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泱泱大唐 >

第87节

泱泱大唐-第87节

小说: 泱泱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怜香惜玉,慢慢让她适应下来,只不过因为前两天身子不方便,已经好几天没被王易宠幸了,竟然有点**起来,也特别想沾在王易身边,今日王易再带她出去玩,也自然高兴,不过还是有点希望王昙不要跟去,就她和王易两个人去。

    但她也知道这不现实,只有晚上的时间,王易陪她一道睡的时候,王易才单独属于她。

    王易这些天能时常在府中,陪着她们几人一道话,苏燕已经挺满足了,今日又一道去外面游玩,自然非常乐意,眼睛都笑成弯弯样。

    几人准备完毕,几名跟随王易的护卫也准备好了,就在他们刚刚走出府门不远,想快马加鞭奔跑时候,却看到远处冲过来几骑,看那几骑的装束,应该是宫中来的人,王易心里咯噔了一下,想着会不会李世民派人来传他。

    果然那几骑看到王易就停了下来,当先王易似曾见到过的人,上前来行了礼:“王公子〃》,陛下有令,着即刻进宫,有要事相商!”

    李世民派人来传,还有要事相商,王易自是不敢耽搁,对苏燕和王昙了声抱歉,带着王听几人匆匆跟着来人走了,留下一脸失望的苏燕和王昙怅然地看着他远去。

    来者是一名宫内的侍卫,王易在跟着他进宫时候,没有受到任何的盘查,直接进到宫城内。

    在抵达一处挂着两仪殿的殿阁外时候,侍卫让王易在外面等候,他进去通报。

    王易自然知道两仪殿是什么地方,这个李世民时常在这里处理朝事的地方,应该是太极宫内除太极宫外最重要的宫殿,李世民时常在这里召见朝中重臣,商议朝事的。

    王易只是在外面站了一会,还没将这个他知道在太极宫中地位挺重要的殿宇外观看个仔细,那名内侍就匆匆跑了出来,让他进去了。

    王易进到两仪殿的侧殿内后,很自然地扫视了几眼,却看到空阔的殿内并没几个人,李世民坐在侧殿正中的案几前看奏折,边上几名宦官宫娥一样的人站着,上次见到过的长孙无忌并没在殿内。

    “民王易参见陛下!”王易上前施了礼后,垂身束立,等待李世民的问话。

    李世民合上手中的奏折,抬起头看了王易一会后,这才指着一边的案几道:“晨阳,坐吧!”

    “谢陛下!”王易再施一礼,即在一边盘腿坐下。

    这时代讲究跪坐,但王易一点都不习惯,喜欢更省力的盘腿而坐,李世民瞧了一眼他的坐姿,也没表示什么,口气平淡地道:“晨阳,听并没有与大哥世果居同一府上,而是另置一府弟自行居住,可有此事?”

    “是的,陛下!此次随民来长安的人员不少,与大哥居于一处太过于拥挤,况且那府弟是陛下赏赐给我大哥住的,我断然没有资格与大哥一同分享陛下的圣恩之理!”面对李世民这大有深意的问询,王易依然从容回答,他有点猜到李世民接下来要问什么了。

    “看来们兄弟身边,忠心的江淮军旧部还不少么,诺大的一个宜春郡公府竟然都住不下?”李世民着眼睛直瞪着王易看,眼中有精光冒出来。

    王易却一点都不担心李世民当面问询这事,他就怕李世民不问这事,那就是麻烦事了,当下不慌不忙地回答道:“陛下,还请您听民细,当初因辅公祏伪造杜公之信,诱使我父亲起兵反叛,但父亲忠心事唐,更不忍心江淮一带的百姓再遭战火涂炭,因此严词拒绝,为示己胸襟坦荡,挂职而去不理军务,却最终被辅公祏那奸人所害,江淮军兄弟对此义愤填膺,在辅公祏起兵作乱之时,许多江淮军将领不愿与叛贼同流合污,一部将士向平叛的大军请降,还有一些将领自率军士离去…”

    王易挺直胸膛,继续从容地道:“在叛乱起时候,也有一些忠于父亲手下,在民父亲被辅公祏那奸人缢杀,并对大唐忠贞的将领遭到清洗之时,奋起反抗,其中就有一部人马,在乱军中杀开一条血路,护着民和妹王昙,向南逃离,最终流落到江南杭州一带,并得到原先父亲的部下,杭州守将吴近的支持,得以在杭州一带落脚。在随后几年里,他们护着民和妹,在杭州附近隐姓埋名,过着普通百姓的生活,等待事情的平息。他们怕被叛贼追杀,也怕被朝廷责罪,这些年一直不敢以真面目示人。民却知陛下一定会对辅公祏反叛的事件追察清楚,也知道陛下宽怀大量,即使一些原本的敌手也会示之以恩,更不要对这些忠心事唐的江淮军旧部,因此这两年一直劝他们出来为朝廷效力,此次来长安之时,也把一些原本护卫我们兄妹逃离的原江淮军将士带到长安来,本想在适当时刻向陛下禀明,但知道这段时间陛下一直忙于朝事,没得空闲,也不敢冒然请见,今日陛下既然问起,民自然不敢隐瞒!”

    到这里,王易有点动情了,脸上有感伤之色露出来。有一点是装的,但更多的真情,身边有这么多忠义之士,一直让他很是感动的,今日再次起来,感情自然就流露了出来。

    “唔,江淮军中忠义的将士还真不少!”李世民应了声,眼中的精光也淡去了,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在盯着王易看了几眼后,再问道:“朕也知道,父亲王大将军被辅公祏杀害后,有不少的江淮军旧将率军逃离丹阳一带,朕却是没想到还有一支力量不的人马保护着们兄妹逃到杭州一带,只是不知道,流落到杭州一带的江淮军旧部有多少人?”

    “陛下,当初护着民兄妹逃离的将士有数千人,但因为辅公祏派大军追杀,大部的将士都死于战乱中,再加上其他原因,不少的将士在途中倒毙,最终抵达杭州之时,只剩数百人,不过后来陆续有江淮军的士卒流落到杭州过来的,这些年民令手下也收留这些无家可归的士卒,竟然也收留了好几百人,”王易瞄了一眼一直盯着他看,却没插言问询的李世民,继续道:“陛下,想必如今江淮、江南一带,应该还有不少的江淮军残部的将士在四下流浪的,前两年,我们也在杭州附近一些流民栖息之地,发现过不少因冻饿而死的江淮军士卒,陛下,他们都是不愿意参加反叛大唐的战事,而被迫四处流离的,如今境遇却如此悲惨,还请陛下宽恕他们,给他们一条活路!”

    王易原想过一段时间再向李世民提出安置江淮军残部的事,但今日李世民既然了,他也顺势提了出来,有意无意把话题叉开一点!

    “这个朕自会安排,定然不会让那些忠于我大唐的江淮军士卒再到处流浪的!朕已经下发旨令,不予追究江淮军旧部任何人的责,那些有功者,朕还会予以嘉奖!”

    “多谢陛下圣恩!”李世民的话让王易松了口气,但接下来的话却让他又紧张起来。

    只听李世民继续问道:“刚刚,原杭州的守将吴近派人接应们,但在我平叛大军接收杭州之时,吴将军却不知去向,手下也有数千士卒没了影踪,朕挺想知道,这些人现在都在哪里?”

    李世民完这话的时候,一双闪着精光的眼睛直直地盯着王易的脸…

    第二十八章就怕不问

    第二十八章就怕不问

第二十九章 就这么简单吗

    第二十九章就这么简单吗

    (第四更送到!)

    知道李世民肯定会问询此事的王易起身对李世民恭敬地行了一礼,这才道:“陛下,吴将军感于当年民父亲对其的恩典,在得知家父因反对举兵叛唐而被辅公祏那奸人缢杀后毅然举城归降,并在将杭州的事务交给手下,之后,不顾手下人的劝阻,率身边一部军士离开杭州,除准备接应护卫民兄妹往杭州逃离的人马外,他们还想回江淮地搜民父亲尸首的下落,并伺机为家父报仇,但却在湖州以远一带与辅公祏的叛军残部遭遇上,因兵力过少,军士损失殆尽,最终只剩少数一些人逃回到杭州,与民会合,我们就此隐于山林间…此次吴近将军也随民来到了长安!”王易把他已经精心编造好的事情经过“源源本本”地详细讲了一遍后。

    原本王近所率的人马就是接应到湖州一带,并与追击而来的叛军交过手,只不过追击的叛军人数不多,战况没有王易讲述中的激烈而已,王近所率的人马折损也没那么多,但三人成虎,只要参加战斗的人都如此,那“事实”就是如此了!

    王易将事情经过讲述完后,再在李世民略现的惊愕中恳求道:“陛下,江南一带兵乱平息后,民这些年派出不少人去搜寻父亲的葬身之地,但一直无果,还请陛下替我们完成了这个心愿!”

    “原来如此,真的是一群忠心事主的忠义之士,朕听了都甚是动容!”李世民听了稍稍的松了口气,王易所的,与他所得知的,基本吻合,当下似安慰一般道:“晨阳,朕已经答应了兄长世果的请求,派员到江淮之地,查找父亲所葬之地,也责成江淮之地的官员,协助探查父亲尸首的下落,寻到之时,朕一定会给予其相应规格下葬的!”

    “多谢陛下恩典!”王易再次起身,对李世民行了个大礼。

    李世民示意王易免礼,在徐徐吐了口气后,又恢复了一副严肃的神色,用听上去平静的口气,直视着王易问道:“晨阳,朕问,辅公祏的叛乱平息后,江南一带很快安定下来,离叛乱平灭,至今已经过去了七八年,这些年们都在做些什么事?”

    “陛下,兵乱刚平时候,人人自危,领军护着民兄妹逃亡的家父属将怕再遇到什么意外,因此就率身边的一些人隐伏于山林间,和普通百姓一样生活,想等局势平静下来再作考虑,”王易着抬起头,看了两眼李世民,有点自嘲地道:“陛下,他们原本早就应该站出来,向官府表示归顺,但前些年因为民的一些意外之事,而一直不敢露面!”

    “的事?的什么事?”

    “当年兵乱刚起时候,家父手下的副将陈作率几千弟兄,拼死护着民和民襁褓中的妹王昙突围,在折损了大部人马后终于突围出来,但在突围过程中,民却遭遇不幸,因身下的坐骑负伤,摔落在山石堆中,碰伤了脑袋,民就此变成呆傻之人,那时民才十岁,至那以后,到贞观元年间,民差不多是失去神智,不会与人话,不会理事,当时我大哥还在狱中…他们怕民再出意外,也是希望一切由民拿主意,才一直隐伏着,直到贞观元年,又遭了另外一场变故…”王易把这些年的大概经过都讲了一遍,话间还有点唏嘘感叹的样子。

    他也不得不承认,世事真的神奇,甚至连他自己这个身体的“主人”,至今都不能完全相信人世间会发生这样的事,穿越的事会如此机遇巧合地发生了,而且现在就站在这位被人称之为“千古一帝”的君王面前解释其中的一些离奇之事。

    “竟然如此,后来又有何变故?”李世民脸上的疑惑已经变成了略微的惊讶。他对杭州一带的情况已经基本了解清楚,刚刚这般只是召王易来谈论事情前随着性子的问询,只要王易不撒谎,不推诿隐瞒,所讲的如他了解般,他就不会再追问什么了,但王易所讲的,虽然大部与他所了解的吻合,但一些奇事还真的让人产生好奇心,不成奇人身上当有奇遇发生?

    “贞观元年秋天时候,民在几名随从陪伴下,到钱塘江边上观看大潮,因为站在离江岸太近了,潮水又非常之大,民不幸被潮水卷入河中,再次撞伤了脑袋!”王易看着眼中闪着惊奇目光的李世民,带点苦笑地叹了口气,“当民醒转以后,发现失去多年的神智又恢复了,可以话,边上的人能认识,以往念过的书,习过的武都记得,也就服身边的人,出来与官府接触,并准备来长安…只是失去神智这五年间发生的事,却一点都不知晓了!”

    “当真有此等奇事?”李世民脸上吃惊的神色已经掩饰不住了。

    王易非常肯定地点点头:“陛下,民所言没有半句虚言!民也不知道这到底是福还是祸…”

    这话间王易还带着苦笑。

    在盯着王易看了好一会后,李世民脸上的惊讶神色淡去,变成了微笑,“福之祸所依,祸之福所伏,所遭遇的变故,却让变得如此与众不同,看似是祸,其实却是福,给西湖带来了新生,为杭州一带的百姓带来了福祉,是的大幸也,也是杭州百姓之福也!”

    李世民的话让王易心里一阵放松,但稍想了一下后,也咬着牙把想的话出来:“陛下,民觉得,这可能是落入钱塘江后,脑袋再次遭受撞击,开窍了,这自然是民的福,只是不知道暂时的福,会不会给民带来祸事,因此民不敢为此自喜!”

    “不以已之聪明谋不该谋的事,自然不会有祸事的,哈哈!”李世民眼中闪过一点特殊的亮光,马上就没了,依然用平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