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智枭 作者:方白羽 >

第207节

智枭 作者:方白羽-第207节

小说: 智枭 作者:方白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嗣业也身中数简,眼见安禄山(安禄山居然复活了~估计是武侠弄错了)又起身杀回,他还想迎战,却被几个伤势稍轻的亲兵强行架离战场,顺云梯滑下城楼。下面的亲兵接住李嗣业时,但见他身上血流如注,已受重伤,众将士急忙将之送到后方包扎。安西军主将受伤,军心大受影响,好不容易占领的一段城墙,又被叛军夺了回去。

双方激战打天黑,唐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依旧没能攻上城墙。不仅如此,李嗣业还被叛军排驽重伤,这是邺城战役以来以一个身负重伤的唐军主将,军心大受打击,九路大军只能无功而返。

与此同时,史思明的主力在准备充分、修整完备之后,徐徐逼近邺城附近,对唐军的威胁越来越大。这时于朝恩又出昏招,下令引漳河之水灌城。河水滚滚涌入邺城,这虽然给邺城守军造成了一点不便,却给唐军造成了更大的麻烦。洪水将邺城周围的原野变成了一批泥泞。无论攻城器还是人马过去,都会陷入泥泞之中,成为城上守军的活靶子。攻城行动难以为继,于朝恩又为邺城守军赢得的几天喘息的时间。

而此时史思明已看出唐军久攻不下,早已人疲马乏,而且大军最重要的粮食,在史思明的骚扰拦截下,也越来越紧缺。他依照司马瑜的计谋徐徐逼近到离邺城不足五十里之处,不过他依然不急于与唐军决战,只是加紧派出轻骑骚扰,拦截唐军粮草,一点点地蚕食唐军优势。现在就算是以鱼朝恩的脑子,也看出与史思明大军决战已是在所难免。经过与九路节度使商议,鱼朝恩派出以李光弼为首,王思礼,许叔冀和鲁炅为副的四路大军迎击史思明,以郭子仪为首的五路大军则继续围困邺城。李光弼率二十万人马来到新水(不好意思我没文化……不知道那个是什么字),就看史思明十三万大军早已严阵以待,大战一触即发。

史思明大军侧翼的高坡之上,司马瑜手执窥天珠仔细观察着唐军的排兵布阵。墨子留下的窥天珠原本是观察天象的一期,在司马瑜手中却成了侦查军情的绝妙工具。有窥天珠之助,唐军的排兵布阵和兵力调遣就如同实在眼前一般清楚。【好像间谍卫星啊……】

“速报史将军,李光弼大军正面只是佯攻,另有三万精锐骑兵正悄悄向我军后方迂回包抄。这是李光弼仅有的骑兵部队,只要先干掉它,唐军就只剩下挨打的份。”司马瑜收起窥天珠,向随行的偏将下达了自己的命令。

偏将应声而去,不一会儿就见史思明大军在后方布置起来,司马瑜把玩着手中的窥天珠,嘴边泛起了一丝得意的微笑,心中暗自感慨:这哪里是窥天珠?简直就是胜利珠啊!有了它,对手的一切兵力部署一览无余,而己方的部署对手却一无所知,难怪当年墨家军纵横天下,屡屡以弱胜强,无数次击败十倍甚至几十倍的对手。除了墨家弟子的勇武和墨家兵法的高明,只怕这窥天珠才是墨家军天下无敌的最大秘密。

仔细将窥天珠收入袖中藏好,司马瑜调转马头往己方中军疾驰。虽然他取得过无数次胜利,但没有一次能像这次一样信心百倍,胸有成竹。

就在司马瑜仔细观察唐军兵力调动之时,任天翔也在不足五里之遥观察着叛军的阵地。他原不想再卷入战争,不过由于自己被司马瑜利用,所以他感觉自己有责任弥补犯下的过失。他原本率义门众士在郭子仪帐下效力,但鱼朝恩分兵之时,却死活要将郭子仪留下攻邺城,所以郭子仪便将他推荐给李光弼,因为他对司马瑜的熟悉程度,显然在李光弼之上。

李光弼与郭子仪虽然都出自于溯方军,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郭子仪宽容大度,李光弼却是个不苟言笑,治军极严的铁血军人,在军事上极其自负。他也有资格自负,因为全军阵中,唯有郭子仪的战功胜他一筹。所以他对郭子仪推荐的任天翔,心中纵使并不怎么看重,但表面上还是给足了面子,让任天翔可以在军中自由出入,并以幕僚的身份列席其最高军事会议。

李光弼对自己的态度任天翔心知肚明,不过他并不计较,他只想帮助唐军击败史思明大军,只有这样才能弥补自己放走司马瑜的过失。

心术越见精明的任天翔,眼力也越发锐利。虽然他看不到叛军后方的军事调动,却发现了远处那扬起的尘土。虽然若隐若现极不明显,而且很快就被风吹散,但他却立刻就想到,叛军后方在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调动。从扬起的尘土看,至少是数万人的大规模调动。

通常后军是粮草轻重所在,在大战来临前决不该有大的调动,叛军的举动显然有些蹊跷。联想到今日一大早,李光弼就令骑兵集结,先于大军出发,莫非是要大范围迂回到叛军后方,在唐军与叛军正面交锋之时,作为胜负手从叛军后方实施突袭{他就是这样印的,不是我打错了……},直插史思明的中军大帐?

想到这任天翔心中一颤。这计划不能说不好,但是叛军已知晓李光弼的部署,那后果将不堪设想。任天翔虽然不敢肯定叛军已知唐军精锐骑兵在做大范围迂回,但临战之前叛军后方隐约扬起的尘土,却让他心中生出一丝警惕。他急忙勒转马头,招呼几名随从道:“走!速见李将军”一路疾驰回营,任天翔直奔李光弼中军大帐,对正在为大战做最后部署的李光弼道“将军是否有令骑兵助理迂回袭击叛军后方的计划?”

李光弼对任天翔临战之前节外生枝显然有些不满,不过还是耐着性子答道:“不错,三万骑兵已经出发近一个时辰,按计划两个时辰之后,他们将在叛军后方发动突袭。”

“有没有办法让他们改变计划?”任天翔忙问。得知三万骑兵已经出发近一个小时,任天翔心中又是一紧。他知道这三万骑兵是李光弼手中最大的机动部队,一旦损失,唐军就只有用步兵去迎击闻名天下的范阳铁骑。但此刻就算千里快马也无法将他们追回来,更别说让他们改变计划了。

不过李光弼却道:“有,我与骑兵统领王思礼有约定,只要我燃起三股狼烟,就表示局势有变,骑兵将立刻撤回。”

任天翔心下一宽,忙道:“太好了,望将军速令骑兵撤回。”

李光弼不解道:“为什么?”

任天翔忙将自己的担忧简单说了一遍,最后道:“咱们三万精锐骑兵刚启程不久,史思明后军就在做大规模调动,我担心咱们的计划已被他识破,三万精锐骑兵将落入他的陷阱。”

李光弼不以为然道:“公子仅凭天空中扬起的一点尘土,就妄言叛军会有所准备?要知道这个计划今早才由本帅亲自制定,并且立刻执行。这个计划只有我与王思礼,许叔冀和鲁炅三位将军知晓,史思明如何得知?”

任天翔知道王思礼,许叔冀和鲁炅都是独当一方的节度使,忠诚和谨慎都不容置疑,要说他们会走漏最重要的军事计划,这实在令人不可想象。不过史思明后军的调动实在蹊跷,领任天翔不敢大意,他不顾李光弼的不快,耐心解释道:“从扬起尘土看,那是数万人马的调动,绝非偶然。先如今史思明身边有司马瑜这样的鬼才,将军不可大意啊!”

李光弼摇头道:“没有准确的情报,就算是孙武重生,也决不会临时调动大军应付来自后方的袭击。就算我军的计划被叛军奸细探知,他也还在回营的路上,史思明如何提前得知?”说到这里他微微一顿,若有所思地问,“你在那里看到叛军后方的扬尘?”

任天翔道:“就在离叛军前锋五里之外。”

李光弼在心中默默一算,哑然失笑:“叛军阵地纵深近十里,你在其前方五里之外看到扬尘,就能准确判断出那是数万人马的调动?笨将军戎马半生,自问也没有这等眼力和判断力,也没听说过有人能在十五里之外通过扬尘判断兵马调动规模,公子目力难道比我们所有人都要高明百倍?”

众将轰然大笑,纷纷道:“听说公子原来只是个(形容浪荡公子那个词,我又不会打,不好意思,),没想到却将我们这些戎马半生的军汉全部都比了下去。”

任天翔心知旁人实在难以理解心术之妙,他也无法向旁人说清心术的秘诀,面对众将的嘲笑和质疑不禁无言以对。李光弼断然一挥手:“大战之前临时改变计划,实为军中大忌,从现在起任何人再妄言变阵,立斩不饶!”

众将收起嬉笑,轰然答应。李光弼令旗一挥,昂然下令“:照原计划加速推进,务必在正午之前,突破叛军第一道防线。”

众将轰然应诺,纷纷领令而去。任天翔心知李光弼治军极严,稍有违令就要受军法处置,暗忖道:〃或许只是巧合,司马瑜就算再精明,也不可能仅凭猜测来调动大军,也许我的担心有些多余了。

激越的战鼓在旷野回荡,唐军以突击的楔形阵向史思明的防线缓缓推进。随着两军距离的接近,唐军推进的速度越来越快,犹如一股奔涌的激流。当他们接近叛军阵前,就见一阵弩箭犹如飞蝗从敌阵中飞出,铺天盖地落在冲锋的人群中,还好前锋士兵都有盾牌护体,损失并不算大。当叛军两轮箭雨过后,唐军冲锋已冲破叛军的鹿角障碍,与叛军厮杀在一起。声嘶力竭的呐喊声,即便是在中军的任天翔也清晰可闻。

史思明摆出的是一个以防守为主的环形阵,依托预先的工事进行抵抗。唐军人数虽然比叛军多出不少,但是分属四个节度使指挥,四支队伍战斗力参差不齐。李光弼和老将王思礼的部队战斗力与叛军精锐不相伯仲,但许叔冀和鲁炅的部队战斗力却明显比叛军差了一大截,加上唐军是主攻方,面对有营寨和工事依托的叛军,一时间竟占不到半点便宜。

李光弼焦急地遥望叛军中军大营方向,按约定当前方激战正酣之时,包抄到史思明后方的骑兵将向其中军发起冲击,只要令史思明中军动摇甚至混乱,叛军的士气定受到打击。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后方的战况很难及时通达全军,有时候来自后方的一个谣言,就可以动摇守军的信心,到那时叛军的防线就将土崩瓦解。

叛军后方终于传来隐隐的马蹄声和呐喊声,李光弼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轻松,他相信以唐军最精锐的三万骑兵发起的突袭,定会让史思明手忙脚乱。现在史思明理应将对付骑兵的长枪队放在了防守的前线,其后军面对骑兵的突然袭击,即便不会一触即溃,也难以挡住骑兵的冲击。

李光弼正待下令部队全力进攻,但以他现在所在的位置,仅能听到那隐约的马蹄声。他不禁奇道:“公子从何得知远方的战况?”

任天翔指向天边道:“尘土起处止于一线,说明骑兵根本没能突破叛军后方的防线,而且他们被困一偶,说明叛军早有准备,骑兵危险了!”

李光弼顺着他的目光望去,但见叛军后方弥漫着依稀的尘土,他心中正有些将信将疑,突听前锋传来阵阵欢呼,原来叛军开始退缩,环形阵出现了一个口子,唐军正从缺口蜂拥而入,声威大震。

“任公子好像看错了,咱们的骑兵受到了奇效,叛军军心开始动摇。”一名将领呵呵大笑,转向李光弼道,“下令发起总攻吧,机会难得!”

此刻李光弼神情却凝重起来,他多次与史思明交过手,知道史军的战队里,这么快就防线动摇,实在令人生疑。加上任天翔的提醒,他隐约感觉到其中有诈。

但是现在唐军已不受他节制,除了他的中军未动,王思礼,许叔冀和鲁炅的兵马,已争先口后越过叛军防线,向史思明的中军大营突进。

“不好!叛军后方的尘土,开始逐渐散去。”就在唐军震耳欲聋的欢呼呐喊声中,忽听任天翔失声轻呼、李光弼连忙举目望去,就见叛军后方再无新的尘土扬起,侧耳聆听,先前那隐约的马蹄声和呐喊声也都消失,李光弼心中一凛,脸上微微变色。他知道这意味着三万骑兵很可能已被叛军消灭。不过这实在太令人难以置信,他一时还难以接受。

在李光弼和任天翔看不到的叛军后方战线,司马瑜正在心满意足地看着叛军打扫战场。犹豫有窥天珠之助,他预先在后方阵线设下了一个由各种战车和骡车组成的口袋阵。当三万唐军骑兵发起突袭时,正前方是骑兵的克星,由无数长矛方阵组成的防守阵线,后方则是战车和骡车合围,将三万骑兵包围其中,成为弓箭手的活靶子。司马瑜亲自之魂了对这三万骑兵的屠杀,他知道只要消灭这三万精锐,李光弼就只剩下挨打的份了。

“报!唐军前锋已突破第一道防线!”传令兵飞速来报,这让司马瑜十分得意。本来像这样的战报,史思明完全可以不必派人来报告他,只要按原定计划行动就够了,特意派人来报,显然是对他的尊重和信任,可见他在史思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