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

第149节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第149节

小说: 回到原始部落当村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海!
  前世我没有来成,这一世我一定要到!
  我就不信坐在木船上还会穿越!
  当然,目前的第一个任务仍是寻找大江两岸可能存在的原始人,以及野生稻种。
  “我们造船的目的,是往大江的下游,寻找大江的出海口,还有寻找大江两岸的其他部族,我相信,一定还有像戎人一样的部族,有一天,我们乘新造的大船就会找到他们!”我向族人们勾划码头的前景,以及大江下游的蓝图。
  看得出来,族人们并不十分理解。
  和戎人比较起来,我们太昊已经生活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劲寻找大江两岸的土著呢?
  不过族长要这么做,一定有他的理由,作为太昊族人,还是执行好了。
  所以辛苦解说了半天,得到的是机械的附和,没有感觉到一点**和认同。
  这是一个很让我沮丧的结果。
  第二百七十五章 雨中建城
  造船计划在族人“理解也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态度下得到了很好的推动,5月初,骨架已经完成,开始进入铺板阶段,我参加了早期的设计和最后的定型,为这项跨度达到三个月的工程作了个总结,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常规工作了,我决定放手让族人去做,我还得忙其他事情。
  当然,另一方面也是梅梅在催。这几天听说我回来了,梅梅从大楚城工地上赶了过来,陪着我做完船架工程,却心悬那边的建筑工作,毕竟元方是把建城工作交给了梅梅,这让她感到不堪重负的同时,也有了一份沉重的责任。这一个多月下来,竟然干出了感觉,对这个岗位开始有了兴趣。
  我对梅梅的工作能力是不担心的,毕竟她从大元跟我开始,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应该说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没吃过猪肉,难道还没有见过猪跑路么?
  加上在大方城建设时,她和元方都起到了一定的组织作用,当时梅梅主要负责后勤这一块,也为她负责大楚城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毕竟在这个时代,新建城池不需要太多的设计上的创新,有太昊匠人参与的情况下,设计工作是不需要城主担心的,只要把后勤保障好就行,这方面梅梅更是轻车熟路,原本就是她的专长。
  所以在大楚码头陪我这几天,梅梅一直有点心不在焉,巴不得我快点忙完。好陪她去大楚城。
  五一黄金周刚过(这时我还没有来得及颁布《劳动法》,大假期间没有给所有的匠人放假,所幸也还没有匠人去投诉我。也没有工部的长老会接受这种投诉),梅梅就迫不及待地带着我直奔大楚城。
  这时我开始有点理解元方为什么不把建城工作交给大楚地长老或像偃鹏这样的战士,而是交给梅梅的原因了,这小子分明就是想借梅梅地手把我拖下水,不致于弃而不管。
  这小子把老爸和老妈都算计在内了!
  过去几年里,太昊、少昊、姜氏、公孙氏的大小事务让我疲于奔波。一直很少跟梅梅呆在一起,现在进入了“原始老龄期”,虽然我和梅梅的外观和体质比同时期的族人看上去要年轻得多,但毕竟都是三十五六的人了,也开始感觉到体能的下降,衰老地来临,更加珍惜在一起的时间。所以只要条件允许,我都尽量和梅梅一起行动,当然。有危险的事情除外。
  所以,这一次大楚城的建设工程也不例外。既然元方已经定下心来,要在南戎那边呆上一段时间,大楚城这边梅梅还不能丢开,我也只得协助一下了。
  5月8日,我和梅梅到了大楚城工地。
  这时的工地上。已经有了1400多劳动大军。
  “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我记得一个朋以前这里才1000来人,这个月时间怎么会增加了400多人?
  “大楚村里所有能动的人都来了,还新增加了两个村子的人。”
  看来大楚戎人已经使出了全部的力量,用于建设他们的新家。
  工地上地实际指挥者还是以戎人的长老为主,基本上维持了原来的“村”级结构。每一个村里来的戎人都在本村长老的管理下工作,这一点从工地的居住情况也可以看出来。工地外一里到两里地区域内,比较集中地建着三百多个草屋和树屋。而太昊匠人们则住进了为数不多的土坯房,这一政策在元方离开前就已经定了下来。但从草屋和树屋的分布可以看出,还是有一定的界限,每二十到三十间草屋聚得很紧,其他的草屋离得开一些,我想这应该是按每一个原来地自然村建成的草屋。戎人要想真正融合成一个大的部族,还需要很长地时间。
  临时居住区的外围,依照大楚村的方法,建起了一道篱笆墙,用于保证夜间的安全,不过据梅梅说,这么久以来,在工地周围出现的大型猛兽还真的很少,老虎则从来没有出现过。
  大楚城的建设还只是起步阶段,城墙的土方刚挖完,城基的石方已经开始回填,城砖也已经开始烧制,但土坯的墙体却还没有夯筑。估计到雨季时还不能大规模地夯筑土墙,入秋时很难完成墙体建设了。
  5月初已经开始了多雨的季节,尽管匠人们还在指挥戎人开挖城内的土方,平整城内的土地,并同步地填满城基的石方,却已经开始为土墙的夯筑工程而伤脑筋。
  “族长,这座城和咱们在北方建的不一样,雨水太多了,土墙没法筑,今年底是没法子完成墙体建设了。”一名参加了多座城池建设的老匠人向我表达了他的担忧。
  此前梅梅可没有想到这些问题,她只是尽量在保证后勤供应,尽可能地在赶工期,却没有法子去解决这个问题。
  “挖排水渠没有?”我指着工地上方的坡地。
  “挖了,下雨的时候都能够从水渠流走,不会冲到墙基。”老匠人回答道。
  “不够!要是在北方,这样的沟渠就已经很好了。”我指着那一道不足半米深的水渠,这道水渠从工地上方绕过,基本上排除了坡上的雨水冲到城基的问题,等到以后护城河建成以后,就更不会有这个问题了。
  “大楚城的地势是在坡地上,要是到了江边的暴雨季节,这样的沟渠一下子就会溢满,同样会冲到城基,你们得安排人在大暴雨到来前把排水渠加深加宽,城内的排水渠也是一样,不然就是夯筑起来也一样会冲倒!”老匠人听了直点头。
  “还有,城墙的下面几层可以采用大楚码头建房的方法,在墙基上方搭棚子挡雨,入秋以前估计你们还不会把墙体建得很高,那时雨季已经基本上过去了,就不用怕棚会搭得很高。”
  开玩笑,建成后的墙体会高达5米以上,要想再搭那么高的棚子,不是得搭到7、8米高么?那得多大的工程、多高的木料!
  技术上的问题解决后,大楚城的工期应该不会耽误太多吧?
  我可以向元方有个交待了。
  5月中旬,一骑飞驰而至:少昊有警!狄人来犯!
  第二百七十六章 千里运畴
  狄人自上次吃了大亏,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组织起像样的攻击了。
  有狐城已经建成,木驼和公孙氏的骑兵们在有狐城的支撑下,屡屡对敢于来犯的狄人进行有力反击,并采用了我的建议,对狄人进行分化,有选择地允许部分狄人迁入有狐城居住,而敢于进犯的狄人则遭到无情打击。可以说,我们已经在这边取得了战略优势,我原来一直担心的狄人大举袭扰并没有在公孙氏的方向出现。
  大河边的关口上,狄人曾经颇有袭扰,却都在坚固的关防前无功而退,偷盐但狄人取盐之心不死,竟然有个别有狄人翻山越过关口,径直到盐湖边取盐,再翻山运回去。姜由得知这一情况后,一边强化对偷盐行为的打击,另一边则在我的建议下,在关口外设点,由有狐族长老开展对狄人的盐贸易,让狄人知道,只要付出羊只或马匹,就能得到不少的盐,应该可以满足狄人的需求,而不允许私自到盐湖边上取盐。
  但狄人对此却似乎并不领情,除了贸易方式取得一些盐外,同样会有不少的狄人以偷盐为要务,视大河诸部族为强盗,认为盐湖本来就是狄人的财富,眼下却被大河诸族窃据了。
  不过最让狄人耿耿于怀的还是上次在太昊和公孙妁联军攻击下的惨败,那一次据说让狄人最强大的部族失去了不少的首领,有的小部族则直接被其他大族收容兼并,可见伤亡有多惨重。
  狄人发誓要报复,隗王更是如此。
  从今年三月到四月,从大元诸城运送到盐城和大夏城的物资被劫了两次,所幸铜没有被劫,只损失了一些麻布、纸张和较为精致的陶器。
  但第二批运输队则是由于骑兵的机警,一看不敌,立即带铜器逃命,才没让铜器落入狄人手中。
  但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在太昊骑兵大举动之前,狄人竟然越过公孙豹的城池,将袭扰地目标对准了普通的少昊部族村民。
  少昊目前已经坚壁清野,能够进城的族人都纷纷向附近的城内集中。尽量不要让狄人攻击到,另一方面则向太昊求援。
  太昊宗庙内,风极已经让骑兵出动了2000骑,同时派遣骑兵小队到大江边找我。要我作出指示。
  “告诉土句,以公孙豹的有熊城为基地,扫荡周围100里的所有狄人,一定不能让狄人越过有熊城南侵,另外转告姜由,让有狐族长老和狄人谈判,我们可以加大盐贸易的规模。却不许他们的骑兵再次攻击我们地族人,否则我们就打到他们的草原上去!”
  “还有木驼那边,也要允许狄人进有狐城参加贸易,只是不许携带武器入城!”
  我对狄人的态度让族人失望,来报讯的骑兵可能想像见到我勃然大怒,然后回到太昊城开始亲征,却见我仍是离不开工地地样子,并没有打算回到太昊城去。已经有点失算了。却又听到我作的指示中,对狄人并不一杆子打死,而是愿意与狄人谈判,更是大失所望。
  “罢了。我写一封信,你给梓烨带回去吧!”我看来报讯的骑兵一脸沮丧,也担心他回去以后不能很好地贯彻我的意图,干脆让梓烨来向长老团说明我的意思。
  我不能总是以我的权威来管理族人,还得提供让长老团能够接受的理由。
  对狄人我们已经有了软和硬地两手,但赶尽杀绝却不是我的风格,毕竟盐湖也的确是先落在了狄人的手里,后来才在冲突中被我们拿了过来。所以我们没理由把狄人完全杜绝在盐湖资源之外,但同时也绝不允狄人在无辜的少昊族人那里报复,在武力占优的情况下,我们至少要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在给予必要打击的同时,保持一定的节制,以不影响农业生产为度,不过度使用武力。
  这些想法我都写入了信里,让骑兵带给梓烨。
  看着骑兵远去,梅梅把头埋在我胸前。
  “你想不想去?”梅梅轻声问我。
  我在那里想对狄人地战略问题,却被梅梅理解为对战事地不放心,可能认为我因为她才没有去参加这次对狄人的作战。
  要在以前,这样大规模的战斗一定少不了我的参加。
  我轻轻抚着梅梅地长发,却没有解释。
  战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
  我不是对这场战事不关心,而是在过去的几次战斗中了解到,目前我们对狄人还是有武力优势的,就算没有我的参加,也可以保证不会有太差的战斗结果,所以可以放心在这边参加建设,而不至于像以前一样,总在为战斗胜败悬心。
  这些年下来,我终于可以像现在这样,放心地远距离让族人去参加一次大规模的战斗。文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对周边的文明有了一定优势,就可以发展得从容多了。我现在可以将我的主要精力放在帮助戎人发展,以及新的领域开拓上,就是因为有了前期的文明发展作为基础。
  让土句与木芒他们去在战斗中成长吧,相信有一天,他们一定会成为无敌的首领,保证太昊的长久平安。
  接下来这段时间我开始忙另一件事。
  “什么?族长让你们去找鸟?还有鸟蛋?”大楚码头上的匠人们听说我十万火急地抽调出来的20名战士竟然被安排去完成这样的“任务”,都不禁掩口而笑,纷纷去调侃那些骑兵,笑得让骑兵们脸上都有些挂不住了。
  上次我在江中见到水鸟,想到了远程传递情报的方法,却一直没有开始实施,直到这一次北狄入寇,才又发现情报传递工作的落后:战事发生近一个月了我才得到消息!
  这让我同时作出两项决定:在太昊到大楚之间设立“驿站”,再一个就是抓野鸽!
  “驿站”并不需要像后世那样需要大量人手和马匹,只是在太昊、大方、苗城、大楚村这些地方准备一点预备人员,可以实现情报传递的接力就行了,但鸽子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