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

第23节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第23节

小说: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往生论里,对于西方极乐世界,依正的赞叹。庄严拿现代的话来讲,就是美好,美好到了极处,这个地方讲的三种庄严,佛土功德庄严,是国土的庄严,赞叹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赞叹那个世界,后面两句,赞叹那个世界上的人物,佛是导师,菩萨是大众,西方极乐世界除佛之外,统统是菩萨。所以那个世界是纯一菩萨法界,十法界里,它是菩萨法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即使下下品往生,到那里去也是菩萨。我们在大经里面都讲过,什么菩萨?普贤菩萨,菩萨里面第一殊胜的普贤菩萨,诸位要知道,普贤菩萨不是一个人,普贤菩萨是通号,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的人全是普贤菩萨,阶级有五十一个阶级,好像读书一样,菩萨是学生,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一直到五十一年级,这都是大乘圆教的五十一位普贤菩萨,再往上去就成佛了,毕业就成佛了,这是说佛,菩萨功德成就,极力赞叹西方世界依正庄严,那么这庄严从那里来的?此三种成就,愿心庄严应知,这个愿心是双关语。第一个是阿弥陀佛的愿心,四十八愿成就的,第二个是所有一切往生的这些人,这一些往生的人都是以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做为自己的本愿,这样成就的。四十八愿太多了,你们诸位念佛,有没有发四十八愿呢?四十八愿,记也记不清楚,除非经念得很熟的人,否则的话,四十八愿记不清楚啊!这底下就说:

  ‘略说入一法句故’。

  不但是把四十八愿归纳成一句,实在讲,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无量劫中,所宣说一切法门也统统归纳这一法句。这一法句是什么呢?

  ‘谓清净句’。什么叫清净句呢?‘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底下就没有再说,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是什么呢?就是那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给诸位交代清楚了。所以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功德是真正不可思议的,我们台湾多少人念这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究竟有什么功德?他说不出来,他不晓得。所以念佛的人,听听有别的法门了,他心就会动摇了,听听那个法门,马上有感应有神通,又放光了,又动地了,又离地三尺了,他阿弥陀佛不念了,就学那个去了。这些东西没有什么了不起啊!中国外国变魔术的多会啊!他也会放光,他也会离地三尺,连变魔术的魔术师都会,那有什么稀奇呢?所以千万不要被这些人动摇了自己的信心。

  所以黄念祖老居士,一再呼吁、一再提醒诸位同修,念佛的人要老老实实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不要求感应,不要求神通,也不要求禅定,我们的心才会清净,才会得到真实的利益。所以对于这一句阿弥陀佛,真实功德能够理解几分,自然就不会动摇了,信心清净,信心坚固啊!

  下面的话,是赞叹往生论:

  ‘此论直显事理无碍之一真法界’。

  往生论是天亲菩萨做的,也就是天亲菩萨修净土的心得报告。他的文字不多,有相当的深度,不太容易看得懂,昙鸾法师有一个很详细的注解,注得非常好,昙鸾法师也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也是净宗了不起的一位大德,他是东晋就是南北朝时代的人。那么,这是赞叹这部论直接显示事理无碍的一真法界。

  ‘即事而真,当相即道,极乐世界种种依正庄严,一一皆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一一即是实相’。

  那么诸位同修,在这里就能够明了,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念实相,就是念真实功德,就是念无为法身,没到西方,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就现前,这一种受用还得了吗?我们今天念佛,得不到这个受用,是你念得不如法,你不懂理论,不懂方法。所以你念得收不到这个效果,如果理论明白了,方法也搞清楚了,可以说,这个境界在这一生当中,没有往生之前,就可以得到,渐渐契入相似的实相,虽然不是真实的,可以能够达到相似的实相。条件是要心地清净,是要放下万缘,放下万缘就是前面讲,离一切虚妄相,离一切虚妄相就是说的放下身心世界,一切五欲六尘,不再牵挂,你功夫才能做到相似,还是牵挂五欲六尘,还是不断妄想,这个境界达不到。得到这个境界不但是决定往生,而且我再告诉同学,可以随意往生,想什么时候往生,就可以什么时候往生,可以做到的。可以做到自在往生,自在是站着走也行,坐着走也行,什么方式走都可以,自在往生。你才晓得这个功德的确是殊胜的,就看我们自己努力了。

  ‘故云本经以实相为体也’。

  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说出这个经,就是以实相这一个理论说出来的。所以这个经是决定可靠,决定不假,句句真实。下面一节是引用蕅益大师弥陀经要解的一段话来做证明,要解跟本经是同部,是一部经,小本弥陀经跟本经同部。所以弥陀经的注解,也可以说是无量寿经的注解,无二无别。

  要解云:‘实相无二,亦无不二’。无二就是前面讲的,不异,没有两样,是从体上说的,从本性上说的。亦无不二,是从相上说的。无不二就是不一,森罗万象,从现象上说的,但是体相是一,从体上看一切万法相同,没有不一样,从相上看,一切万法各各不相同,必须从两面看,才能看到真相,看一面都会看错,不可以执着一面,你要面面都看到,体、相、用三方面都观察清楚,这才对于他的真相了解,那么我们世人,往往只看到一面,执着这一面,排斥另外一面。

  像我们这个茶杯盖,我要是这么样拿,我问你,这个是凸出来还是凹进去的?你们这边说凸出来的,这边人说凹进去的,两边人就会打架的,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再给你们转一面看看,原来是这样的,你这才恍然大悟了,这才搞清楚了。所以今天一切争执,都是看到一面,没有看到完全啊!看到完全了,一切法没有不圆融的。这叫偏见、漏执,带来无穷的灾难,实在讲,很冤枉。佛说的,一切众生迷惑颠倒。又说这些众生可怜愍者,真可怜啊!本来没有事情,天下太平,都是错误的见解。只看到一面没有看到全体。那么这些佛法都是教给我们面面观察。

  “是故举体作依作正”。

  体就是无相的实相。依报正报都是无相的实相变现出来的,都是以这个为本体的。

  “作法作报”。

  法是法身,报是报身,这是讲佛的三身,法身也好;报身也好,应化身也好,统统是真如本性变现出来的。

  “作自作他”。自是自己,除了自己以外是别人,我们自己这个身体,是自性变现出来的。外面的一切还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所以自他不二,何必自己本性变现出来的还得做冤家?还要做对头,好像我们一个身体,这五个手指,五个手指是一体的,他现在他忘掉了,以为个个独立的,彼此要打架了,要争权夺利了,你看这个冤枉不冤枉呢?这叫迷,迷什么?迷了自己了。所以如来的慈悲,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体的,一个心性的,这个关系多密切啊!所以佛帮助任何一个人,没有理由、没有条件的。你这个父母帮助儿女还是有条件的,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啊!他有这个条件,佛帮助众生连这个条件都没有,为什么没有呢?他是一体,他不是二体,二体才有条件,一体那有条件呢?无缘就是无条件,诸佛菩萨无条件地帮助我们,我们不知道,我们跟他对立不肯接受,那这有什么法子呢?这叫业障啊!这叫迷惑啊!这障碍的。所以要晓得,作自作他都是自己的真如本性,除了真如本性之外,无有一法可得。所以佛门里头常说:‘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就是无相的实相,法就是无不相的实相,他是一,不是二。自他不二的。诸位如果能够真正明白这个事实,你处一切人对立的观念没有了,好恶的观念也没有了,不会有这个我喜欢,那个我恨他、我讨厌他,你喜欢也就是喜欢自己,讨厌他,就是讨厌自己,自他不二嘛!所以这个心才能得到清净,才能得到平等,我们修这个清净平等,很难很难的!为什么原因?不晓得事实真相,晓得事实真相,清净平等心不难修啊!所以古人修行,三五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念佛人得一心不乱的,上品上生的,这有什么稀奇的?不稀奇嘛!他知道这个道理的。所以他的念头一下子转过来的。我们今天为什么转不过来呢?是不明白这个事真真相。所以在境界里,自、他里头,虚妄的执着,妄想、执着不知道是一体。

  “乃至能说所说”。

  能说这个经,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是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能说、所说,也是实相流露出来的。就是自心本性流露出来的,这个很重要啊!真正把这个四个字深深体会到了,你才晓得我们修清净心重要,我们研究经典不重要。为什么呢?心地清净,恢复自性,能说所说都是自性的,一切经是释迦牟尼佛说的,我心清净跟释迦牟尼佛平等,释迦牟尼佛所讲的一切经,那一部经我不懂呢?这就是说,一经通,一切经通。那个一经通是讲的一心不乱啊!一心清净,一心清净之后,万法皆通,没障碍了。今天我们一切法不通,就是心不清净啊!所以这个几句诸位深深体会到,你才晓得古圣先贤那个教学法高明啊!我们现在全把路走错了。

  “能度所度”。

  能度是诸佛菩萨,所度的是众生。

  “能信所信”。

  能信的是心,清净心。所信的是这个法门、经典、理论、方法。

  “能愿所愿”。

  能愿也是讲心,说得更粗浅一点,就是信愿之心,这完全从事相上讲,不从理论上讲,我们厌离娑婆,喜欢往生极乐世界,信愿之心,这是能愿啊!所愿的是极乐世界,我们心心向往的。

  “能持所持”。

  能持是身、语、意三业,身—礼佛了;口—念佛;心里面想佛,这样才能成功啊!年轻人,还想到外头去游山玩水,散散心,这把能持所持统统放下了,统统舍弃了,那搞什么东西啊!那就是搞六道轮回啊!散什么心啊!造业啊!造六道轮回业啊!调剂身心,佛门的功夫就是调剂,礼佛,绕佛经行,静坐,这是调剂我们身心的。念佛的时候,大声念,小声念,金刚持,默念,统统属于调剂身心的,方法很多的,不要去逛百货公司了,去游山玩水了,这个东西决定是造六道之业,决定没有好处,现在还有人提倡,常常收到旅行社寄来的单子,到大陆去朝山,到印度去朝山,我一看那些钱还不少,我想一想,那些钱拿来印经,来供养大家,比那朝山好多了。

  从前朝山,山上有高僧大德,朝山是求教的,请教的。现在去看什么?现在去看热闹啊!这些统统要搞清楚。三业能持不可以间断,所持的是一句名号—阿弥陀佛。

  “能生所生”。能生的条件,三资粮;信、愿、行,这是能生的三个条件。所生的是西方极乐世界,四种净土。这个后面都可以说到的。
  “能赞所赞”。

  能赞是十方一界诸佛如来,没有一尊佛不赞叹阿弥陀佛,没有一尊佛不赞叹极乐世界。所赞的就是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换一句话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尊佛不讲阿弥陀经的,没有一尊佛不讲无量寿经的。所以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一切诸佛共同弘扬的经典。其余的经典佛,不一定说,这个经是必定要说的。所以这个经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经啊!。不仅仅是净土第一经,是一切如来所说的第一经。我们这个福报是真不小啊!这诸佛如来的第一经,你怎么会遇到呢?这一生当中能遇到,你想想看,这是多么大的福气!遇到其他经典容易,遇到这个经典不容易,非常非常不容易。遇到能够相信,能够理解,能够依照经论的理论、方法修行,这是不可思议。

  底下一句总结。

  “无非实相正印之所印也”。

  上面所讲的他的本体,就是真如自性,就是此地讲的实相。那么这是把它的理论依据,说了一个大概,虽然这一章还没有说完,说到这个地方,我们已经能够深信不疑,知道这一部经的价值,知道这一部经在一切经典里面的分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十卷(二次宣讲) B2…5…10

  请掀开经本第十一面,最后一行。

  ‘经云:‘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此即本经之所开示者,弥陀世尊,宣此妙法,欲惠予众生以真实之利也。此三真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