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

第10节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第10节

小说: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间,你一念果然转过来了,就成佛道了,你说,为什么这么快呢?佛说得很清楚,因为你本来成佛嘛!成佛一点都不稀奇,你本来是佛,就是你一念迷,把佛就变成众生,一念觉,众生就变成佛。所以众生与佛实在讲,就是在一念之间,我们从这个地方认识一心的重要,我们这一生要想成就,那么从今天开始,处世、待人、接物,统统要用一心,一心就是真心,二心就是虚妄,一心是真诚。那也许有人要问,我今天用诚心诚意待人,在这个社会上,人家都在欺骗我,那我不是处处吃亏,处处要上当。这个话问得好像也有道理,可是你要不肯吃亏,不肯上当,换句话说,你就不能成佛,你现在问问你,你愿不愿意吃亏上当呢?吃亏上当也不过是几十年而已,你所得的利益好处是永脱轮回,比不上啊!这个帐好好算一算,还是很划得来啊!所以不要怕吃亏上当,吃亏上当正是消业障。所以那个不肯吃亏、不肯上当的人,业障是不能消除,不但不能消除,天天还在增长,那怎么得了,这是从这个地方,我们很清楚的认识了,这是一,一下面有大事,大事是什么呢?

  ‘大事’实在讲就是生死轮回,这是大事,世间法的大事,无过于生死轮回,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生死疲劳,这个是最可怜,佛要不到这个世间来,世间人永远没有办法解决这个大事,世间人有本事升天,有本事升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就是没办法出三界,这是大事,生死事大,这是要真正觉悟,我们无量劫来,生生世世可以说都是与佛有缘,这个缘而且非常深厚,生生世世接受佛菩萨的教导,为什么没能出得了三界呢?说老实话,就是把生死这两个字疏忽掉了,没有重视它,只看看我们这一生,能不能觉悟,这一生如果把这两个字还是看淡了,你佛法修得再好,还是无法超越。所以一定要把这一桩事情看清楚,认识清楚,实在是太可怕了,没有比这个事情更可怕,聪明人一看到这个字样,他就警觉了,愚痴人要到死到临头他才害怕,那个时候怕,没有用了,来不及了,趁着现在身体还健康,年岁还不大,提高警觉,要来办这一桩大事,超越生死。换句话说,我们求的是永远不生不死,超越生死,了生死,出轮回,这是大事,一大事因缘,确实这个一大事因缘,世间没有人能够解决,没有方法能够解决,那么佛有这个能力,有这个方法,他是义不容辞,一定要来,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出现于世,实在讲也是众生有感,佛就有应,应化在我们这个世间,那么这个法华经上所说的意思。再看底下:

  ‘华严云:如来成等正觉,出兴于世,于十种无量无数因缘…乃是广说如是等无量因缘,唯为一大事因缘…唯欲众生开示佛知见故’。那么从这一段经文来看,可见得佛说这个话不是一次,华严是佛最初成道所说的,法华是佛教化众生最后一个阶段所说的,一前一后,互相照应,那么佛这个因缘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可以肯定,我们可以相信,两部经上所讲的一个意思,华严是以十表法,十不代表数量,代表无尽,十种无量无数因缘,就是代表无量无边的意思。下面也是把它归纳起来讲,无量因缘也像法华经上所说,是一大事因缘,一是希望,唯一的希望就是一个,希望一切众生,入佛知见,开示是佛的事情,悟入是我们的事情,佛给我们开示,我们要能够悟入。

  下面有一个简单的解释:‘亦即欲一切众生开明本心,同佛知见,等成正觉也’。知就是了知,于一切法明了、通达,见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见解,正确没有错误,这个叫知见,我们现前的知见,都是错误的,佛在经上讲得很明白,叫我们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不要相信自己的见解,可是凡夫偏偏认为自己的看法、想法很正确,很能相信,毛病就出在此地,为什么佛不教我们相信自己的见解呢?刚才说了,因为我们用三心二意,三心二意,你对于一切问题看法、想法,那有不错的道理?我们所想的所见的,全都是错解,全都是错误,这是我们要承认,我们想错了、看错了,接着就做错了,这一切造作统统都错了,错误的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六道轮回,我们天天在造,造什么呢?造六道轮回,六道轮回造出来干什么呢?造出来自己享受啊!所以轮回不是天地之间自然有的,也不是阎罗王造的,也不是佛菩萨造的,也不是上帝造的,谁造的?自己在造的,天天在造,不间断的在造,自作自受。

  假如是佛知佛见,那所造的不一样,所造的是一真法界、极乐世界、华藏世界,是造这个,那怎么会一样呢?真正的是离苦得乐啊!得大自在,最大的自在。我们每一个人所期望的,希望寿命长久,永远不衰、不死、不变,你要用真心没有一样不如你的意啊!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人的寿命长远,相貌之好,我们想像不到,无法想像,我们今天想佛的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个在西方极乐世界讲是劣应身,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相好,经上形容,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佛如是,所有一切往生的人,个个如是,为什么呢?到西方极乐世界,同佛寿命,同佛相好,依正庄严,没有一样不同,这就是他们用一心嘛!所以他们的知见是正知正见,我们用三心二意,我们的知见是邪知邪见,不一样的就在这个地方。如果真正肯定自己的知见是邪知邪见,给诸位说,这个人开悟了,觉悟了,觉悟之后,他就要修正,把知见修正,从那里修起呢?从一心修起,先修一心,一心就是禅定,使自己心里远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远离一切忧虑、牵挂,恢复到心地清净,这个叫真正修行。所以诸位一定要知道,修行绝对不是知道很多经典,不是这些,修行是着重在心地清净,清净心得到了,再去接触经典,一接触就通达,那个时候,知经就多了,不像现在我们研究经典这么苦啊!费尽了心思,都想不通啊!到那个时候,不想就通了,一接触就通了,因为佛所说的一切经是清净心自然流露,我们心清净,跟佛心没有两样,佛说一切经,等于自己说的一切经一样,自己说的,那有自己不懂的道理呢?没这个道理,人家心清净,我们心不清净。所以他说的,我们不懂,怎么猜,怎么想,都不懂,原因在那里?心不一样嘛!所以知道我们现在这个心是妄心,用什么方法呢?不用它就好嘛!不要用它,从今以后用真心,开明本心,同佛知见,只要清净心恢复,就叫做成佛,等成正觉,就是佛门常讲的正等正觉,虽然还没有到无上,但是确实是正等正觉,所以这里头必须要记住,正等正觉就是心里头没有妄想,没有执着,没有烦恼了,这才正等正觉啊!心里面还有妄想,还有执着,还有贪、嗔、痴、慢,这是凡夫,这个不是佛菩萨,佛菩萨心里决定没有这些东西。所以我们今天的修行,要特别注重断烦恼,把这些烦恼,习气要舍掉,本宗的方法教我们一向专念,用这个方法,那么前面这个两条,说明大教的缘起,这也就是四弘誓愿里面的第一条:‘众生无边誓愿度’。佛菩萨大慈大悲普度众生,出现在这个世间,后面就要说本宗的兴起了,特别是这部经—无量寿经。

  ‘本经兴起因缘,亦复如是。经云:“我观如是利益安乐大事因缘,说诚谛语”,可见与华严、法华,同为一大事因缘也’。这一句大事因缘四个字,在一切经里头很少讲到的,法华经上有,华严经上有,无量寿经上也有,由此可知,这三部经是平等的,一乘圆教,究竟圆满的大法,三部经比较起来,这部经文短,容易受持,法华经比这个长,华严更长,在现前这个社会,大家的工作,非常之忙碌,没有时间受持大经,这一部经的份量是恰到好处,不太长,也不算短。所以说便利受持,受持本经无异于受持华严、法华,因为本经后面我们会谈到,它是华严、法华的精华,这个真正是难得,这个古德这一句,说得好啊!,以本经的经文来说明,这是释迦牟尼佛自己说的,我观如是利益,这个我是释迦牟尼佛自称的,释迦牟尼佛说他观察如是利益,这个如是就是指本经里面所说的,这部经上所讲的,利益安乐是指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超过了华藏世界,华藏世界是一真法界,极乐世界等于说一真法界里面最繁华的一个地区,最好的一个地区,这是释迦牟尼佛看到了,释迦牟尼佛见到了,佛不打诳语,绝对不是欺骗我们,这个是这个大事因缘四个字,虽然同华严,同法华,可是意思比前面两部经还要增上,前面两部经,那个大事因缘是一般的,这大事因缘是特殊的,‘说诚谛语’,‘谛’是谛实,‘诚’是诚恳,实实在在的话,没有一个字,没有一句是假的,是虚假的,那么说诚谛语,说的是那些呢?就是这部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字字句句就是如来的诚谛语,可见与华严、法华同为一大事因缘。刚才我说了,不但同,而且是超过了,确确实实是超过了。

  末段再引莲池大师弥陀经疏钞上一段话说:‘疏钞云:今但一心持名,即得不退,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这个法门的殊胜,无上、无比,从这里能够看得出来,能够体会得到,这一部经里面,佛教给我们,就是一心持名,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能够一心持名,不必到西方极乐世界,才圆证三不退,告诉你,你真正现在发心,现在就证三不退,这个不可思议啊!所以莲池大师讲: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这个自心就是你一心,究竟成佛就是持名;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呢?就是自心究竟成佛,你看这还得了,比那密宗所讲的即身成佛殊胜多多,密宗说即身成佛未必成得了,这是稳稳当当的成佛,要紧的是下面这几句了:‘若能谛信’。要紧就在这一句,他这一段话,这一句是关键,这一句重要,就看你能不能真正的相信,谛是谛实,你是不是真实的相信,果然真信,‘何须遍历三乘’。三乘就是次第修学,从声闻、小乘再进入大乘,次第修学,菩萨五十一个位次,逐渐逐渐的修学,‘久经多劫’,遍历三乘,这是讲所学的广博,学得多,时间长,佛在经上一般说是三大阿僧祇劫,三个阿僧祇劫,那么在华严上讲呢?讲得就更多,不只三个阿僧祇劫,是无量阿僧祇劫,这才能修得成功啊!久经多劫那是什么人呢?对这个法门不相信的人,他要遍历三乘,久经多劫,如果对这个法门真正相信的人,那就是底下所讲的:‘不越一念,顿证菩提,岂非大事’。这个里面讲的大事,的确不同于法华、华严上讲的大事因缘,这是莲池大师给我们发明出来的,一念,但凭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就顿证无上菩提,不必再绕圈子。所以我在讲席当中,一再劝勉同修,一生依这一部经,我说是上上根人,还有人来问我,净土五经怎么念法?念五经,那就是中等根性的人,五经还不够,还要念其他的,那是下等根性的人,再要念多了,往生就靠不住了,就去不了了,既使是念五经,五经从那里念起?从无量寿经念起,至少要把无量寿经念三千遍,再去念其他的,我们这个根扎稳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了把握了,我再去涉猎其余经典,这个可以,还能说得过去,你往生把握都没有,再去搞许许多多经典,那简直叫打闲岔了,这是一定要警觉到的,‘可见净宗正是直指顿超之法’。

  在过去,大家只知道禅宗是直指人心,顿超的法门,不知道净土宗也是的,不但净土宗也是,净土宗的直指顿超,超越禅宗,禅宗,像唐朝圆彻禅师,有不少同修,曾经读过三生石的故事,那是真的,圆彻禅师实在了不起,他那种定功,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他知道他来生到那里投胎,知道投胎的地点,知道自己的父母,有这样的能力,怎么样呢?还是免不了轮回,圆彻的确不是普通人,跟老朋友预约,投胎之后十二年在西湖见面,他并不爽约,你说这个不得了啊!出不了三界,依旧不免轮回,他如果要是谛信这个法门,他早到西方极乐世界作佛去了,他跟释迦、弥陀一样,分身无量,普度众生。禅宗里面,历史上有记载的,苏东坡是五祖戒禅师的后身,都是禅宗了不起的大德,一转世转去作官去了,去享受人间富贵去了,这是大有人在,这个就是直指顿超,确确实实超越了禅宗,禅宗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如果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还是有退转,经上给我们说得很清楚,七地以前都有退转,真正到不退转,八地菩萨了,八地是不动地,才真正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