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剑桥中国史:辽夏宋金元史 >

第13节

剑桥中国史:辽夏宋金元史-第13节

小说: 剑桥中国史:辽夏宋金元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是由其他贵族成员建的。汉族人口的原籍常被提及,似乎同一战役的俘虏
经常被安排在一起居住。
这些汉城都有城郭(为便于防御居民均住在城内),按照中国矩形城市
模式建造,四边有门,有城楼、街道和带钟鼓楼的市场。一些城中还有孔子
庙和佛寺、道观,以及祖庙和驿站。汉城不是被奴役的殖民地,也不是流放
犯的居所,而是变成充满活力的商业和制造业中心。城中的许多汉人居民不
是俘囚,而是从混乱的和受压迫的中国边疆各镇自愿跑来的流民。这些居民,
不管是自愿的还是不自愿的,对契丹的建国有很大的帮助。①
阿保机的强大不仅来自俘虏,尽管这些俘虏起了重要的作用。来自契丹
各部的许多战士加入了阿保机个人的卫队,他逐渐建立起个人的权力基础,
这个基础潜移默化地破坏了契丹人的传统部落结构和各部之间的权力平衡。
显然,他不仅能够除掉旧统治者,还能埋葬旧的统治制度。





① 这里采用的是欧阳修的叙事,见'572'《新五代史》,卷 72,第 886 页。'568'薛居正:《旧五代史》,卷
137,第 1827—1828 页,称阿保机是通过选举的正常途径上台的。但是'645'《辽史》,卷 1,第 2 页,则
有完全不同的说法。按它的说法,痕德堇死于 906 年年底,契丹群臣奉遗命请立阿保机为可汗。但是,这
肯定是伪造的说法。痕德堇在一段时间里依然是一位有实力的首领。'573'司马光:《资治通鉴》,卷 266,
第 8678 页(考异),引用一条已散佚的史料,记载了 908 年痕德堇与阿保机二人曾纳贡于梁廷。
② '645'《辽史》,卷 1,第 3 页。
③ '645'《辽史》,卷 1,第 2 页。
① 对“汉城”最全面的研究是'825'姚从吾的《说阿保机时代的汉城》。此后'226'札奇斯钦的研究《契丹人
和他们的城市》也很有用,他吸收了蒙古史学家波里对许多辽代城址的考证成果。亦见'782'陈述:《契丹
社会经济史稿》,第 83—109 页。



阿保机称汗与登基

基本史书《辽史》告诉我们,阿保机于 907 年“即皇帝位”并建立起自
己的王朝。其他史料则含糊地把这一事件定在 904 年至 922 年之间。②11 世
纪的《新五代史》对这一事件则给予不同的记载,认为当重新选举到期时,
阿保机拒绝放弃他的于越或可汗位置,并使契丹联盟同他的追随者和汉人臣
民们一起,建立起他自己的“部落”。由《辽史》本身产生了更进一步的混
乱,因为它在别处记述了 916 年的第二次登基仪式。907 年这一时间本身令
人产生怀疑,因为它与唐的正式灭亡时间一致。从人们所熟知的他们强调辽
王朝继承的正统性这一角度而言,这是辽朝史学家选择他们王朝开端的一个
方便的和引人注目的年代。
矛盾也许最好这样进行解释,即假定阿保机在 907 年成为无异议的契丹
传统意义上的领袖,而在 916 年,当他应再一次进行部落首领的重新选举时,
他却举行了一次皇位登基的正式仪式,即采用了帝号,并采取了某种中国传
统帝王的习惯服饰,以此宣布他与后梁的汉人统治者地位平等。
在这两个重要年代之间发生了很多事情。阿保机继续进行平定各部落的
战争。908 年,他进攻了室韦。910 年和 911 年,奚人的暴动被镇压。912 年,
他进攻了位于今天蒙古地区距其领土遥远的西北边界的阻卜(或术不姑)。
915 年,轮到了乌古(有人认为即弘吉剌)。辽朝的疆土稳固地向西与西北
扩张。
与此同时,与中国边界地区的关系也极度紧张。在卢龙,统治者刘仁恭
被他的儿子刘守光废黜,后者继续执行其父亲对契丹的敌视政策。909 年,
一支由萧氏后族的一名成员率领的契丹军队深入河北,并在今天天津西南某
地打败了刘守光。然而,刘的野心膨胀,911 年他宣布自己为独立的燕国皇
帝(曾经是安禄山叛乱政权的名称)并开始侵略临近地区以扩张他的领土。
可就在他称帝的同一年,契丹占领了山海关西面的平州。912 年,阿保机亲
自率领一支军队进攻刘守光。此后的一年,李存勗——自他的父亲李克用在
908 年死后,一直是河东的沙陀统治者,后来,他成为后唐的庄宗皇帝(923
—926 年在位)——对刘守光的扩张行为感到震惊,决定进行干预,侵入卢
龙并占领了其首府幽州。刘守光被俘,燕国灭亡,卢龙被并入当时被称为晋
的沙陀版图。自此,李存勗有效地控制了与契丹领土接壤的全部边界地区,
并稳固地发展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政权,该政权对由他父亲的老对手朱温于
907 年建立的以河南为中心的梁王朝构成巨大的威胁。
当然,阿保机曾与李克用结为兄弟,但后者从未原谅过他随后试图与自


②10世纪 30 年代以前的契丹确切年表几乎不可能建立。大体上我依据了《辽史》,虽然它经常自相矛盾
并与记述中国五代和早期宋朝的其他历史著作相抵牾。有关这一早期阶段的记载,有许多混乱之处,像阿
保机的名字,就曾被记为阿布机、阿保堇或安巴坚。阿保机死后所追封庙号的时间不同地被系于 926 或 947
年。契丹国家采用辽作为王朝名称的时间在不同的史料来源中被记为 926、937、938 或 947 年。后来,契
丹国的名称被恢复,这一变化的时间被记为 983 或 1013 年。辽这一名称在 1066 年又被恢复,但《辽史》
甚至没有记载新王朝名称的更换或辽朝名称的恢复。一些不一致的地方不是能简单地解决的。许多过程是
由这样的事实引起的,即系统的王朝实录直到 11 世纪末才发展起来,而其编纂者们对这些实际上回溯到 10
世纪中期或末期的早年发展产生了混乱。为每一个有争议的名字、事件或时间都进行注释,而又不想使脚
注的叙述过长,这是不可能的。



己的仇敌、后梁皇帝朱温建立友好关系。控制了当时包括河北北部与河东地
区的后晋强大地盘的李存勗,对契丹来说,是一个远远超过刘守光的更强大
和更具威胁性的对手。对阿保机来说幸运的是,李存勗对中原更抱有野心。
因而,契丹边界暂时出现了难得的休战状态。
对阿保机来说,与其邻居的关系是次要的,因为他面临着在契丹人中间
维持其最高权力这一主要问题。在 907 年被推选为首领后,他试图加强其绝
对权威的计划并非一帆风顺。最大的威胁来自于他的弟弟们与耶律氏的其他
成员,他们已经成为遥辇氏瓦解后的契丹新贵族。在传统契丹社会中,可汗
与部落酋长的继承通常是在兄弟或堂兄弟之间进行的。再者,惯例要求首领
每三年重新选举一次,那时,部落议事会的其他成员或他自己氏族的其他候
选人也许会取代他。在 910 年,当重新选举到期时,阿保机没有履行这一程
序,他的兄弟们感到被剥夺了他们自身的继承机会,故而试图阻止他建立一
个基于父传子承的世袭王朝,因为这将会永远结束他们自己当首领的要求。
其中最不满的是阿保机最年长的弟弟剌葛。
911 年四个弟弟发动了叛乱,而 912 年这四个弟弟策划的另一次谋害阿
保机的阴谋在实施之前被揭露。913 年,当阿保机的第二个三年可汗任期结
束,而他又一次拒绝进行重新选举时,由他的弟弟们、他的叔父与担任迭剌
部首领的族弟所发动的一次更为严重的叛乱爆发了,这次叛乱被更加血腥地
镇压下去。所有这些叛乱都失败了,而且他们的失败加速了阿保机集权的进
程。不过他还不是一个完全专制的君主,他依然完全受制于契丹部族制度,
这使他不能轻而易举地消灭所有的对手。虽然他的叔父和族弟以及三百多名
支持者被处死,但他弟弟们的生命则被保留下来。
为了对弟弟们和其他旁系亲属进行补偿并阻止在耶律氏中发生进一步的
叛乱,阿保机将他们的家族合并为所谓的三父房,这包括了阿保机祖父的所
有子孙,他们成为辽帝国特权亲缘集团之一(见图表 1)。但皇族内部对永
久性继承统治的不满和有关继承的斗争远没有停止。917 年剌葛再次叛乱并
逃到了幽州,在那里,后晋王李存勗收留了他并授给他地方官职。后来,当
李存勗于 923 年成为后唐皇帝时,他处死了剌葛以作为对阿保机友好亲善的
表示。918 年,阿保机的另一个弟弟迭剌发动了又一次短暂的叛乱。领导权
的争夺与继承问题经常在阿保机子孙中爆发。
916 年,当应该再一次进行部落首领的重新选举时,阿保机依然采取激
烈步骤以加强其永久性权力。首先,他举行了一次汉式登基仪式,宣布自己
为契丹皇帝并采用了一个年号,①以此宣称他独立于后梁(以前契丹采用它的
纪年)并表示他现在处于与中原统治者平等的地位。也许更为重要的是,他
宣布他的长子倍(900—937 年,契丹名图欲)为继承人。这就正式摈弃了他
的弟弟们与其他氏族成员们的继承权,也侵犯了部落长老按契丹传统方式选
举他们首领的权利。倍本人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极不愿意恢复契丹旧制。
建立中国式政权的另一个象征性举措是建立第一座孔庙。但对于这些嗜血成
性与残暴的斗士来说,孔庙似乎是不相称的,虽然少数契丹贵族已开始通晓
汉字。


① 对于阿保机的年号神册(916 年)和天赞(922 年)也有很大争议,有些学者认为是后来追加的。当时能
得到绝对证实的第一个年号是阿保机临终之年(926 年)所采用而被其继承者太宗所继续使用的天显年号。
见'327'慕阿德:《中国的统治者》,第 91 页。



918 年,阿保机开始了建设世袭政权的另一项步骤,他下令建造一个规
模宏大的都城皇都,后来被称为上京。该城建立在西拉木伦河以北的临潢(该
地后来成为蒙古人的城市波罗城),那里是契丹诸部落古老的中心地区。为
了建造该城,在农忙季节征集了大批劳力:阿保机还没有掌握汉式的统治农
业人口的要领。据说,工程在百日之内就完成了,但实际上还持续了一段时
间。后来在同一年,他下令在都城建立了孔庙、佛寺和道观。阿保机临终的
那一年,都城又被扩建,一系列的宫殿与祖庙建立起来。最后,都城的面积
达到了方圆 27 里,它按照标准的汉式设计,建立了城墙、城门、街衢、宫殿、
官署、寺庙、驿舍等。它实际上是一个双重城市,其南面是一个单独的汉城,
有着密集的房舍与集市。它还有为在北方贸易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回鹘商人提
供的特殊区域,以及为外国使臣居住的馆驿。我们不能准确地获知该城扩建
的时间,因为 931 年该城的部分城墙还重建过,而进一步的扩建在 11 世纪还
在继续进行。那时,它还是五座京城中惟一的一座。
永久性都城的兴建标志着阿保机政权组织集权化的迅速发展。这时,阿
保机似乎已经着手建立有辽一代的双重行政管理体制,北面官负责管理统治
地区的部族事务,而南面官主要仿照唐朝制度构建,负责定居人口特别是汉
人的事务。早在 910 年,阿保机就任命他的内兄萧敌鲁管理北面官系统。这
一发展于 947 年帝国正式分为北院和南院时达到顶点,但显而易见,这一发
展进程远远早于此时。在阿保机以后的统治时代里,被俘的汉人官员在发展
行政管理体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曾经作过卢龙地方财政官员的韩廷
徽,确立了税收制度并主要负责设计南面官的中原管理体制。①
确定这一早期政府组织变化的发展年代是不可能的。大概相当多的情况
是因人而定和非正式的。有了固定的都城,并不意味着开始具备像正式的中
原王朝那样带有固定官署与宫廷的永久性政府组织。相反,政府依然是皇帝
的扈从,而宫廷则四处巡游不定,每年往返行进于四季狩猎场所(捺钵)并
不时地跟随皇帝进行经常性的战役。②“宫廷”是一个巨大的可移动性城市,
它由帐篷组成,并由一长列牛拉四轮车来驮载。扈从部分地靠他们营帐周围
的土地为生,当地居民有时被豁免赋税以作为其补偿。至少在早期,都城的
帝国宫殿还不是人们所期望的大片华丽建筑,而是皇帝居住时所搭设的营帐
地点。
916 年和 917 年,阿保机又试图插手中原事务。当时,李存勗和后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