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 >

第68节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第68节

小说: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郡县志》的体例,每州附注州境,四至八到。它征引文献近200 种,不仅
采用历代正史的材料,而且大量引用各朝地志、杂记、诗赋、碑文、文集
中的材料,因此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这些史料注明了文献出处,便于
查找,为今人研究宋代以前的历史、地理、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很多方便。

《太平寰宇记》一书取材广泛,资料丰富,是传世内容最丰富的古代
地理著作。它的特色和创新表现在以下4 个方面:(1)在体例上,《太平寰
宇记》增加了风俗、姓氏、人物、艺文、土产、四裔等项,使地志内容更
加丰富,体例更加完备。这是乐史在地志体例上的一个创新,给后世的方
志、舆地著作影响很大。它一方面使地志内容更为庞杂,趋向史传化,使
地理意义减色;但另一方面历史地理中记述土产、风俗、人物就可以进一
步反映各个时代的社会面貌。(2)在人口地理方面,《太平寰宇记》也有一
些创新。从历史上看,《汉书·地理志》以后的正史地理志一般只记一个
朝代、一个年代的户口。《元和郡县志》加以扩展,也只记一个朝代两个
年代的户口,一是开元,一是元和。《太平寰宇记》又有了扩展,记载两
个朝代的户口,一是盛唐开元,一是宋初。对宋初的户口,作者又依据有


无土地资产划分主户、客户两类,主户是占有土地和资产者,客户除少数
侨居外地的小工商业者外,主要是全无田地靠租种地主土地为生的佃农。
书中记载的每州主、客户数字,对研究宋初封建土地占有状况和封建剥削
关系、各地区户口分布的差异以及人口的变化和流动,都有非常重要的价
值。如山南西道18 个州军,主户为60149 户,客户为151455 户,客户为
主户的2。5 倍。有些州军,客户比主户多到6—8 倍。这些数字说明,那些
地区自耕农的比例小,佃农的比例大,土地集中的程度高。增加主、客户
的区分,可以使读者看到那个时代阶级关系和人口发展变化的本质。这是
乐史对人口地理学的一个重大发展。此外,乐史还首次开列了我国少数民
族地区的户口。在民族杂居地区又分别记载几种类型的户口数字。有的总
列汉、蕃主客户数字;有的则分别开列汉户与夷户主、客户数字;有的仅
列汉族主、客户数字,少数民族仅举族名而无户数。这种记载虽不够详尽,
但对研究我国少数民族分布,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3)在经济地理方面,
《太平寰宇记》开创了土产一项,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区域经济的面貌。它
不但记载的项目比《元和郡县志》、《汉书·地理志》多,而且还对某些
物产的性能、特点、用途和生产情况加以说明。(4)在手工业生产方面,《太
平寰宇记》提供了各监的设置年代、统辖范围,四至八到,户口、风俗、
土产以及各监的生产内容。如龙焙监设在建州建安县(今福建建瓯)南乡秦
溪里,开宝八年(公元975 年)置场收铜银,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 年)升
为龙焙监。下管7 场,生产12 种矿石:白矿、黄礁矿、黑牙矿、松矿、水

■矿、黑牙礁矿、光牙矿、土卯白矿、马肝礁矿、桐梅礁矿、赤生铜矿、
红礁夹生白矿。这些记载,开创了我国关于生产力的分布及其发展的研究,
特别是关于农业的分布及其发展和手工业、矿业的分布及其发展的研究。
这是乐史对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一项重要贡献。
当然,《太平寰宇记》也存在不少封建糟粕和内容上的错误,这些前
人已经指出来了。然而它的成就是主要的,不愧为我国著名的综合性的大
型历史地理著作。此书清初已残缺不全,光绪九年(1883)虽经杨守敬在日
本发现宋刊残本而补入5 卷半,但仍缺2 卷半,不是足本。

文献
原始文献


'1'(宋)乐史撰,(清)黎庶昌校刊:太平寰宇记,《古逸丛书》本,1884。
'2'(元)脱脱等:宋史·乐黄目列传附,中华书局,1977。

研究文献

'3'翟忠义:中国地理学家,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
'4'侯仁之主编:中国古代地理学简史,科学出版社,1962。
'5'李德清:简评《太平寰宇记》,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5,第23 页。
'6'王成组:中国地理学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82。
'7'靳生禾: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燕肃

张柏春
燕肃字穆之。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宋建隆二年(公元961


年)生;康定元年(1040 年)卒。机械学、潮汐学。

燕肃的父亲燕峻,慷慨仗义,杨光远反时,迁居曹州(今山东曹县)。
燕肃幼年丧父,孤独贫困,出外游学。考中进士后,曾先后在凤翔府(今陕
西凤翔)、临邛县(今四川邛崃)、河南府(今洛阳)、广南西路(今广西)、广
南东路(今广东)、越州(今浙江绍兴)、明州(今浙江宁波)、梓州(今四川三
台)、亳州(今安徽亳县)、青州(今河北青县)、颖州(今安徽阜阳)、邓州(今
河南邓县)等地做官。宋仁宗时,任龙图阁直学士。官至礼部侍郎时,辞官。
他有一个儿子,叫燕度。

燕肃在越州、明州等沿海地区任职期间(约1012—1022 年),对海潮进
行了10 年之久的实地观测,积累了大量可靠的资料,掌握了每日潮候。他
的理论潮时推算达到了较高的精确度。经过分析研究,他发现潮汐变化大
小与太阳无关,但与月亮在时间上有对应关系,即朔、望潮大,上弦、下
弦潮小。他还了解到钱塘江河口有南北互连的沙■,指出沙■隔碍洪波,
阻止潮势,“浊浪堆滞,后水益来,于是溢于沙■”,形成钱塘江的暴涨
潮。这种正确的认识是他的创见。宋真宗乾兴元年(1022),他在明州总结
自己的研究成果,著成《海潮图》和《海潮论》。他还将研究成果刻在石
碑上,以便广泛传播,促进水路交通和渔业的发展。

漏壶为中国古代的计时器,始自周代,至宋仁宗天圣年间,唐代创制
的浮箭漏壶尚存,但不能用。燕肃研究潮汐时,为了得到正确的潮候,需
要用准确的计时器。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他发明了精美的“莲花漏”。
当年九月,王立等检定莲花漏,试验结果与当时所用的“崇天历”不合,
朝廷未采用。4 年后,燕肃与杨惟德再进行试验,结果良好。但遭到丁度
等反对。又经多次试验,并与称漏比较,至景■三年(1036),莲花漏终于
被采用。

燕肃每到一个地方都把莲花漏的作法刻在石碑上,以便广泛应用。与
过去的漏壶相比,它的结构有三个优点。首先,在漏壶中首次采用漫流系
统,即在漏壶的上部开孔,使多余的水由此溢出,以保持漏壶水位恒定,
基本上消除了漏壶水位的变化对流量的影响;第二,根据不同节气和昼夜
长短,以及不同的地区,分别制造刻度不同的48 支浮箭,每个节气,昼夜
各更换一个,以适应全年每日长短的差异;第三,首部刻有莲花的箭插入
装在壶上的莲心,箭由于水的浮力穿过莲心沿直线上浮,不致摇摆。这些
优点大大提高了漏壶计时的准确度。他的莲花漏“世推其精密”,被许多
州郡所采用。北宋时,指南车和记里鼓车已失传。燕肃于宋仁宗天圣五年
(1027)再次制成指南车。中国古代对指南车的记载过于简略,使人不易推
断这种车的具体结构。《宋史·舆服志》和岳珂的《愧郯录》对燕肃指南
车的内部构造、部件尺寸和制造方法,有较详细的文字记载,可惜没有图。
经A。C。莫尔(Moule)、王振铎、鲍思贺、刘仙洲等先生的研究,已基本上
搞清了它的构造原理。它是一辆两轮独辕车,每个车轮附一个齿轮,两个
小齿轮分别与轮上的齿轮啮合;另有一个中心齿轮,带动车上的木人引臂
指南。这种指南车机构巧妙。但它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不能转太大的
弯。80 年后,即大观元年(1107),吴德仁再次改进指南车。另外,《宋史》、
《东都事略》和《齐乘》都说燕肃曾制记里鼓车和欹器,但未记载详细构
造。


燕肃天资聪明,做事认真,善于绘画、写诗,通乐律,曾与李照、宋
祁按王朴律划■钟磬。

文献
原始文献


'1'(元)脱脱等:宋史·燕肃传,中华书局,1977。

研究文献

'2'王锦光:宋代科学家燕肃,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 
3,第34—38 页。
'3'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古代地理学史,科学出版社,
1984。
'4'杜石然等: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下册,科学出版社,1982。
'5'王振铎:指南车记里鼓车之考证及模制,史学集刊,1937,3,第
1—46 页。
'6'刘仙洲: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科学出版社,1962。
曾公亮

王兆春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今属福建)人。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 年)
生;元丰元年(1078 年)卒。军事技术。

曾公亮是天圣年间(1023—1032)进士,初知会稽县,重视水利建设,
民受其利。庆历三年(1043)他在集贤校理任上,七年任天章阁待制、知制
诰兼史馆修撰,不久为翰林学士、判三班院。之后,又以端明学士身分知
郑州事,政绩甚佳,民有夜不闭户之安。知开封府事后,被擢升为给事中、
参知政事,嘉■六年(1061),升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
学士。仁宗末年(1063),他与宰相韩琦共议建储事。在契丹人侵扰界河时,
曾公亮力主禁除,消除了边害。英宗即位后,加中书侍郎,并先后兼任礼
部尚书、户部尚书。神宗即位后,又加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熙宁二年
(1070),进昭文馆大学士,累封鲁国公,并因年迈避位。三年九月,拜司
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集禧观使,治军有功。后又以太傅致士。致
士前曾荐王安石为相。死后宋神宗赠以太师、中书令,谥号“宣靖”配享
英宗庙庭,并御篆其碑首“两朝顾命定策亚勋之碑”。曾公亮一生知文通
武,为北宋的安定做出了贡献。他的最大贡献是在康定元年至庆历四年
(1040—1044)与丁度等人编纂成《武经总要》一书(一说成书于庆历三年至
七年)。

《武经总要》是我国第一部官修综合性兵书,分为前后两集,各20
卷。前集包括各种军事制度15 卷、边防5 卷。后集包括历史故事15 卷、
阴阳占候5 卷。宋仁宗在该书“仁宗皇帝御制序”中指出:全书由工部侍
郎、参知政事丁度,总领书局,负责领导工作。由天章阁待制曾公亮完成
编定任务,并说“公亮等编削之效,寝逾再闰,沉深之学,莫匪素蕴”。
曾公亮等在编纂《武经总要》时,对“军旅之政,讨伐之事,经籍所载,
史册所记,。。至本朝戡乱,边防御侮,计谋方略”等内容,都有涉及。
可见曾公亮既是全书内容结构的设计人,又是编定者和主要撰写人。该书


最大的特色是在前集卷十至卷十三中,用比较多的篇幅,全面而系统地介
绍了军事上的“器械名数,攻取之具,守拒之用”。并绘制了相应的图形,
这些图形和文字说明一起,不但形象而具体地展现了北宋初期的陆战和水
战兵器、筑城技术和城战(其中包括攻城和守城战)器械、战船、战车的形
制构造,而且也反映了北宋以前各朝在军事技术上所获的成果。更为重要
的是《武经总要》还收录了我国最早配制成功的三个火药配方,以及我国
最早用于战争的一批军用火器,即火球类火器与火药箭类火器,并附有它
们的制造与使用方法。这些丰富的内容,既是我们祖先创造才能的结晶,
也是他们对军事技术的发展所做贡献的光辉记录。曾公亮虽然不一定是上
述兵器的直接研制者,但他对这些兵器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对冷兵器的研究

曾公亮在《武经总要·前集》的卷十、卷十二、卷十三中,记录了几
十种冷兵器,有文有图,其中有长杆刀、枪各7 种,短柄护体刀、剑3 种,
攻城专用枪5 种,攻城兵器与掘城工具并用的5 种,守城专用枪4 种,斧
和叉各1 种,鞭、锏、棒、椎等杂式兵器12 种,防护器具4 种,护体甲胄
5 种,马甲1 种,单弓4 种,箭7 种,弓箭装具5 种,单弩6 种,复合式
床子弩8 种。这些兵器正是当时宋军装备兵器的写照,它们不但与《宋史·兵
十一》等历史文献所记载的兵器名称相同,而且也与一些出土实物和陵墓
前石雕武士的装具、陶勇武士的装具相似。例如河南巩县北宋各陵石雕中
环甲武士的兜鍪和铠甲,就与《武经总要》所记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