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博伽梵歌原义 >

第18节

博伽梵歌原义-第18节

小说: 博伽梵歌原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干脆什么都不相信。最后这种人往往从麻醉剂中寻求安慰,且有时他们把药物幻觉误认为是灵视。因此,人必须摆脱对物质世界依附的这三个阶段:漠视灵性生命,畏惧灵性生命的人格性,以及由对生命的悲观失望和灰心丧气而产生的“虚无”之念头。要摆脱这三个生命的物质化概念的阶段,必须全然地托庇于主,并在真正的灵性导师的引导下,遵循奉献生活的戒律和规范原则。奉献生活的最后境界,就是对神超然的爱——巴瓦(bhava)。 
  阐释奉献服务科学的《巴克提茹阿萨密瑞塔心都》(11。4。15…16)一书说到: 
  “首先,人对于自觉起码须有渴望。这种渴望会把人带到想跟灵性修行高深的人的联谊阶段。在下一个阶段,便要接受修行高深的灵性导师的启迪,成为初入门的奉献者,并在灵性导师的指导下,踏上奉献服务之途。在灵性导师的指导下从事奉献服务,便可远离一切物质依附,专注于自觉,并且品尝到聆听有关绝对人格神圣主奎师那的故事的甘美。这品味引人对奎师那知觉更进一步地依附,并达到成熟的巴瓦(bhava)阶段,即超然爱神的初级阶段。对神真正的爱叫做普瑞玛(prema),是生命之最高最完美的阶段。”在普瑞玛(prema)阶段奉献者恒常地为主从事着超然的爱心服务。因此,在真正的灵性导师指导下,通过奉献服务的缓慢过程,便可渐入佳境,登临最高的境界,抖掉一切物质依附,一扫对个体灵性人格性的恐惧,驱散虚无哲学带来的令人灰心丧气的阴云,则最终必能到达至尊主的居所。 
  11。因为所有人都皈依我,我将视其情况,沐以恩泽。普瑞塔之子哟!每一个人都在各个方面追随我的步伐。 
  要旨:人人都在奎师那展示的不同方面追寻他。在非人格的梵光中和在遍存万有的寓居于一切事物的超灵中,包括原于微粒,人们可以部分地认识至尊人格神首奎师那,但只有纯粹的奉献者才能完全觉悟到他。因为奎师那是每个人的觉悟对象,所以人人都可以根据所拥有的欲望而得到满足。在超然的世界里,奎师那亦也以超然的态度回应他的纯粹奉献者,恰如奉献者渴求他那样。有的奉献者希望他是至高无上的导师,有人希望他是朋友,有的希望他是儿子,还有人希望他是情人。奎师那则根据奉献者爱他的强烈程度对等地回应他们。 
  在物质世界也有这种对等的感情交流,对种种不同的崇拜者,主也是平等地和他们交流着。在物质世界和在超然居所的纯粹奉献者亲身跟主交往,亲自为主服务并在对他的爱心服务之中,领略到了超然的极乐。至于那些非人格主义者,那些企图抵毁生物的个体存在而作灵性自杀者,奎师那亦施恩助,将他们纳入他的光灿中。这些非人格主义者,不接受永恒极乐的人格神,由于他们否认自己的个体性,因此不能品味到为主亲身作超然服务的快乐。他们有些甚至不能坚定地存在于非人格的梵光中,而不得不重返物质领域,继续展现他们潜在的活动欲望。他们进不了灵性星体,但能再次得到机缘活动于物质星体。对于追求功利者,主以亚给士瓦尔(Yajnesvara,献祭的主宰者)赐予他们赋定责任以达到他们欲想的结果;对追求神秘力量的瑜伽师,主赐予他们这些力量。换句话说,只有依赖主的恩慈才能成功,各种灵修程序,都在同一道路上,只是成功的程度不同而已。因此,除非到达奎师那知觉最高的完美境界,否则一切努力皆不完美。正如《圣典博伽瓦谭》所言:“人或无欲(奉献者的情况),或渴望一切获利性结果,或是追求解脱,都须尽心尽力,崇拜至尊人格神首,以达到全然的完美——奎师那知觉之巅。” 
  12。人在这世上,从事功利性活动,渴望成功,因此就去崇拜半神人。当然,他们很快就会从功利性洁动中得到结果。 
  要旨:人们对这个物质世界的神明或半神人,存在着一个极大的概念错误。智力较差的人,虽然貌似大学问家,也都把这些半神人误认作至尊主的不同形体。实际上,半神人并不是神的不同形体,而是神不同的所属部分。神只有一位,而其所属个体就数目繁多了。《韦达经》说:nityo 
nityanam;神只有一;Isvarah paramah krsnah,至尊神只有一位——奎师那,而半神人则被授权管理这个物质世界。这些半神人全是生物,拥有的物质能力各不相同。他们不可能等同于至尊神——那茹阿亚纳、维施努或奎师那。凡认为神和半神人在同一层次的,就是无神论者。即使是布茹阿玛和希瓦这样伟大的半神人,也不能与至尊主相比。其实,象布茹阿玛和希瓦的半神人也是崇奉主的(siva…virinci…nutam)。可是愚昧的人受神人同形和兽形神论的错误观点的影响,竟崇奉起许多人类的领袖们来,真是奇怪。Iha 
de…vatah是指有大能的人,或这个物质世界上的半神人。而那茹阿亚纳、维施努或至尊人格神首奎师那,并不属于这个世界。他在物质创造之上,或超然于物质创造。就是非人格主义者之父山卡尔,也坚持说,那茹阿亚纳,或奎师那是超越了这个物质创造的。然而,愚人(hrtu…jnana)则去崇拜半神人,只求获得即刻的成果。他们得到了成果,却不知如此获得的成果实属短暂,而且只有智慧较低的人才会去这样做。有智慧的人在奎师那知觉之中,无需为眼前短暂的利益,崇拜无足轻重的半神人。物质世界的半神人,连同他们的崇拜者,将随着物质世界的毁灭而毁灭。半神人赐予的恩惠是物质性的,而且短暂易逝。物质世界及其它的居民,包括半神人及其崇拜者,都是宇宙海洋中的泡沫。然而,在这个世界上,人类社会却在疯狂地追求短暂的事物,如追求土地、丰实的物产、家庭及其他可供享乐的附属物。要获得这些如过眼云烟般的东西,人们便崇拜半神人或社会上有特殊能力的人。如果有人崇拜政治领袖而进入政府内阁,他便自认为获得了极大的恩惠。因此,他们便对所谓的政治领袖们或“巨头”拱手作揖,以求得短暂的恩惠。因此,他们便也的确能得到这些东西。这些愚人,对奎师那知觉不感兴趣,不知道寻求彻底解决物质生存之苦的办法,而是纵情于感官享乐,为了得到一点点感官享乐的便利,他们便迷恋于崇拜那些获得钦授权柄的生物——半神人。这一诗节指出了,很少有人对奎师知觉感兴趣。人们大多钟情于物质的享乐,因而崇拜一些强大有力的生物。 
  13。根据物质自然三形态和赋定给每一形态的工作,我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阶层。我是这个制度的创建者,但你该知道,我仍无变化,无须工作。你须知道,由于我并无变化,因此,我仍是无为。 
  要旨:主是万物的创造者。一切皆由他而生,由他而维持,毁灭后又归于他。因此主也是社会四阶层的创建者。第一阶层的人处于善良形态,属于知识阶层,被称为布茹阿玛那;第二阶层是管理阶层,称为查锤亚,处于情欲形态;工商之人叫做外夏,处于情欲与愚昧形态之间,是第三阶层;第四阶层是舒都茹阿,即劳动阶层,处于物质自然的愚昧形态之中。主奎师那创造了人类社会的这四个阶层,但他并不属于其中,因为他不象一个受条件限制的灵魂,是组成人类社会的一分子。人类社会与其他动物社会相类似,但为了将人从动物的地位上提升起来,有系统地培养发展奎师那知觉,主便创造了上述四阶层。 
  某个人对工作的倾向,是由他所获得的物质自然形态所决定的。这种根据物质自然形态的不同而表现出来的生命征象,将在本书的第十八章详论。然而,在奎师那知觉中的人,甚至要高于布茹阿玛那。虽然布茹阿玛那就其本质来讲应当了解梵——至高无上的绝对真理,但他们大多数只是了解到主奎师那展示的非人格梵的一面。然而一位超越了布茹阿玛那的有限知识,并领悟到至尊人格神首圣主奎师那的人,才是在奎师那知觉中——换句话说,才是外士那瓦。奎师那知觉包括对奎师那所有不同的全权扩展的知识,即茹阿玛、尼星哈、瓦茹阿哈(Varaha)等。就象奎师那超然于人类社会四阶层体制一样,一个在奎师那知觉中的人亦超然于人类社会的所有阶层,无论是社团的、还是种族的。 
  14。我不受活动的影响,也不追求活动的成果。谁了解关于我的这一真理,便不再受活动带来的业报的缠扰。 
  要旨:如同物质世界的宪法所说的,国王不会犯错,或者说,国王不受国家法律约束。同样,主虽然是这个物质世界的创造者,但他却不受物质世界活动的影响。他创造,却又独处于创造物之上,而生物则因嗜好支配物质资源,结果却被物质活动的业报所束缚。业主无须对工人的对错活动负责,而工人自己则必须承担责任。生物纵情于各自的感官享乐之中,这些活动并非出自主的命令。为了更进一步的感官享乐,生物从事这样的工作,并且渴望死后得到天堂的快乐。主由于自身全然的满足,因此对所谓的天堂般的快乐并无兴趣。天堂的半神人只不过是主殷勤的仆人。业主永不会追求手下的工人所追求的低级快乐。他超然于物质的活动和报应。譬如,雨水并不对生长在地上的种植物承担责任,虽然没有雨水,植物不可能生长。《韦达经》如是证实,“在物质创造中,主是唯一的终极因素。近因是物质自然,宇宙之展示便出于此。”被造生物有多种,如半神人、人类、低等动物等,且他们都受制于各自过去善事或恶事的报应。主只赐给他们从事这些活动的适当的便利设施和自然形态的规范,但他永不对他们过去和现在的活动负责。《维丹塔苏陀》(2。1。34)Vaisamya…nairghrnye 
na sapeksatvat 
主从不偏袒任何生物,生物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主通过外在能量——物质自然,只给他们提供便利设施。谁要是完全熟知这条业报法则的所有巨细,便可不受活动后果的影响。换句话说,谁了解主超然的本质,便是对奎师那知觉有经验的人。因此,也就永不受业报法则的约束。谁要是不了解主的超然本质,以为主的活动也志在功利性结果上,与普通生物的活动一般,他便定会深受业报的束缚。然而,了解至尊真理的人,便是专注于奎师那知觉的解脱了的灵魂。 
  15。古代所有解脱了的灵魂,都深知我的超然特性,并依此而活动。因此,一如古圣,你该以这神圣的知觉,履行自己的职责。 
  要旨:人分两类,一类人心里塞满了污秽的物质事物,另一类人则超然于物质事物之外。奎师那知觉对两者均有裨益。前方若遵循奉献服务的规范原则,便能走上奎师那知觉之途,逐渐净化自己。后者已无杂念,可继续在奎师那知觉中活动,以自身的榜样教益他人。愚昧的人和初习奎师那知觉者,没有奎师那知觉知识,便常想放弃活动。阿尔诸那欲在战场上放弃活动,却未得到主的同意。人要知道的只是如何活动便可,放弃奎师那知觉的活动,袖手观望,摆出一副奎师那知觉的架式,实不如为奎师那而从事活动。主劝阿尔诸那效法他以前的门徒,如上面提过的太阳神维瓦斯万,在奎师那知觉之中从事活动。至尊主知道自己过去的一切活动,也知道过去一切在奎师那知觉之中的人所进行的活动。太阳神于数百万年前,从主那儿学得这门艺术,因此,主赞扬他的行为。从事于奎师那赋定职责的主的所有这些学生,在这里被称为已经解脱了的人。
  16。什么是活动,什么是不活动,即使智者也困惑不解。现在我告诉你,什么是活动,懂得了它,你就可以从所有不幸之中得到解脱。 
  要旨:在奎师那知觉中的活动,须与过去真正的奉献者的榜样相一致。本章第十五节已这样提过。那么,这些活动为什么不可独立而行呢?后面自有解释。 
  要在奎师那知觉中活动,就必须追随权威人士的引导,本章开篇所说的使徒传系中之人士就是这样的权威,奎师那知觉系统最早是向太阳神宣说的,太阳神又向儿子玛努传授,玛努再传授给儿子伊克斯瓦库,这系统从非常遥远的年代起就在地球上流行。因此,我们必须效仿使徒传系中的先世权威的榜样,否则,就算是最有智能的人,也会对典范的奎师那知觉活动,深感疑惑。有鉴于此,主决定直接教导阿尔诸那奎师那知觉。因为阿尔诸那接受的是主的直接教导,所以,任何效法阿尔诸那的人,必不受疑惑。 
  据说,人不可仅以不完美的经验知识,验明宗教的道路。实际上,宗教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