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17、18中国通史第十卷-中古时代-清时期 >

第8节

17、18中国通史第十卷-中古时代-清时期-第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⑾碌杵酢F淦跞缦拢毫⒊械枞俗宓芫胖椋窭匆锔鳎斜G霸谏嫌裥值璧霉忍镆欢危渫撩评低罚剖翟谡獠⑿∽夤裙布屏宥罚涔鹊菽甑角锸熘眨赴旌霉龋椭列旨蚁路缟冉涣棵靼祝桓彝锨飞希襞缰粒谆那饒惹椋缬写松π指牡瑁懿桓易枵肌=窭炊腋市模⒊械栉铡
  ① 《台湾公私藏古文书影本》。
  ① 《台湾公私藏古文书影本》。
  雍正丁未五年十一月日立承佃弟九珠(押)
  代字保佃九环(押)。②契据不仅记述了大量经济事情,而且也提供了许多人们罕知的少数民族史料。例如,《台湾公私藏古文书影本》中,载录了一大批关于高山族社会发展、经济实情的契据文书,现举三契为例。一是雍正八年汉民杨道弘向高山族社认垦荒地之“招垦字”、“合约字”:同立合约人武捞湾社土官君孝、欧湾及业户杨道弘、甲头七哥、阿八、买那、捞允、卓论、白番武使、斗仅、卖阵、大里兴等:兹因本社课饷无征,孝等会同众番议妥,除本社耕种外,尚有余剩荒埔一所,坐落土名兴直。。。众等俱各甘愿将此荒埔贌与垦户杨道弘前去招佃开垦,除升科报课外,三面议定每年愿贴本社饷银五十两。此雍正九年起,约定八月交完饷银,其后逐年循例,不敢拖延短欠。立约之日,通同周围四至定之界限,永为照例,后日不得争端易界。
  雍正八年九月日同立合约武捞湾社土官欧湾、君孝。
  再引一份台湾县新港社之高山族将地典与汉民之典契如下:立典契人新港社番卓阿丝、卓罗立等,有承祖父自垦沙园一所,年带番饷银一大元。。。今因乏银费用,先尽问番亲叔兄弟侄无力承受外,托中引就新港社内郑伯教、郑明显出头承典,三面言议,着下时价佛头二百八十大元正。其银即日同中文讫,其园随付银主掌管耕作收成,不敢阻挡。限至六年终,听罗力等备足契面银取赎原契,如是至期无银取赎原契,将园仍付银主掌管耕作,不敢阻挡刁难,亦不敢异言生端。保此园系罗力等承父自开垦之业,与番亲人等无干,。。。
  嘉庆四年正月日立典契。
  高山族也存在土地买卖行为,下引一份绝卖文契:立卖杜绝尽根契人卓猴社番妇力毛雍等,有承祖父母业园一所。。今因乏银费用,先尽问房亲叔兄弟侄不能承受外,托中引就卖与本社番妇买犹里、夫阿莪出头承买,三面言议,时价银一十八大元正。其银即日同中交讫,其园随即踏明界址,付与银主前去掌管耕作收成,不敢阻当,亦不敢异言生端滋事。。。园一卖千休,日后子孙不敢言赎,亦不敢言找。
  道光十四年四月日立。
  这类契约文书,清楚地反映了土地买卖、典当、出租的详细情形及台湾高山族受汉族的影响不断发展的状况,说服力很强,史料价值很高,研究人员必须充分运用这类契约文约。
  ② 转录于傅衣凌:《明清农村社会经济》。
  第十节类书和丛书类书,是采集各种图书的资料,按其反映事物的性质,分类编辑成书,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类辑各种事物的资料成为一书,具有百科全书性质,一是专辑某一事物的资料。现存的类书,以前者为主。类书汇集了大量资料,可以作为资料书阅览,也可作为工具书以备查检。
  《古今图书集成》清代的类书,以《古今图书集成》最为有名,共一万卷,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是康熙帝玄烨谕命皇三子诚亲王允祉主持编辑的,实际主要编撰人是大学者陈梦雷。陈梦雷勤奋聪颖,未及二十岁便考中进士,授编修,因故含冤发往东北给披甲新满洲为奴,后在玄烨东巡时御前献诗和陈述冤曲,蒙恩召还,命侍允祉读书。陈梦雷于康熙四十年十月开始编辑,历时五年完成,奏呈御览。康熙帝大喜,特赐书名《古今图书集成》,并命儒臣校订。雍正帝继位后将陈梦雷谪戍关外,命尚书蒋廷锡等修订,蒋只作了极少的部分修订工作,于雍正六年刷印六十四部。全书分六编三十二典六千零九部。六编为历象编、方舆编、明伦编(包括皇极、宫闱、人族、人事等八典)、博物编、理学编、经济编。编下为典,典下为部,部下有的亦分项目。每部叙事,依时间顺序,一条一条分述,每条先书资料出处,次书摘录的文字,叙事起于上古,止于康熙。此书既提供了大量清史资料,又汇集了历代有关该事的资料,便于作纵贯研究,很有价值。例如其《方舆编》之《职方典》卷676 的苏州府部嘉定县志载称:“嘉民十室九空,然刁而健讼,其风大半起于田土。夫时值有贵贱,岁月有远近,贱价而添,年近而赎,亦恒情也。乃有田价每亩贵至六七两,岁月远至二三十年者,在时值每亩不及二三两,一种刁徒吓诉求添,动以侵占为名,甚至捏称人命,一词在官,草野愚民其家立破。但使得主不愿添者,止许回赎,则刁风自止,此亦息讼之大端也。”这对研究嘉定土地买卖找价回赎之情,极为可贵。
  另外,陈元龙编著《格致镜原》,一百卷,康熙四十三年成书。王初桐辑《奁史》,一百卷,嘉庆初成书,罗列了自上古到清代有关妇女的史料。光绪时席裕福等编《皇朝政典类纂》,五百卷,记述清初开国至光绪间的历史。1916 年徐珂编成《清裨类钞》,计有九十二类一万三千五百余条。这些类书都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四库全书》丛书是汇集两种以上著作按一定体例编辑的图籍,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是包含各个学科的综合性丛书,一是专类性丛书,或是断代性,专刻一个朝代的著述,或是地域性,合刻一地之人的作品,或为专人,汇集某人的各种著作,或系专门学问,合刻某一学科之书。丛书或录收录之人的全部著作,或加删节,或只收录一小部分,它将零散作品汇于一处,保存了书籍,便于读者阅览,对保存史料起了很好的作用。
  清代编撰丛书之风很盛,其最重要的代表作是《四库全书》。乾隆三十七年清高宗弘历下谕“搜辑古今群书”,以备编辑《四库全书》之用。他在谕中提出对此书的要求及目的是,“以彰千古同文之盛”,即利用“大清国全盛之势”来编纂历史上罕有的巨型丛书,以衬托国强,并为进一步富国强国提供必不可少的有利条件。他针对《古今图书集成》虽然“兼收并录”,但“因类取裁,势不能悉载全文”之不足,命尽载引录之书全文。乾隆帝特于乾隆三十八年设立“四库馆”,先后委任大学士刘统勋、于敏中、舒赫德、皇六子质郡王永瑢等人为总裁,授海内名流学者纪昀、戴震、王念孙、姚鼐等人为纂修、总纂、分校,从人员、经费、条件等方面提供了保证。
  实际主持此书工作的是大学者、编修纪昀(后因书编成,晋至尚书)。
  在皇上亲自关注和编纂人员辛勤工作下,历时九年,编完书稿,又经过检查内容校错补漏和缮写复本,到乾隆五十八年才最后完成,共抄正本七部、副本一部。《全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四十类编排,收图书三千四百六十一种,多达七万九千三百零九卷,存目书籍六千七百九十三种,九万三千五百五十一卷,几乎囊括了乾隆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主要典籍,被誉为传统文化的总汇和古代典籍的渊薮。然而,由于乾隆帝囿于统治者的成见,在收集和编纂《四库全书》时,对全国书籍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检查、禁止、销毁和删改,仅被销毁之书即多达三千余种六七万卷,又对古代文献作了较大的破坏,且还制造了一些文字冤狱。
  此外还有一些好的丛书,如乾隆时鲍廷博辑鲍志祖续辑的《知不足丛书》,选收唐代至清图书二百零七种。乾隆中吴有兰辑道光中钱熙辅增辑之《艺海珠尘》,收书二百一十七种。嘉庆刻张海鹏辑《借月山房汇钞》,基本上收明清著作一百三十五种。光绪时王锡祺辑《小方壶斋舆地丛钞》,三十六帙,专收清人关于中国和外国历史地理、游记、风土记、边疆史地的著作,兼有外国人关于中国及世界各国史地的著述。光绪溥乂辑《皇朝藩属舆地丛书》,收清人边疆史地著作二十一种。
  关于丛书的阅读利用,可参看上海图书馆编辑的《中国丛书综录》,著录了古代文献丛书二千七百九十七种,从各方面予以说明。
  第十一节文物文物的类别清代的历史文物甚多,有地下埋藏的,也有地上遗存的,更多为民间散存者。按其类别可以分为五种:一为散存文物。散存文物较多,有玉器、瓷器、铜器、铁器、金属器、景泰蓝、骨角器、石刻、漆木器、织绣、玺印、书画、舆图、货币、文献、以及少数民族文物、外国文物等等。二系古遗址。由于清代的散存文物较多,因此清代的遗址多不为人们所重视。其实有很多遗址能够补充史料记载不清楚和说明历史问题,如反对沙皇俄国入侵我国的上坚乌黑战役战场遗址;反对准噶尔反动贵族进行分裂叛乱的乌兰布通战场遗址;反映满族建立后金政权的辽宁新京老城遗址;苏州盛泽镇机房遗址;盛泽镇收购丝及丝织品的“庄面”遗址等。三为古墓葬。清代的墓葬很多,较有历史价值和保存文物较多的仍为帝王及贵族墓葬,如河北遵化县清东陵、易县清西陵、沈阳盛京三陵等。四是古建筑及园林。清代的古建筑仍以北京的故宫、天坛居首位。此外,还有王府、苑囿、寺庙、佛塔、桥梁、街署,如承德外八庙、苏州的西园、留园等。五系石刻及其他。包括不可移动的石碑、石柱、石华表、大佛、以及大型铜、铁铸造物等。
  清代的历史文物浩如烟海,各类文物按其不同的时间、性质、历史价值,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论证说明和反映某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可以利用历史绘画的形象及文字题记,也可以利用碑匾之记载,还可以利用农民起义遗物,以及各民族的历史绘画等等来研究清代的历史问题。
  《北征督运图》清代的准噶尔问题,是西北的边疆问题,也是民族关系问题,有不少史籍记载,同时,也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历史绘画及文物,如《北征督运图》等。对军粮的供应,在中西两路,清皇朝组织了庞大的运输队,责成都察院左都御史于成龙总理其事,并兼管中路,“命通政司左通政喀拜,协理中路运务”,“命光禄寺卿辛宝(即辛保)、内阁侍读学士范承烈,督运西路军粮”①。
  至于督运军粮的详细情况如何?史籍记载过于简略。中国历史博物馆所藏的《北征督运图》,正好从形象和文字记载方面补充了它。《北征督运图》是多幅画面缀成的图册,原为二十四开,现存十九开,绢本,每半开工笔设色绘图,半开范承烈自题画面内容梗概,说明负责督运的始末,所经地点,和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督运军粮的情形。每半开纵38。4、横41。1 厘米。末① 《清圣祖实录》卷169。
  开有“广陵禹之鼎绘”数字和印记。
  《北征督运图》的第一幅画页所描绘的就是范承烈带领随员,由北京广安门外出发前往山西的情况。
  范承烈出发往山西后,图册中有几开散失。再往下画页所描绘的是西路运粮队出杀虎口,过受降城(今内蒙古托克托县附近),经由艾济喀村、毕七七、迈达里,再经昆都仑(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到十四台的情景。台相当于现在的兵站,至今当地仍有某某台的地名。自杀虎口到前线每百里各设一台。当时中西两路运粮队,每路各分为若干“运”,每“运”又分若干“营”。以中路督运官宋大业所分管的“二运二营”为例,“所领运官八员,赎罪人二员,笔帖式二员,游击一员,车夫二百名,兵一百七十名,车二百辆,地方骡马七百匹,捐纳骡马二百匹”,每二十五辆粮车有运粮官一员负责,一车装载二千斤,全营二百辆负责运军粮四十万斤①。每辆车上插飞熊小旗一面。每一营“车徒绵亘二十里”。当时仅中路准备出发的运粮车就有五千辆,可以运粮一千万斤。这样大的运输量,又要走遥远的路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十分艰巨繁重的任务。
  范承烈所管的这一营运粮队,刚过了乌兰急里密,到达查汉托罗海。这时图册出现了这样的场面:一辆辆独轮车满载着军米,由许多壮健的民工推挽,在满目黄沙中行进,为支援平叛清军而紧张地战斗。有些车辆正停在路旁,督运官员也在路旁席地而坐,一些士兵或行或立在车前车后,他们准备在稍事休息后继续向前挺进。这一页图册的题记说:“夏六月七日次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