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永乐大帝 >

第82节

永乐大帝-第82节

小说: 永乐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玉说得很老实,若是没有铁凤之前,那当然求之不得,现在不行了,什么女人都被她比下去了。铁凤如果不嫁他,张玉就宁可终身不娶了。
  铁凤不信,这话去骗三岁孩子去吧。
  张玉说他也没逼着铁凤相信。他说,你我一时半会儿都死不了,你看着吧,我帮着燕王打完天下,我就出家当和尚去。
  也许是铁凤从张玉的眸子里看到了真诚,难道生活中真有坐怀不乱的柳下惠?看来书上没有骗人。她的眼光也变得温柔了,而且笑了,她想给他倒一杯茶,一摸是凉的,就说:“我去给你烧壶水。”
  “不用了。”张玉突然显得振奋起来,他说,“我看见你对我笑了,我这就知足了,我没白想你,我走了,你看不上我没关系。”他向铁凤鞠了一躬,大步走了,走到门口又回来了,他说:“沙场征战,生死难料,你告诉我一句真话,万一我战死了,你能为我掉几滴眼泪吗?”
  这话说得铁凤好不心酸,眼泪顿时涌满眼眶,她说:“为什么要说这不吉利的话呢?你不会死的。”
  张玉分明看到了铁凤眼中快要溢出来的泪水,他的心怦怦直跳,从来没这么激动过,他补充了一句说:“我不要你回答了,谢谢。”
  一阵重浊的脚步声渐渐远去,当北大殿复又归于静寂时,不知为什么,铁凤突然双手捂面哭了起来。
  第五部分
  面对圣女的渴望与躁动比兵法更厉害的是人心(2)     一场生死劫难后,景清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恨朱允炆,自己如此忠贞,却被屠戮了全家,朱棣说的何尝不对?将相岂有种乎?朱棣不也是朱元璋的儿子吗?他坐了龙廷,他就是正统,一种复仇的巨大力量,把他推向了朱棣。
  他真的为朱棣所用了,他答应写一份振聋发聩的《讨奸佞檄》。
  这天午后,景清在纸上写完最后一个字,放下笔。朱棣急忙过来,亲自捧起来,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这真可以与骆宾王的《讨武瞾檄》相媲美了。早用先生的如椽大笔,我自己何必点灯熬油,又写不出好檄文来呢。”
  坐在一旁抓着念珠在捻动的道衍说:“一篇檄文易求,一个大才难得呀。”
  朱棣说:“对呀,有大才才有大文章啊。”
  景清苦笑着说:“我现在可是趟了浑水了。”
  朱棣说:“我们胜了,这就是圣水了。你看过朝廷讨伐我的檄文了吧?你看比你的如何?”
  景清只看了两行,就断定是方孝孺的文笔了。
  朱棣笑了:“真有意思,你这对文友,号称当代大儒,一个在南,一个走北,都在写讨伐敌手的檄文,你说,有朝一日,方孝孺败在我手下,他会怎么样?我会怎么样?”
  景清断定,方孝孺会宁死不折节。殿下会怎么样对他,景清不知道。
  朱棣哈哈大笑。
  道衍说,殿下的气度不会不如武则天吧。
  朱棣问他,这话是何意?
  道衍讲起了当年骆宾王追随徐敬业起兵的故事。骆宾王替徐敬业写了著名的《讨武瞾檄》,把武则天骂得狗血淋头,武则天却意外地大夸特夸骆宾王的文笔、才干,后来徐敬业兵败,武则天不但不想杀骆宾王,反而责难宰相遗漏如此人才,是大过失,一直要重用他,可惜骆宾王不知所终。
  朱棣说:“作为一个女人,能有如此胸怀,难能可贵呀。道衍法师以唐代旧事相比,莫不是说我朱棣比不上武则天吗?”
  道衍笑道:“不是这个意思。殿下如无气度,杀了景清先生,又哪来的今日奇文啊。”
  朱棣很是得意,抚掌大笑起来。
  一切准备就绪,朱棣决定南下亲征,迎击他称为“南军”的皇家军队。大战拉开了战幕。
  耿炳文的大军,在朱棣起兵三十六天后,才抵达真定,应召而来的各路兵马参差不齐,原定调集三十万,到达真定的不过十三万。
  朱棣已经摸准了官军散漫的弱点,决定挫其锐、撄其锋。
  中秋节前夕,朱棣出征。他穿着鲜亮的铠甲,即将出城,奉命留守北平的徐王妃和朱高炽前来送行。
  徐王妃说:“你放心去吧,我一定协助世子守好北平。”
  朱棣半开玩笑地说:“北平若丢了,我可就无家可归了。”
  朱高炽说:“父王放心,儿臣虽不谙兵法,也一定能守住北平。”
  朱棣并不是一点担心没有,他问朱高炽:“你不谙兵法,又没给你留下多少守城的兵,你却敢拍胸说能守住北平,你靠什么?”
  朱高炽老实地回答:“回父王,我和娘已经商议过了,娘说,比兵法更厉害的是人心。如儿臣能让北平男女老幼与我同心同德,荣辱与共,那就抵得上十万雄兵。”
  这哪里是世子的主意,全是王妃在主事呀。
  朱棣欣慰地看了徐王妃一眼,说:“当年上天赐给太祖高皇帝一位仁慈、谦和的孝慈高皇后,得了天下,我朱棣何幸,又有了同样仁慈、谦和的徐王妃呀。”
  徐王妃说:“我岂敢与孝慈高皇后相比,但尽菲薄之力就是了。”
  朱高炽见朱高煦骑马过来了,就迎了过去,亲自坠镫,扶戎装的朱高煦下马,兄弟二人含笑寒暄。
  朱棣沾沾自喜地说:“你看高炽有尊有让,是世子之风。他与老二一文一武,相得益彰,我有何忧?”
  徐王妃倒有隐忧。老二事事要强,也确实出人头地,可是他在人前背后总是说世子无能,是摆设,与当年太祖高皇帝立的朱标、朱允炆一样,他自比燕王,说只有他才承继了乃父之风……在她看来,有能耐的人如果不安分,比无能危害更大。
  朱棣听了哈哈大笑。
  徐王妃不安地说:“你还笑?”
  朱棣说:“你怕太祖高皇帝立嗣悲剧在我家重演吗?一是不会,二是为时尚早。”他所以自信,是基于自己的清醒和魄力。
  徐王妃便不再多言。
  第五部分
  面对圣女的渴望与躁动比兵法更厉害的是人心(3)     一轮满月如银盘挂在中天,大地亮如白昼,燕王朱棣擐甲执兵,带张玉、朱能、朱高煦等将领站在白沟河西岸娄桑镇,遥指对岸雄县城巡视。明亮的月色下,雄县城上的大旗都历历在目。朱高煦已探明,河对面驻扎着耿炳文的先锋部队九千人。
  白沟河河水涣涣,河边芦苇丛生,被惊起的野鸭子在草间忽游忽飞。
  朱棣选择中秋节进击,出乎敌军所料,雄县城里的南军都在吃月饼、饮酒作乐,想不到他们会这么快到来。朱棣决意就在今夜突击,夺取雄县,先断耿炳文一指。
  袁珙担心,我军还没扎下营盘便仓皇出击,怕有闪失。
  景清持有异义,他认为,快,即是胜利之本,兵贵神速。如果等我们都四平八稳地扎好营了,敌人也早有防备了。
  张玉也主张快打,马上打,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朱棣胸有成竹,雄县这九千人,注定是瓮中之鳖了。他想的是下一步,这边一动,潘忠、杨松一定从莫州来援,莫州离这里不过四五十里地,朱棣想再来个打援兵,如能活捉潘忠、杨松,这第一仗才呼漂亮,让南军长点记性。
  朱能说,好是好,就怕咱胃口小,吞不了这么大两砣。
  一群野鸭子从河边苇荡里飞起来。朱高煦小声对张玉说:“若不是怕惊动雄县之敌,真该打几只野鸭子。”他挤了挤眼,悄声说:“你那天晚上,打野食的滋味如何?你得好好谢我呀。”
  见他说得下流,张玉心想,什么时候了,有闲心胡扯!
  景清望着悠悠河水说,打援兵,要切断后路。他指着白沟河给大家看,这条白沟河两岸芦苇荡里是埋伏伏兵的好地方。方才探马不是说从莫州来援必过月漾桥吗?他建议,可将我军埋伏在月漾桥下芦苇丛中,敌军过桥时,大家全将头缩入水中,等敌人过了河,立即焚毁桥梁断其退路。
  朱能担心人缩入水中,时间长了,不是憋死了吗?
  景清从河边折了一根空心的苇秆,叼着口中,他说把苇秆伸出水面,人不就可以透气了吗?
  朱棣喜出望外,说:“这真是绝妙的好主意。”他随后说:“各将听令。”
  朱高煦说:“还是回到中军帐去传将令吧。”
  朱棣说:“打仗全靠机动灵活,没有固定程式。在这里一样决胜千里。朱能、丘福、谭渊!”
  朱能、丘福、谭渊应声道:“末将在。”
  朱棣命令:“立即让你们所部将士吃好、马喂足,夜半悄然过河,潜至城下,纵火为号,从三面攻城,朱能攻正南门,丘福攻东城门,谭渊攻西城门,留着北门让敌人逃窜。”
  三将说:“得令。”
  朱棣又令:“张玉、朱高煦听令!”
  二人上前:“末将在。”
  朱棣命他们率本部人马为偏师,立即赶往月漾桥,一部埋伏河边准备断桥,一部正面伏击。
  张玉、朱高煦说:“得令。”
  当他们都分头去执行任务后,朱棣笑对景清说:“我们该干些什么?温一杯酒,等他们抓了潘忠、杨松回来喝?”
  大家都知道,他是想效法曹操、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的故事,雄心勃勃,鼓舞人心,几个人都笑了。
  攻城时刻到了,火光一闪,雄县城下呐喊声四起,震天动地。月色下,燕军在朱能、丘福、谭渊率领下奋勇攻城,大门被轰开,士兵蜂拥而入,城里的守军正在饮酒赏月,来不及拿武器,一见燕军攻入,有人登城大骂,骂燕军太无礼,选择中秋攻城,不让他们好好过上一个节。骂街当不了用,守兵纷纷当了俘虏。
  潘忠、杨松也很听调遣,一得到雄县被围的消息,潘忠、杨松马上率领莫州守军快速驰援而来。离很远就看见河对岸雄县城上火光闪闪,人喊马嘶,正在激战。
  潘忠有几分犹豫,担心他们赶到时,雄县会不会已经陷落了?
  杨松说:“见死不救总不行啊,耿大将军能饶过我们吗?”
  军队前锋已到达月漾桥,正在争抢过桥,桥下苇荡里的燕军伏兵全把头没入水中,有无数根苇杆留在水面上,但根本无从察觉。
  过了河,潘忠、杨松刚刚整顿好队伍,正要向雄县进发,忽然前面树丛和田地里山崩地裂一阵吼,张玉、朱高煦率军从左右冲出,朱高煦的白虎旗在月下特别醒目。燕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切入敌阵,便乱砍乱杀起来,杀得南军四处奔逃,死伤无数。
  潘忠带人仓促应战,他力图稳住阵,但喊也无用,他本人也被败兵裹挟着向后退。
  但马上又乱营了,燕军早已纵火烧了木桥,企图夺桥后退的南军眼睁睁看着垮塌的桥带火沉入水中,埋伏在水中的燕军士兵精神陡长,湿淋淋地从水中跃起,呐喊着,杀向后退的南军。
  南军受前后夹击,很多人跳河逃生,被河水卷走。
  潘忠的马陷进泥淖里,张玉早己骤马赶到,挥起大刀,用刀把他拍下马,跌落水中。潘忠不会泅水,在水里蹿了几蹿,眼看要没顶,张玉伸出长刀刀柄给他,潘忠拼命抓紧刀柄不放,张玉把他提出河面,扔到了苇丛中,燕军士兵上去把他绑了。
  第五部分
  面对圣女的渴望与躁动比兵法更厉害的是人心(4)     成群的南军俘虏正被集结起来。白沟河畔到处是人。朱高煦下令,给每个战俘身上拴块石头。
  张玉不明白他的用意,就问:“你这是……”
  朱高煦想省事、省力,就俏皮地说我给他们一个全尸。
  张玉这才明白,他是要杀降,既不是坑埋,也不是刀砍,而是要把降卒沉入白沟河底。这未免太残酷了,他提出了异议,这不好吧?杀降卒,这是违反燕王军纪吧?
  朱高煦不以为然,说燕王所立的军规没有不准杀降这一条,都是不得扰民的。
  张玉终觉不妥,主张还是押回雄县由燕王殿下亲自发落为好。
  朱高煦振振有词地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幸好我们离主帅只有几十里,若是隔上千里,也都把降卒押回去发落吗?
  张玉还要说什么,朱高煦已不再理会他,见那些降卒人人背上了大石头,成排地站在了河岸上。朱高煦下令:“还等什么?都给我推下河去!”
  燕军士兵得令,一拥而上,纷纷往河里推人,有人感到像玩游戏一样有趣。只见河水不断翻花,落水的南军士兵嚎叫着、怒骂着,咕咚咚地相继葬身水底,想漂也漂不上来。朱高煦竟愜意地笑了起来,他对张玉说,秦将白起坑降赵国兵卒四十万,太笨了,得挖多少大坑啊?
  张玉一声不吭,一方面不满他的做法,一方面也替他捏一把汗。
  果然,他触怒了朱棣,朱高煦没把杀降当回事,朱棣却看得比天大。
  第二天上午,朱棣在白沟河畔集合队伍。
  天阴着,大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