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泱泱大唐 >

第190节

泱泱大唐-第190节

小说: 泱泱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多部落生存受到威胁,一些支持不住的部落举部南下内附,或者归降于唐。

    九月时节,突厥契苾部落酋长契苾何力和他的母亲、弟弟帅部落六千余户,计三万二千余口,向我大唐请附。李世民接受了契苾部的请求,诏命契苾部安置于甘州与凉州之间,任命契苾何力为左领军将军,进京任职,契苾何力的母亲也被授予姑臧夫人,其弟契苾沙门任贺兰州都督。

    一些较的党项、氐等羌族部落,也因气候恶劣,无法在草原上生存,纷纷上表请求归附内迁,以期得到大唐朝廷的资助,到目前为止,前来归附的大部落计有三十余个,共讲三十万余万口。

    这些情况殿内大部朝臣都是知道的,因此魏征此话后,有好些人站出来表示附议,其中有御史大夫温彦博,民部尚书戴胄等重量级大臣。

    还未归列的李靖似乎对魏征所的无动于衷,瞄了一眼站在身边的魏征和温彦博、戴胄等人后,再作礼奏道:“陛下,臣刚刚看了这些各地所报送的军情,从中可以看出来,这段时间吐谷浑人用兵的规模不,攻城者都有数万,并不是像抢掠一把就走的样子,臣想着接下来吐谷浑人可能会有更大规模的攻击行动,陛下应该急令各地边关守将,严阵以待,防止吐谷浑人可能的攻城行动!以免城池失守,不过这些都是被动之举,再好的防守还是不如主动出击来得好,正所谓,攻击是最好的防守,臣觉得,为了消除我大唐西北一带的边患,巩固对河套之地的统治,避免边州在吐谷浑大军攻击下丢失,应该举大军讨伐吐谷浑人…”

    李靖完,再作一礼,退回了班列中。在上一次朝议是否出兵讨伐突厥人时候,李靖曾经当殿与反对出兵的魏征有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殿上的诸臣以为,今日两人间又会起纷争,但没想到,今天的李靖在完后,马上退回了班列中,表明不想和魏征当殿争执。

    原本想与李靖再来一次当殿争论的魏征看到李靖退回去,有点泄气,但依然很强硬地表示反对,“陛下,臣反对李仆射之议,上一次朝廷举大军讨伐突厥人的战事过去才几年,民间还未得到足够时间的休养生息,再加上年内遭遇了百年难逢的大灾,臣觉得,此时讨论是否出兵征伐之事,都是不顾及民生之举,必遭天下百姓的反对,臣坚决反对在大灾之年出兵!”

    魏征完,也很快退回班列中,温彦博和戴胄几人再次表明自己的意见后,也退了下去。

    刚刚从泸州都督任上期满,改任左领军卫大将军的程知节程咬金在班列中听到有这么多的人反对,忍不住了,骂骂咧咧几步就蹦到殿前来,作礼后大声奏道:“陛下,这还要讨论什么,当然要打,让俺老程率一支大军,把那鸟吐谷浑人狠狠教训一下,不把全都砍成碎片,俺就不姓程,朝中怎么有这么多怕战的大臣,几年过去还是如此,谁要是再敢反对出兵,俺老程跟他没完!”

    刚刚他以为,李靖这般表示了,就不会有人出来反战了,但没想到还有这么多人站出来反对出兵,这让程知节暴跳如雷,马上冲出来骂人了。

    上一次讨论是否出征突厥时候,程知节也是站出来如刚才这般言语的,他是个极好战分子,话在所有大臣中最为粗俗,但甚得李世民喜爱,即使当殿辱骂其他朝臣,也没有治他的罪过。

    出征突厥的战事,程知节也随李靖出征过,作为恒安道行军副总管,但在那场战事中,这一道人马发挥的作用最,归朝后并没得什么封赏,这让程知节憋了一肚子气,许多年没捞到大的战打了,让他心痒痒的,刚回京时就和李世民发牢骚过,要皇帝在以后在战事时候,让他当一回主帅。今日他没有第一个跳出来请战,已经很让李世民意外了。

    “陛下,别理会那些胆如鼠的人反对,快决定出兵吧,让俺老程领兵,俺老程会领兵去收拾那些吐谷浑人的…”程知节继续在殿前唾沫横飞地大吼。

    程知节的痞相让朝中不少的大臣很是恼怒,但所有人都明白这老儿天不怕地不怕,有人跟他对着干就要和单挑,甚至被他当面折辱,这般瘋话出来,也没有什么人敢站出来反驳他。

    朝中大部的人都怕他,怕与他顶牛,甚至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这种深得帝宠的人也是如此,只有魏征、萧瑀等少数禀性非常耿直的大臣敢与程知节当面辩驳,甚至不惧程知节提出单挑掐架地威吓。

    “程爱卿,今日是朝议是否出兵的事,如何能这般事,退下!”李世民怒喝道。

    不过程知节这般,还是挺让李世民满意的,这样的疯话,正好可以堵住一些反对人的口。

    被李世民训斥了,程知节一点都没感觉到难堪,依然骂骂咧咧,“陛下,有人侵犯我大唐边关,如何能不战,若有人敢言不战,俺老程跟他没完…”不过也马上退回了班列中。

    程知节退下后,刑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很快站出列,作礼奏道:“陛下,吐谷浑人狼子野心,自我前隋时候,就连年寇我边境,我大唐立国以来,在我大唐对其示好下,也没有停止过兵事,并且吐谷浑王邈视我大唐皇帝,上一次诸夷尊长皆来长安朝贡之际,独独吐谷浑王慕容伏允未曾来长安,如此狂妄之国,如今又三番五次犯我边境,如何能听之任之,臣觉得,一定要举大军讨伐才是,”李道宗迎着李世民那赞赏的目光,挺直身子,大声请奏道:“臣愿领兵出征,替陛下扫除边患”

    李道宗刚完,兵部尚书侯君集马上紧跟着出列,以更加大声的语调奏道:“陛下,臣觉得早些年就应该举兵教训一下吐谷浑,如此多年,吐谷浑人犯边无数次,我边关兵备不少,与吐谷浑接壤的几州皆重兵布防,防而不攻,徒耗军资。臣以为,不若举重兵,一战平定吐谷浑,永绝后患,如今吐谷浑人连番犯我边境,再加上吐谷浑境内遭灾,实力受损,再加上攻我边半不克,士气受损,正是我大唐对其宣战的最好时机,臣愿领兵出征,扫荡青海之地!”

    “陛下,臣反对出兵!”新上任的礼部尚书陈淑达出列奏道:“陛下,臣赞同魏侍中所奏,如今我大唐遭大灾,实不宜妄动兵事,不然定会遭天下百姓反对,臣觉得,此段时间应以慰抚百姓,恢复民生为主!再者,吐谷浑如此穷荒之地,占之何用?臣以为,我方在边州防守即可矣,彼若来寇,以兵驱之;及其归去,怀之以德,即足可威服吐谷浑人也!”

    紧接在陈淑达之后,长孙无忌也出列奏道:“陛下,臣附议,我大唐境内今年水患严重,加之北方遭受雪灾,牲畜冻死无数,如此大灾之年,妄动兵戈实是有违天意,臣以为,即使要用兵,当待来年,百姓安定之后才可,再者,如今天寒地冻,实在不宜举兵讨伐”

    让长孙无忌非常意外的是,他的女婿,这个越来越得他赏识的王易,却在他奏言后,站出来与他唱对台戏了。

    王易看到这么多的重臣站出来反对出兵,连长孙无忌都是如此,有些急了,在长孙无忌归列后,马上站了出来,“陛下,臣反对,臣觉得,吐谷浑连番犯我边关,我大唐一定要举兵反击…”

    王易瞄了眼脸上气恼之色起来的长孙无忌,表示了一个歉意的眼神后,继续道:“贞观四年,我大唐军队平灭了东突厥汗国,自那以后数年,诸夷都老老实实地听服于我大唐,不敢有异动,但今年我大唐遭遇大灾,不少的夷人部落就蠢蠢欲动,图谋作乱,吐谷浑更是如此,若是听之任之,不以雷霆之势对其进行反击,那诸夷必定会以为,我大唐在遭灾后无力举兵事,他们会以吐谷浑人为榜样,群起与我大唐作对,不再听服于我大唐,如今就有这种趋势,乱事四起…若诸夷都不再遵我大唐的令,那我大唐边关必定会危机四起,那想必没有人愿意看到的…”

    王易吸了口气,提高语调,大声道:“陛下,因此臣以为,我大唐一定要举大军讨伐吐谷浑人,特别是在大灾之年,更是不能听之任之。若我大唐在大灾之后,还有能力举大军讨伐吐谷浑人,那诸夷必定会认为,我大唐虽然遭遇大灾,但对国力影响不大,必定会心生忌惮,不敢公然反叛,反之,必有更大的乱事。我们正是可以拿吐谷浑开刀,杀鸡骇猴,若我大唐迅速出兵,反击吐谷浑人的入侵,那必定会极大地震慑诸夷,让他们不敢叛我大唐!”

    “的在理,朕非常赞同,杀鸡骇猴,朕不能容忍吐谷浑如此狂妄,也不愿看到诸夷跟随吐谷浑叛我大唐,让我大唐边关再起大的乱事,”李世民大声称赞了王易此议,再威严地喝令道:“诸卿不必再奏,朕决定,举大军讨伐吐谷浑…”



第四章 请命出征

    第四章请命出征

    (感谢大柱辉书友再次两张月票的支持,感谢南太平洋书友的月票!^…^)

    李世民此言让殿上的诸臣都大吃一惊。皇帝竟然在王易奏言完后,马上表态了,有人在心里嘀咕,不成前面几位重臣的言论,还不如王易这一个少年人所奏的重要?

    因此李世民虽然下了定论,并令诸臣不要再议,但还是有人继续站出来,表示不同的意见,魏征也再次站出来,表示强烈反对在这种时候出兵。

    不过在听了王易所奏及李世民这般威严的喝令后,站出来表示强烈反对的,只有魏征和李世民下断言前不曾出来话的萧瑀,其他表示不同意见的那些人,表示强烈反对的人没有,他们所的意思大概就是现在已经快到寒冬时节,北方冰天雪地,不适合在这个时候举兵事,希望皇帝能在来年天气转暖后,再派大军出征。

    李世民没有接受魏征等人反对出兵的建议,但接受了一些朝臣们提请的建议,包括李靖等人的奏议,同意在年后派大军出征。

    如此迅速就做出了出兵吐谷浑的决定,这在大唐的历史上也是少有。诸臣都清楚地记得,上次决定举兵讨伐突厥时候,可是经过了数次朝议,朝臣们争论了许多场,从开始提议到最终决定出兵,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争论的激烈程度远比今天甚几倍,甚至有人都差点在朝堂上掐架…但此次却完全不同,今日只经过了几场并不算激烈的争论,皇帝就下定决心举兵出征。赞成的差不多还是那些大臣,反对的也是那几个人,为何就会出现这般情况呢?有点不太寻常!

    但皇帝既然已经做出了出兵的决定,并不再接受诸臣反对的意见,此议就如此定下来了。

    魏征和萧瑀等强烈反对派兵出征吐谷浑的大臣,也只得接受了这个现实,不再站出来抗辩。

    李世民挺是满意,在如今诸臣来朝议军情时候那愤怒的神色,铁青的表情都不见了,代之的是满脸的兴奋,斗志被激昂起来的李世民并没回到御座上就坐,而是站在殿上前侧,以尽量威严的口气再问诸臣:“诸位爱卿,朕想知道,何人愿意领兵,替朕将吐谷浑收拾服帖?”

    这次程知节的动作最快了,依然用他那粗大的嗓门吼道,“陛下,俺老程愿率兵出征。”

    李世民未置可否,只看了程知节一眼,眼睛就投向班列中的其他武将。

    在程知节后,李道宗和侯君集几乎同步站出来,表示愿意领军出征,替皇帝教训一下吐谷浑这只“鸡”,将吐谷浑教训的很惨,给其他那些“猴子”看看。已经被闲置好些年的赵郡王李孝恭也马上跟着站出来,表示愿意率大军,教训一下不愿听服于我大唐的吐谷浑。

    看到几位能征善战的武将站出来请命,李世民很是满意,但他并没表态,探询的眼神依然在朝臣班列中来回睃巡,最后眼光落在了老将李靖身上。

    几乎是在李世民将眼光落在他身上的同时,李靖大步站了出来,“陛下,臣在数年前曾领军出征突厥,对北地情况甚是熟悉,此次出征吐谷浑,臣也愿意再次领兵出征,替陛下扫平吐谷浑,将青海之地纳入我大唐的版图…”

    李靖站出来请命,不出任何人的意外,但李靖所的,却是非常出乎一些人的意外。刚刚前面诸将所,都是要好好教训一下吐谷浑,并没有要将吐谷浑汗国平灭掉,只有李靖如此,而且是用平淡的语气出来的,相比较前面程知节、李道宗、侯君集等那般中气十足的声音,李靖平和的声音更加让人感到惊异,也更让人动容。

    许多人也想到上次出征突厥前,李靖请命出征时候,也是用相似的语气在皇帝面前,会率我大唐将士,为皇帝扫平北方之敌患,还大唐一个安宁的北疆来。后来战事发展的过程及结局正是合乎李靖出征前所,东突厥汗国被灭,大唐的北疆再没有大的敌患。

    今日李靖明确地了,会率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