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开棺发财 >

第17节

开棺发财-第17节

小说: 开棺发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我跟小李已经见过面,但是坐定之后,莫生还是给我们彼此介绍了一下,原来,小李是莫生的亲戚,又是西北大学考古系的研究生,跟他坐在一起,说我心里面不羡慕不自卑那是假的,可是更多的是不服气,因为我们之间本不该有这么大的差别。当然,莫生总算给我留了点面子,就说我是生意上的伙伴。

  “事情就要从这块龙凤呈祥佩说起。”莫生终于进入正题:“这个图案所代表的意思,你们应该都知道吧?”

  这问题太简单了,我立刻回答:“龙凤呈祥,当然是代表着男女好合,我爸结婚的时候,就是用一床绣着龙凤呈祥图案的被子把我妈娶过门儿的。”

  “没错!”莫生笑了笑说:“不过这个民间的龙凤呈祥图案,跟中国古代皇宫里面的相比,是有所不同的,民间的图案往往是龙凤各占一半,但是在古代的皇宫里面,龙代表着皇帝,凤代表着皇后,所以龙往往在图案中占据主导地位,比凤大,而且更加威武。”

  原来如此!我可从来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但是也有例外。”小李又补充说:“历史上,曾经有两度女性主宰朝政的特殊时期,一是武则天在位的时候,凤不比龙的地位低,二是到了晚清慈禧太后手里,凤就完全压在了龙的头上,这在她定东陵陵寝的隆恩殿石雕图案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哇,好厉害!”莫生赞许道:“慈禧太后墓里面的状况,连我都没有那么清楚!”

  我低头看了看手里的玉佩,于是就猜测:“既然这样,那这块玉佩应该也是民间的东西了?”

  玉佩上的龙凤,一个居左,一个居右,但又互相交接融合,看不出谁大谁小、谁上谁下,按照刚才的说法,似乎就应该是民间的图案了,不过我也有些疑惑,因为这玉佩所在汉墓的主人,看起来也绝不简单,按照老头的说法,他是仅次于诸侯王一类的人物,老头盗墓这么多年了,这点事情应该不会搞错。

  果然,莫生立刻纠正了我:“周生,那座汉墓的规格很高,就差黄肠题凑了,这玉佩怎么可能是民间的东西?!”

  “可是它图案上的龙凤是一样大的!”我不解地反问。

  莫生还没来得及说话,小李已经替他回答了:“龙之所以比凤大,那是因为皇帝自诩为龙,可是最早的皇帝就是秦始皇了,所以在秦朝之前,可能龙与凤还是一样大小的,这么说来,这块玉配虽然出自汉墓,但它本身却是先秦时代的器物。”

  “对啊!”我忍不住拍掌,这么简单的道理,我怎么就没有想通呢,莫生早就跟我提过这玉佩制作的年代极早,起码是殷商时代的东西,我刚才只是一时没想到秦始皇是第一个皇帝,而只有从他开始,龙才压过了凤。

  “其实,第一个自命真龙天子的人,是汉高祖刘邦。”莫生总结说:“秦始皇虽然让他的嫔妃们戴上了凤钗、穿上了凤头鞋,可是他并没有自称为龙,倒是后人才称他为祖龙的。”

  “好吧,就算这玉佩是先秦的器物,那个时候,龙凤都是一样大小的,那又怎么样呢?”我问莫生,我觉得他有点小题大做,而且这跟宝藏又有什么关系?!

  “还不奇怪吗?正因为皇帝自诩为龙,又把皇后嫔妃称作凤,所以民间的百姓才效而仿之,把龙凤呈祥比作男女好合,可是在这之前呢,龙凤呈祥又代表了什么意思?你这块玉佩被雕刻成这样的图案,又有什么目的?”莫生反问我。

  他这样一问,我倒也有点傻了,因为龙凤呈祥这个图案,实在是太稀松平常不过,在我们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它是那样的随处可见,甚至还带着一点点庸俗之气,试问又有谁会想到,这个图案在秦朝以前,居然还代表着另外一种不为人所知的神秘含义?!

  我看了看小李,却发现他也是一脸茫然,只好勉强猜测说:“有没有这样的可能,龙凤呈祥在先秦时期早就代表着男女好合,秦始皇也好、汉高祖也好,都只是从民间的习俗中学来的?”

  “没有这个可能!”小李立刻否定了我:“越是在古代,先进的文明越是掌握在统治阶级手里,像这类文化上的产物,也同样是自上而下地传播的。”

  不服气不行,小李虽然不知道答案,但却非常有力地推翻了我的假设。

  “会不会只是巧合而已?”我想了想又说:“又或许那名工匠,觉得把龙和凤放在一起比较好看?”

  “当然不会了,先秦时代的玉还非常珍贵,工匠雕刻一件玉器都是有目的的,是受命而为,如果再追溯到玉器时代,也就是青铜器时代之前、新石器时代末期的这个阶段,玉器完全都掌握在神职人员手里,是专门用来祭祀的礼器。”莫生告诉我。

  我明白了他的意思,莫生曾经提过这块玉佩上有良渚刀法的痕迹,而良渚文化,显然就是那个玉器时代的典型代表,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雕刻这块龙凤玉佩的人,当然是有着明确的目的。

  沉默良久之后,莫生看到我和小李都已经哑口无言,才终于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我是这样看的,在那个时代,龙凤呈祥不只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是一门科学。”

  “科学?!”我和小李同时惊诧道。

  “是的!”莫生点点头:“这门科学,很可能就是最古老的风水术。”

第三十一章

  我一听到风水术这三个字,顿时吃了一惊,这不就是老头精通的那一套吗?

  “风水术也是一门科学?”我不免有些疑惑。

  “以今天很多人的眼光看来,风水或许是封建迷信,甚至是一门巫术,但是对于古代的人来说,确实是把它当作一门科学来研究的。”莫生解释道。

  “那它究竟是不是科学呢?”小李也表达了他的疑问。

  “风水中的确有很多神秘的东西,连我们今天的科技都无法解释。”莫生回答。

  要是在以前,或许我也理解不了这一点,可是自从遇见了师父、经历了这么多事之后,我已经越来越体会到了风水的神奇之处,对了!所谓最古老的风水术,即便不是最高明的那种,也应该包含着风水最根本的原理,因为天下风水术皆出于此,必定万变不离其宗!

  我随即想到,难不成这莫生跟老头一样,实际上也是一名风水先生?他说这玉佩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宝藏,会不会就是在说,只要学到了这龙凤呈祥图中隐含的风水秘术,就等于掌握了开棺发财最厉害的功夫,天下所有坟墓里的宝物,从此便可任意盗取?!

  原来如此!我终于恍然大悟!仔细想想之后,我觉得这其实也很不错,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这回虽然不能直接发财,但却能学到长远发财的本领,相比之下,当然是后者更为值当了。何况我也一直担心,以老头那种奸诈的个性,要他主动地教会我全套的风水术,恐怕是痴心妄想,现在好了,且不说这莫生比老头要好相处得多,即使是这龙凤图背后所隐藏的风水术,恐怕也要比老头那一套远远高明,我如果真的学会了,何必还冒着当替死鬼的风险跟着他。只不过,老头的盗墓经验更丰富些,但这个应该不是最难,时间长了,自然能够积累起来。

  我这边胡思乱想之际,莫生又在继续说他的龙凤故事:“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是风水术中所谓的四神兽,朱雀就是凤凰,所以龙与凤,其实就是四神兽中的两种。”

  “莫生。”小李突然插嘴:“在河南濮阳一个距今六千多年的墓穴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具骷髅,两边有用蚌壳摆出来的左青龙右白虎的图案,这是否也是最早的风水术呢?”

  “很有可能!河南濮阳号称是颛顼帝的遗都,其实这风水术,或许可以一直追溯到三皇五帝的时代了。”莫生点头说:“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分别代表着震、兑、离、坎四仲之卦。震相为雷,雷声霹雳,能震动万物,所向皆破,龙乃是鳞族之长,主管雷电风雨,所以它本身是水中之物,性属阴;离者,明也,离与丽两个字古音相通,所以离就是美丽明亮的意思,也是百鸟之王凤凰的象征,凤凰涅磐,重生于烈火,所以属阳。在先秦时代的风水术中,龙凤呈祥,其实就是阴阳交融之意!”

  “原来是这样!”我再次恍然道:“后世所说的龙凤呈祥,虽然专指男女好合,但和先秦时代的意思相比,不也差不多了?”

  “恰恰相反!”莫生摇头说:“风水术中,龙属阴、凤属阳,但后世流传下来,男人是龙,女人才是凤,岂不是阴阳颠倒了过来?”

  不错!他这样一解释,我终于明白了这玉佩的珍贵之处,可以想像,当初雕刻这块玉佩的目的,绝不是作为男女定亲的信物,而很有可能是作为一件象征着风水的器物。

  但是,了解了这一点又能怎么样?莫生虽然帮我搞懂了龙凤图在风水术中的含义,但这个笼统而简单的含义,还是根本无助于帮我们学会其中的奥秘,更不用说拿来作为开棺发财的本领了。

  正在失望之际,莫生又说话了:“周生,那天我听你描述汉墓中的壁画,有一个场景引起了我的注意,你说那墓主人在生前的时候,曾经去拜访过一位受人尊敬的大人物,那个大人物领既不是皇帝,也不是什么诸侯王,却像是一名大巫师,现在,你是否已经明白这名大巫师的真正身份?”

  “既然我们现在把古代的风水术称为巫术,那么这名大巫师的身份,应该就是古代的风水大师了。”我点头回答:“难怪他的地位这么高!”

  “不错!”莫生继续说:“其实那个时代的人,做任何一件重要的事情,都要先问过风水师,如果风水师通过算卦,觉得不应该做,或者认为时机不合适,那人们绝对是视为金科玉律的,不敢有丝毫违背。你见到的那个墓主人,他之所以去拜访这名大巫师,很有可能就是去向他问卦的。”

  “可是后来,墓主人还是被人追杀致死,身首分离,连个全尸都没能留下,可见那名大巫师也不能保他的平安。”我笑着说。

  “这其中的原因,就不是我们所能猜测的了。”莫生也笑了:“不过,或许我们还有机会找到这名大巫师所在的地方,把他请出来问问,当年是否帮这墓主人算过一卦。”

  “什么?!”我愣了半天,心里揣测着他的意思,他说要把大巫师请出来问问,当然是开玩笑的,可是他说有机会找到他所在的地方,却显然不是说笑,这不就是说要去盗他的墓吗!可是这名大巫师姓甚名谁,葬在哪里,又从何得知呢?

  “自古相传,山海经一书,乃是大禹和他的助手伯益所著,但是书中所记载的是何方地理,却难倒了所有的人!”莫生感叹道:“海内西经中说,‘昆仑之墟,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墟,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可是大荒西经上又说,‘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另外,据海内南经记载,‘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栾,其木若枢,其名曰建木。在契窳西,弱水上。’,后人根据这些记载,多方考证,终于得出结论,昆仑山乃是天地的中心,山下有一条河叫做弱水,山上有一棵通天大树,叫做建木,在一些神话传说当中,这建木是连接天地的天梯,伏羲、黄帝等人就是通过这棵建木上天入地的。”

  这一通话没头没脑,又听得我莫名其妙,正觉得头疼之际,莫生歇了一口气,继续说道:“神话固然不可信,但是古代的神话,往往有着现实中的原形,周生,在你描述的壁画当中,那名大巫师背后有一棵参天大树,高得几乎要碰到天上的太阳了,你想,这会不会就是山海经中所讲的建木呢?”

第三十二章

  莫生根据我给他描述的墓室壁画,联想到《山海经》中所记载的建木,并想以此找到那名大巫师所在之处。这主意让我茅塞顿开,精神为之一振,但仔细想想之后,又觉得太过虚无缥缈,于是就摇头说:“在那个时代,人类对地球植被的破坏能力还非常弱小,可能到处都有巨大的树木,这汉墓壁画上的大树,可能出现在任何地方,或许跟建木毫无关联。”

  “不错,其实仅《山海经》一书中,有记载的大树就有不少,可是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却只有两棵,一棵是扶桑,据传远古时代的十个太阳就居住在扶桑树上,而另一棵就是建木。”莫生解释道:“我之所以怀疑那壁画中的大树就是建木,是因为《山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