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格鲁教法集成 >

第6节

格鲁教法集成-第6节

小说: 格鲁教法集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非常重要。在此生和来生,与建立于佛法关系的上师相遇,并且受到照顾,是难能可贵的机缘,所以,请好好地尊敬你的上师吧。

  没有跟随够资格的上师,永远无法获得证悟,这点是所有经文和注释书强调的:

  “请好好修行,这样才能够取悦上师。”

  修行,不应该被视为像服刑或任何不为人渴望的难事。谁不希望拥有好运?就如许多显密经文所言,要增加好运的方法,没有比正确跟随上师更快的方法。

  追随上师修行,是要对上师保持正确态度。无论任何情况,都不要允许自己产生上师可能有错误或缺点的念头。用这样的方式思考,直到听见上师的名(或想到上师),都能心生感动而且泪水盈眶为止。

  诸佛菩萨说过,我们绝不能在上师身上,看到世人会触犯的普通错误。若你在上师身上,看到低等或卑贱之处,应将之视为你自己不纯洁态度的反映。你如何真正分辨什么是卑贱的?什么不是?

  八觔跟随弥勒修行时,曾将弥勒佛视为全身爬满蛆虫的母狗。那罗巴在刚开始时,视上师帝洛巴为疯子,因为他随手抓鱼并且生吃。《父子合集经》说佛陀为了助人,以魔鬼的形象现身。

  因此,怎能相信在上师身上看到的缺失,是真实的呢?请确信上师是佛陀的化身吧。

  《秘密集会根本檀陀罗》和马鸣的《上师瑜伽五十偈颂》提到,没有任何错误比认为或相信上师有缺失更严重。我们应该修行与喇嘛仲敦巴相同的上师瑜伽,而且对上师没有任何疑惑。一旦接受上师,即使生命面临危机,照样要观想:不让任何对上师不敬的念头出现,正如宗喀巴大师说的:

  为现今和此后

  制造喜悦事因之根的人,即为

  值得信赖的修行上师。如此理应

  不计代价追随,以修行成就取悦他们。

  我乃瑜伽修行者,已做到如此地步,

  而你是真理追寻者,也理当如此。

  宗喀巴大师这项建议,完全出于大爱,并非希望其弟子以此来荣耀或照亮他。

  法王达赖喇嘛:

  拥有精神上师,可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仁慈,所以应该努力寻找,并借由三种供养,即物供、力供及正确修行,与上师建立关系。关于这点,密勒日巴曾经说过:

  “我没有足够财富来做物供,但是,会用正确的修行成就来取悦上师。”

  结果,他在这一生就得到证悟。要供养修行时所受到的教诲,有时并不容易,可是那偏偏是最珍贵的供养。上师不应该认为物质供养比修行供养重要;弟子应尽最大的努力从事修行供养。

  以修行为供养,意味生活中随时遵从上师的教诲。上师给了我们不想遵从,或与佛法和理性互相矛盾的建议时,应当如何呢?下决定的准则,应该以是否合乎逻辑和佛法的道理为首要。任何违背这两项准则的建议,都应该被拒绝。若怀疑他人所言之正确性,理应加以详细了解,进而清除所有疑虑。

  这样的做法,在无上瑜伽檀陀罗的要求更严厉,因为对上师完全信服,为修行的先决条件。即使如此,“完全信服”也必须在某种情况下才能够成立。若上师刻意指东却叫你往西走,你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抱怨。但是抱怨时,应该心怀尊敬和谦卑,因为对上师表示任何负面态度,都不是回报慈悲的正确方法。

  修行上师瑜伽,表示必须忽略上师可能有的任何负面特质,而要以上师的正面特质来思考。我们养成永远只看上师正面特质的习惯,信心自然就会增加,最后,我们便能将此负面观念,转化成心识上有用的工具。上师的缺失,不应该是我们对他表示不敬的要因。藉由展现缺失,上师实际上是在教导应该舍弃什么。有项重点是,弟子必须有诚心学习的精神,并且对上师清楚但是非盲目的供养。

  有人说,上师瑜伽修行法的精粹,在于培养视上师做的每件事都完美无比。我个人并不喜欢如此强调。我们可以在经文中看到:

  “(上师的)所作所为皆十全十美。”

  然而,这句话必须以释迦牟尼说的话来解读:

  “先检视我的教诲,然后才接受它。就如行家在买黄金一般,要看黄金成色,而不是看店家脸色。不要只因信任我,就接受我说的所有事物。”

  视上师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很完美,如此视野,很容易变成上师和弟子的毒药。我教导上师瑜伽时,总是提倡不要强调“所见作为皆完美”的传承。若上师显出不合佛法,或与佛法相反的教诲,视精神上师为完美的精神,就必须以佛法智慧来制衡。

  以我自己为例,前世的达赖喇嘛都是伟大圣者,我被视为他们的转世。此生我经常做宗教演说,许多人对我抱持极高信心,并在修行上师瑜伽时,将我看成佛陀,我也被这些人视为现世的领导者。如此一来,“所见作为皆完美”的观点,在我与世人之间,很容易变成毒药。我可以这么想:

  “他们部将我视为佛陀,因此,会接受我所说的每一件事。”

  过度的信心和认知,很容易把事情变得更糟,所以我向来主张视上师所作所为皆完美的教诲,不应该在一般弟子之间被强调。和佛学道理与佛法相比较,它理应被排在次要位置。或许你会想:

  “达赖喇嘛没读过《菩提道次第》,他不知道没有上师就不能修行佛法的道理。”

  我并非对《菩提道次第》教诲不敬重。心识道路上的弟子,应该依赖上师,以上师的慈悲和优良特质来观想。但是,视上师一切皆完美的教诲,只能在整体佛法教义和理性之中才适用。由于视上师一切皆完美的教诲,出自无上瑜伽檀陀罗。在《菩提道次第》出现,主要是为了帮助弟子修行檀陀罗。褚神上师若为了占无知弟子的便宜,而以错误方式教导上师瑜伽,这种行为就好像将地狱的油火,直接倒入弟子的胃里。

  弟子必须一直将佛法的道理和知识,当做主要准则,缺乏这点认知,就很难消化佛法真谛。即使按照佛陀教义与标准追随的上师,在接受其为上师之前,仍应进行检验。视上师一切皆完美的教诲,广泛运用于无上瑜伽檀陀罗的修行,而且赋予新意。檀陀罗的修行,要视世界为无上喜悦曼荼罗,视自己和他人为佛陀。在此情况下,认为自己和其他人都是佛陀,而你的上师竟然不是,那就很滑稽了。

  在西藏,佛法非常普遍,而且许多上师都很慈悲,所以能带给人们精进信仰,即使是一块小小的红布,也会被视为真正的僧伽。他们在学“视一切皆完美”上没有困难,因此,净化传承的责任就落在喇嘛身上。不幸的是,喇嘛很容易因“视一切作为皆十全十美”的教义而颓废。

  事实上,越是受到尊重,应该要越谦卑.不过有时候,这项道理却背道而驰。精神上师必须小心自己的言行,而且应该记住喇嘛仲敦巴说的话:

  “上师要把得到的敬意,当做谦逊的来源。”

  这是上师的责任。而弟子的责任是运用智慧,尊敬上师给予的示范。

  信仰固然是一种美德,如果不是经由智慧指引而产生,就会带给我们麻烦。西藏人普遍都有强烈信念,将修行佛法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靠支持者供养而生活的僧侣,如果不持续修行,反而制造消极面,那无异从寺院偷盗的窃贼一般。

  有很好的心识特质,或是从事密集研读和修行,才有资格接受供养,这样的接受才有意义。有个问题是,我们通常只注意到,某些教义让我们感到困惑,却忽略了那些教义也能克服困惑。过度眷恋很容易毁灭,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说,将所有上师的行为,都视为完美教诲,可能是一种毒药。西藏有些偏狭的教义门户之见,都是由此滋生。达赖喇嘛一世说:

  “真正的精神上师,会以慈爱的心看待万物,而且敬重所有传承上师,这样才能够克服困惑和其他有害之物。”

  不同传承,为能力各异的修行者,发展出各式各样巧妙修行法,如果为了壮大自己的派系,偏见地强调我现在这位上师“所作所为都十全十美”,那么我们要用什么字眼去形容过去传承的慈悲上师呢?如何赞誉佛法传承呢?我们不是使他们因此蒙羞吗?若我们误解、误用教诲,就很难取悦他们。

  同样的,对喇嘛来说,能主持宗教仪轨或灌顶启蒙以嘉惠众生,那是值得称赞的。若动机只是为了得到物质利益,最好赶快停止传法。戴着佛法面具来剥削众生,是很大的伤害。藉佛法营私或是剥削众生,造成的影响最糟糕,因这样做,会腐蚀掉佛法的根基。瑜伽修行者密勒日巴说:

  “佛法的修行者,不持续修行时,他的所作所为,对教义都是伤害。”

  就如同肠内的寄生虫,足以杀死一只大狮子!将教义用于偏狭派系主义和剥削众生利益,很快就会把佛法摧毁掉。

  虽然我们建造精心设计的庄严佛坛,而且经常从事朝圣之旅,然而比这些更重要的是能记得佛陀的教诲:

  “永远别做任何恶业、经常慈悲为怀,所有修行目标都在培养心识。”

  我们的修行过程出现幻觉、消极和心识紊乱状态时,理应知道哪里出了差错。

  曾有一种说法,认为八百年前印度佛教没落的主要原因,是出现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在修行金刚乘,以及僧伽因腐化而兴起偏狭派系主义使然。任何传授藏传佛教之教义者,都应该将此观念谨记在心:

  “‘上师一切举止都应视为完美’这句话,对初学佛法的人,是极度危险的教诲。”


 
笨者之帚编制
 上一篇'目录'下一篇 
 
 
 
格鲁教法集成
 上一篇'目录'下一篇 
 
 
第四章:八无暇与十圆满 
 

  达赖喇嘛三世:

  这时,问题产生了。

  “如果我们必须试着仰赖一位精神上师,由他指引证悟之道,而且应该试着‘以修行为供养’来取悦上师。那么,‘以修行为供养’的真正意义在哪里?”

  修行的意思,是要自己负起责任,不间断地遵循上师群导的神圣佛法教义来生活。经由与上师的互动,我们可以从有价值的生活中得到益处,既然有这项难得的生活方式,就应该振作起精神,别让生命中的机会轻易溜走。没能好好利用这项无限潜力,你难道不觉得徒然吗?!

  法王达赖喇嘛:

  此刻,我们已经具备有助于心识修行的‘八无暇’和‘十圆满’。在某种意义上,人生而平等,但是从佛法修行观点来看,具备这十八项特质的人!往往比他人杰出。十八项特质中的好几项,由各世代人类共有!其中几项必须具有极大优点的人才能拥有。

  八无暇的前四项是全人类共有的,即免于再投胎至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和天道。另外四项,是来自人类较不喜欢的状况。第一和第二项,是免于再投胎至没有佛法和不喜欢佛法的蛮荒之境。第三项是免于身心无自主能力。第四项是免于在极度扭曲的态度和信念下,过盲目生活。

  十圆满的前五项属于个人的圆满,即一、有完善人身。二、生于具有强烈心识文化的地域。三、具备应有的能力。四、免于进入五种不可化解的轮迥道。五、对心识之道产生兴趣。

  另外五项圆满是环境造成的,即一、生于证悟者已经出现的时代。二、证悟者已经教导正道。三、教义蓬勃发展。四、传承的修行者很多。五、自己在修行佛法时,一直保持对他人的慈悲心。

  我们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是认清这些特质,并且辨识我们拥有哪些。又缺乏哪些?能同时拥有这十八项修行佛法之道,是最理想不过的事了。

  我们很幸运生在这个时代。这时代人类的生命非常有意义,我们能够达成任何目的,包括全知证悟的崇高理想。考虑这项事实,可以了解我们面前有最珍贵的机会,如果浪费这项机会,将承受非常大的损失。认识无暇和圆满的价值,使我们自然地去体验一种期望,用一生时间去追求有意义的生活。

  为了接受人类重生的重要意义,我们只需要思考一下地狱或饿鬼的生命,或动物及昆虫的生命就可以明白。一只狗在寺院传法期问.俳徊于寺院外面,只能无所是事地摇摇尾巴、趴在阳光下。比较一下小狗和人对传法内容的了解程度,其中的差别很清楚。人类具有察觉能力,和沟通深层真理的能力,这在心识上非常重要,因为这种本能赋予我们力量,去注意如何超越此生受限制的成就。

  经由好的轮迥,我们没有转世到较低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