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乔家大院 >

第6节

乔家大院-第6节

小说: 乔家大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然有所醒悟:“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们看刘黑七是强盗,可刘黑七不这么看自个儿。茂才兄,我要上老鸦山说服刘黑七从此放下屠刀,改恶从善,再做良民!”为了不让玉菡和曹氏担惊受怕,致庸这次封锁了消息,只身上了老鸦山。
  一上山他就刘小宝等捆进了聚义厅。刘黑七以为他是求和来了。致庸却正色道:“刘寨主错了,致庸今日上山,是要给刘寨主指一条活路!”刘黑七拔刀逼在他颈上,道:“你死到临头,还敢如此嚣张!”致庸冷笑道:“刘寨主,听说你虽然占山为王,可并不认为自己是一采花盗柳、无恶不作的盗贼,聚义厅前,树的也是替天行道的大旗!”刘黑七哈哈笑着收刀入鞘,道:“算你有眼力。可我替天行道,杀富济贫,也要杀你这样的财主!”致庸大笑:“只要你是一位替天行道的好汉,就杀不了我!”刘黑七大惊,问为什么。致庸道:“我下面对你说的话是金玉良言,没有酒肉,是不说的!”刘黑七对此人越来越感到惊奇,索性让小喽罗后堂摆酒,请致庸饮酒。推杯换盏之际,致庸对刘黑七道:“现而今天下不宁,百业凋弊,灾民遍于城郭,饿殍陈于沟壑,真正替天行道的英雄,应当以匡扶天下,救百姓天水火为已任,不该像刘寨主这样,在老鸦山上落草为寇,打家劫舍,为害一方。”刘黑七笑道:“你是想拿银子来保乔家的平安!”致庸酒醉,大怒:“我有银子拿去赈济灾民,也不会送给你!”刘黑七欲擒故纵道:“你觉得我该怎么做,才能称得上替天行道的英雄?”致庸本来只想劝他弃恶从善,此时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道:“你不妨跟我一起去南方为天下茶民重开茶路,从此做一个正正经经的商民!”刘黑七先是大笑,忽然沉思起来。致庸醉去,沉睡不醒。刘黑七却现出了激动之色,对刘小宝说:“看好他,别让他跑了,我们的话还没说完呢!”
  已经是第二天的早上,乔家外客厅里,曹掌柜正急得团团乱转,不住口地责备茂才。这时就有人喊道:“二爷回来了!回来了!”致庸进门,满面笑容道:“茂才兄,大喜!”茂才神色不变,缓缓站起道:“莫非东家说动了刘黑七,不再与乔家为仇?”致庸大笑道:“不但如此。刘黑七还答应和我们一起南下贩茶,他和他的弟兄们愿为我出镖,护送银车!他们要放下屠刀,做一个和我们一样的商民!”众人一时都十分诧异。茂才想了想道:“刘黑七一身武艺,腹中又有计谋,他能随我们前去,东家就不用担心银车会在路上遭到打劫;其次,用这个办法将他和他的人马带下老鸦山,他们就不能在我们走后袭扰乔家,祸害乡里。这是釜底抽薪之计,不但为祁太平三县的百姓去了一害,也为刘黑七一伙人找到了自新之路,真是一举三得的好事!恭喜东家!”曹掌柜却没那么激动,道:“孙先生,东家,刘黑七本来就是打家劫舍的强盗,让他护送银车,岂不是开门揖盗,把小羊放进狼群?天底下还有强盗见了银子不动心的?此事万万不可!”致庸慷慨道:“曹爷,乔致庸哪怕失去所有的银子,但只要能换回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的悔过自新之心,也是值得的。我现在怕的不是刘黑七劫我的银车,而是怕他出尔反尔,三日后不下山与我同行!”曹掌柜还是摇头。
  致庸并没有忘掉铁信石。晚上他来到马厩院中,问正在练镖的铁信石是不是有仇人,既然有仇人为什么不去报仇。这次铁信石告诉他,他现在还没有拿定主意杀不杀这个仇人,他还没有看清这个仇人是个什么样的人。致庸这时告诉他说,自己派往雁门关寻找石相与家人的人回来了,他们没有在雁门关下再找到石家还活着的后人。铁信石无语。致庸走后,铁信实猛然间热泪盈眶。
  刘黑七没有爽约。三日后致庸等行至老鸦山下,果见他带着自己的一哨人马早早等在那里。致庸如约让铁信石将银车交给了刘黑七一伙押送。铁信石低声问道:“东家,要不要我暗中跟着他们?”致庸慨然道:“造物所忌者巧,万类相感以诚。我和刘黑七之间,现在能守住的只有一个诚字。我若是此时还信不过他,就是信不过我自己!”铁信石退了下去,长栓在一旁急道:“二爷,他们到底是杀人不眨眼的强盗呀!”致庸瞪他一眼道:“住口!从今儿起,刘黑七不再是强盗,而是我贩茶中人!谁也不要再提强盗二字!”
  致庸等晓行夜宿,倒也顺利,只是山西境内颇多关口上都贴有官府通缉刘黑七的告示,最险的一次是在风陵渡,刘黑七的画像高悬在关墙之上,守关的官兵盯着刘黑七看,那刘黑七暗中连刀都拔出来了,多亏致庸拿出贩茶的龙票,又塞了银两,大家才有惊无险地过了关。此后一路南行,到了襄阳府码头,致庸重金招募了一批熟悉长江上太平军兵船行动规律的船家,然后顺汉水南下。登船之时,刘黑七要求将他的人集中在三条船上。茂才想到了什么,却什么也没说。这支小小的船队行至武昌城外的长江江面上,依着船家的吩咐,白日躲在芦苇荡中,等到下半夜,江面起了大雾,才分散划向对面江岸。晨曦初现时,船队再次集合,发现刘黑七的三条船竟没有一条跟上来。致庸让人驾船回头去找,只听铁信石道:“我看不像是出事。是他们主动离开了我们!”致庸大为惊讶。茂才道:“东家,你一开始就没想过刘黑七如此痛快地答应和我们一起南下,正是为了混在我们中间走出山西,来这里投奔太平军!”致庸此时又是伤感又是悔恨:“我本想让他们改恶从善,没想到却让他们从草寇变成了大盗!是我害了刘壮士!”他不想离开,可还是不得不离开。
  此后一个月间,他们由长江入湘江,再入大清江,弃船上岸,终于到了武夷山茶场。听说来了多年不见的山西大茶商,武夷山几十里山路上下人潮如涌,鼓乐齐鸣,披红挂彩。大制茶商耿于仁亲自出面迎接致庸一行并为他们洗尘,道:“自从长毛遮断了长江,茶路不通,三四年了,我们制的茶卖不出去,堆在库里,又不能当粮食吃,又不能当柴禾烧,日子过不下去,逃荒要饭,流离失所,卖儿卖女多了去了!乔东家今天能来买茶,是拨开乌云,让我们这些茶农见了青天啊!”为表示感激之意,耿于仁主动提出以原价一半的价钱将茶卖给致庸,还要将几年来积压的茶货全部赊给乔家。致庸大喜,和耿于仁结了八拜之交。他告诉对方,自己头一次和多家大茶商合伙做茶货生意,希望耿于仁将一斤重的茶砖都做成一斤一两的。耿于仁感动道:“兄弟,你真是厚道啊!”
  此次武夷山买茶,致庸的另一收获是结识了天下名士左季高。左季高是耿于仁的外甥,前些年因为世道混浊,不愿出仕,躲在武夷山中读书,致庸冒险为天下茶民重开茶路的壮举感动了他,让他看到了天下民心,认识到大清还不会亡,决心出山,投奔正在江西与太平军激战的胡沅浦胡大人。行前左季高为致庸出主意,让他从这里请些茶农,带往长江以北开辟茶山。致庸大喜。
  靠耿于仁在此地的影响力,半月后上百条装满茶货的茶船集结在清江口。北上之日,十几户茶农也带着家眷、茶苗、茶具一起上船。耿于仁亲自上船引领致庸的茶船队入了湘江,才与他惜惜作别。
  船队昼夜不停,破浪行进。一天夜里,前方江面上突现几条大船,船上兵丁不容分说将致庸拿上船去。原来是胡沅浦胡大帅的兵船。当下两人相认,此前左季高已对胡沅浦讲过致庸冒死南下贩茶的事,胡沅浦也深为感动。留了一日,第二日致庸坚决要走,胡沅浦只好放行,并给了他一份关防,藏在鞋底,以备沿途官兵查验。临行时致庸又看上了胡大帅手中那只德国造的单筒望远镜,胡大帅也慷慨地送给了他。
  茶船进入长江后,致庸将船队一分为三,由他和茂才兄、铁信石各带一队,相隔两里之遥,装成江上的渔船,白天隐在江边芦苇丛中,夜间行船。若遇太平军兵船,就以船尾渔火为号,躲进芦苇丛中。如此一路行去,虽多次与太平军大兵船遭遇,却都有惊无险地躲了过去。前方就是武昌江面,致庸又想起了刘黑七,心中难过。他打发铁信石和高瑞上岸打探,二人回来禀报给他一个大好消息:武昌城已被官兵占领,船队再往前走,就不用担心遇上太平军的兵船了!致庸松了一口气,命令船队白天挂帆西上。在武昌江面,他让船队停下,自己带上铁信石等人上岸去寻找刘黑七。他流泪道:“人是我带来的,就是死了,我也要把他们带回去!”他没有想到此时武昌城已经一座空城,并没有被官兵占领,占领这座空城的是一个自称飞天自在王的匪首和他的匪帮。转眼间毫无防备的致庸等人就被这伙匪徒拿住,绑到杀人桩上。眼看午时三刻,就要开刀问斩,短短三个月内已升任太平军队将的刘黑七却带着自己的队伍杀将进来,消灭了飞天自在王的队伍,救出了致庸。二人相见,都有恍若隔世之叹。
  这时致庸又劝刘黑七离开太平军,跟他一起回山西去,重做良民。刘黑七大笑复大怒,道:“三年两载,我就会带着队伍,北渡黄河,进军北京,你现在还要我离开太平军――”致庸亦大怒道:“你们永远也打不到北京!就在这武昌城下,我也没有看到你们对天下万民做了什么好事,相反却堵塞商路,让万千茶民流离死亡。得天下者要的是民心,弃天下者要的是民命,你们不得民心,却在要老百姓的命,怎能打到北京?”刘黑七道:“万一两三年间,我带兵打到了北京,你怎么办?你敢跟我打一个什么样的赌?”致庸要跟他赌脑袋,刘黑七道:“你这人太认真,我不能跟你赌那个,一旦我打进了北京,你得请我喝酒!”致庸道:“那咱们一言为定!”
  致庸一行再次扬帆起航,顺汉水北上襄阳府。在临江县境,他与到此地征兵的左季高相遇,后者已帮他选好了可以开辟成茶山的荒山。致庸买下荒山,安置好茶农的生活,继续北上,本想到了襄阳府就一切太平,不想就在这里遇上了麻烦。先是茶船队被巡江的兵船拿下,他们大家也被押往知府衙门。知府和兵船的徐佐领见财起意,要吞下乔家的一百二十船茶货,诬指致庸等勾连长毛,犯了杀头之罪。大堂之上,致庸取出胡大帅给他的关防。知府受徐佐领撺掇,反而起了杀人灭口之心。茂才一见惊心,急忙使眼色让致庸认罪画押。夜里却打发铁信石从牢里逃脱,去临江县见左季高左大人。三日之后,王知府正要将致庸等人问成死罪,胡大帅的四弟胡叔纯突然和左季高一同赶来,将王知府和徐佐领正法,解救了致庸一行人。原来这胡叔纯奉胡大帅之命来临江视察兵情,听到铁信石的禀报,星夜赶来,惩处了贪官,救了致庸一命。
  榆次何家,新婚的雪瑛度日如年。何继嗣自从拜堂之时就一病不起,何父何母受此打击,也病倒在床。雪瑛一过门就成了何家的管家奶奶。这时,悲痛欲绝的她又从翠儿口中听到了另一个消息。“小姐,以后你不要再恨乔家的二爷了,他和长栓在江南被长毛抓住,都不在了……”雪瑛晕倒过去又醒过来,放声大哭。
  致庸在江南被长毛砍了头的传言此时已经席卷祁、太、平三县。尽管曹掌柜尽力阻止这类流言进到玉菡耳中,但已有了七个多月身孕的她还是有了某种不祥的预感。可是她不能哭,她是她的妻子,她坚信只要她心中不认可这种预感,她的丈夫就不会出事。一天,明珠忽然跑进来道:“小姐,长栓回来了!”玉菡想致庸都想糊涂了,大惊道:“长栓回来了,二爷呢?”明珠赶紧道:“二爷先打发长栓回来报信,二爷已经到了鲁村茶货市场,正在那里卸货、验货,完了事才能回家里来呢!”玉菡闻言色变,大叫一声,就朝外跑。曹氏追上去道:“妹妹,你上哪去?”玉菡流泪道:“大嫂,我受不了了!我今天要是见不到他,就要死了!明珠,让人套车,我要去见他!”她不顾众人阻拦,让长顺赶车,急奔鲁村。车行到半途,她突然大叫了一声。明珠喊道:“不好,太太要生了,快停车!”
  祁县众商家以极为热烈的仪式欢迎重开茶路平安归来的致庸。正在娶妾的水长清听到消息,堂也不拜了,阴沉着脸赶来验货,尽管他十分挑剔,面对致庸一斤一两当一斤的茶砖,他还是哑了口,让大掌柜收了货。邱天峻则亲自为致庸接风。致庸与各方约定,一个月后,仍由致庸负责带各家的茶货北上恰克图。
  等致庸飞马赶回乔家大院,玉菡和马车上生的两个儿子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