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永乐大帝 >

第3节

永乐大帝-第3节

小说: 永乐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王妃匆匆看过,帮朱棣分析说,重申皇太孙登大位,天下归心,这不过是官样文章,要害是下面几句话。
  朱棣说:“是呀,现在成了非常时期,限制诸王,不得擅离封地,表面是拥兵镇守边陲,怕强敌趁机侵扰,其实是怕藩王们率兵入京奔丧,威胁皇位。”
  徐王妃指着遗诏里这一句,认为不是冲殿下来的,诸子在令中者,按此令行事。这是暗指你燕王最不安定,尤其得大加防范,不可掉以轻心。既是对各藩王的告诫,也算是警示录。
  朱棣懊恼而恨怨,觉得自己南征北讨,最后落得这么个下场,想想心寒啊。他现在即便安分守己,甘心当个良臣相安无事,怕也难啊。
  徐王妃说了一句很刺激的话,如果真想相安无事,倒很简单。
  朱棣反问,怎么个简单法?
  徐王妃说:“新皇上最忧患你、怵惮你的是什么,你不知道吗?”
  朱棣愣了一下,自己总结说,树大招风,他的势力太大了,大得让朝廷失去安全感了。
  徐王妃点头,表示赞同,是呀,势大必压人,君弱臣强,就是祸患。她认为,只要燕王把三护卫兵权交了,只留三五十个护卫,然后整天声色狗马地混日子,她保丈夫平安无事,可以安享余年,死后还会有很荣耀的封谥。
  这是极而言之,但你得承认,她说的是实情,只是朱棣不甘心而已。他把脸拉得老长,如果让他过生不如死的猪狗日子,那他宁可立即去死,一了百了。朱棣可不是一个可以苟活的人。
  徐王妃早知道他会这么说。在她看来,那就只有一条路了……这是一条充满危险的险途、畏途,成功与毁灭的机会各半。她想劝丈夫忍,可忍的结果若是百分之百地毁灭呢?那一半话又被她自己打住了。
  朱棣目不转睛地盯着他。
  第一部分
  复仇行刺     复仇行刺,救藩王一命者是一弱女子,成为刺客“劫质”的也是她。巾帼男儿随“天下读书人的种子”拦阻藩王,“种子”随即在朱棣心中扎根。为雪洗耻辱而比箭,意外地又收了第二个女徒弟。
  已是后半夜,叫更的梆子声变得稀疏下来。在朱棣帐外值夜的小太监郑和等人都熬不住了,都在打瞌睡,几个宫中侍卫不敢懈怠,持刀挺立在帐篷门外。
  孟泉林已悄然接近了朱棣的营帐。他见门前有卫士,无法接近帐篷,就拾起一块石头朝远处一掷,几个侍卫被惊动,立刻向那里奔过去查看。孟泉林趁机钻入帐篷。
  朱棣仍和徐王妃在议论天下大事,忘记了夜已深。杀机毕现的孟泉林陡然一出现,朱棣和徐王妃都吓了一跳,朱棣毕竟是见过阵势的,反应快,他很快镇定下来,把徐王妃拉到自己身后,打量着握刀逼近的孟泉林,软中带硬地说:“这位英雄未免过于胆大了。这是在我燕王的屯扎地,我只要咳嗽一声,我的宫中侍卫就会一拥而上。”
  孟泉林冷笑着说:“王爷别忘了,不等你喊出声来,我早已让你见阎王去了。”
  朱棣一边拥着徐王妃后退一边说:“我和英雄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不知英雄为何要跟我过不去呢?”
  孟泉林道:“我是蓝玉手下将领,你当年进谗言,使蓝玉案牵连了两万多个冤魂,我一家七口也都命丧你手中,我是蓝玉手下大将,我活下来,就是为了杀你头以谢天下,你还会心存侥幸吗?”
  朱棣皱着眉问道:“这么说你是孟泉林了?”
  孟泉林道:“你知道就好,省得你不知道你是死在谁刀下。”
  在朱棣转动着眼珠在寻找脱身之策的当儿,一个手托漆盘的婷婷的少女正掀开帘子进来,漆盘上放着一个酒坛子。她就是开国元勋徐达的幼女、徐王妃的妹妹徐妙锦,此时孟泉林正待出手,已将大刀举起来砍向朱棣。
  说时迟那时快,机警的徐妙锦突然把方盘里的酒坛子倒提起来,朝孟泉林头上猛掷过去,砰的一声,酒坛子在孟泉林头上开了花,酒水在他脸上横流。孟泉林被这突如其来地一击,眯了眼,手一抖,大刀砍偏了,砍到了桌子里,一时又拔不出来,这使朱棣有了缓冲之机,他奔到边幕处,急忙去摘长剑。
  回过神来的徐王妃也急忙冲帐外大喊一声:“来人啊!”
  郑和这才带着四五个卫士持刀闯进来。
  朱棣与孟泉林开始交手拼斗,卫士们围过来助攻。
  孟泉林先时还奋勇抵挡,渐渐因众寡悬殊而处于下风,朱棣歩歩紧逼,一个黑虎掏心,孟泉林急忙躲闪,被刺中了左臂,鲜血淋漓。他已失去战机,看看占不到便宜,只得边打边撤。
  好歹冲到了帐篷外,闻讯赶来的张玉又率兵士包围过来,眼见得冲不出去了,孟泉林猛地跨前一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徐妙锦揽到怀里,锋利的刀锋搁在了她的脖子上,她成了人质。
  一霎时,攻击的人全愣了,不由得停止了攻击。只有小太监郑和还不顾一切地拿着刀向孟泉林身上捅过来。
  朱棣大喝一声:“混账,放下刀!”
  孟泉林冷笑一声,说:“还是王爷明白。都给我听好了,所有的人,放下手里的兵器,退后二十歩。否则我就杀了她。”
  朱棣见张玉等人还在迟疑,急得大叫:“按他说的办,还等什么!”
  众卫士、太监这才不情愿地乒乒乓乓地扔下刀剑。
  孟泉林看了一下流血的胳膊,血水都流到了徐妙锦的衣服上了。他挟持着徐妙锦,倒退着向后撤,一边用命令的口气警告朱棣和他的下属,都呆在原地别动,并要求给他备一匹好马,把马送到淮河边大树下。
  朱棣怕伤害了徐妙锦,只得对张玉下令:按孟泉林说的办,给他备马。
  张玉只好亲自跑到马厩里牵马,徐王妃还不放心,对孟泉林说:“壮士说话要算话,不要为难一个弱女子。”
  孟泉林后退着,说,只要朱棣不耍阴谋诡计,他一定不伤害无辜,冤有头、债有主,与别人无干,他只要取朱棣一个人的人头。
  孟泉林一边向河边退,一边说:“可惜老天不助我,让你再多活几天。不过我有言在先,今生苟全性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杀你朱棣,你等着好了。”
  郑和小声对脸色铁青的朱棣献策说:“王爷,我偷偷埋伏在路口,下绊马索……”
  朱棣不准他胡来,为了保住徐妙锦的性命,也只好先放过他。
  张玉亲自把一匹配好鞍子的马牵到了大柳树下,然后依照孟泉林的要求离开。
  孟泉林挟持着徐妙锦一步步倒退着,来到马跟前,朱棣等人小心翼翼地跟着他向前移动脚步,不敢太快,也不敢太靠近。
  孟泉林站住,厉声命令他们停步,不准再靠近!
  于是朱棣对随从们摆摆手,众人站定。
  孟泉林松开了徐妙锦,说:“对不起了,小姐。”
  徐妙锦揉着被卡痛了的脖子,说:“你这个歹人,手够狠的了。”
  孟泉林说:“你敢骂我?”
  徐妙锦从容地说:“骂你又怎么样?你大不了杀了我。”
  孟泉林反而对徐妙锦产生了敬意,他的话说得很蛮横:“你快住嘴,小心惹恼了我,我反悔了,我这刀可是不讲情面的。”
  徐妙锦说:“方才你都没杀我,现在还会当反复小人吗?”
  朱棣见孟泉林并不急于逃走,却和徐妙锦在不紧不慢地交谈,不禁大为纳罕,他问徐王妃:“他们怎么拉起家常来了?你这个妹妹越来越让我看不透了。”
  徐王妃心里也在揣摩,大概妹妹在和那江湖杀手讨价还价吧……
  孟泉林突然问徐妙锦,是燕王府的妃子,还是宫女?
  “这和你杀人有关吗?”徐妙锦揶揄地说,“你问这个干什么?”
  孟泉林一笑说:“我想谢谢你呀,你今天救了朱棣的命,也算救了我一命。你看,我的血把你的衣服都弄脏了,如能再见,我当还你一身新衣裙,也不知能不能见?”
  徐妙锦用异样的目光看着他,心想,这人莫非是癫狂之人?这么想了,便冒了一句很不中听的话:“你不是个疯子吧?”
  “怎么不是?你看,这些人哪个不是疯子?当着王爷还嫌不够风光,还觊觎皇位,不更是个大疯子吗?”孟泉林说罢一阵哈哈大笑,右手一拍马背,腾地跨上马鞍,不知是对朱棣说的,还是对徐妙锦说的,扔下一句“后会有期”,双腿一磕马肚,那匹马带着他,沿着淮河古道一阵风驰去。
  这时朱棣已经得到探马报来,临近淮河地段,正有无数朝廷军队在调遣,河中舟师无数,驸马梅殷亲自坐在帅船上来往巡逻。
  朱棣更觉得举棋难定了。
  第一部分
  弱女了救燕王一命     受了一场惊吓,才想起亡羊补牢,张玉把燕王的侍卫和小太监们全打了板子,有的还关了禁闭,随后调动上百人围在朱棣帐篷外守夜,里三层外三层。朱棣却说他大惊小怪,逼他解散队伍。无奈,张玉只得改明哨为暗哨。
  挨了屁股板子的郑和和一瘸一拐的小太监们来到朱棣帐篷里,把酒坛子的碎片打扫出去。
  朱棣亲自倒了一杯酒,双手托到徐妙锦面前,说:“这杯酒,是谢妙锦妹妹救命之恩的,想不到我燕王府里甲士三千,到危难时候,救我的乃是一红颜知己。”
  徐妙锦说:“谁是你的红颜知己?我姐姐才是。”她说她在燕王府住着,是十三道监察御史以外的一道御史,专管监察朱棣是否善待姐姐的。
  听了这话,坐在一边的徐王妃忍不住咯咯地乐。
  “那就更得感谢了。”朱棣说过,才想起问她,方才在淮河边大柳树下,那个刺客跟她说了些什么?朱棣心里倒很佩服孟泉林的从容。
  徐妙锦赞赏孟泉林这人很仗义,所以断定他绝不是月黑杀人、风高放火的强盗。
  姐姐看了朱棣一眼,申饬她妹妹,怎么反倒夸刺客?他险些要了燕王的命啊!
  徐妙锦自有她的道理,报仇雪恨,那是他们之间的恩怨,她只是就事论事。她问朱棣和徐王妃,你们知道他说了什么吗?我说他是疯子,他说这些人都是疯子,有人当着王爷还嫌不够,还想当皇帝,这不更是大疯子吗?她这话显然是故意说给朱棣听的。徐妙锦从小到大,大部分光阴是在燕王府度过的,耳濡目染,朱棣的内心所思所想,她能一点都没有觉察吗?
  徐王妃暗吃一惊,忙察言观色地去看朱棣,朱棣却装傻,仿佛她在说别人的事:“有这样得陇望蜀的人吗?”
  徐妙锦讥刺地一笑,说:“看样子燕王殿下绝无这样的野心了。”她站起身往外走,一边走一边说:“这个姓孟的刺客,终究是心腹之患啊,他说了,迟早要来取你人头。姐夫,也难怪他这样,蓝党一案,两万多人被诛杀,他亲人全死了,能不恨吗?”
  见朱棣脸色不好,徐王妃连忙替他遮掩,杀蓝党,这都是先皇所为,和你姐夫有什么关系?
  “没关系?”徐妙锦她早听人说了,先皇北巡时,燕王进言,说蓝玉多有不轨,权大妄为,不杀一儆百,日后必为害江山社稷,先皇这才动了杀机。她说这话也是替朱标出口恶气,谁都知道,朱棣进谗言杀蓝玉,是冲太子朱标去的,因为蓝玉的妹妹是朱标的太子妃。
  朱棣太明白徐妙锦心里想的是什么了,不跟她一般见识。他脸上却带着笑,一点没有文过饰非的痕迹,他承认这一切,并且至今认为这样进言也没有错啊!不杀胡惟庸、蓝玉几万人,能有洪武盛世吗?
  “你认账,我就不好再多言多语了。”徐妙锦说这话时脸上始终带着揶揄的笑。
  徐妙锦早又转换话题,她见朱棣的奔丧队伍突然停下来,不再是星夜赶路了,她忖度,一定是朝廷有什么旨意拦阻他进京,所以她问朱棣,倒是回不回南京了?这么走走停停的,她要单独走,可不想等他们了。
  徐王妃说她真是个急脾气!她自己走,徐王妃可不放心。走走停停,也是有原因的。至于具体是什么原因,徐王妃估计徐妙锦也能猜到七八分,所以也就无须明说。
  徐妙锦抱着肩,嘴角挂着揶揄的笑,话说得迹近挖苦,人家本来胆小,你们这些兵强马壮的藩王叔叔们偏偏吓唬他,一个个都是卷甲倍道而来,谁知道你们是不是为皇位而来?
  徐王妃怕朱棣多心,变色道:“你这丫头,怎么口无遮拦,什么话都敢说出口啊!”
  “那就回去睡觉,”徐妙锦嘻嘻哈哈地说,“睡着了就闭上嘴,就不讨人厌了。”
  徐妙锦走后,燕王朱棣说,从前他只把妙锦当成个小毛丫头看待,今天可不敢小瞧她了,很有点姐姐的风范啊!
  徐王妃半笑不笑地说:“你这是夸我呀,还是贬我呀?”
  “当然是夸呀。”朱棣说,他与徐家有着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