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另类西安事变 >

第28节

另类西安事变-第28节

小说: 另类西安事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7' “惟一的任务,是取消卖国贼”(谁是‘卖国贼’ 呢? “其'指蒋'两次抗议蒙苏,协定尤见端倪”,“卖国铁证” 即维护祖国领土主权的南京中央政府)的资本,并扩大红军。'注7'不难看出,中共的政策并没有改变,仍然 “惟一的任务” 仍然是从当地政府 手中夺取权力。从便 “创 造大规模的根据地。”'注7'只不过更注意包装,把挑动内战,说成是 “打通抗日路线”'注1',把 反中央说成是反 “卖国贼”(“其'指蒋'两次抗议蒙苏协定尤见端倪,卖国铁证”'注7',把南京中央政府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说成是卖国的铁证)而已。 张学良用更通俗的话来解释:“用抗 日爱国话,向内向外活动。” 他们在抗日口号下,进行叛乱。
  四月,中共在中央军关麟征师打击下,已不能在山西立足,而不得不撤回陕北。但张 学良要求红军给中央军以打击,不要回陕因回陕北六师中央军随之跟进入陕北,对红军与张 均不利。
  五月十二日,张学良与周恩来通夜开会,策划共同对付中央的行动:
  甲, 第一件事,“据查蒋阎入陕六饰师势在必行,彭德怀,毛泽东诸同志均认为,东 北军应速作经干谷驿,交口镇入延川、清涧之一切准备,并请将行动日期见告,此间亦拟以 一部兵力,围困宋家川,迟滞敌人渡河。”“中共甚至要求东北军沿黄河西岸筑堡。以阻击 中央军从黄河东岸,追击在山西行窃,被中央军击溃,而西逃的窃匪”。
  乙, “第二件事,根据中共中央前此之决定,红军之一部将前往陕南并计划转进河南 发展,一面由南牵制北进之蒋军,另一面争取在鄂、豫、皖三省间,取得新的发展条件。为 此,周恩来提出请张学良放行,并支援红军弹药问题,张答应由东北军支援红军七九子弹十 万发,其中六万发送至延安城,另四万发送给将 出陕南之部队。”
  丙, 第三件事,周恩来致电王以哲,并转张学良,说明红军去陕南,并准备第二步出河南之部队已准备就绪,依前议决取最捷道路南下,经牛武镇及洛川、白水、蒲城附近,直趋临潼下游之交口镇,或新丰镇渡河,出蓝田,但必须东北军方面驻临潼部队代为准备船只 於北岸,方能确实无误,渡河迅速可靠,必可争取入豫先机。〃“是双方商定了东北军与红军联合行动之西北的计划,计划的中心内容是'以兰州作大 本营,建立局面,打通友邦。'即以抗日为号召,通过红军与东北军的联合行动,夺取宁夏,甘北,接通新疆、外蒙,与苏联结成联盟。〃〃首先要进 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主要是在川 西的红二、四方面军北上,与陕宁的红一方面 军合力廓清陕、甘、宁、青四省的反共部 队……。”
  “为策应两广及华北局面,西北发动决定提早,以解决西北蒋介石力量为原则。”
  七月,张学良提出:
  第一,红军立即开始实施打通苏联,以便推动西北国防政府的建立;第二,打通苏联及西北发动的时间应考虑在九月间,日本指示德王进攻绥蒙之际,并将攻击方向指向绥远,如此方能号召时局;(原来张学良所谓的“援绥抗日”的目的,是为了打通苏联,以便推动西北国防政府的建立,他们并未真正准备出绥远与日军作战,只是借抗日号召时局而已。)第三,打通苏联暂以红军为主,东北军目前暂做隐蔽的配合;第四,欢迎二、四方面军到甘肃来,二、四方面军宜先夺岷州,据此出陇西,攻击毛炳 文,必便吸引毛炳文部注意力集中对付红军,)(让)东北军于学忠部乘虚控制兰州;另一部 红军出夏河攻击马步芳老家河州,威胁青海,吸引西路甘、凉、肃三州马步芳部东援,争取 使东北军(乘虚)接防河西走廊,如此可便利接通新疆。
  第五,为便利西北发动起见,红军一部出河南,仍是调动陕西中央军出境,确保陕西於 我手中的有效策略。
  八月十日,中共在 “高唱入云的停止内战的口号” 声中,进攻陇东岷县,当地驻 军——-鲁大昌的新编十四师,就在 “共产党高唱入云的停止内战的口号” 声中,坚决抵御中 共入侵,坚守岷县五十九天(从1936年8月10日到10月16日)之久。中共还在 “停止内战” 口号声 中,策划更大规模的内战,请看看一九三六年八月二十五日,张闻天、周恩来、博古、毛泽东 联名给共产国际的密电:
  “……我们所希望的地区为青海、甘西、宁夏至绥远一带,我们除加紧与蒋介石进行谈 判,求得在一般基础上要求他们承认划出红军所希望的防地外,还需须解决一个具体作战问 题,因为即使蒋承认红军占领这个地带(这个可能是极大的)。也不见得能使这一地带的土著 统治者自动让出其防地(这个可能是很小的)。这一地带布满着为目前红军技术条件所不能克 服的许多坚固的城池,堡垒及围寨,需苏联确实替我们解决飞机、大炮两项主要技术问 题……。”'注7'
  “以一方面军攻宁夏,先占领一部分主要的城寨,多数城寨待接取飞机大炮後再夺取之。 以四方面军从兰州以南渡河,首先占领青海,……逐步向甘、凉、肃前进。沿途坚城不攻,待从外蒙取来之技术 兵种配合攻取之,……。”'注7'
  张闻天、周恩来、博古、毛泽东异口同声的告诉世人:(“即使蒋承认红军占领这个地带 '这个可能是极大的'。”'注7') 即既使是中央军撤离西北後,他们仍要侵占西北地区当地 地方政府管辖的地区,仍要在西北地区挑动内战,他们不仅从苏联得到的轻武器是用来更残 酷的屠杀自己同胞的,甚至从苏联取得飞机、大炮也是用来轰炸西北地区地方政府所管辖的 坚固城寨。
  ……。
  从以上事例不难看出:共产国际於一九三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大会 提出 “反帝统一战线”後,以及一九三五年八月一日,中共发表了“八一宣言”後,中共的实行 动仍是夺权,或者拿毛泽东的话来说,革命的问题就是政权的问题。
  是不是七七全面抗战後,中共决定抗日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与该世纪初的俄 国极相似。日本不惜重金从西欧购买五万支枪给列宁,让列宁发动一九零五年俄国革命,从 西边牵制俄军主力,使之不能增援在远东与日军拼杀的俄军,致使俄军战败,失去库页岛等。列宁说:“日俄战争是进步的战争”,“日军帮助我们缚住俄军,有利於我们的革命事业。” 天下 英雄之见略同,毛泽东在一九六四年七月十日,接见日本佐佐木更三、黑田寿男、细迫兼光 等代表日本社会党等五个访华团时说:“应感谢日本(侵略中国),使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注8'毛泽东在批判彭德怀时曾说:“要是彭不发动 '百团大战'的说话,日军可能占领河南,我们根据地可扩大到河南。”抗战胜利前夕,日军败象已露,全国同胞喜在眉头,可毛译东却万分惋 惜:“日本失败得太快 了,要是晚几年就好了,这样我们可多准备几年,准备得更充分些。” '注8'毛的抗日是让日本缚住蒋的手脚,以能让他大力发展,日寇铁蹄践踏中国的领土越多越 好,他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中国人民做亡国奴的时间越长越好,他有更多的时间做准备。
  再看看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吧! 毛为中共制定了 “一分抗日,二分妥协,七分发展”的方针。“但是抗日要流血牺牲,而发展可立杆见影,壮大山头後,即可立刻迁升,因而 到了下面,就不是这个比例了”。就以中共叫了多年抗战後,出军第一战,平型关战斗为例。 大陆学者几经艰难,终於找到了当年去了战场的六八五团副团长陈正湘原始的作战报告 《平型关之战纪事》。该《纪事》告诉世人:真正出力抗日的只有外号叫 “猛子” 的曾贤生连长,率领他那一连人,袭击了停放在“老君爷庙”西南乾河滩上的日军十馀辆汽车,掳走了汽车上 的军大衣等。当时林彪的一百一十五师,共六团十八营五十四连,真正出力抗日的只占五十 四分之一。这就是中共的 “平型关大捷” 的真相。中共撤出战斗後,即向全国广播,宣称他 们击溃万馀日军,又编造了伏击日军的神话。把袭击停放在乾河滩上十馀辆汽车的曾贤生 连,搬进伏击战中。直到今天,几乎所有的作者,都重复中共在平型关伏击日军的说法。没 有人问一下,能在这样的地段,(傅作义制定的用五支兵力,围歼已於九月二十三日窜至团 城口的四个大队日军计划中,分派给林彪的“攻击目标”,能成为 〃攻击目标〃,当然该地区 已是日军的聚集之地,即能在日军的营地、日军的岗哨旁)伏击日军吗?又能在这样的时 间,(五支军队同时出击的时间,)伏击到敌人吗?
  其实中共最初的“捷报”也不是伏击战,而是“与有坦克车的敌万馀人,反复冲锋,将进攻 之敌全部击溃”'注9'的激烈阵地战,“现残敌溃退至小娄村。”'注9' 可见战斗不是发生在狭窄的山谷中,“并缴获……坦克车。”'注9'该“捷报” 由八路军总部上报给南京:军事委员会,军 政部,中央日报。'注9'只是中共的“捷极” 中歼敌人数受到质疑後,中共才将 “将进攻之敌全 部击溃”'注9'的阵地战,改为伏击战,并不厌其烦的反复描述该伏击地,如何如何适於伏击,是敌人的鬼门关,且日军如何如何 〃疏忽大意〃,让他们有机可乘,以证明他们捷报中歼敌人 数可信, 但是伏击战不是一厢情愿就能实现的,需预先知道敌人经过设伏地(大约)的时间,以能预先设伏。因而成功的伏击战,或 〃围点打援〃;或对敌人的活 动规律非常孰悉,知敌人 〃早出〃、〃晚归〃 必经之路;或接获情报,知敌人已从某地出发,经此地赴某地。可是中共这 些都不具备,刚从陕北开到山西前线,正如他们自己所说,在行军途中,听到晋绥军与日军 炮战的大炮声,所有有关日军的情报,全靠晋绥军的联络参谋提供,中共所有有关平型关伏 击日军的文章中,都下敢触及关键性的问题:他们怎么知道一九 三七年九月二十五日晨,日 军经过中共所谓的伏击地,而於 二十四日夜,冒雨在此设伏? 聪明如林彪,总不致於 “守株待兔” 吧?
  再看看中共所描述的伏击战:“二百辆大车紧跟在一百辆汽车後面,於九月二十五日晨进 入伏击圈” 又 “下大雨”,两百辆中世纪的畜力大车,在雨中和雨後泞泥的黄土路上, 经过彻 夜艰辛的跋涉,居然仍能紧跟在现代化的汽车之後? 且如此严谨,在检阅台下也难完成的队 型,是 “疏忽大意”? 再加上所运的只是九月份尚不急需的军大衣,何不在大白天用十馀辆汽车 多跑几次,轻松的完成同样运输量的任务呢? 如此文字也能重复至今!
  近在咫尺的四个大队日军,眼光光的让林彪搬走他们的军大衣,他们为什么不保护他们 的运输兵呢? 这是因为我另四支抗日健儿,正在围歼他们,他们已处境垂危,再无力支援他 们的运输兵了。徜若林彪真的拿出一份力量抗日,用一点八营的兵力,真正按傅作义的布 署,与其它四支抗日健儿一道,从侧背痛击这股已处境垂危的日军,再用二分兵力吹号呐喊 助威,使敌丧胆,此敌可歼。林彪不但虚晃一枪,即撒离战场,且向全国广播,宣称他们已 将万馀敌人全部击溃,正如拿破仑所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荣誉、军功是军 人冒死 杀敌的动力。现中共宣称他们已将敌全部击溃,即使战死也无荣誉与军功可言,谁还 会冒死杀敌呢?前线不溃乱才怪呢?
  中共如此行径,使蒋公伤透脑筋,又无法处置,无可奈何的在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写道:〃共产党之投机取巧,应切实注意,此辈不顾信义之徒,不足为虑,吾当一本以正制邪,以拙制巧之道以应之。〃著名的学者黄仁宇先生在他的大著《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一书中, 引用上述 日记,似乎责怪蒋公心襟窄狭,中共在平型关勇歼日寇後,蒋仍无任何对中共推心置腹之信 用。黄教授被认为是尊蒋反共的,事实的真相如此令人吃惊!
  中共的所做所为, 比最〃反共〃的文人,往最坏的方面想,所能想家像出的还要离谱;而蒋公当时的处境,比最尊蒋的学者,往最谅解方面想,所能想像出来的还要艰难。
  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前夕,是蒋公对他的祖国贡献最大的时期,直到一九三六年六月中 旬,正如毛泽东所说:〃满纸联合抗日,实际拒绝我们的条件,希望红军出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