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

第244节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第244节

小说: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TAG=NORMAL“富贵荣华。当时快意。不能忍辱。不务修善。威势无几。随以磨灭。”富贵荣华,快意之事,他不是争了就能得到,不是争得的。命里有,那就有;命里头没有,争也争不到啊。这个我们在讲席的时候,常常提示同修们。作小偷、作强盗能够抢得财物,还是他命里有的;他命里没有,你命里没有,你去抢抢看,你偷偷看,看你能不能偷得到。所以,这个叫冤枉啊!偷来的,抢来的,还是你命里头有的,就叫冤枉。所以,古人说:君子乐得作个君子,小人是冤枉作个小人,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不种因,哪来的果报?所以事实真相了解之后,我们要想善果,今天就努力去造善因。善因就是菩萨所修的六度,六度就是善因,布施、持戒(就是守法绝不做犯法违纪之事,奉公守法)、忍辱、精进(是指在道业上的精进)、禅定(心里安定,自然就有智慧),你在这个世间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富贵荣华不必去羡慕,即使命里有,这叫鸿福,红尘当中的福,不好享受。享鸿福要非常高的智慧,比清福难享,要非常高的智慧。为什么?鸿福里面最容易造罪业。福报享完之后,必堕三涂。如何能在鸿福里面还不堕恶道,这可高了。在我们中国历史上诸位仔细去看,没有几个人,恐怕十个都找不到。往往有福报的人都造罪业,我们俗话讲仗势欺人;或者仗他的地位,或者仗他的财富,或者仗他的势力,不知不觉,他就会贡高我慢。欺人当中,有的就会害人,这个罪业就造重了。‘不能忍辱,不务修善’,他不知道啊!他不晓得忍辱,他不知道继续去修善。荣华富贵是你过去生中修善的果报,容貌的美满,六根完具,我们今天说的健康长寿,是你过去生中修忍辱的果报,富贵荣华是修布施的果报。前生修了,这一生得到果报;得果报时忘了再修,那这个报完之后就没有了,所以要知道再修。一个真正觉悟人,决定不求人天福报。为什么?那是知道人天福报里面弊端很多,那是最危险的享受,一不小心,一转眼就堕三涂,所以,真正修行的人,决定不求这个福报。‘威势无几,随以磨灭’,这个享福的日子不长久,很快就过去了。什么原因?享福的时候,不但不会再修福,反而造业,造业就折福了。本来六十年的福报,你因为作威作福可能就减少一半了,就变成三十年的福报。换句话说,应当享的福报,一生都不能圆满了。所以,出世世间的圣贤教我们要惜福,这个重要,自己有福,再知道惜福,这个福可能保持一生,到晚年还不衰。如果不知惜福,福报在少壮时候就享尽了,晚年就没有福报,那叫真正可怜。年轻人受一点苦难,不在乎,怕的是晚年受苦。晚年受苦那叫真苦啊!由此可知,少壮时如果有福,福报现前了,聪明的方法,不享受,福报现前不受,用什么方法不受?把这个福报给社会给大众去共享,我不要。发了大财,要把它布施掉,决定不要吝啬。你真的布施掉了,你命里那个福报还在,过几年又来了。来了,如果自己年岁还不大,再布施,到什么时候可以接受?七十、八十可以接受了。那个时候有福报自在啊!有人侍候你,有很多年轻人来照顾你,这才叫真正的福报。肯散财,肯施财的是世间第一等聪明人。这是晓得时候我们观察世间现象,确确实实是经里面所说的。~@TAG=NORMAL“天道施张。自然□举。茕茕忪忪。当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伤。“~@TAG=NORMAL天道是指自然之理,也就是指因果定律。因缘果报是自然的,这里面没有人在主宰,没有人在安排。如果你仔细去体会,所有的现象都不出这个定律,往大处去观察,十法界是自然的,不是人制造的,不是佛菩萨造的,也不是上帝造的,也不是阎罗王造的,完全是自己心里面在变现,真的是自己作自己受。范围再缩小一点,六道轮回是自己造的。你再把圈子缩小,我们今天生活的环境,还是自己造的。这个人对我不好,那个环境不自在,统统是自己造的;若不是现在造的,就是过去造的,总是自己造的,你还能怪谁?我们生长在这个家庭,遇到这个父母兄弟姐妹,还是前世造的缘。前生要是没有这个因缘,这一生也不可能变成一家人。佛在经上说得很明白,父子之缘怎么来的?报恩、报怨,讨债、还债。人与人,人与一切众生,说老实话,总不外这个四大类的因缘,只看这个里面轻重多寡而已。所以,没有一样不是自己造的,正因为事实如此,所以,菩萨起心动念都很谨慎很小心。他知道事实真相,绝对不动一个恶念,绝对不做一个恶事。因为他知道一个恶念,一桩错事,将来在生活上招来的不如意。他要想自己生活自在无碍,只有不造恶业,才能够做得到。所以这两句,小是我们生活现前环境,大到十法界都是属于天道施张,施是展施,张是扩张。自然□举,这□举不是有人,譬如你作了善,这个善事绝对不是佛菩萨赏赐你,不是上帝恩赐你。你造了罪业,也不是阎罗王惩罚你,饿鬼来惩罚你,不是的。那么上帝、阎罗王有没有?有。从哪来?还是自己变现出来的,不是从外面来的,全是自心变现。所以叫自然□举,□是纠察,举是举罪,把你的罪过举出来这是自然。茕茕忪忪是惊慌失措,果报现前,自己害怕,自己恐惧了,身心不安,惊慌失措。当入其中,善因就有善果,恶因决定有恶报。古今有是,宇宙之间有这些事。不幸而堕三途,诸佛菩萨看在眼中,非常的悲伤。有没有办法救他?没有法子。为什么没有法子?自作自受。佛菩萨没有办法代他来受,这个楞严经里面讲得非常清楚。~@TAG=NORMAL底下是佛劝勉我们,怎样才能够免除恶道轮回之苦?上面所讲的是警惕我们,教我们知道事实真相,下面是教我们怎样修法。~@TAG=NORMAL“汝等得佛经语。”特别是这部经,这个地方讲得到佛经,不是指特别的经,就是指这一部无量寿经;不是指别的版本,确确实实是指这一个本子,这个本子是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之集大成。换句话说,是释迦牟尼佛当时在世,多次宣讲之后,整理汇集最完备的一个本子,所以就是指这个本子。得到之后要:~@TAG=NORMAL“熟思惟之。”我在第一个阶段劝同修要多读。读经的目的是破妄想执着,因为佛在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佛是一语道破我们凡夫的病症,我们用读经的方法破妄想,破执着。所以用清净心,真诚心,平等心,大慈悲心来读这部经典;读的时候不要分别,一直读下去。读经不打妄想,就会破妄想;读经是修定,将一切烦恼执着统统都伏住了。所以读经的目的是四弘誓愿里面,‘烦恼无尽誓愿断’,目的是在断烦恼,断妄想,这是第一个阶段。到烦恼清了,烦恼少了,智慧就增长了,这个时候就广学多闻,进入第二个阶段法门无量誓愿学。无论你修学多少法门,你要以一门为主。我们今天主修的是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经是第一经,净土宗的第一部经。我们以这个为主,怎么个修法?首先佛在经上所讲的这些道理都要懂,熟思惟之,道理都要明白,教训要记住。~@TAG=NORMAL“各自端守。终身不怠。”这两句教我们依教奉行,佛给我们讲的这些教训,我们都要把它做到。佛所讲众生所犯的这些毛病,我们仔细去反省检点,我们自己有没有?有了就赶紧改过,没有的,要好好勉励自己万万不可以犯,这叫修行。所以这部经就是我们修行的标准,就是我们端正心,端正身的标准依靠。终身不怠,怠是懈怠,要精进,不能懈怠。~@TAG=NORMAL“尊圣敬善。仁慈博爱。当求度世。拔断生死众恶之本。当离三涂。忧怖苦痛之道。”前面所说,是完全对自己个人修行的。底下所讲的是处世、待人、接物的标准,我们与大众相处,先要知道尊圣敬善。‘圣’是诸佛菩萨,‘善’是指世间的善知识,善人,包括善事。我们今天讲的好人好事,我们要敬重,要尊敬他。这两句话,它的含意就是讲孝亲尊师。把孝敬扩大到对一切的圣贤。仁慈博爱,‘仁’,你看看这个字的写法,这个字在六书里面是会意,仁是二人,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别人,推己及人,不可以自私自利。想到我要快乐,别人也要快乐;我要快乐,一切众生都要快乐。慈悲心,博爱心都是从仁这个地方发生的。不能推己及人,哪有慈悲博爱?博爱是不但爱人,要爱护一切众生;爱护一切有情众生,还要爱护一切无情众生,这样你的慈悲心自然就流露出来。慈悲心是佛心之体,佛心是平等慈悲。因为慈悲,他才会平等,因为平等,他才会真正慈悲。对一切众生没有差别,平等的爱护。仁慈博爱,这是我们对人、对事、对物、应当具有的心态,应当有的态度。这个不是佛对我们的要求,是我们自性的本能,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诸佛菩萨应世存心所作所为都是称性,都是自性本具的,没有一丝毫勉强的做作。我们凡夫今天这个想法、看法、做法,是因为迷失了自性;迷失了自性之后,起了妄念,这个妄念就是自私自利,这个是妄念,不是自性本具的。这个妄念害得我们生生世世搞六道轮回,常常堕在恶道里面受苦。佛在经里教给我们,我们这一生有幸遇到佛法,遇到佛法的好处在哪里?好处就是在出离三界,永脱轮回。这个就是我们这一生遇到佛法是真正没有辜负了,这个还是要靠善根、福德、因缘。我们知道这一生当中遇到大乘佛法的人很多,几个人往生?就像李老师过去的话,一万个念佛的人,真正能往生的人,也不过是二、三个,不念佛那就不用说了。为什么会这么少?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放下。换句话说,贪嗔痴慢,是非人我,没有舍得掉,心不清净。虽然念佛,心不清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是‘心净则土净’,你要想心清净,你不看破,不放下,就不成。所以,佛法的修学,无论哪一个法门?所贵的就是老实,老实人就得度。凡是这一生在佛法里头打滚,而不能得度的,你仔细去观察,统统不老实,自作聪明。古人常讲: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一类的人。这也是佛法里面讲的八难之一。八难里头有世智辩聪,这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他不能老实的进修,真是非常可惜。当然,这个与过去生活中的善根福德因缘有关系,真正有善根有福德的人,就是个老实人。遇到一个善智识,指出他一条路,他这一条路一直走到底,一生当中绝无改变,那他决定成功。所以,佛在此地教给我们‘当求度世,拔断生死众恶之本。’生死众恶之本是什么?就是妄想执着。我们依照这部经来说,这部经,我们肯定承认它是一切诸佛出现在世间所说的第一经。这是善导大师所说的话: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弥陀本愿海就是指这部经,所以这部经是诸佛如来所说的第一经。换句话说,除了一句阿弥陀佛之外,这句阿弥陀佛是正念。除这一念之外,统统是邪念,这个话有几个人相信?为什么说其它一切念头都是邪念?念佛是正念,念佛能往生不退成佛,能拔断生死根本,能出离六道轮回,一生不退成佛。你说这一念是不是正念!其它所有一切念头都办不到啊!都障碍这个大因缘。凡是障碍这个大因缘的,都不是邪念是什么?佛说一切经,是对不能相信这个法门的人而说的。你要相信这个法门,佛就不说一切经了,不相信这个法门,佛再应机施教,再委曲婉转慢慢诱导你,到最后还是归这个经。一切法门引导你入华藏世界,到了华藏世界,最后还是,你看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还是教你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你要知道,无论修学哪个法门?一生想入华藏世界的人,在历史上也没有看到几个,你就晓得多么不容易;由其在现在这个时代,五欲六尘扰乱六根,过去任何一个时代,所不能比的,谁有能力在这个境界里头不动心?如果在这个境界里还起心动念,换句话说,你的功夫决定不成就。轮回不是容易超越的,生死不是简单可以了断的。唯依老实,这是这个法门的殊胜啊!这个法门的不可思议。所以,学佛人要把目标认清楚,我们的目标就是拔断生死根本,超越三界六道。三界六道就是忧怖苦痛之道,怖是恐怖,忧是忧虑,苦痛之道是指六道。一定要把这桩事情,作为我们今生修学最重要的一桩大事,是我们真正的目标。果然认识清楚了,你自然就能放下,认清楚了就是看破,就是看清楚事实真相,然后才能把世间一切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