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剑桥中国史:辽夏宋金元史 >

第35节

剑桥中国史:辽夏宋金元史-第35节

小说: 剑桥中国史:辽夏宋金元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继承人的母亲野利皇后的叔叔就是她的兄弟。他们掌握了西夏的大权,成了
炙手可热的人物。①
1038 年的十月,元昊正式即位,称大夏皇帝,时年 30 岁。他宣布了新
的年号,而且同时还为父、祖追谥了帝号和庙号。此后,新皇帝巡幸西凉府
(西夏对凉州的正式称谓)祠神,并积极调兵遣将,做好了军事上的准备。
与此同时,元昊派遣特使携书信前往宋都,通报西夏建国的消息,并请求宋
朝承认西夏为友好而享有独立自主地位的西邻。书信写作者明确希望达到的
目的,其实只有通过战争手段才能实现。
此前,宋廷对元昊称帝已有风闻,所以对夏使的到来并不十分惊异。宋
仁宗(1022—1063 年)没有采纳处死西夏使团成员的建议,表示愿意接受普
通的礼节,但是拒绝接受驼、马等礼物。同样,夏使也“不肯受诏及赐物”,
被护送返回边界。后来,仁宗下诏削夺了元昊的官爵,并关闭了所有的边市。
嵬名皇帝也将宋朝所赐袍带并一封“嫚”书送返宋廷,声言:②

藩汉各异,国土迥殊,幸非僭逆,嫉妒何深!况元昊为众所推,盖
循拓跋之远裔,为帝图皇,有何不可?

此后,双方立即开始了谈判,以解决在党项统治者的地位及其名份方面
的分歧,到 1044 年才最终达成协议。与此同时,两国都投入了一场破坏甚钜
的消耗战争,这场战争因党项人取得了三次较大的胜利而特别引人注目。左
翼首领野利旺荣作为党项首席谈判代表,先后与宋朝的范仲淹(989—1052
年)、庞籍(988—1063 年)等人在延州进行了和谈。
到 1042 年,因为西夏统治者拒绝在给宋朝的书信中称臣,谈判在中途被
搁置。但是也就在这一年,辽朝进行了外交干预,党项军队也令人惊奇地击
败宋军,从而打破僵持局面。①这时,契丹人迫使宋朝进一步在关南做出领土
上的让步——关南是河北地区的一个战略楔入点,可以直接威逼开封。在接
受契丹人这些要求的过程中,宋廷极力主张由契丹人向他们的属国西夏施加
压力,调解自己与西夏的矛盾关系。宋朝还进一步秘密向庞籍授意,只要西
夏统治者向宋朝称臣,宋朝就接受西夏提出的议和条件,而且元昊还可保留
本民族的“兀卒”的称号。
1043 年初,党项统治者在致宋仁宗的书信中,就双方间的关系提出了一
种新的表述程序:“男邦泥定国兀卒曩霄上书父大宋皇帝”,“邦泥定”似
是西夏党项名的异译(汉文写作“白上国”),“曩霄”则是元昊本人的新
名字。宋朝一位大臣指出,这种表述不过是当时在宋、辽外交往来中使用的
类似程式的翻版。②最后,宋朝否决了元昊的新建议。


① 关于野利氏,下文将具体予以讨论。关于元昊即位典礼,见'584'《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22,8b、10b—11a、
14b—15a。
② '584'《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25,11a—b。有关后来的战争与谈判经过,见 '771'吴天墀:《西夏史稿》,
第 59—71 页;'261'克恰诺夫:《宋夏战争》。
① '492'陶晋生:《余靖和 1042—1044 年宋对辽、夏的政策》。范仲淹收入'139'《宋人传记》,第 1 卷,
第 321—330 页和'800'《宋人传记资料索引》,卷 2,第 1648—1652 页。
② '584'《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39,6b—7a;'644'《宋史》,卷 485,第 13998 页。



数月之后,宋朝也提出一些条款,其中特别强调党项君主可以称“主”
(高于王,低于帝),接受“岁赐”。不久,西夏一方回复宋廷,提出了 11
项要求,其中包括增加岁赐数额、给予党项使节更多的贸易特权、允许在宋
朝境内出售白盐等。宋人再次发现,党项人又模仿了契丹的先例。辽朝以他
们最初要求的关南的土地作为交换条件,已经满意地使宋朝增加了财政援助
数额。这种明显的仿效行为使宋廷确信它的两个北方邻人西夏和辽是勾结串
通在一起的。这种认识使宋廷很快就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地,因为仅仅一年
之后,宋朝猜想的这两个同盟伙伴之间就因一些反叛的党项边境部族而爆发
了战争。
当党项皇帝最终同意接受称“臣”的地位之后,宋廷扩大了居住在开封
的政府邸店里的党项使节的贸易权,并增加了岁赐的数额,但是党项盐的买
卖却并没有合法化。①1044 年五月,正当和谈完成之际,契丹人就以追击反
叛的边境部族为名,入侵到了西夏境内。党项人大胆地谋求与辽、宋同等的
外交地位的行为,也许是导致契丹发动讨伐战争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辽廷
提出了不要立即与西夏议和的警告,宋朝谨慎地拖延对嵬名元昊的册封。但
是当得知契丹被打败之后,宋朝就马上采取主动,派遣使节在 1044 年冬天与
西夏达成了和约。
除了上文提到的诸点之外,宋、夏条约还议定西夏在宥州,而不是在党
项都城接待宋使,规定会见使节时,采用与接待辽使相同的宾客礼。恢复边
境榷场。岁赐总数 25.5 万:其中绢 15.3 万匹,茶 3 万斤,银 7.2 万两。②
但是宋、夏和约中对边界问题存而未议。由于未能划定一条清楚的边界,为
双方日后的激烈争端留下了深深的隐患,直到宋朝北方领土尽陷于金,宋、
夏双方没有了共享边界之后,这一争端才得以消弭。
与此同时,西夏与契丹间的战争仍在继续。党项统治者巧妙地挫败了辽
朝的三次入侵之后,又赶快明智地缓和了与恼羞成怒的辽廷的关系。③虽然双
方关系暂时得以缓解,但是几年之后,争端再起,我们甚至不能肯定,辽朝
是否正式册封过嵬名元昊的继承人谅诈。




















① '584'《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42,8a—13b;'771'吴天墀:《西夏史稿》,第 69—71 页。
② '846'黄庆云:《关于北宋与西夏和约中银绢茶的数量问题》。
③ 关于契丹对夏的入侵,见 '644'《宋史》,卷 485,第 13999—14000 页;'645'《辽史》,卷 19,第 230—231
页;'577'胡道静编沈括(1031?—1095 年):《梦溪笔谈校证》,第 787—790 页。



嵬名元昊帝位的继承

对于嵬名元昊之死,有各种不同的记述;关于他的继承人的出身,记载
也非常混乱。①当对宋朝的战争行将结束时,党项皇帝将已经与自己的儿子定
婚的没■氏新娘纳为自己的妃子。虽然这一乱伦的行为遭到了广泛的谴责,
但是元昊此举的目的,很可能是为了削弱皇后野利氏家族的炽烈势力。没■
氏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元昊正式指定的继承人是野利皇后之子宁凌噶。野利
旺荣和野利遇乞是野利家族位尊权重的长者,他们分别把持着西夏宫廷和军
队的大权。旺荣和遇乞可能认为形势的发展会对自身的利益构成严重的威
胁,于是他们安排宁凌噶与皇后叔父(也可能是哥哥)野利旺荣的女儿结成
了夫妻。后来,在举行婚礼的前夕,野利旺荣邀请皇帝到帐内做客,图谋暗
杀元昊。但是,他们的阴谋不慎败露,结果野利旺荣、野利遇乞和野利氏的
其他三个成员都被处以死刑。在有些史料中,将上述事件的时间定在 1042
年或 1043 年,并将事件的起因归结为宋朝的颠覆活动,但是我们认为,这些
事件很可能是发生在夏、宋和约缔结一两年之后,即 1045 年或 1046 年。
野利皇后虽然当时没有受到惩罚,但是此后不久就遭到了皇帝的贬黜,
没■氏被立为皇后。然而先前的野利皇后仍然保持着对皇帝的巨大影响,她
最终使皇帝回心转意,痛悔自己轻率地处死了皇后的清白元辜的族人,并竭
力寻求这次屠杀的幸存者。于是嵬名元昊找到了野利遇乞的妻子(出自著名
的没藏氏),并将她带进了皇宫。当皇帝开始临幸没藏氏时,野利前皇后将
她转移到了首都郊区的一所寺庙里,但是皇帝仍然与没藏氏保持了私通的关
系。据宋朝正史称,1047 年二月,没藏氏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个孩子出生于
“两岔”河边,所以因河名命名为“谅诈”。其他的记载将谅诈的出生时间
定为皇帝死后两月,即在 1047 年末或 1048 年初。①
谅诈是在母舅没藏讹庞家里长大成人的,没藏讹庞曾在野利遇乞手下服
役。野利皇后的被贬(1047 年?),激起了被剥夺了继承权的太子宁凌噶刺
杀皇帝、为野利氏报仇雪恨的愿望,太子的行为得到了没藏讹庞的默许。当
年末,在劓去了父亲的鼻子之后,宁凌噶逃进了没藏讹庞的宅邸,但是没藏
讹庞却立即逮捕了这位倒霉的年轻人,并将他与其他幸存的野利氏成员一起
处以极刑。
为了确保他们的傀儡幼帝的地位,没藏氏的长者没藏讹庞炮制出了一套
完善的方案,野利氏败落之后留下的权力真空,很快就由没藏氏填补了。元
昊在遇刺后的次日就去世了,为了选定新的君主,西夏召集了大首领议事会。
部落长者一致同意嵬名元昊的侄子作为皇位继承人,因为元昊的侄子是由已
故的皇帝在遇刺前就已经选定,并在临终遗嘱中再次明确指定的继承人。只
有没藏讹庞对此持反对意见,他提出的理由是很虚伪的,讹庞认为由侄子继
承皇位,将会违反既定的长子继承惯例,而且称被选定的继承人缺少“功业”。
为此,没藏讹庞提出了以幼年的皇帝私生子为继承人的建议。据记载,他的
建议没有引起任何异议,这不能不说是十分令人惊诧。于是元昊的幼子成了


① 本段内容,请参见下列记载:'584'《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62,1a—2a;'574'司马光:《涑水纪闻》,
卷 9,9 a — b;卷 10,5b、9a;卷 11,11b—12a;'581'王偁(死于 1200 年):《东都事略》,卷 127,6 a — b;
'688'戴锡章:《西夏记》,卷 11,11b—12a;'679'吴广成:《西夏书事》,卷 18,12b—13a。
① '644'《宋史》,卷 485,第 14000 页;亦见前页注①所列资料。



新皇帝(庙号毅宗,1048—1068 年在位),他的母亲被尊为皇太后。没藏讹
庞则成了摄政者和宫廷的“家相”,即西夏事实上的统治者。
在反对部落寡头政治集团的斗争中,嵬名元昊最终没能使王权保持不
坠。在元昊以后的 50 年中,西夏实际上是由后族统治的,最初 15 年由没藏
氏秉政,后来权力又转落在了势力强盛且娴于权谋的梁氏手中。这种由母族
执政的类型显然深深地植根于党项(和吐蕃)的社会政治和血缘亲族的传统
之中。



国政危机:毅宗朝(1048—1068 年)、惠宗朝
(1068—1086 年)和 1100 年前的崇宗朝

与毅宗同时代的汉族文人们,对他极尽诋毁之能事,将毅宗描述为一个
冥顽不化、轻率荒忽的年轻人、元昊的不肖子孙。但是事实上,当毅宗成人
时,他一直致力于改变极端不利的局面,以维护自己的自主地位,他还制止
了国家权力和声望的衰落。作为政治阴谋的牺牲品,皇太后是在 1156 年(译
者注:应为 1056 年)去世的。1061 年,年仅 14 岁的毅宗,便铲除了没藏讹
庞。为了寻求比没藏讹庞更可靠的联盟者,毅宗与自己的同谋梁氏结姻(梁
氏早先是没藏讹庞不得宠的儿媳),并任命梁氏的弟弟梁乙埋为新的世袭家
相。①梁皇后及其兄弟两代主政,西夏的命运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大批嵬
名氏成员被镇压、流放,或被剥夺了权力。而其他人则主要是基于荣誉和忠
诚,接受了后族专政的现实。
强大的梁氏集团在西夏政治生活中占据了支配地位,他们的权力建立在
与他们结为联盟的部落首领控制的武装力量的基础之上。这些部落与宋朝边
疆大吏及其属下的非汉族部落有着世代的血仇宿怨。这样一来,大权在握的
梁氏集团就得以煽动起对宋朝毫不妥协的敌对态度——宋朝曾长久地危害西
夏的利益,而一旦统治集团内部的反对呼声加剧时,要改变这种做法就变得
越来越困难。另一方面,为了反对好战的部落集团,维护自己的权威,党项
皇帝经常被迫做出亲宋的姿态。毅宗解决了与宋朝间长期悬而未决的边界争
端,议定了一条新的东部边界;同时,他还安排设立了与宋朝边界的榷场,
早年因为没藏讹庞挑衅性地在屈野河沿岸从事移民活动,这些榷场曾被宋朝
关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