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 >

第94节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第94节

小说: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脾胃之关系。实际上,该书可视为《内外伤辨惑论》的补充。由于该书以
《脾胃论》为书名,更加强调了李杲对脾胃作用的重视。李杲的好友、著
名金代文学家元好问为《脾胃论》所写序称:“。脾胃不足,为百病之始,
有余不足,世医不能辨之者,盖已久矣。往者遭壬辰之变,五六十日之间,
为饮食劳倦所伤而殁者,将百万人,皆谓由伤寒而殁,后见明之辨内外伤
及饮食劳倦一论,而后知世医之误。学术不明,误人乃如此,可不大哀耶!
明之既著论矣,且■俗蔽不可以猝悟也。故又著《脾胃论》叮咛之,上发
二书之微,下祛千载之惑,此书果行,壬辰药祸,当无从而作。仁人之言,
其意博哉。己酉七月望日,遗山元好问序。”己酉年为1249 年,时金已亡
18 年。序中明言《脾胃论》之作是“上发二书之微”。所谓二书,一指《内
外伤辨惑论》,一书或指李杲在1238 年所著的《伤寒会要》,该书亦为元
好问写序,内中提到:“壬辰之兵,明之与余同出汴梁,于聊城,于东平,
与之游者六年于今,。。”但此书已佚,无从知其内容,大约仍为阐发其
内外伤之学说。故此元好问认为《脾胃论》是前述二书的补充。

李杲《脾胃论》共三卷,包括“脾胃虚实传变论”、“脾胃胜衰论”、
“肺之脾胃虚论”、“安养心神调治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
“胃虚元气不足诸病所生论”、“阴阳升降论”、“饮食伤脾论”等。书
中指出“人以水谷为本,人之元气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
养元气”。人不能断绝水谷,断绝水谷则胃气不生,五脏无由通利。所谓
胃气,包括人体之清气、荣气、运气、卫气、春升之气,都是胃气的别称。
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上归于肺,通调水
道,下输膀胱。李杲强调:“夫饮食不节,则胃病,胃病则气短精少,而
生大热。”“胃既病,则脾无所禀受。故亦从而病焉。”反过来说,如“形
体劳役则脾病,病脾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脾既病,则其胃
不能独行津液,故亦从而病焉。”由此可见,脾胃之作用非常重要。脾胃


虚弱总会影响人体阳气不得生发,阳气不足,阴气有余,人之百病,皆由
脾胃虚弱所生,故治疗必须重在脾胃。

李杲在《脾胃论》一书中共列古方和他研制的方剂共40 余方。均以调
理脾胃功能为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对于他在《内外伤辨惑论》中所拟
定的补中益气汤的方药组成、用法加减有更为深刻的分析,所列加减法达
25 条之多,足见该书虽然晚出,但已进一步融合了李杲晚年之用药心得。
李杲还在此方基础上,又拟制了调中益气汤、清暑益气汤等方,进一步阐
发了他的益气养脾的理论。他在书中还辟专章写出“安养心神调治脾胃
论”、“胃虚元气不足诸病所生论”、“调理脾胃治验”等节。另外,他
在“脾胃虚不可妄用吐药论”一节中指出:“大抵胸中窒塞烦闷不止者,
宜吐之耳!”若“脾胃之气先已不足,岂不因此而重绝乎!”意思是说,
凡脾胃之气已虚,如再用吐法,则只能使病情加重。李杲这一认识是对金
代张子和曾倡吐法论述的补充。

综上可见,李杲医学学说是在其师张元素学说基础上,进一步根据自
己临床体会而建立的。他的各种著作,确乎发展了张元素的医学学说,并
把医学理论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四库全书总目·兰室秘藏》条称:“东垣发明内伤之类外感,实有
至理,而以土为万物之母,脾胃为生化之源,脾虚损论一篇,极言寒凉峻
利之害,尤深切著明,盖预睹刘张两家末流攻伐之弊,而早防其渐也。。”。
这些评述都说明李杲学说在后世所引起的重视和影响。后人根据他温补脾
胃理论,称之为“补土派”,列为金元四大家之一。

李杲著作还有《医学发明》,《活法机要》等。另有《东垣试效方》9
卷为弟子罗天益摘编。《食物本草》虽署名李杲所编,实为伪托之书。

李杲弟子罗天益字谦甫,曾师事李杲,所著《卫生宝鉴》一书共24
卷,包括药误永鉴名方类聚、药类法象、医验记述四部分,绍继李杲之学。

明代坊间有人编刊《东垣十书》,即以李杲《内外伤辨惑论》、《脾
胃论》、《兰室秘藏》为主,兼及王好古、朱震亨、齐德之、崔嘉彦、王
履诸人著作,流传虽广,因并非是李氏医学论述的专集,所以并不能概括
李氏医学思想之全貌。

李杲的医学对日本医学也曾产生很大影响,日本著名医家僧月湖弟子
田代三喜在1487—1498 年曾来华学习医学,对李杲、朱震亨学说很为赞
赏,返回日本后大加阐扬,其弟子曲直濑道三对李杲内伤学说和用药方剂
亦极推崇,一时日本李、朱学派盛行。曲直濑道三著有《启迪集》8 卷,
为日本医学名著。

文献
原始文献


'1'(元)杜思敬:济生拔萃,涵芬楼,1938。

'2'(金)李杲: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脾胃论,上海受古书店石印
本,民国初年。

研究文献

'3'(元)王好古:汤液本草,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4'(明)孙一奎:医旨绪余,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5'(金)元
好问:中州集,中华书局,1959。


'6'(清)永■等: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

'7'富士川游:日本医学史,日新书院刊行,1943。
'8'(元)马宗素:伤寒医鉴,上海江左书林石印本,民国初年。
'9'(金)张子和:儒门事亲,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10'(明)张景岳:景岳全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11'(清)章楠:医门棒喝,聚文堂刻本,1867。
'12'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
宋慈

洪武娌
宋慈字惠父。建阳(今福建建阳)人。南宋淳熙十二年(1186 年)
生;淳■九年(1249 年)卒。法医学。

宋慈出身于一个中等官僚家庭,父亲宋巩,字宜卿,在广东做官。少
年时代的宋慈曾就读于朱熹考亭学派吴稚门下,受过良好的教育。嘉定十
年(1217)考中进士,开始步入仕途,曾于福建、广东、江西、湖南等地任
刑狱官。宋慈提倡执法官要清正廉洁,他指出:“因验尸受财,依公人法。”
嘉熙三年(1239)被任命为提点广东刑狱时,得知官吏办案多不守法,积案
甚多,于是下令限期清理积案,在短短8 个月内就处理了200 多起案件。

宋慈在任职期间,对检验官吏的职责制定了一整套较完整的条文规
定。例如,对尸体应验而不验,或检验官不亲临现场,或不确定致死原因,
或定而不当,都认定是严重失职,分别以违反有关职责处置。检验官赴现
场时,禁止沿途烦扰民众。初检时,不得因尸体腐烂而不予检验。所有尸
检记录,初验官和复验官不得相见,以避嫌疑,并不得互相透露所验结果
等等。

多年检验工作的实践,使宋慈清楚地认识到,狱情之失,常起因于微
小的误差;鉴定检验之误,则皆来自阅历经验之浅薄,错案、冤案多由于
检验不足而造成。于是,他博览法医学诸书,研究了同时代早期著作《内
恕录》以及其他一些法医学著作,汇集其精华加以考核修正,并结合自己
多年工作经验,于1247 年著成《洗冤集录》。书成第三年(1249),他到广
州做广东经略安抚使,同年春季病逝在广州。终年64 岁。

《洗冤集录》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它比欧洲法医学奠
基人意大利的 F.菲德里(Fedeli)的《医生的报告》(De Rela…tionabusMedicorum,1601)早350 年。在欧洲法医学尚未传入我国之前,历代法医
书都以它为蓝本,并对它进行增补、注释等工作。

《洗冤集录》分为5 卷,共53 项。它包括了法医学的主要内容,如现
场检查、尸体现象、尸体检查以及各种死伤的鉴别,同时涉及了广泛的生
理、解剖、病因、病理、诊断、治疗、药物、内科、外科、妇科、儿科、
骨伤和急救等方面的医学知识。该书对生前死后刃伤的鉴别有较详细的记
载。如对生死截头尸的检验指出,活时斩下,筋缩入,死后截下,项长,
并不缩短。他杀的特点是手上常有格斗伤,损伤位置多在死者自己无法触
及的部位。

宋慈对骨骼损伤的检验有突出的贡献。他不但正确描述了人体骨骼名
称和位置,更重要的是记载了生前死后骨折的特征。生前骨折的,在伤口


断面血粘骨上,血干黑,骨断处两头有血晕,若无这些特征,则为死后骨
折。宋慈还提出用新油绢或明油纸伞验尸,即迎日隔伞验尸的方法,这种
利用光反射原理进行骨伤检验,在当时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宋慈在《洗冤集录》中,还详细记载了孕妇难产胎儿不下致死,而入
棺后胎儿却又娩出的现象。他指出,这是由于尸体埋入土窖后,因地水火
风的影响,尸首膨胀,骨节缝松开,因而逐出腹内胎儿。这种伴随尸体腐
败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在法医学史上尚属最早记载,对判断案情真相有重
要价值。

“尸斑”,尽管当时还没有这一名词,但在《洗冤集录》中已有详细
记载,“凡死人,项后、背上、两肋后、腰腿内、两臂上、两腿后、两腆

■、两脚肚上下有微赤色”。他认为尸斑是由于死者在仰卧停放过程中,
血流下坠而出现的。尸斑在法医学上对于鉴定死状有一定意义。
宋慈在《洗冤集录》中对缢死或勒死后绳索的形状、绞沟的颜色,溺
水,由高处坠死,高温如中暑、烫死、烧死等各种死亡情况的现场检验方
法及死者特征都有系统的、详细的描述。同时还记载了尸体腐烂受气候、
年龄、体型的影响等等。他的这些论述都是法医学史上的重要成就。对腐
烂尸体作尸检时,书中也记载检验官应当采取的防护避秽措施,如尸体腐
烂,臭不可近时,应烧苍术、皂角避之,用麻油涂鼻,或作纸摅子■油,
塞两鼻孔,并以生姜小块置口内,在现场检验时,切毋猛闭口,避免秽气
冲入。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服毒、中毒的病证及其解毒方法。毒物方面,
提到了巴豆、砒霜、水银、河豚、煤炭毒等,还有虺蝮蛇毒病状及急救法
等,都比较突出,为前人所不及。

宋慈工作认真负责,遇重大疑难案件,总是慎重审理。他在《洗冤集
录》的序言中写道:“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
验。”这充分说明检验工作在法医学中的重要性。如在一次自杀案的复验
中,宋慈发现死者手握刀不紧,伤口又是进刀时轻,出刀时重,情节十分
可疑。由于验官受贿赂,把死者伪装成自杀,经过反复调查分析,终于查
明这是一起谋杀案,从而纠正了一次冤断。

宋慈除了上述法医学方面的成就外,在一般医学方面亦有贡献。如他
已提到了邪魔中风卒死、卒中死和中暗风死等所出现的临床证状,斑疹伤
寒的紫红斑,性交太过的急死,各种服毒、中毒的表现和解毒、避秽方、
救死方等都有所记载,这些在当时法医学上有积极的意义。他在《洗冤集
录》服毒一节中记载了用灌入粪汁解断肠草毒的方法,虽然作用机制尚不
明了,但确有治疗效果,至今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仍有一定实用价值。在
抢救缢死中,他还介绍了一种类似现代人工呼吸的方法。

宋慈是一位杰出的法医学家,他的《洗冤集录》曾被译成荷兰文、法
文、德文、朝文、日文、英文和俄文等多种文字,在世界法医学史上有重
要的影响。

文献
原始文献


'1'(宋)宋慈著,贾静涛点校:洗冤集录,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研究文献

'2'高铭暄等:世界第一部法医学专著,见《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

国青年出版社,1978。

'3'贾静涛:中国古代法医学史,群众出版社,1984。
耶律楚材

胡铁珠
耶律楚材字晋卿,号玉泉,法号湛然居士。中都(今北京)人。金
大定二十九年(1189 年)、一说明昌元年(1190 年)生;元皇后称
制二年(1243 年)、一说三年(1244 年)卒于北京。天文学、地理
学。

耶律楚材是契丹人,为辽太祖之长子、辽东丹王的八世孙。其父耶律
履在金世宗时为礼部侍郎,金章宗时升至尚书右丞。耶律履通历算,曾著
有乙末历。母亲杨氏也是名门之后,耶律履去世时,耶律楚材仅两三岁,
杨氏对其悉心养育,亲自教授诗书。1205 年,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