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

第196节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第196节

小说: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这尊佛与我们没有关系,没有缘分,见都见不到,前面我们在经里面读到,阿阇王子等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还是少善根少福德、少因缘,他们听到释迦牟尼佛讲这个经,还不肯发愿求生净土,你就想像,供养四百亿佛的善根都少、都还不行啊!才知道这个法门之殊胜。真正能够信受奉行,这个人,诸佛菩萨都尊敬他。为什么呢?无量劫所培养的深厚善根,今天起现行了,这一起现行,就注定了他这一生往生不退成佛,诸佛那有不敬重他的?护法神那有不保佑他的呢?这一定的道理。所以此地经文里面讲的十方无边净刹,一切诸佛如来,我们都是过去世生生世世的本师佛。这个关系多密切啊!再看底下的经文。

  “华香幢幡。供养之具。应念即至。皆现手中。珍妙殊特。非世所有。”

  这一节是说供具。我们去看老师,总要带点礼物,不能空手去的。这供具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礼物,送给佛的,佛的福报是圆满的,他还缺什么?他什么也不缺,不管他缺不缺,我们做学生对老师,礼貌总要到的,这些供具,如何去经营呢?这不要操心,西方极乐世界是大圆满的法界,没有一样不圆满,你想去供佛,想带什么东西去供养?你这个念头才动,供养的东西已经在手上了,你说这个多自在!所有一切供具,决不是世间所有的。这个世间就是本师释迦牟尼告诉我们这个世间,无论什么东西,超越我们这个世间。为什么呢?在大经当中常说: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法从那里来的呢?都是从心想生,西方世界也是从心想生,我们世间人,这个心,肮脏、污秽,所以变现这些东西就不庄严、不殊胜,西方世界的人,心地清净,因此,他们所变现出来的这些供具,比我们这边要清净、庄严多了。何况还有阿弥陀佛神力的加持,不但我们这个世间不能比;就是十方诸佛世界恐怕也很难跟它相比,物品是这么来的,这个地方只是略举几种而已。

  “以奉诸佛。及菩萨众。”

  这是带这些礼物去供养佛,佛还有许多弟子,单单供佛,而不跟佛弟子们结缘,也过不去,所以供佛,还得要供诸菩萨。那个世界的人他有能力供得起,不像我们,想供养供不起啊!真是,我们没有这个能力,他有能力,他一切是随心所欲变化所作。下面举一个例子,我们就能看到他的庄严。

  “其所散华。即于空中。合为一华。”

  这是许许多多供养具当中举一个华这个例子。他散的华在空中,华,表菩萨无量的因门、无量的法门,菩萨所修的八万四千法门。四弘誓愿里面讲的‘法门无量誓愿学’,散华就是表示无量的法门,华合成一个,就合为一华啦!这个一门就是净土法门,是广大的法门,所以殊途同归啊!最后合成一个法门,这一个法门成就了。这一个法门不但自己成就、令无量无边众生统统成就,平等成就,表这个意思。

  “华皆向下。端圆周匝。化成华盖。”

  因为华在空中嘛!空中华要向上就看不到了,所以一定要向下,华才能完全看到,才看到它的美不胜收阿!这样华变成一个,就变成盖了。盖又有表法的意思,盖是什么作用呢?是遮灰尘的,现在没有了,也就是现在的道路、居住的环境,比从前干净。实在讲我们台湾不如外国,台湾染污非常的严重。在古时候道路都是石子铺的,泥沙、石头,交通最主要是靠骡马,是骑马,马在道路上跑的时候就有灰尘,所以灰尘就很重。从前用这个盖,盖跟伞相仿佛,但是它是盖边的,带穗子一样带边的,那是遮灰尘用的。你晓得它的意思,就知道它表法的义趣了,防止我们身心的污染。什么东西能防止我们身心的污染呢?这是大乘菩萨法,菩萨法门,无量无边的法门归纳起来,六度,六度就是华盖啊!六度就是保护我们心地不受环境的污染,你去想这个味道。所以佛法,意在言外,你才会知道它这个里头,其味无穷啊!不知道它所表的,你看这个就看不出味道出来,那就是看热闹啊!看不出门道,它这个里头是有门道的啊!布施防悭贪的污染,贪心、悭吝是严重的心里染污,用布施这一个伞盖来防止;持戒是防止恶业的染污;忍辱是防止嗔恚的染污;精进是防止懈怠的染污;禅定是防止散乱的污染;智慧是防止愚痴的污染。你看看这六种心理的污染,这个华盖就是表这个意思。这六个是纲领,展开来就是无量无边的法门。再往下看。

  “百千光色。色色异香。香气普薰。”

  这个三句是讲华盖的色与香。不但有色,而且放光,无量的色,那就是无量的光明。世间之宝,我们讲世间的七宝有色、有光,那个光是反射的光,不是自己发的光,这个地方是本身会发光,但是没有香,西方世界即使变化之物也都放香。我们在经上看到的,香光庄严;香光庄严指的是西方极乐世界光明遍照、香气普薰,是这样的世界,这个世界我们人人都有分啊!问题就是你愿不愿意去啰!你想去,没有一个去不成的。古德给我们讲:万修万人去。问题在你修不修呢?你要真修啊!从那里修起呢?一定要知道,这个法门怎么个修法?从那里修起呢?观无量寿经里面讲的比这个经详细,这个经是把西方极乐世界完完整整的介绍给我们,观经是专讲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摄受众生的理论、方法、因果这三桩事情,观经讲得详细。小本弥陀经是劝信、劝愿、劝行,三经确实各有宗趣不相同。它有重点,观经里面跟我们讲的是方法,特别要记住啊!这个修行之前预备的功夫,那就是韦提希夫人发现西方极乐世界,想往生到那里,要求释迦牟尼佛教给他方法,佛在没有讲方法之前,先跟他讲净业三福,先说这个,而且告诉他,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就是明白说清楚了,从那里学起?从这里学起,这个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换句话说,不管你修学那一个法门?成佛统统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这个三福,好像我们盖房子打地基,不管你盖什么房子?盖中国式的、外国式的、盖高楼、盖平房,总而言之基础是一样的,基础没有两样,所以才晓得这三福的重要。

  我这一次回来讲地藏经,其实去年在美国,每一个地方我都讲地藏经,什么原因呢?因为美国去年有两个道场成立,我们是新道场成立,一定讲地藏经,为什么讲地藏经?有地了嘛!以前没有地,有地就要打地基啊!地藏经就是打地基。地藏经讲的是什么呢?就是观经的三福,这个要知道啊!观经三福详细说明就是一部地藏经,你就晓得,不管什么佛法?统统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这个基础是一开始孝亲尊师,佛法是师道啊!不孝亲、不尊师,无论修学什么法门都落空了,都不会有成就,充其量你只能修一个世间有漏的福报,你不可能有成就。所以这事非常非常重要,从三福修起,这是我们同修们不可以不知道的,真正知道用功,下手从那里做起呢?本经教给我们,在三辈往生说过:‘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就是孝亲、就是尊师,你不发菩提心,就是不孝、就是不敬啊!你不能够一向专念,换一句话说,不能老实念佛,就是不孝、就是不敬,父母希望我们成圣、成贤,俗话说得很好啊!一子成佛,九族升天,祖先统统沾光啦!纵然造恶业、堕在地狱,也沾光了,他也升天了。所以说,度家亲眷属用什么方法最好呢?没有比这个方法更好啦!出家未必能行啊!未必能得度,要真正修行;真正修行,在家绝对不比出家差。诸位要看看大陆上宽律法师写的近代的往生传,在台湾看看林看治居士写的往生亲闻记;这是记载我们最近四十年来,台湾往生的同修,在家的比出家的多啊!在家的瑞相比出家的好啊!在家有站着走的、坐着走的,出家的还没有,预知时至,临终没有病苦,说走就走了,在家人当中大有人在,所以这是诸位同修一定要珍惜的。再看下面经文,是讲华盖之量。

  “盖之小者。满十由旬。如是转倍。乃至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西方世界的华盖,确实就像我们世间的云彩一样,愈变愈大,怎么愈变愈大呢?这个义趣诸位能不能体会呢?像我前面讲的,我们到那里,第一个想到本师佛,想到释迦佛,再一看过去生中,我们亲近的诸佛,又想到一尊佛,再又想到一尊佛,逐渐逐渐想到过去无量无边劫,这个华盖就愈来愈大了。怎么变现的呢?随到你这个报恩的心变现的,愈想一切诸佛对我都有恩,生生世世我们都是他的弟子,不只是一尊佛,诸佛统统都有恩,不但诸佛有恩,诸菩萨也都有恩,菩萨是我们的学长、同学,时时刻刻在照顾我们,不但菩萨有恩,众生也有恩,众生供养我们啊!我们衣、食、住、行,一切需求都要靠众生,恩德无有穷尽啊!从这个地方思念,才知道这四重恩之深、之广、之无尽。供养具从这个地方显示出来,什么人知恩呢?诸佛菩萨知恩,什么人报恩呢?诸佛菩萨报恩,凡夫愚痴啊!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不知道恩义;不知道恩义的人,就是佛在经上常讲的可怜悯者。为什么呢?忘恩负义,连父母之恩他都不知道,何况其他的呢?凡是忘恩负义,虽得人身;失掉人身之后必落三涂,堕三涂容易啊!出三涂太难了,所以可怜悯者就在此地。谁能帮他忙呢?诸佛如来都不能帮忙,你自己造的因,必定要承受果报。由此可知,教育非常非常重要,教育就是长时间教化熏修,唤醒他的迷惑,希望他能够改过迁善,能从三恶道回头,什么人回头呢?能把基础修稳固的人就回头了。所以我在前面地藏经上,特别给同修们说明,三福当中第一条四句做到了,就不会落三恶道了。第二福做到了,就有修小乘圣、贤的本钱了。第三福做到了,换一句话说,十一句统统做到了,有资格念佛了。我在这一会跟大家讲真话,不再骗你啦!在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那个善的标准就是这么高啊!用这个经,是我们一生成佛的经,不是一般人能修的啊!你先要把基础打好,有这个基础,就有资格修学这个法门。为什么人家常说: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李老师在台中常说: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得往生的也不过是三个、五个而已。为什么一万个念佛人才三、五个往生呢?也没人问,所以李老师也就不答了。没问嘛!而是那三个、五个基础做好了,基础做好了,功夫就得力了,他那有不往生的道理呢?其他不能往生的,虽然天天念佛、天天诵经,基础没做好,所以不能成就,这个基础就是观经三福。

  我们成立净宗学会,净宗学会在缘起上就把我们修学的宗旨、方法,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理论的依据就是净土五经一论。我们的方法就是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五个科目,很好记、很简单,一点都不麻烦。在日常生活当中,不外乎对人、对事、对物,这三样就全都包括了,完全要依照这五个科目做为我们的思想行为的准则,这叫修行,这叫修净土。换一句话说,我们是真正把这个路找到了,所以心安理得啦!理明白了、心安了,剩下来的就是认真去做了,路找到了,没有一丝毫迷惑了,所以知恩报恩啊!这个华盖就像云彩,愈转是愈大,表这个意思。再看下面经文。

  “随其前后。以次化没。”

  我们去供养献的这个华,我们供养完了,回来了,第二个人又去供养了,我们那个华谢了之后,他那个新的华又出来了,这以次化没。

  “若不更以新华重散。前所散华终不覆落。”

  我们去供养过回来了,没有人去供养,那华还在不在?还在,有新的人去供养,旧的华就没有了,自然就没有了,如果后面没有人接着供养,前面那个华永远存在。华盖,诸位要真正知道它表法的义趣啊!六度万行,护持我们身心啊!一尘不染,它取这个意思,要懂这个意思,这个华所以才美啊!世间华怎么能比?世间人心都有染污,它那个没有染污,所以没有办法跟它比的。

  “于虚空中共奏天乐。以微妙音歌叹佛德。”

  前面这是光、色、香表法,光、色、香表法还不够,还要以音乐来赞叹,如果以凡夫这情感来讲,这真是感情圆满的流露,赞叹佛德,报恩报到极处啊!那我们想一想,没有这一句行不行呢?没有这一句不圆满,何以不圆满呢?诸位要知道供养佛,真正供养佛不在这一些光、色、香、音乐,你去供养的人会变,佛不会变吗?佛比你能力更大,他要你变什么?而是帮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