴巴呢?不过现在发现也不迟,毕竟一尘本身还并不清楚自己的来历,也就对自己构不成威胁。    
      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张枫话里带刺道,“道长来找张枫,相信不只是为了消遣在下吧!”    
      一尘脸上的笑容一滞,他是个直性子的人,加上身份超然,一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像张枫这样不客气地对他说话,实是他生平仅见。    
      自幼修道,一尘的修养确非常人能及。很快就恢复常态道,,“小友说的不错,一尘此次前来,正是奉家师之命,请小友前往太史监一见。”    
      张枫淡淡笑道,“两位仙师有命,小子岂敢不从,不过家师现在府内,未免他老人家担心,请道长稍等片刻,容张枫向家师禀明。”    
      一尘稽首道,“尊师重道,合乎人道,贫道焉有不允之理?”    
      回到雷府,张枫来到徐子陵面前,脸上出现了曾经令侯希白胆战心惊的笑容,“师父,刚才徒儿的话您老都听到了吧?”    
      徐子陵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你认为为师会有兴趣偷听你和别人谈话吗?”    
      张枫挠了挠头,徐子陵说没听那就是没听。他本以为徐子陵会对自己和一尘之间的谈话感兴趣,谁知现在才知道这只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    
      以张枫此刻看来,徐子陵这种态度,应该是生气的一种表现吧。对徐子陵这种人,插科打诨是无法蒙混过关的,想取得他的原谅,就只能动之以诚。“外面的一尘道长,是太史令袁天罡道长的弟子,相信对袁天罡道长,师父应该略有耳闻吧。”    
      何止是略有耳闻?当今天下之人,可以不知道寇仲,可以不知道他徐子陵,但应该没有人在听到袁天罡三个字后还能无动于衷。袁天罡,当今天下公认的占卜大师。尤其是他与擅长天文、地理、占星的李淳风合作,二人灌注心血着成一本预言书,就是名闻天下的东方大预言《推背图》。据有识之士声称,《推背图》中所载东西的价值,绝不在四大奇书之下。    
      徐子陵想了一下,“你回来,应该是一尘道长奉袁天罡之命请你一叙吧!”张枫的身份与众不同,几乎胸罗天下的袁天罡,当然会对这个突然出现的张枫产生兴趣。    
      张枫的表情立刻变得无比的谄媚,“师父真是诸葛在世,徒儿对你的敬仰有如……”    
      徐子陵脸上终于出现哭笑不得的表情,连忙挥手阻止张枫继续下去,“行了,行了。”不过觉得这样好像有点示弱的意思,末了又加上一句,“每次都是这一套,没新意。靠!”    
      张枫骇然看着徐子陵,天啊,什么时候他竟然把自己和江臣对话时的口头禅“靠”都学会了?而且还用的如此传神!难怪连石之轩都承认他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呢。不过连徐子陵都说粗口了,想必他的气也消了罢。“既然师父已经知道徒儿的目的,那师父意下如何?”    
      没想到张枫死性不改,这不是明摆着的调侃么!徐子陵冷哼一声,“如果两息之间你还没有离开我的视线,你这一个月就别想离开雷府了。”    
      徐子陵话音刚落,张枫已经消失在他的视野里。    
          
        


卷二 皇城月空明  第八章 当世一人

      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几千年来,皇家天学机构一直是中央政府的一个重要部门。这一传统,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甚至更早。从《尚书·尧典》 所载帝尧分命天学官员前往四方观天之事,推断那时已有天学机构,且负责领导此机构的天学家是重要的朝廷命官,应该不算牵强附会。到了周代,皇家天学机构 及其职官,都已颇具规模,并且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可以从《周礼》中见之。    
      《周礼》的成书年代,历来众说纷纭;“疑古”盛行之时,甚至斥之为伪书。但是根据近年学者的研究,将西周金文中所见官制与《周礼》所言相参证,可以断定《周礼》中记载的官制有相当成分为西周官制之实录,当然其中也不是没有后人理想化的成分。    
      《周礼·春官宗伯》所载各种官职中,至少有六种,其执掌中有明显与天学事务有关者∶    
      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以佐王建保国。……以实柴祀日月星辰。……     
      占梦。掌其岁时,观天地之会,辨阴阳之气,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 。    
      掌十 之法以观妖祥、辨吉凶。……     
      大史(太史)。……正岁年以序事,颁之于官府及都鄙,颁告朔于邦国。闰月,诏王居门;终月,大祭祀,与执事卜日;……     
      冯相氏。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时之叙。     
      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迁,辨其吉凶。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以十有二岁之相观天下之妖祥。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 象。以十有二风察天地之和,命乖别之妖祥。凡此五物者,以诏救政,访序事。     
      周后,天下进入了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所谓德天文学者,开始将天象与占卜、五行巧妙德结合起来。其中最有代表性德当属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可惜诸如此类典籍多数都被秦始皇付之一炬。    
      及至两汉时期,西汉的皇家天学机构 ,已知有“大典星”、“治历”、“望气”、“望气佐”等天学官职。东汉虽情况稍详,亦仅知太史令一人,秩六百石。其属吏有丞一人,又明堂丞及灵台丞各一人。由于汉武帝的“废黜百家,独尊儒家。”两汉时期的天文学显然并非很受重视。    
      之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直至隋代的情形,由于连年征战,相关的记载就少见于典籍。直到隋朝天下初定,才有了明确的对当时天文台的描述:根据《隋书·百官志》,隋文帝时太史令的属吏曾有“司辰师”四人,而“漏刻生”则多达一百一十人之众。    
      唐代的皇家天学机构 一直相当庞大。其极致或当数唐肃宗乾元年间,改太史监为司天台,又另建新台,重设官员,其数不同于旧制。兹详列如下,以见昔日大唐帝国之流风遗韵∶    
      大监一人,少监二人,五官保章正五人,丞三人,主簿三人,定额值五人,五官灵台郎五人,五官司历五人,五官监候五人,五官挈壶正五人,五官司辰十五人,五官礼生十五人,五官楷书手五人,令史五人,漏刻博士二十人,典钟、典鼓三百五十人,天文观生九十人,天文生五十人,历生五十五人,漏生四十人,视品十人,共计六百九十四人。其实其中的典钟、典鼓根本就属于仪仗队的性质。不过如此空前绝后的皇家天学机构,也可见唐皇对天学的重视。    
      不过唐初还是延用了隋朝的天学机构体制。由袁天罡和李淳风分掌太史令和太史丞(太史监二把手),一尘虽未能继承其师袁天罡的占卜观天之术,但太宗出于对袁天罡的尊重,仍封一尘未司辰师,官居从四品。    
      袁天罡和李淳风乃是同窗好友,二人时常聚首论易,谈天说地。只不过袁天罡一直淡薄名利,早生归隐之意。只因张枫现世,引发了他的好奇心,于是在李淳风辗转相劝下也就顺水推舟多留一年。这也是为什么当初一尘要张枫务必要在一年内赶到长安的原因。    
      唐朝的政府部门都分布在丞天门至朱雀门之间的方圆三百步的范围内。在一尘的带领下,张枫毫不费力地通过朱雀门,来到闻名已久的天街。    
      一尘确实身份独特。一路行来,所见文武百官,无不主动上前和一尘打招呼。而一尘不过是淡淡还礼,就让这些官阶不知比他高了多少的官员喜形于色。    
      张枫心里暗叹:这就是封建社会啊。不管你本身如何有能力,终究逃不过君王的阴影。只要得到了君王的荣宠,就算你前一刻还是街头的小混混,也会有王公贵胄向你低首行礼。    
      虽然众所周知袁天罡和李淳风是同窗好友,但二人的年纪实在相差悬殊。李淳风不过四十许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