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浪荡皇帝秘史 >

第309节

浪荡皇帝秘史-第309节

小说: 浪荡皇帝秘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乱大军先锋裴剑不失时机向皇帝道:“皇上,叛军不战自乱,眼下正是大好时机,我军鞋机发动进攻吧!”
  萧若高深莫测的一笑,道:“不急,等他们摆好阵形来攻。
  裴剑不知皇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他拜皇帝有信心,一句也不多问,默默退下。
  萧若不是宋襄公,在战场上不会迂腐的讲什么仁义道德,非要等敌人摆好阵形再堂堂正正的决战。要是现在他手下强大的骑兵部队在这里,他会毫不犹豫的命令骑兵从两翼发动突击。
  可眼下骑兵部队尚在漠北,他手下全是步兵,不宜这么远冲过去突击,不如等敌人摆好阵势主动来攻,让叛军尝尝己方新式武器的力量,一举摊毁叛军的斗志……
  第四十六章 一战定乾坤
  叛军费了好大一番工夫,方才乱哄哄布好阵形,叛军首领江老爷子一声今下、战鼓号角声大作、震天价响,叛军全军发动进攻,三十多万人黑压压的压将过来,犹如泰山压顶之势。
  中军大阵是叛军的主力一一十余万打过仗的叛军,左右两翼则分别为十多万征集起来的壮丁,叛军最强大的中军直扑官兵却月阵正面,左右两翼进攻却月阵较薄弱的两边月勾、欲以绝对的数量优势一举压垮官兵。
  叛军潮水般涌来,万头簇动,多如蚂蚁,黑压压的看不到尽头。三十多万人发动总冲锋,声势惊天动地、呐喊响彻四方,脚步声轰隆隆作响,仿佛整个大地都在颤动。
  这般排山倒海的威势,若是乌合之众,真有可能被吓倒。只可惜他们碰上的、是久经沙场的百战精兵,精锐中的精锐。这支平乱大军里面绝大多数人、都参加过皇帝亲自指挥的迎击契丹人的大战,叛军三十多万人冲锋起来威势虽惊人,然而与契丹人三十万强悍铁骑一比,就什么也不是了。
  全体官兵十分镇定冷静,没有产生任何骚动,目光直视都方,静静的等待皇帝下令。
  叛军阵中的江老爷子和几大将领看到这番情形,俱都面现喜色,似乎胜利在望。
  按说挟路相逢勇者胜,战场上往往一方冲锋起来,另一方就也得逆向冲锋,才不至被对方气势压倒。要是一方全军冲锋,而另一方站在原地不动,就必然会吃大亏。一旦阵形被冲挎,离全军崩溃也就不远了。
  却听身旁一人洪声大笑:“都说皇帝小儿用兵如神,今日看来,也不过如此,想必都是溜须拍马之辈吹棒出来的虚名,比老爷子您差到不知哪里去了。今日老爷子全歼官兵。若能将皇帝小儿擒住,这华朝江山只怕要易主了。末将先恭喜老爷子了!”说话之人却是排帮帮主何见潮。
  大半年靠,他率排帮图谋不轨,想擒住皇帝来川中投靠江老爷子,谁知反而被皇帝挫败,排帮上下全军覆没、只有他一人仗着水性与武艺出神入化,潜水逃得一命。
  何见潮做下那般大逆不道之事,天下虽大,已无容身之处。排帮基业又毁、只有来川中投靠了江老爷,成为叛军一名将领。
  江老爷子抚须而笑,道:“若有那么一日,老夫的江山定与众位兄弟共等,哈哈……”
  正当叛军首脑一厢情愿的以为胜利即将来临之际……
  只听官兵阵中一声请朗的呼喝声冲天而起,战场声响虽大,竟也盖不住,清晰传到每一个人地耳中、“开火!”
  随着皇帝一声今下。猛听轰隆隆一阵惊天动地的轰鸣声,一百门新式大炮同时开火,硝烟滚滚,炮弹带着一道道黑烟轰入叛军密集的人群顿时四面开花、将叛军中军主力轰得辐嗖哗啦的,死伤狼藉、惨不忍睹,叛军气势为之一挫。
  紧跟着,还没等叛军回过神来。只听弓弦声乱响,嗖嗖嗖乱箭穿空,铺天盖地压祷过来、似乎天空为之一暗,数以万计的箭矢把太阳光都遮蔽了……
  箭矢落处。如同下了一阵暴雨,叛掣大阵一片鬼哭狼嚎,纷纷倒下,死伤惨重无比,尤其是冲在前面的几排人,更被力道强劲地护国弩洞透身体,一片片射倒,话像收割稻子似的……惨叫声取代了先前杀气腾腾呐喊声。叛军攻势大挫。
  后面的叛军看了这番惨状,人人打心底里发寒。不少人悄恬开始打转身逃命的主意。
  叛军阵心的江老爷子只觉两眼阵阵发黑,简直难以按受眼靠的现实。然而,眼下局面有进无退,若转身撤退的话,官兵随后掩杀过来,便会一败涂地,输得干干净净。
  他咬牙切齿,厉声大呼:“弟兄们别害怕,朝廷的火炮只不过是唬人的玩意儿,放一炮要隔好久才能再放,弟兄们给我抓住机会冲过去啊!杀!杀!杀……谁杀了皇帝小儿,老夫的江山分他一半!”
  与此同时,叛军各将领也拼命有促手下冲锋。叛军也知道生死存亡一举,报着傍,幸心态,硬着头皮继续冲杀上去。
  谁也不曾料到,经过皇帝与苛才穆异竹地改造,新式火炮不但威力直线上升,连填装速度也程高了数倍,有了质的改善。
  还未等叛军冲到官兵却月阵之前,只听轰隆隆的炮声陆陆续续响起,一百门大炮在熟练手操作下,很快填装完毕,再度轰将过来。
  一时间,叛军密某无比的冲锋人群中处处开花、肢肉横飞,鲜虹遍地,死伤惨重无比。与此同时,数以千计的护国努也按连不断射击,对叛军造成极大伤亡,另外还有数万名弓箭手一箭按一箭的放箭……
  叛军中军主力在这三重打击之下,伤亡惨重,没一人能冲到官兵阵并,在官兵却月阵的圆弧焦点流尽了鲜血。
  短短不到一柱香的工夫,就有一半人或死或伤、幸存的一半人士气遭到极大打击,已渐呈溃败之势。
  左右两翼叛军临时拉来的壮丁,原本就士气低落,此刻见了这番情形、谁也不敢上行一步、一个二个吓得不知所措,面无人色、也不知谁发一声喊,“叛军败了,我们快逃命啊!”
  左右两翼倾刻间土崩瓦解,一部分人掉头就跑,一部分人抛下武器走向官兵这边,想要投降,还有一部分人兀自傻呆呆站在当地,还没想好是该逃跑呢?还是倒戈?
  皇帝抓住时机,下令全军进攻,十万精锐大军高声呐喊着扑将过已被打得不成样子地叛军中军大阵顿时兵败如山倒,幸存者掉头就跑,哭爹叫娘,直恨爹妈少生了两条腿。
  江老爷子见败局已不可挽回,再不逃的话,自己都要成为官兵的阶下之囚。他在近卫亲兵簇拥下向梓州逃去。
  十万如狼似虎的官兵在后面痛加掩杀,左右两翼壮丁人群见逃不掉,绝大部分人当场投降了官兵,甚至不少人跟在官兵后面追杀叛军。
  这一通掩杀,官兵一直追杀到梓州城下方才止住步伐。叛军死伤无数,逃回梓州城的不足三万人。皇帝当即下令将梓州城团团围困,包围得水泄不通。
  早上,叛军三十多万人马浩浩荡荡出城,才短短半日之间,便只剩下三万不到的残兵。而官兵一方的伤亡人数极少,是彻彻底底的完胜,这还是因为平乱大军全是步兵,如若骑兵部队在这里,叛军连逃都逃不回城,只怕要在城外被整个全歼。
  十万将士一片欢呼,“万岁”“万岁”之声响彻云霄,地动山摇。
  城内自江老爷子以下的叛军,则士气沮丧,惶惶不可终日。
  当日休兵歇息。第二日,成都方向传来一个叛军做梦也想不到的可怕消息:朝廷镇西将军廖柄寒率数千精兵,抄山间小路翻山越惨,出人意料地出现在成都城外。
  成都城内的叛军基本上都被调到梓州来与官兵决战,剩下的只是少数老弱病残,震恐之下,当即开城向廖柄寒投降,叛军苦心经营的老巣都一下子丢夫了,对残余叛军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坏消息还不止这个,噩耗一个按着一个,别处又传来紧急军情,说是朝廷长江水师在副统制阮飞龙指挥下,溯江而上,出其不意在川中登岸,进攻叛军空虚地腹地,各州县望风而降,川中大地于短短数日之间重回朝廷怀抱。
  梓州城顿时成了一座孤城,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梓州城内残余的叛军谁都意识大势已去,末日即将来临。
  皇帝顺势大力发动攻心战,命人抄写数百份劝降书,派弓箭手于夜里射入城去,劝降书中以皇帝的名义,大势鼓动叛军士兵弃暗投明,出城投降,皇帝承诺:凡出城投陈者免死。
  劝降书中的内容,迅速在绝望中的叛军士兵中传播开来,江老爷子无论如何也禁不住,城内人心大乱,出城投降者日益增多。
  江老爷子惊恐万状,再也无暇扮演大仁大义的角色、在城中大开杀戒,对手下中稍有疑心的便杀无赦。他越是疯狂杀人,出城投降官兵的人便越多,然后他就变本加厉的更拼命杀人……杀得原本对他死忠地部属也人人自危。
  他为防止底下士兵出城投降,每晚都亲自到城墙上坐镇。可他一个人只能镇住一面城墙,其余三面城墙的人该出城还走出城。
  江老爷子恼羞成怒,精神渐渐扭曲,已陷入疯狂状态,又杀了一大批他认为的可能背叛他的手下后,安排几个最忠诫的亲信去其余城墙坐镇监督……谁知,最后连亲信自己也出城投降……
  第四十七章 叛逆的最后时刻
  江老爷子众叛亲离,身边的人越来越少,都快成孤家寡人了。他绝望之下终于不得不低头认输,写了一封亲笔信派人送到官兵大营,靖求投降。
  柳长风等诸将看了都觉好笑,不久前他送来的还是谈判书,不料局面演变如此之快,今日他送来的却成了投降书。
  萧若招集众将在中军御帐里商议一番。众将有的认为江老贼既然降了,便应准其投降,以免剩余叛军再负隅顽抗:而另一部分将领则主张不按受,正所谓除恶务尽,对于穷凶极恶的叛军、应该斩草除根,江老贼留不得。
  最后还是由皇帝做决定。萧若虽然始终相信人性本善,绝大多数人本性都是好的、但也有天生的坏胚,他们凶残狡诈、不知廉耻为何物、一有机会就兴风作浪、祸国殃民,待到大事不妙时便又投降,一等朝廷放松警惕、他们有了机会,又再度作乱。反复无常。
  萧若是来自21世纪的人、对历史上这种事情并不陌生。明末时,像李自成、张献忠这等人物、数次穷途末路时投降朝廷、然后又数次反叛,最后竟被他们摊毁大明江山,让草原异族捡了今天大的便宜、致使上国承冠,论为夷批。
  对于这等祸国殃民的恶徒、绝不能为图虚名放过他,抓到就要一刀杀却,永决后患,干干净净。
  萧若的答复是将江老爷子她降书当众撕得粉碎,然后今卫兵将叛军杀却,使者乱棒打出营去。
  江老爷子投降无望。惊帜已极,率他手下最后四五千的死忠叛军作好守城准备,要与官兵背水一战。
  对于投降的二十多万壮丁,萧若念他们身不由己,都是被叛军强抓来的,原本是本份的老百姓,并不加以降罪,将他们尽数遣散回家。
  亲人团聚。
  二十多万壮丁又惊又喜。大呼万岁不已。皇恩浩荡,人人心悦诚服。
  至于主动出城投降的叛军士兵,萧若则将他们尽数收编入军中。用严格的军纪法今去约束他们。
  他心知这灶人没有一枝之长,而且多年来打家劫舍惯了,贼性很重,只怕一时难除,若将他们遣散,搞不好就去占山为王,落草为寇。
  将他们编入军中是最好的选择,若有人违反军纪,届时军法无情,就用不着客气了。慢慢地将他们导入正途。
  这日,崔玉护送张素兰纤于赶到军营中。崔玉得知错过了一场大战,如个仗都快打完了,遗憾得不得了。军中上上下下几乎人人立了功,就她初来乍道,什么也没捞到……她委委屈屈她去找皇帝。
  皇帝一听哈哈大笑、让她来日最后攻城时当先锋,她要是能第一个登上城墙,那也是大功一件。
  崔玉摊时大喜,精神抖楼的去了。
  萧若有意不按见张素兰,将她安排在军营中一角住下。派了几个侍女侍候起居。
  到了晚上,萧若换上便服。改扮一下,孤身去看望张素兰。见她精种不错,身体也大为好转,暗暗为她高兴。
  张素兰有生以来头回来到军营,看什么都新鲜、心情大好,与萧若有说堵笑的,在不复当日京城时,深陷情网憔粹幽怨地模样。
  就是有时,萧若发现张素兰痴痴地望着自己的眼睛,萧若都被她看得怪不好意思的,而她本人似乎没意识到这一点。
  萧若自己军务繁忙,让楼兰公主叶依雪有空多去陪陪张素兰。
  两日之后、一切准备妥当、最后总攻的时刻终于来临。
  这一日,天色一亮,战鼓声大作,官兵如潮水般诵出军营,在城外列队布阵,刀剑出鞘、杀气腾腾。远近不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