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博伽梵歌原义 >

第54节

博伽梵歌原义-第54节

小说: 博伽梵歌原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巴克提维丹塔阐释《圣典博伽梵歌》第十二章“奉献服务”之终。








 
第013章_自然、享受者、知觉






第十三章 自然、享受者、知觉 
  1…2.阿尔诸那说:我亲爱的奎师那呀!我想了解自然、享受者、场、场地认识者、知识的终极。至尊人格神答道:琨缇之子呀!这个躯体称为场,悉觉躯体的人称为场地认识者。
  要旨:对自然(prakrti)、享受者(purusa)、场(ksetra)、识场者(ksetra…jna)、知识和知识的对象,阿尔诸那要寻根究底。他询问这一切的时候,奎师那说,这个躯体称为场,了解这个躯体者称为识场者。对受条件限制的灵魂,这个躯体就是活动的场。受条件限制的灵魂堕入物质存在的牢笼中,试图支配自然。因此,按照他控制物质自然的能力,他得到了一个活动的场。这个活动场就是躯体。而躯体又是什么?躯体由感官组成。受条件限制了的灵魂想享受感官快乐。按照享受感官快乐的能力,他获赐了躯体,也就是活动的场。因此,躯体对于受条件限制的灵魂来说,可称为活动的场(ksetra)。那么,把自己跟躯体认同的人称为识场者(ksetra…jna)。了解场和识场者的分别,也就是了解躯体和认识躯体者的分别,并不十分困难。任何人都可以这样细想。从童年到老年,他的身躯已有无数变化,但他仍是同一个人,仍存在着。因此,活动场的识者和实际活动场有分别。活着的受条件限制了的灵魂由此可了解,他们跟躯体有分别,在开始时,本书已描述了dehino 
  smin——生物在躯体之内,而躯体从儿童至少年,从少年至青年,从青年到老年,不停在变。拥有躯体的人知道躯体在变。很明显,拥有者就是识场者。有时,我们想“我是男人”、“我快乐”、“我是女人”、“我是狗”、“我是猫”:这些就是识场者的躯体化名号。但识场者是不同于躯体的。虽然我们使用很多东西,例如衣服等,但我们知道,我们跟使用的东西不同。同样,只要仔细想一想,我们也就了解,我们跟躯体不同。你、我、或任何有躯体的人都叫做ksetrajna,即认识活动场的人,而躯体叫做活动场本身。 
  《博伽梵歌》头六章已描述了识场者(生物),生物赖以了解至尊主的地位。《博伽梵歌》的中间六章则描述了至尊人格神和个体灵魂以奉献服务跟超灵建立的关系。这些章节也明确地为了至尊人格神的至高地位和个体灵魂的从属地位下了定义。在一切情况中,生物都是从属的;但由于他们遗忘一切,所以身陷痛苦之中。受了虔诚活动的启迪,他们以不同的资格接近至尊主——他们可能在失望中,可能需要金钱,可能要寻根究底,也可能追求知识。这些都谈到了。现在,由第十三章开始,则说明生物如何跟物质自然接触,以及至尊主如何以功利性活动,培养知识和作奉献服务等不同的方法,拯救生物。虽然生物跟物质躯体完全不同,但不知怎的,却跟物质躯体发生了关连。这也会说明。
  3.巴茹阿特的后裔呀!你该了解,我也是在一切躯体之内的识者。对躯体和躯体识者的了解称为知识。这就是我的意见。
  要旨:在讨论躯体和躯体识者,灵魂和超灵的时候,我们会有三个不同的研究项目:主、生物、物质。在每一活动场,在每一躯体内,都有两个灵魂:个体灵魂和超灵,因为超灵是至尊人格神奎师那的全权扩展,所以奎师那说:我也是识者,但不是躯体的个体识者。我是超然的识者。我以超灵的身份临在于每一躯体中。
  一个人通过这部《博伽梵歌》十分仔细地研究活动场和识场者的,能达到知识的境界。主说:在每一个别躯体中,我是活动场所的识者。个体可以是自己躯体的识者,但他不能认识其他躯体。至尊人格神以超灵的身份临在于所有躯体中,知道所有躯体内的一切事情。他知道一切不同生物的不同躯体。一个老百姓知道自己那一小块土地上的一切,但国王不单对王宫了如指掌,对单个老百姓的一切财产,也所知甚详。同样,一个人可以是个别躯体的拥有者。然而,至尊主是一切躯体的至高无上拥有者。国王是王国的原本拥有者,国民是较次的拥有者。同样,至尊主是一切躯体的至高无上的拥有者。
  躯体由感官组成。至尊主是瑞希开释,即“感官的主宰”。他是感官的原始主宰,正如国王是王国内一切活动的原始主宰,国民则是第二位的主宰。主也说:我也是识者。这就是说,他是超然的识者。个体灵魂只知道自己的特殊躯体。韦达经典中有以下的说法:ksetranihi 
  sarirani bijam capi subhasubhe tani vetti sa yogatma tatah ksetrajna ucyate。 
  这躯体称为ksetra(场),在躯体之内居住了躯体的主人和至尊主。至尊主知道躯体和躯体主人,因此被称为一切场地的识者。活动场、活动识者和活动的最高识者,三者的分别,现述如下:对躯体的构造,个体灵魂的构造,超灵的构造,有完美的知识,韦达典籍就称之为知识。这是奎师那的意见。了解灵魂和超灵既同一又有别,这就是知识。一个人不了解活动场和活动的识者,就不是在完美的知识中。他必须了解自然,自然的享受者和控制自然识者及个体灵魂的识者。三者的地位不同,他不该混淆。人不应混淆画家、画和画架。这个物质世界是活动的场,也就是自然;自然的享乐者是生物;在两者之上是至高无上的主宰——人格神。在韦达文献中,《水塔刷塔尔乌帕尼沙德》(1。 
  12)有言, bhokta bhogyam preritaram ca matva/sarvam proktam tri…vidham brahmam etat.梵有三层概念:原质(prakrti)是作为活动场的梵,吉瓦(jiva,个体灵魂)也是梵,总是试图控制物质自然,此两者的控制者也是梵,但他是真正的控制者。 
  这一章将解释,在两识者中,一个会犯错,另一个则永远不会犯错。一个是主,另一个是从属。把两个场地的识者理解为同一的,就违背了至尊人格神的话语。他在这里很清楚地宣言:我也是活动场的识者。一个人误把绳子看成蛇,就是没有知识。躯体的种类不同,躯体的主人也不同。因为每个个体灵魂有支配物质自然的个别能力,所以有不同的躯体。然而,至尊也以主宰的身份,临在他们之内。“Ca”字很重要,因为它说明躯体的总数。这是圣巴拉兑瓦维迪亚布善的意见:奎师那是除了个体灵魂之外,临在每一躯体之内的超灵。奎师那在这里很明确他说,超灵既主宰活动场,也主宰有限的享受者。
  4.现在,请听我简单地描述这个活动场:如何构成,有何变化,因何而来,还有场的识者和这位识者的影响。
  要旨:主在描述活动场和在构成地位中的识场者。一个人须知道,这个躯体如何构成,由什么物质组成,在谁的主宰下活动,变化如何产生,变化从何而来,原因何在,理由何在,个体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个体灵魂的真正形体又怎样。一个人该知道,个别活着的灵魂和超灵的分别,两者的不同影响,两者的能力等等。他只须从至尊人格神的描述,了解这部《博伽梵歌》,这一切便会很清楚。然而,人须小心,不要把在每一躯体中的至尊人格神看成是与个体灵魂一致的。这样一来,就跟把有能力的看成无能的,没有分别。
  5.关于活动场及活动之识者的知识,在不同的韦达典籍中,不同的圣者,各有所述,特别是在《维丹塔苏陀》中,对其中的因果关联进行了全面的论证。
  要旨:至尊人格神奎师那是解释这门知识的最高权威。自然,仍有渊博的学者和标准的权威常引述以往权威的证据。奎师那在解释争论最多的一点:灵魂和超灵的二元性和非二元性时,他引述了被认为是权威的经典——《维丹塔苏陀》。首先,主说,这说法是根据不同的圣者的。说到圣者,除了主自己,《维丹塔苏陀》的作者维亚萨也是一位伟大的圣者。《维丹塔苏陀》很完全地说明了灵魂与超灵的二元性。维亚萨的父亲帕茹阿莎茹阿穆尼也是一位伟大的圣者,在他的有关宗教的作品中说:aham 
  tvam catathanye,我们——你、我和其他不同的生物——全是超然的,虽然在物质躯体中。现在,我们按照不同的业报,陷入物质自然的三种形态里。就是这样,有些生物在较高的层面上,有些则在较低的本性中。较高和较低本性的出现是由于无知,而两者都展示在无量生物的身上。然而,超灵永无错误,不受自然三性质的污染,而且超然。同样,在最初的《韦达经》中尤其是《卡塔乌帕尼沙德》中,在灵魂、超灵和躯体之间作出了分辨。有很多伟大的圣者都解释了这一点,帕茹阿莎茹阿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位。 
  Chandobhih一字指的是不同的韦达典籍,例如,《亚诸尔韦达》的一个分支《泰提瑞亚乌帕尼沙德》,就描述了自然、生物和至尊人格神。
  如前所述,Ksetra是活动场,而识场者则有两种:生物和至尊生物。如恰如《泰提瑞亚乌帕尼沙德》(2。 
  9)所言:brahma pucchampratistha。 
  至尊主的能量有一展示,称为anna…maya“依赖食物生存”,亦即“进食本能”。这是对至尊的物质觉悟,跟着是prana…maya“气息本能”。这也就是说,一个人在食物中觉悟了至尊绝对真理之后,就能通过生命的征候——生物的形态——觉悟绝对真理。在知性本能(jnana…maya)中,觉悟就从生命的征候发展为思想、感觉、意志。跟着就是梵觉,也就是称为自觉本能(vijnana…maya)觉悟。通过这种觉悟,生物的心意和生命征候跟生物自身,就判若云泥。下一阶段是至高无上的阶段,称为极乐本能(ananda…maya)觉悟极乐的本性。于是,梵觉有五个阶段,称为brahma 
  puccham。这五个阶段中,最初三个——“进食本能”(anna…maya)、“气息本能”(prana…maya)、“知性本能”(jnana…maya)牵涉生物的活动场地。超然于这一切活动场地之上的是至尊主。至尊主又称为“极乐本能”(ananda…maya)。在《维丹塔苏陀》中至尊主又称为“全然的快乐”。至尊人格神的本性就充满喜乐;为了享受自己的超然喜乐,他扩展为“自觉本能”、“气息本能”、“知性本能”、“进食本能”。在活动的场地中,生物被认为是享受者,跟生物不同的是“极乐本能”。这也就是说,要是生物决定要享乐,与自己极乐本能相契合,那么,他就变得完美了。这就是真实的画面:至尊主是场地至高无上的知情者,生物是从属的知情者;除此之外,还有作为活动场地的自然。人们应该在《维丹塔苏陀》或《布茹阿玛萨密塔》中寻找这条真理。 
  这里提到按照因果而精当安排的《布茹阿玛萨密塔》的律则。有些经文或警句是na 
  viyad asruteh(2.3.2),natma sruteh(2。 3.18)及parat tu tac…chruteh(2.3.40)。第一警句是指活动场地,第二句指生物,而第三句则指至尊主——各种生物展示中的至善者。 
  6…7.五大元素、假我、智性、不展示者、十感官、心意、五感官对象、欲望、憎恨、快乐、苦恼、聚合、生命的征候、确信——这一切,总而言之,可算是活动的场地及其相互间的作用。
  要旨:从伟大圣者的权威说法——韦达颂歌及《维丹塔苏陀》的警句可知,这个世界是由土、水、火、空气、以太组成的。这就是五大元素(maha…bhuta)。跟着是假我、智性、自然三形态的不展示阶段。跟着是获取知识的五感官:眼、耳、鼻、舌、皮肤。跟着是五操作感官:嗓音、腿、手、肛门、生殖器官。跟着是在感官之上的心意。心意是内在的,可以称为内感官。于是,把心意算在一起,一共有十一感官。跟着是五感官对象:嗅、味、形、触、声。这二十四项元素聚合在一起,称为活动场地。如果一个人对这二十四项元素进行分析研究,就能十分了解活动场地了。跟着是欲望、憎恨、快乐、痛苦。这些是粗糙躯体中的五大元素的相互作用和体现。生命的征候,表现为知觉和确信,是精微躯体——心意、自我、智性的展示。这些精微的元素包括在活动场地之内。
  五大元素是假我的粗陋体现,而又代表了假我的开初境界,术语上称为物质化概念,或tamasa…buddhi,愚昧中的智慧。而这又进而体现了物质自然三形态的不展示阶段。物质自然不展示的三形态称为“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