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

第10节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第10节

小说: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友讼因刺痛心,舍弃乐时之食友,世间亲友我不求。”

    (七)求不得苦者:在此世间中无有一人不希望幸福快乐,但是几乎谁也不
能如愿以偿。有人为了幸福建造房屋,但是房屋倒塌自己丧命;有人为了充饥食
用饮食,但却导致疾病危及生命;有人为了获得胜利而奔赴战场,却立即丧命;
有人为了追求利润而去经营,却遭怨敌破坏沦为乞丐等。为了今生的幸福、受用
得到满足,虽然尽力辛勤劳做,但是如果没有前世的福德因缘,则即便只是暂时
的充饥也很困难,并且自他备受痛苦,而最终所得到的只是无法从恶趣深处解脱
而已。所以,辛勤如山不如积福如火星(古大德云:勤劳如山王,不及积微福)。
无有了结之时的轮回琐事有什么用呢?从无始以来便精勤成办这些轮回琐事,结
果只是感受痛苦而已。以前为了今生世间的目标,一个人于青年或晚年时辛勤忙
碌的精进,如果把它用于修持正法上,那么现在已成就佛果了。或者虽未成佛,
也根本不会再感受恶趣的痛苦。应这样观修:如今已了知取舍善恶分界,此时,
不应致力于成办无有终结之时的轮回琐事,而应当决定修持真实的正法。

    (八)不欲临苦者:于此世间中虽然无有一人想感受这些各种各样的痛苦,
但不愿意也要感受这些痛苦,如因往昔的业力成为国王的臣民、富翁的仆从等的
那些人,无有刹那的自由,不愿意也成了那样。他们仅仅犯了很小的过错,就要
感受许多痛苦,也是无可奈何,若现在被带到刑场,也只好跟着去,此外无法逃
脱,虽不情愿也要承受那些痛苦,如全知龙钦巴(无垢光尊者)说:“夫妻亲属
欲恒时,不离相伴然定离。贤妙住所欲恒时,不离安住然定去。暇满人身欲恒时,
不离常有然定死。贤德上师欲恒时,不离闻法然定离。殊胜善友欲恒时,不离相
伴然定离。从今披着精进甲,应至无离大乐洲。深生厌离诸道友,无法乞人我劝
勉。”

所以,财产受用、幸福、名声等产生的因是自己往昔积累的善业,如果有这样的
因,其善果不希求也自然会得到。否则,即便如何精勤成办也不能如愿以偿,只
能遭受不悦意的痛苦。所以应当依靠知足少欲这一无尽的财宝,修持真实的妙法,
若不这样,虽然入了佛法而精勤今生世间的琐事,那只能是自己痛苦,圣者呵责
之处。如米拉日巴尊者说:“本来佛陀世间主,为摧八法说诸法,如今自诩诸智
者,岂非八法反增长?如来护持诸戒律,为断俗事而宣说,如今持戒诸尊者,岂
非琐事反增多?往昔僧人之威仪,为断亲属佛宣说,如今僧人诸威仪,岂非过分
顾情面?总之若未念死亡,修持正法徒劳矣!”总的来说世间四大洲的众生无有
安乐,尤其是我们这些生在南瞻部洲的人们,如今处于五浊恶世,无有丝毫安乐
的时候,唯有感受痛苦。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朝夕即逝,时世越来
越污浊,劫时越来越恶劣,佛法越来越衰败,众生的幸福逐渐减灭低劣,思维这
些道理应生厌离心。此外,南瞻部洲是业力之地,所以一切贤劣、苦乐、善恶、
高低、法与非法等都是不一定的,对于现量所见的这些情况,自相续中应该进行
取舍,全知上师无垢光尊者说:“有时观察自现顺助缘,了知自现验相为助伴。
有时观察违害逆缘现,断除贪著迷乱之要点。有时观察道友他人师,了知贤劣策
励勤修持。有时观察空中四大变,了知心性无有勤作已。有时观察自境室受用,
了知如幻断除执迷现。有时观察他人财受用,了知悲心断除轮回贪。总之一切种
种迷现法,观察自性摧灭实执迷。”应如此修持。

    五、阿修罗之痛苦者:本来阿修罗的财富受用可与天人相媲美,但是由往昔
的嫉妒、好斗的不善业习气所感,得到阿修罗的身相嫉妒心就很粗重。在自己的
范围内或区域与区域间、部落与部落间进行争斗,相互不合睦,唯以战争度日。
看见上面天人的财富受用圆满,一切需求都是从如意树上生出,而看到其树根是
生在自己的境内,生起了无法堪忍的嫉妒心。于是身披盔甲、手持兵器前去与天
人作战。同时天人则从粗恶苑中取出兵器乘着护地神象,天王帝释骑在大象中间
的头上,三十二眷属骑在大象的其余三十二个头上,由不可思议的天兵天将围绕,
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具有无可匹敌的威势。作战时,天人的金刚宝轮、短矛、
铁弩等如雨点般降下。因为天人具有神变,所以可以抱起大山抛出,由于往昔的
业力,身体高如站立的七个人,阿修罗却很矮小。天人除了断头以外无论如何受
伤,用天境的甘露会立即恢复不致死亡。阿修罗则和人等一样,击中要害部位便
会死亡,所以经常遭到失败。又在醉天象的鼻上系上宝剑轮,遣出时能杀害数十
万的阿修罗,他们的尸体从须弥山上滚下来,落入游戏海中,海水都成了血红色。
如此经常唯以战争度日,应当诚心修持阿修罗之处也不离痛苦的本性。

    六、天人者:本来天人活着的时候快乐幸福受用圆满,但是唯以散乱度日,
所以无有修持正法的意念。寿命虽长达数劫,但在他们的感觉中只是刹那显现也
就没有了,散乱迷茫中寿命已尽,接近死亡。从四大天王到他化自在天,无论生
在哪里都要感受死亡的痛苦。天人临近死亡时,以前每个天人身体的光可以照射
一由旬或一闻距,此时身体的光已消失;以前如何坐在宝座上也没有不欢喜的,
此时不愿意坐上宝座,甚感不适,所以很不欢喜;以前天人的花经历久时也不会
枯萎,此时全部已枯萎;以前天衣如何污染也沾不上污垢,此时旧衣也已染上污
垢;以前天人身上不会流汗,此时身上出现汗水。这五种死相现前时,他们自己
也知道将要死亡,非常痛苦。天子天女们也知道他们将要死亡,所以不到近前,
只是从远处散花祝愿:“愿你从此死去后,转生于人间,行持善业,再生天界。”
这样祝愿后就全部离开了,只留下自己孤孤单单,非常痛苦。而且以天眼观察后,
了知后世将转生何处。看到转生之处的痛苦,死亡的痛苦还未去除,又加上堕落
的痛苦,使痛苦增长了两、三倍,大声哀嚎。这种情形要停留七天,三十三天的
七天是人间的七百年。忆念往日的快乐幸福,而如今无有自主继续住留,感受即
将死亡的痛苦;看到后世生处的悲惨,感受堕落的痛苦,感受到这两种痛苦的折
磨,内心忧伤,其苦已超过了地狱的痛苦。上面的两天界(色界、无色界)虽然
无有现行的死亡痛苦,但引业穷尽后如梦醒一样堕入下趣,非常痛苦。如怙主龙
树说:“梵天离贪获安乐,后成无间烧火薪,不断感受痛苦也。”

如是六道众生无论生于何处,都离不开痛苦的本性,超不出痛苦的范围,只能被
痛苦萦绕,如火坑、如罗刹洲、如海浪、如刃锋、如不净室,无有丝毫安乐的机
会,《念住经》云:“地狱有情受狱火,饿鬼感受饥饿苦,傍生感受互食苦,人
间感受短命苦,非天感受争斗苦,天境感受放逸苦。轮回犹如针之尖,何时亦无
有安乐。”弥勒菩萨说:“五趣之中无安乐,不净室中无妙香。”邬金莲师说:
“轮回犹如针之尖,佛说永无安乐时,稍许安乐亦变苦。”因此我们应当观想此
轮回之处,即是上至三有之顶非非想天以下,下至无间地狱以上,无论生在哪里,
都无有少许安乐的机会,都无有实义,而且对世间轮回深深生起厌离,当如有胆
病的人见到油腻食物一样不生希求之心,所以不应只是表面上听闻了解轮回的种
种痛苦就可以了,而应从内心深深体会这些痛苦,并对此生起定解而修持。如果
能这样生起定解,则不需要精进提防恶业,欢喜善法,自然会行善断恶。

如从前世尊的弟弟难陀因贪恋妻子不想出家,世尊以各种方便使他入了佛法。虽
已出家,但是不学律仪并准备逃跑时,世尊以神变把他带到雪山上,指着那里的
一只盲眼母猿问他:“这盲猿与你的妻子白莲花(冰扎日嘎)二者谁美?”他回
答:“我的妻子美,这盲猿不及她百千分之一。”世尊说:“那么我们去天界
吧。”又把他带到天界,世尊坐在一处,对难陀说:“你自己去看看吧。”他见
到所有的天子在各自的无量宫殿中,被许多天女围绕享受不可思议的安乐受用。
在一座无量宫殿中有许多天女,但是无有一个天子。难陀问:“这是什么原因?”
她们回答:“在人间,世尊的弟弟难陀守持戒律,他将从人间转生天界,这是他
的无量宫殿。”难陀心生欢喜,返回到世尊面前。世尊问:“你看到天境了吧?”
他回答:“看到了。”世尊又问:“天女与你的妻子二者谁美?”他回答:“众
天女美,就象前面盲眼母猿与白莲花的差别一样。”返回到人间后难陀护持清净
戒律。但世尊对众比丘说:“难陀是为了得到善趣果报而出家,你们是为得到涅
槃的意乐而出家,你们走的是不同的路,所以不要和难陀互相讲话,不要和他愉
快交谈,不要和他坐在同一座垫上等。”所有的比丘都依教奉行。因此难陀非常
痛苦,他想:其他比丘舍弃了我,但阿难是我的弟弟,应该慈爱我吧。于是去阿
难面前,阿难也是一样,从座位上站起就走了。难陀追问:“你们为什么这样对
待我?”他也说了世尊的教导,他才知道原来是世尊教他们不要理睬他的,所以
难陀非常悲伤。这时世尊来问:“难陀,你想不想去地狱看看?”他回答:“想
看。”世尊以神变把他带到地狱境界,告诉他自己去看。难陀去那里见到了地狱
的情景,并且在一处,看见一空锅里燃烧着熊熊的烈火,由许多狱卒围绕着,他
问:“锅里为什么没有众生?”他们告诉他:“世尊的弟弟难陀为了获得天人的
安乐守持戒律,他转生天界享受安乐,善果穷尽以后转生到这里。”他听后非常
害怕返回人间。从此以后,意识到虽然转生天界,但最终会堕入恶趣,所以无有
实义,真正生起了出离心。因为已现量见到地狱,所以细微的学处(戒律)也不
违犯。因此世尊说:“他是护持根门第一(持戒第一)。”

哪怕仅仅看到地狱的图画也会生起恐怖、畏惧之心,并且生起出离心,何况是现
量见到地狱的景象。因此世尊也说应在寺庙的门上绘画五分轮回图。怙主龙树也
说:“即便见闻地狱图,忆念读诵或造形,亦能生起怖畏心,何况真受异熟果?”
这样思维众多不同轮回痛苦,应当从内心深处断除今生世间的一切琐事,如果内
心不舍弃今生之事,虽然表面修法也不可能趋入真实正法。

阿底峡尊者接近圆寂时,一位瑜珈士问道:“尊者圆寂后我去修习?”尊者回答:
“修习就能趋入正法了吗?”他又问:“那么我去传讲佛法?”尊者又如前一样
回答。他问:“那么我应该做什么呢?”尊者回答:“你的一切修行当依止仲敦
巴,舍弃今世。”一位僧人转绕“热振”遇到仲敦巴格西。仲敦巴说:“尊者转
绕也是值得欢喜的事,但是如果能修持一个真正的法不是更好吗?”当时那位尊
者想:胜过转绕的修法应该是读诵大乘经典功德更广大吧。于是到经堂的走廊诵
经。仲敦巴说:“诵经也是值得欢喜的,如果能修持一真正的法不是更好吗?”
他又想:胜过诵经的修法应该是修持禅定功德更广大吧。于是放下经书,在床上
闭目而坐。仲敦巴说:“参禅也是值得欢喜的,如果能修持一个真正的法不是更
好吗?”这时他已想不出别的方法了,只好问格西:“尊者,那么我应修什么法
呢?”仲敦巴格西回答:“舍弃今世,舍弃今世!”

因此,今生世间的一切琐事,将导致现在和未来无法从轮回的痛苦中解脱。所以
应当斩断此生的系索,修持后世的菩提。除了具有法相的上师外,谁也不会善妙
开示(脱离生死轮回的)教言,所以(应依止上师)。今生的父母、亲属、一切
亲友、饮食、财产受用应如唾液般舍弃,衣食等应随遇而安,知足少欲,唯一修
持正法。印度达巴说:“这些物质犹如云雾一样,不要执著为常有;一切名誉犹
如谷响一样,不要追求名誉,应当修持法性;妙衣犹如彩虹一样,应当身著破旧
衣衫而修行;自己的身体是脓血、黄水的皮囊,不要执著珍爱;美味食物也是不
净物的因,不要为了充饥而忙碌;一切外境显现都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