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藏传佛教格鲁派史略 >

第21节

藏传佛教格鲁派史略-第21节

小说: 藏传佛教格鲁派史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矩,内精进于密乘的甚深实修二种次第的瑜伽,所以能将显密全无偏私地拿来转为彼此无违相助等全未沾染细微过失的观、修、行的立论,即这种无垢的清净宗规称做吉祥无匹日沃噶派,其美名犹如天乐传遍了辽阔赡洲之一切境域。
  对于这个如是宗喀巴大师大教派,公许谓格鲁派,如前面所讲,这是以寺院名而命名的。宗喀巴大师修建了甘丹尊胜洲寺,晚年常住于此。根据这一点。便对大师的教派称做了法主噶(甘)丹班(人)鲁(宗派)。为了便于称呼,故而后来就称做格(噶或甘)鲁派,相沿成习而成定名。大师的教派出现了称做甘丹派的名称,也是《噶当书》中所做的授记。父法第二十六品《未来授记》中讲道:
  “末法教余烬,
  扎巴者重光,
  成办众利乐,
  此为真圣地。”
  此中第二句偈颂是预示了大师名字的一部分。“真圣地”一语是预示了由此称做甘丹的名称亦扩展为其教派。这是我等的一些先德所解说的。又传说贡巴饶赛大喇嘛(意明)在鲁梅返藏进,曾将一顶多余的黄帽赠给了他,嘱咐说:“戴上它,要随念于我。”因此,过去的诸持律大师都是头戴黄帽。所以,宗喀巴大师也作为重振律法大宝的缘起,将僧帽的颜色染成黄色,以同过去的诸律师形成一致,故而大师的教派又称做持黄帽派。此外,所谓当代新旧宗派的新派,多误为唯指格鲁派。总的来讲,所谓新旧宗派的这个名词,除去新旧密宗外,显宗并无此名。复次,佛教后宏期的起始时间,班智达弥底①和大译师仁青桑布②等将密宗的续经译成藏文以下,称做新密。将在由此相对引出的佛教前宏期时由译师白若杂纳(遍照)③等所译的密宗续经称做旧密。按照佛王五世达赖所著的《西藏王臣记》以及《白琉璃》所讲,藏历铁鸡年(公元907),吐蕃王朗达玛执政,毁灭佛教,故是前宏期的结束。布敦大师说:“后宏期佛教的起算,始于水鸡年(公元973)。”对于此等年代虽有不同的说法,但是,应当把这个前宏期佛法和后宏期佛法的名词,理解为律法。所以,新密者,应当是指从萨迦派和噶举以后,到噶丹派之间的所有宗派,而不是唯指噶丹派。总之,各个宗派,其基、道、果的立论主张虽有诸多不同,但是,主要是以见门来安立不同的宗派的。所以,在此藏地前宏期佛教时,关于正见,法王赤松德赞④曾首次颁布法令:“凡诸见行,皆应从大堪布静命⑤之传规。”
  在制伏了汉地和尚⑥以后,王又宣布说:“今后正见,须依龙树菩
  
  ①  班智达弥底:又作弥底扎涅那基底。印度著名的班智达,于十世纪末来西藏,他的译师在途中患胃病死去。由于他不懂藏语,故就在后藏达那地方一户人家中放羊,以后其弟子兼译师索南坚赞出黄金把他赎出,并邀请到多康丹玛地方,仲敦巴等几个弟子向他学习印度的声明学。传至今的《口剑论》,据说是他在当时所著。
  ②  仁青桑布:(958—1055)。生于古格地区(今阿里)。他是天喇嘛智光派往印度学法的二十一人之一。精通梵藏两种语文。毕生译经甚多。古格王智光尊之为金刚阿阇黎   ,为建托林寺以居之。他又迎请印度的法护、慧护诸律师,广弘毗奈耶戒。
  ③  白茗杂纳:八世纪中藏族大译师。生于前藏尼木、地方更甲巴阁家中,故号巴阁。是赤松德赞王最初命藏人出家时选拔的预试七人之一。后为西藏早期三大译师之一。
  ④  法王赤松德赞:他是信奉佛教的一位赞普,从尼泊尔迎请了静命堪布,从印度迎请了莲华生大师来藏,大宏佛教。历史上称他们为师君三尊。
  ⑤  静命:梵音希瓦措,亦译寂护。印度一位佛学家,大乘佛教中观学派衍化出的瑜伽中观派创始人,曾任那烂陀寺首座。八世纪中应藏王赤松德赞邀请,先后两次入藏宣说律学、中观,建桑耶寺,任该寺第一任堪布,并剃度了第一批西藏贵族青年出家为僧。死于西藏。著有《真性集》、《中观庄严论》等。
  ⑥  汉地和尚:即摩诃衍那和尚或称大乘和尚,是最早在藏地讲学的汉僧。他所持论点颇似禅宗,与静命之学大相径庭,因此在当时佛学中引起很大分歧。
  
萨之教。若有从和尚之规者,定当惩罚。”因此,在前宏佛教时期,虽有少数持唯识派宗见的班智达来藏,然而主要者仍然是大堪布静命和莲花戒论师①之宗见,所以唯中观自续派见最盛。这是章嘉大师所讲。从后宏佛教时期虽然出现了萨迦派和噶举派等许多不同宗派,但是,这个日沃噶丹派,其见、修、行部分连微细的过失种类也未沾染而住于佛祖密意之精华,并且因位波罗密多乘,特别是密宗金刚乘道的立论亦皆住于续部和大成就者的究竟意趣等,这个宗派确有诸多完整的不共别法。然而,这里若将此等皆一一加以诠说,恐文太繁,故当从长期研习宗喀巴师徒之经文中了知之。
  不过,这个宗派较其他宗派尤为殊胜之情当做一略讲。
  一、因位波罗密多乘规之见、修、行的立论远离过失的情况
  (一)见清净,脱离常断二边的情况分三:
  1.无偏私地辨认所破,如何破除的情况
  在此雪山之中,产生了历代先贤大多根据见地的不同讲法而起见解之名的种种形式,即有宁玛派的“大圆满”②、噶举派的“大手印”①、萨迦派的“明空无执”②、香巴噶举派的“大印盒”③、塔布噶举派的“俱生和合”④、止贡噶举派的“五俱”⑤、向派的“唯一白法”⑥和觉朗派的“他空”⑦等,又有一部分人将空性主张为非有非无。
  有的人将胜义谛主张为非所知。有的人将胜义谛主张为经得起被正理观察的实有。有的人将平等住主张为无对境和无任何法尔。
  有的人持有不观察、少许观察和善观察的三个分位是由心假设之见的主张和持有香塘萨巴⑧等的所破有周遍大小的主张等虽有多种。但是,昔往曾在自在顶佛前,于登地菩萨之眷众海会中做过愿于一切不净土中不惜翻体性命,无误清净地弘广离边中观见和金刚乘妙道的发愿祈祷。是文殊怙主法王夏·宗喀巴洛桑扎巴班由邬玛巴传语,向文殊菩萨请教了许多法义,特别是大师心中念起“此甚深中观见,若不寻求,则不得道之核心,但寻之亦为极难。故若倒执,较之未得正见之人,错误与过失更大。而若能无颠倒获得圣师徒之究竟意趣该多好。”的心愿已住于常念,故而向真正怙主
  
  ①  大手印:旧密所说究竟果位或殊胜成就,极无变异之乐,与第一刹那所得印证此乐之一切种色,无亏无盈,体性如初,乃至虚空未尽,常住常静,斯之谓印;断、证、心德三大具备,斯之谓大,故大手印。
  ②  明空无执:见第45页注⑤。
  ③  大印盒:是修空性与大乐二无分别,如盒函盖相合,从而现证光明的教授。这与达布噶举派所传的“大手印”同一旨趣。
  ④  俱生和合:“俱生”指一切相对事物如有与无,染与净,空与乐等都是同时一齐生起的。“和合”就是使对应的双方结合为一,即达到矛盾统一。
  ⑤  五俱:1.应当先修菩提心;2.应当观自身为本尊;3.应当对上师修敬信或谓修上师为本尊;6.应修分别正见;5.应以发愿回向作印持。
  ⑥  唯一白法:白法,梵语名阿边陀药,是一种能治百病的万应灵丹。这用来比喻乐空双运的大印,它能息一切生死苦恼。
  ⑦  他空:即他空见。主要说胜义谛不空,空的唯是胜义谛中其它的世俗性。因为世俗谛是假有不实的,是自空,非胜义谛自体可空。可是,胜义谛若不空,则胜义谛成为有自性了,这与中观所说一切诸法皆无自性,皆是性空,就发生了矛盾。
  ⑧  香塘萨巴:香塘是寺名。他系巴曹四弟子之一,建香塘寺,广传《中观》。著有《四百论疏》、《中论疏宝鬘论疏》等。
文殊菩萨,主要多做了见地方面的请问。文殊菩萨详细地向大师讲说了应成与自续的差别、如以俱生和遍计的二种我执,如何所取的我、因之所破的细量粗量、通达正见的量(标准)和建立应成派规之世俗的道理等。后来,大师遵照文殊菩萨的教诲,前往避世住修,勤修了积净之后,于寂静处拉顶安住时,又视上师与文殊菩萨无二无别,猛励祈祷并在详细观察见要中,一夜梦见了龙树菩萨、圣天、佛护、月称和清辨论师等正在就见要进行谈论,其中佛护论师手持一部梵文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