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

第3节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第3节

小说: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陀出世的贤劫,所以为导师殊胜圆满。虽然佛出世,如果没有宣讲正法,也无
有利益,而今佛已三转法轮,所以为佛教正法圆满。虽然佛已宣讲正法,但若佛
教隐没,也无有利益。而今佛法住世(存在世间)还未满期,所以为时间圆满。
虽然佛法住世,但如果未入佛门将无有利益。而今已入佛门,所以为自之缘份圆
满。虽然已入佛门,如果顺缘善知识没有摄受,也不能了知法性。而今善知识已
摄受,所以为殊胜悲心圆满。这五种圆满需要观待他缘才能具足,因此称为五种
他圆满。

    即三有的成住坏空四期称为一劫,其中圆满如来正等觉出世的劫称为明劫,
没有佛出世的劫称为暗劫。过去的现喜大劫中有三万三千佛出世,随后出现一百
暗劫,然后在具圆劫中有八十俱胝劫佛出世,随后又有一百边鄙劫,然后在具贤
劫中有八十四俱胝佛出世,之后有五百暗劫,后在见喜劫中有八万佛出世,出现
七百暗劫,然后在具喜劫中六万佛出世,随后此贤劫出现。在此劫没有形成之前,
整个三千大千世界变成一大海洋,海中生出千朵千瓣莲花,净居天的众天人以神
通观察这是什么原因,得知此劫中将有一千尊佛出世,故说:“如今此劫是贤妙
之劫。”所以把劫的名字取为贤劫。从人寿八万岁的时候拘留逊佛出世,到最后
人寿无量岁时胜解佛出世之间有一千尊佛到此世界南瞻部洲的中央(印度)金刚
座现前成就圆满正等觉,转法轮,所以是光明劫。此后有六十恶种边鄙劫,随后
在具数劫中有一万佛出世,随后有一万恶种劫。这样暗劫和明劫交替出现。如果
遇到暗劫,连三宝的名号也没有。尤其是密咒金刚乘的佛教,除少数时外是没有
的。如邬金莲花生大师说:“以前最初普严劫时,先生王佛的圣教中已广泛宣扬
密法,现在释迦牟尼佛的圣教中出现密法,将来千万劫过后华严劫时,与现在的
我相同的文殊师利佛出世,将广泛弘扬密法。因为这三劫的众生可堪为密法法器
的缘故,其它任何时候都无有密法,因为众生不能堪为密法法器的缘故。”而如
今此贤劫中人的寿命一百岁时,圆满正等觉释迦牟尼佛出世,所以是光明劫。

    虽然佛出世,但如果遇到佛不说法而住于平等定中,则虽然佛已出世,也没
有佛教正法的光明,所以和佛未出世没有差别。譬如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也
是在印度金刚座菩提树下现前圆满正等觉的果位后说:“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
吾得犹如甘露之妙法。纵为谁说亦不能了知,故当无言安住于林间。”之后于七
七四十九天中未说法,因此梵天帝释天请求世尊转法轮。不仅如此,如果持教的
高僧大德们也没有传讲正法,那么很难直接利益众生。例如:印度的美德嘉那尊
者为了救度转生在孤独地狱的母亲,在前往西藏的途中,因他的译师去逝而漂泊
在康区,因语言不通,所以以牧羊维生,最终未能广泛利益众生而圆寂。后来阿
底峡尊者来到西藏听到此事,感慨万分:“呜呼!你们西藏人福德太浅薄了。在
我们印度东西两方的班智达中没有一个能超过美德嘉那尊者的。”边说边合掌流
泪。而如今释迦牟尼佛依次转三次法轮,为适应所化的众生的根机而示现不可思
议的身相,以九乘次第法成熟解脱所化众生。

    虽然佛出世说法,但如果圣教住世期圆满正法已隐没,那么和暗劫没有区别。
前佛的圣教已圆满,后佛的圣教还未出现,期间称为圣教空世。除了有因缘福德
的刹土中有独觉出世外,无有讲法、闻法、修行。就如今释迦牟尼佛的圣教来说,
普贤密意的圣教期或名果期为一千五百年,修行期为一千五百年,教期为一千五
百年,唯持形相期为五百年共有五千年。现在已经到了三千五百年或者近四千年
了,虽已是时世、众生、寿命、见解及烦恼等五浊炽盛的时期,但教法与证法还
没有隐没尚存于世,所以也具足圣教正法圆满。

    圣教虽然住世,但如果自己没有趣入佛门,则自相续不能得到教法和证法。
例如:太阳出现在世间但对盲人无有少许利害,或者到了海边而自己不饮水,不
能解除干渴一样。如果入佛门是为了熄灭今生的病魔或者害怕来世恶趣的痛苦,
那么虽然入了佛教法也只能称为救怖法,人也没有真正趣入正道。另外,仅仅为
了追求今生的衣食等或者来世得到人天的安乐果报,虽然入了佛教,只能称为善
愿之法(也没有真正趣入正道)。如果是因知晓一切轮回无有实义,为求解脱而
趣入佛门,这样才能称为入道者或入佛法者。

    虽然入了佛教,但如果没有被善知识摄受,也无有利益。如《般若摄颂》云:
“佛法皆依善知识,功德胜主佛所说。”因为佛经浩瀚,圣教数多,所知无有穷
尽。如果不依靠上师的窍诀,就不可能了知摄集诸法的要点而修持。从前阿底峡
尊者来西藏时,库鄂种三人曾问:“一个人要得到解脱和遍知的果位,经论教典
和上师的窍诀二者哪一个重要?”尊者回答:“上师的窍诀重要。”又问道:
“为什么呢?”尊者回答:“因为虽然通达读诵讲说三藏,也精通了诸法的法相,
但如果修行时没有上师的窍诀的修法,那么正法和行人将脱离。”又问:“如果
上师的窍诀修法归纳,能否概括为净持三种律仪、勤修三门向善?”尊者答:
“仍有不足。”问:“这又是为什么呢?”尊者答:“虽然清净守持三律仪戒,
但如果对轮回没有生起厌离,仍然是轮回的因。即使是三门日日夜夜精勤修善,
但如果不了知回向圆满菩提,那么善法也会被颠倒分别灭尽。虽然具有智德持戒
修学等功德,但如果没有舍弃世间八法,那么一切所为则成了今生的生计,不可
能获得来世之道。”因此知识的摄受非常重要。

    这样观察自相续中如果圆满具足八无暇十圆满共十八种,则可称为具足十八
暇满的人身。此外还有全知法王(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中讲述了暂生
缘八无暇及断缘之八无暇,我们不被这些逆缘(十六违缘)所转是非常重要。

    初暂生缘八无暇者:《如意宝藏论》云:“五毒愚痴魔所持,懈怠恶业如海
涌,随他救怖伪法相,暂生缘之八无暇。”(一)五毒粗重:嗔恨怨敌、贪爱亲
友等五毒烦恼十分粗重种姓的人们,虽然暂时生起修持正法的念头,但是由于自
相续中五毒力量强大,大多数人被烦恼所控制,不能修持正法。

    (二)愚昧无智:极其愚痴种姓的人们无有少许智慧的光明,他们虽然已入
佛门,但丝毫也不能了知正法的句义,无有闻思修习的缘份。

(三)被魔所持:如果被见行颠倒的魔知识所摄受,则自心转入邪道而违背正法。

(四)懈怠懒惰:虽然想修学正法,但是丝毫也无有精进的懈怠者,常被懒惰、
懈怠所控制,不能修持正法。

    (五)恶业涌现:恶业如海涛涌现的罪障深重的人,虽然精进修法,但自相
续不生功德,其不知这是自己所造恶业的果相,反而对正法生起厌烦心。

    (六)为他所转:自己无有自在、被他人役使的人,虽然想修持正法,但被
他人控制,得不到修法的机会。

    (七)求乐救怖:为了今生的衣食或者害怕被他人所害,虽入了佛法,却对
正法无有稳固的定解,由于往昔的串习而行非法。

    (八)伪装修法:为贪求资具名闻利养等伪装修法形像的那些人,虽然在他
人面前装作修法者,但是自心唯一追求今生的利益,远离解脱正道。上述八种也
是无空闲修持正法之处。

    断缘心之八无暇者:又云:“紧缚现行极下劣,不厌轮回无少信,不善恶行
心离法,失坏律仪三昧耶,断缘心之八无暇。”

    (一)为今束缚:因被今生的财产受用亲戚子女等紧紧束缚,仅为了这些利
益辛勤劳做而散乱度日,无有空闲修法。

    (二)人格恶劣:因自相续恶劣,连芝麻许的善良人格也不具有,一切行为
无有进步。如往昔的圣者们说:“弟子学识诚可改,人格下劣不可改。”这种人
虽然遇到了真正的善知识,却很难转向正道。

    (三)无出离心:虽然已听述了恶趣和轮回的过患以及今生的一切痛苦,但
如果内心根本不畏惧,则根本不会生起入佛法之因??出离心。

    (四)无有正信:如果对真实正法和上师无有少许信心,则阻塞了入佛法之
门,不能趣入解脱正道。

    (五)喜爱恶行:因爱好不善恶行,所以不能熄灭三门过患,远离殊胜的功
德,违背正法。

    (六)心离正法:如果无有善法功德和胜法的光明,对正法无有一点兴趣,
就如同在狗的面前放置青草一样,则自相续生不起功德。

    (七)毁坏律仪:如果进入了共同乘后毁坏发心及律仪,那么只能转生到恶
趣而无其它去处,不能从无暇之处解脱。

    (八)失坏誓言:如果进入了密乘后依上师和金刚道友失坏三昧耶,损害自
他,因此断绝了成就的缘份。上述八种无暇远离圣法,称为熄灭解脱灯。

    如果没有善加观察这十六种无暇,在当今的浊世中,虽然具足暇满和修法的
形象,但也只能是象法座上的法王、伞盖下的上师、山岩中的苦行者、各地云游
的舍事者等人一样,自以为贤善,却已被这些无暇的因所控制。虽然表面上修法,
但是终不能趣入正道。

    因此,不应过早草率进入正法的形象,而应该首先善加观察自相续,是否具
足这二十四种暇满(三十四种暇满,是否‘二十四’为错字,请作分析)的自性。
如果已具足,应生起欢喜心,并且再三观修诚心思维:如今已获得如此难得的暇
满人身,不应空耗,应当尽力修持正法。如果不具足这些暇满,应当以各种方便
尽力精进使自己具足。随时随地都应励力精进观察自相续具不具足这些暇满的功
德。如果不这样观察假设这些功德中仅有一个不具足,也无有真实修持正法的缘
份。甚至仅仅成办世间一件平常的小事也需要许多因缘缘起聚合,更何况永久的
计划??修持正法,怎么会不需要许多因缘缘起聚合呢?例如:一个人在途中烧茶,
也需要具备烧茶的茶器、水、火等许多因缘。其中单单生火也是一样,需具足火
燧、火石、火绒等许多因缘,如果其中仅仅是火绒不具备,其它一切都具足也无
济于事,只好从根本上放弃烧茶。与此相同,假如这些暇满的功德中仅有一个不
具足,那么根本没有真正修持正法的缘份。

因此若善加观察自相续,则仅仅十八暇满也必定很难具足。即使获得闲暇,也很
少能具足十圆满。尽管已获得人身,诸根具足,生于中土,但是如果入于业际颠
倒的邪道,并且不信仰佛教,那只具足三圆满了。如果上述二者中任何一个不具
足,则具足四圆满。尤其是业际无倒非常难,如果三门行持恶业,并且一切所作
全是为了今生的生计,虽然被称为贤者或智者,实际上也是业际颠倒。五种他圆
满中,虽然佛已出世并说法,佛法也住世,但如果未入佛法,只具足三种圆满
(未入佛门则善知识不可能摄受,故此二圆满不具足)。入了佛门,但仅仅表面
求法或得法,不可能真正趋入正法。            

真正趣入解脱道,必须了知一切轮回无有实义而生起无伪的出离心。若行大乘道,
也必须在相续中生起无伪的菩提心,最低限度也要对三宝有坚定不移的诚信,即
使遇到生命危险也不退转。如果没有这种决心,仅仅是表面上口中诵经、身穿僧
衣等也不决定已趣入佛法。因此,如理无误了知、观察暇满的自性非常重要。

    三、思维难得之喻: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漂浮的木轭的孔与海底盲龟的颈相
遇很困难。佛说得到人身比这更难。也就是说,假设整个三千界变成一大海洋,
在海面上有一连结耕牛角用的木材,通称为木轭。木轭上有一孔,木轭随着波浪
四处飘荡,一刹那也不停息。在海底有一只盲龟,每一百年上升到海面一次。这
两者相遇十分困难。无心的木轭无有寻找盲龟的意识,盲龟没有能看见木轭的眼
睛。如果木轭静止在一处,也可能相遇,而它却恒时一刹那也不停息。如果盲龟
经常漫游在海面上,也可能相遇,而它每百年才浮到海面一次,所以这两者相遇
十分困难。但是以偶尔的机缘,盲龟的颈也可能进入木轭的孔中,获得暇满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