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巴顿将军 >

第4节

巴顿将军-第4节

小说: 巴顿将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已经紧紧地贴在一起了。
  在四年级时,巴顿一直在为选择哪一个兵种而冥思苦想。首先他排除了炮兵,因为人炮离短兵相接的前线大远。其次,他考虑过步兵,因为步兵有较多晋升的机会,但步兵军官与他本人崇拜的“骑士”差距甚远。最后,他选择了骑兵,这不仅因为骑兵符合他向往的骑士精神,而且还因为据说骑兵军官都是优秀的绅士。
  1909 年6 月,巴顿毕业了,时年24 岁。虽说他花费了5 年时间才读完所有的课程,但仍取得惊人的成绩。他是学校跨栏赛纪录的创造者,同时还是优秀的击剑运动员和步枪、手枪的特级射手。他以标准的着装、优美的军姿、出色的领导才能和勇敢莽撞的举动而成为西点军校的骄傲和关注的中心。更为重要的是,他以惊人的毅力和意志战胜了“阅读失常症”,克服了摆在他面前的一个又一个障碍,各个科目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他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劳动和汗水,因而获得了更多的荣誉和成果。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他迫切地渴望在真正的军旅生涯中开辟出显赫与光荣的道路。
  正是:道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险关重重,而今迈步从头越。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第三章 参加骑兵
  热血男儿爱骏马,驰骋疆场逞雄风;
  巴顿立下凌云志,扬鞭催骑万里行。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是美国历史的转折时期,也是美国陆军的改革时期。内战结束以来,美国陆军长期保持在3 万人左右,零星分布在全国各地,指挥系统紊乱,工作效率低下,行政管理不善,物资经费奇缺,远远不能应付大规模战争的需要。面对不断紧张的国际局势和向外扩张争霸世界的需要,以埃里奥·鲁特、伦纳德·伍德等人为代表的军事改革家开始对陆军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革。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年轻的巴顿迈出了西点军校的大门,开始了真正的军旅生涯。
  1909 年夏,他被分配到伊利诺斯州芝加哥附近的谢里登堡,任骑兵连少尉。此地位于芝加哥以北27 英里的密执安湖畔,以美国内战中的杰出将领谢里登命名,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在此建立美国女子军事训练学校而闻名。但当时不过是一个荒凉的、名不见经传的军事哨所。
  巴顿在这里结识的第一个朋友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名鼎鼎的乔治·马歇尔将军同姓的弗朗西斯·马歇尔上尉。他任骑兵连长,是巴顿的顶头上司。在此之前,他曾在西点军校参谋部供职,因而对巴顿的在校表现一清二楚。两人很快建立了信任与友谊。
  巴顿刚到任就患了花粉热,幸得马歇尔上尉的照顾,一个礼拜后就痊愈了。上尉领他在营区转了一圈,让他尽快熟悉连队的日常生活。他们检查食堂卫生,观看靶场的实弹射击,督促马夫值班,查阅办公室的文件等。巴顿对每个细节都很留心,但他最注意观察的还是在这里供职的军官们。他得到的第一印象是,除了少数几位军官外,大多数军官都像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普通军校学员,毫无绅士风度。有些军官更为糟糕,甚至“不正经”,尤其是美西战争后加入正规军的民兵军官。巴顿称他们为“898 年的罪恶”(美西战争是1898 年爆发的)。在所有的上司中,他最佩服的还是马歇尔上尉。在巴顿眼里,他无疑是一位绅士和最优秀的军官:他们夫妇俩举止端庄、侍人宽厚,靠部队的薪水生活,有仆人伺候,定期向慈善机构捐款。马歇尔上尉的仕途也算一帆风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晋升为准将。但不幸的是,此后不久便在一次飞机失事中遇难了。巴顿感到有马歇尔这样的直接上司真是三生有幸,自己有了学习的楷模和知心的人。
  士兵中的大多数人都是文盲,但他们工作起来都很卖劲,而且能够做到“招之即来”。巴顿非常欣赏这种服从精神,他认为,一个士兵不管如何缺少教育和智慧,但只要熟悉自己的工作,养成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并做到整洁干净和服从命令,那么他就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军人。
  巴顿满怀信心、精力充沛地投入新的工作和生活。他特别喜欢带兵参加野外训练和演习,讨厌枯燥乏味的办公室工作。但连队的野外活动并不多,他感到闲暇有余,于是便把很多精力投入到其它事情上。他经常带着猎犬上山打猎,为连队设计了一个马球场,教练一支足球队,并与一个同事合作开办了一个“军事阅读与研究班”。当然,他的本职工作做得相当出色,他坚决果断的工作作风和完成工作的质量都给上司留下了良好的印象。马歇尔上尉认为:巴顿是一位“特别有希望的年轻军官,他能力非凡,前途远大”。在谢里登堡期间,巴顿有两件事被传为佳话。
  第一件事发生在军营内,一天下午,巴顿到连队马厩检查卫生,发现有一匹马没有拴住,顿时怒不可遏,决定惩罚一下这个不负责任的马夫。他在马厩的另一端找到了马夫,命令他跑步去把马拴住,然后再跑步回到原地。马夫马上执行命令,但不是跑步而是快步走过去。这一下可惹恼了巴顿,他大声吼道:“跑步!该死的,跑步!”马夫吓了一跳,赶紧跑步过去将马拴住,然后又跑步回到原地。事后,巴顿集合众人,当场向马夫道歉。一个军官能主动当众向一名士兵道歉,这可非同凡响。这件事很快在军营传开了,大大提高了巴顿的威信。有趣的是,32 年后在西西里发生的打耳光事件中,巴顿又一次向士兵公开道歉。而那次事件却差一点断送了他的锦绣前程。
  第二件事发生在训练场上。那天他正在指挥训练。突然,他的坐骑受惊一跃而起,将他重重地摔倒在地,但他马上爬起来,敏捷地跃上马背。这匹狂怒的战马像发了疯似地再次跃起,后腿直立,前腿腾空,发出阵阵嘶鸣,但怎么也不能摔掉它的主人。于是它猛地滚倒在地,巴顿眼疾手快,迅速滚到一旁。当马站起时,巴顿又倏地跳上了马背。战马更加狂怒了,嘶叫着用头向后猛一击,正好击中巴顿的眼部。这一击非同小可,当场就把他打晕了,眼皮流出了血。但他清醒过来后继续指挥训练长达20 分钟。训练结束后,他到办公室洗一洗脸上的血迹,然后准时为军士们授课,并参加了青年军官学习班学习。下课后,他才匆匆赶往医院,做了缝合手术。在场的人都对巴顿的胆量和勇气赞不绝口。
  这件事在士兵中间引起轰动。一个军官在鲜血直流的情况下仍镇定自若地指挥训练,充分证明了他的勇气和冷静。部队就是信任和崇拜受伤不下火线的人。整个军营都为他而感到骄傲,巴顿在士兵中树立了崇高的威信。但他对自己的表现几乎不能满意。“对一个真正坚强的勇士来说,我的表现极为平常。”他对自己的要求更高,力图将一副年轻、幼稚的孩子样的面孔改造成一个郁郁寡欢,冷静沉默的青年军官的形象。
  作为一个小有名气的单身青年军官,巴顿的业余生活是比较丰富的。工作之余,他常常外出旅游,打猎,还时常应邀到海兰公园的富人家参加宴会。一些年轻貌美的小姐对他情有独钟,而巴顿也乐意带她们频频出入歌厅。剧院,参加各种舞会和晚会。这样的生活虽然也曾给他带来了欢乐,但同时也使他产生了一种懊悔和犯罪的感觉。他如何请求比嫁给他呢?“我一无所成,一无所有,没有出入头地的机会和可能性。要让这么可爱的姑娘去爱一个傻瓜,这岂不是居心险恶吗?”巴顿常常们心自问,感到无名的惆怅孤独。但从内心深处,巴顿是多么迫切地需要比作他的终生伴侣啊!她能够真正地理解他,真心实意地爱他,没有任何虚情假意。
  巴顿在艾尔家度过了圣诞节;并与比商量结婚事宜,但毫无结果,关键在于,艾尔先生不愿让女儿一辈子做一名军人家属。巴顿向艾尔先生解释军队对他有多么的重要。他没有举出多少合乎逻辑的理由,但他说:“要明智地回答我为什么要当军人这个问题,的确很困难,我为了自圆其说曾想提出各种理由,但却从来都没有找到一个顺理成章的答案,我仅仅在内心深处感觉得到。对我来说,成为一个军人,就像呼吸那么自然而已;要我放弃做军人的一切想法,也会和停止呼吸一佯的困难。但是,成为军人与在和平时期成为陆军的一员,却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我接受后者,仅仅作为达到前者的一种途径。提到军人的事业,我想我了解它受到很多限制;不过,我从阅读过的名人传记中,只知道他们都是专心致志的人。”
  巴顿的一番肺腑之言终于打动了这位年近九十的老人。但艾尔要求巴顿说明他有多少财产。这一下竟把巴顿问住了,因为他一直关心自己的职业和仕途,对自己的财产一无所知,遂询问父亲。父亲的回答让儿子大吃一惊。“我从没想到原来我是这么富有。”艾尔先生也为此感到吃惊,情不自禁地说道:“看来我不用卖土地了。”据说,巴顿当时的财产已近百万。不久,巴顿接到比阿特丽丝的一封电报——“如果你打算6 月份娶我,那就请娶吧。如果你乐意,爸和妈希望我们6 月份完婚。”事情竟然来得这样快,巴顿风趣地对母亲说:“这不是强迫吗?我接受她。她在绝大多数问题上都有很高的鉴赏力,但在选择丈夫问题上却是个例外。”
  经过一番筹划,他们确定了结婚日期,巴顿也专门请了婚假,决定到欧洲蜜月旅行,但是,由于军营内住房紧张,没有空余的房子供新婚的军官使用,而巴顿又不愿住在军营外面。怎么办呢?两人很是犯愁。
  不久,母亲和妹妹尼培与比及其父母一同来到谢里登堡。巴顿所在团队的中队长为他们举行了招待晚会。比虽然没有同军人打交道的经验,但她以高雅的举止,诙谐的谈吐令所有的来宾都感到满意。她还特别殷勤地招待了负责分房的军需官。巴顿对于比的这种社交才能十分钦佩,认为她的这一做法“正好击中了要害”,他们的房子有希望了。
  果然不出所料,他们不久就分上了半套住房,这使他们感到十分开心,但巴顿还是感到于心下忍,担心比忍受不了这种生活条件,因为她毕竟是百万富翁的女儿,过惯了舒适豪华的生活。但是比本人却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爱情的力量是无穷的,她已经陶醉于幸福的爱情之中了。
  他们的婚礼办得热闹非凡,当地的各界要人、两家的亲朋好友济济一堂。结婚仪式在圣约翰大教堂举行,然后在艾尔家举行了盛大的宴会。遗憾的是,巴顿母亲生了病,未能参加儿子的婚礼。父亲与满面春风的安妮姑姑陪同艾尔一家人。乐队奏起了欢快的乐曲,人们在俯视大海的楼顶上翩翩起舞。蜜月旅行的日子充满了柔情蜜意。巴顿和比先到纽约,然后乘船横渡大西洋赴欧洲。轮船上专门布置了豪华的洞房,到处都放着鲜花和礼物。新婚之夜,精力充沛的新郎很冲动,动作颇为粗鲁。多年后,巴顿还为自己那夜可能伤害了比而深感歉意。他们游览了风景如画的英国乡村,在伦敦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在这里,巴顿买了不少军事书籍,其中包括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不久,巴顿假期己满,两人又乘船返回美国,重回军旅生活。军队的工作紧张而繁忙,巴顿经常随部队参加野外演习,但他还是忙里抽闲,花费了大量精力去研究在伦敦购买的军事书籍。克劳塞维茨的著作晦涩难懂,但巴顿读起来却津津有味,常常阅读到深夜还不忍释卷。长期的潜心攻读不仅使他的知识更加丰富了,而且使他追求理想的欲望也更加强烈了。他信心十足地说:“即使不发生战争,我也要当上将军。”
  虽然有爱情作为支柱,但比对于艰苦单调的军营生活一时还很难适应。但可贵的是,她能够放下阔小姐的架子,待人和蔼,广交朋友,因此颇受欢迎。她还是一位颇为难得的贤内助:使丈夫粗鲁的言辞变得温和顺耳,教给他如何待人接物,还帮助他克服自卑感和感情冲动。巴顿的传记作家马丁·布卢门森指出:“她献身于他的事业。控制他的脾气,安慰他受伤的感情,为他提供了外交手腕和敏锐眼光。”
  1910 年秋天比怀孕了。这一时期她很少出门,在家专心翻译法国军事杂志上的一篇文章。随着天气日渐寒冷,户外活动受到了限制,巴顿有更多的时间呆在家中,一面照看妻子,一面抽空修改妻子的译文,用合适的美国军语加以修饰。后来,这篇文章在美国军事杂志上发表了,在学术界受到了高度重视。
  1911 年3 月,他们的第一个女儿诞生了,取名小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