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坦克战 冯·梅林津 [德国] >

第39节

坦克战 冯·梅林津 [德国]-第39节

小说: 坦克战 冯·梅林津 [德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目的,巴尔克将军要我来指挥第8装甲师。
  七月十七日傍晚,我试图与第13军取得无线电联系,以便与它协商,要它于七月十八日向南冲击,同时,第8装甲师则向北实施突击,但通信联络没有沟通。于是我召集各团团长,说明我的计划,我特别强调了这次出击在道义上的重大意义,因为这一行动将决定被围的4万战友的命运。我们完成这个任务是不那么容易的!强大的俄军坦克部队已经在布罗迪以南突入了我们的阵地,并在第13军和第48坦克军之间部署了配有反坦克火炮的步兵。
  为了不致在指挥上发生混乱,我令前沿的步兵部队在夜间归装甲团指挥。途中,使我感到吃惊的是,我们的步兵再过半小时就要发起冲击了,却向南撤了下来。当我问到装甲团团长时,他坦率地说,是他命令撤退的,因为他想在发起冲击以前调整一下部署。我立即撤了他的职,这种自行其是的作法,使我们遭到不可弥补的损失。宝贵的时光浪费掉了,更糟的是,俄军察觉到了我方的活动,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布设了新的地雷场,并集中了坦克和炮兵。在这种情况下,我已没有选择余地,只好取消这次计划中的冲击。我们别无他法,只有集中坦克部队实施出敌不意的快速冲击。根据以往的惨痛教训,我懂得,如果让俄军有时间组织防御,我们成功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两天以后,由拉什和兰格将军指挥的第13军主力,来到了我们的阵地跟前。在夜间收拢在一起的人群成密集队形,一边呐喊着“杀呀”,一边向敌人冲击。这些挺而走险的人群的冲击,是一场生死搏斗,许多人冲过了俄军的封锁线,就这样得救了。但是,所有的火炮和重武器都只好丢掉。这样,在俄军的正面打开了一个大的缺口,科涅夫元帅的坦克由这个缺口一冲而入,在加里西亚南部的整个德军阵地是守不住了。
  七月二十七日,我们放弃了利沃夫。八月一日,科涅夫的军队占领了留布林,并在华沙以南宽大正面上进至维斯瓦河一线。第4坦克集团军被赶过了维斯瓦河,第1坦克集团军连同第48坦克军被迫退到喀尔巴阡山一线。谁也不得而知,这种可怕的退却什么时候能结束。这时,巴尔克将军被任命为第4坦克集团军司令官。两个星期以后,我当了这个集团军的参谋长。
  巴拉奴夫登陆场
  一九四四年八月初,德国面临着全面崩溃的威胁。诺曼底的美军已在阿弗朗什突破。巴顿的第3集团军即将开始向布列塔尼和昂儒大举进军。在意大利,同盟国军队已抵达阿尔诺河一线,佛罗伦萨即将陷落。在德国,七月二十日在希特勒总部发生炸弹爆炸事件以后,对最高统帅部的许多人进行了屠杀,严重地影响了整个军队的指挥。东线更是灾难重重,整个东线都要瓦解了。
  希特勒在八月三十一日的会议上说:“我相信,再没有比东线这一年的情况更坏的了。当莫德尔元帅到职的时候,‘中央’集团军群已经处于无可挽救的境地。” ' 注:见《希特勒指挥战争》。莫德尔于七月接替指挥“中央”集团军群,同时仍继续任“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官,由哈普上将为该集团军群副司令官,代替他指挥。七月二十日,古德里安接替屈希勒尔出任陆军总参谋长。 ' 七月末,波罗的海第1方面军司令官巴格拉缅元帅在德维纳河以南突破我防线,抵达里加湾,分割了“北方”集团军群。八月二日,波兰地下军举行起义,并占领了华沙的大部地区,此外,科涅夫元帅的方面军在宽大正面上进至维斯瓦河一线,构成分割第1和第4坦克集团军的威胁。
  当巴尔克将军和我到达第4坦克集团军时,总的情况就是这样的。该集团军曾试图在维斯瓦河与桑河汇合点附近的维斯瓦河大湾一线建立一道防线。这时,俄军重兵集团已在巴拉奴夫渡过维斯瓦河,并大有由南向北摧毁我防御之势。我第56军防守索列获至皮里查河一线,俄军在该地带内已经建立了两个登陆场——在科泽尼采和伊瓦果罗德 ' 注:波兰人叫丹布林。一九一四年十月,这里曾展开激战,尼古拉大公爵的军队试图在维斯瓦河以西建立登陆场。 ' 附近。从索列茨往西到奥斯特罗维茨是我第42军的防线。该军右翼是暴露的。第3坦克军仓卒开来,以便向第42军右翼靠拢(见图54)。在维斯瓦河以南,第17集团军正在克拉科夫地域由火车卸载,其任务是掩护第1和第4坦克集团军之间的缺口。这时,在贝列梅什尔以西渡过桑河的俄军,被我第24装甲师所阻 ' 注:该师卓越地完成了任务。它建立了若干个战斗群,在宽大正面上行动,并多次攻击俄军。它采取“打了就跑”的战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机动力,为第17集团军在喀尔巴好山和维斯瓦河之间建立新防线争取了时间。 ' 。
  八月五日至九日,巴拉奴夫的形势非常危急。第42军处于俄军强大坦克部队的重压之下,所幸它是一支精锐部队,有着出色的指挥官。防御是纵深梯次配置的,后面由后勤分队的人员组成了“坦克歼击队”,以对付突进来的俄军坦克。在第42军进行防御的时候,巴尔克派出第3坦克军攻击俄军的左翼。结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阻止了俄军的进攻。这时,第48坦克军,已经开到了这里,在该军的支援下,使敌军在巴拉奴夫的登陆场大大缩小。古德里安在《坦克指挥官》一书中说,“在这一地域内一场大灾难终于得以避免,要感谢精力充沛而富有指挥才能的巴尔克将军。”
  当我们发觉,我们不能彻底消除巴拉奴夫登陆场时(我已经着重指出过,俄军建立登陆场的速度是惊人的,他们可以很快地使登陆场牢不可破),巴尔克决定清除第56军当面的两个登陆场。为此他决定使用压倒优势的技术装备和最低限度的兵力。对俄军两、三个师防守的科泽尼采登陆场实施突击时,我们只用了六个营的兵力,但支援他们的炮兵却有120门自行火炮,第42军的炮兵,3个装甲师的全部炮兵,另外还调来了两个迫击炮旅。特别是第42军集中炮兵的作法是很大胆的,因为我们在巴拉奴夫附近的炮兵连的每个发射阵地上只留了一门火炮。火炮都在夜间拖到科泽尼采地域,发射以后立即返回原阵地。
  炮火准备是短促的,但火力很猛。自行火炮都集中使用。在这样的猛烈火力下,俄军的抵抗被粉碎了,尽管他们的一些士兵和分队表现无比勇敢,但也无济于事。下面是他们的一段无线电通话内容,是我们在炮火准备时节截听到的:
  A:“守住你的阵地!”
  B:“我完蛋了。”
  A:“援兵马上就到!”
  B:“让你的援兵见鬼去吧,我们早给打散了,你的援兵再也找不到我了。”
  A:“最后一次警告你,不许用无线电讲明语,你最好把你手下的人枪毙掉,总比给敌人杀死强。”
  B:“54号,同志,如你愿意了解情况,我可以告诉你,我身边只有一名报务员,再没有谁可枪毙的了。”
  在这同时,波兰总的形势有很大改善。华沙起义看来威胁性是很大的,但由于俄军没有能够与暴动的波兰人接上头,紧张形势有所缓和。在这一地带战斗的德国第9集团军的看法是,俄军汽油和弹药储备已经用完,想突破我军防线已无能为力。这样,红军就不能援助波兰人,于是他们的抵抗被一次次地压制下去了 ' 注:俄国拒绝让英美使用他们的机场去接济波兰人,这就使他们的行动更不好解释了。正象古德里安所说的,“这正是说明同盟国分道扬镳的事例之一。” ' 。波罗的海沿岸的形势也有所改善。新任总参谋长古德里安将军说服希特勒下令撤出爱沙尼亚和拉托维亚。九月十六日,德军由库尔兰德向里加突破,使“北方”集团军群能再次与“中央”集团军会合。在这场战斗中,我的老朋友斯特拉赫维茨表现非常出色。
  不幸的是,罗马尼亚的形势却出现了灾难性的变化。安东尼斯库是德国的忠诚朋友,对军事形势也有清醒的认识。他建议放弃摩尔达维亚和比萨拉比亚,沿喀尔巴阡山建立一道牢固的防线,一直延伸到加拉茨和多瑙河河口。这一设想当时是很重要的,因为德军预备队已被调到北面,去恢复波兰的态势。另外,还出现了将在罗马尼亚发生背叛行为的可怕谣传。因此,在瓦拉西亚集结德军部队是十分必要的。结果一样也没有办到,当红军于八月二十日发动进攻时,罗马尼亚师都倒向了俄军,并且调转炮口打击退却的德军。我们原来的盟军占领了多瑙河和普鲁特河的渡口。结果,德军的16个师全部被歼。我们在巴尔干的阵地丢掉了,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均被俄军占领。九月,俄军又侵入匈牙利。
  这时,第4坦克集团军还在固守维斯瓦河一线,但巴尔克将军和我都认为,在这相对平静的地区不会再坚持多久了。诺曼底战役以莫尔泰因和法莱斯的惨败而告终,巴黎于八月二十五日陷落。巴顿第3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向东已插到德国的国境一线。九月,巴尔克将军应召去希特勒总部,他被任命为西线“G”集团军群司令,我则随他去当参谋长。我终于和俄国战场永别了,出发到另一个战场去。
  第十九章 红军
  俄国军人的精神状态俄军的战术各兵种的特点没有辎重的军队红军的空军红军是不能战胜的吗?
  在这一章里,我想总的谈谈对红军的印象。自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军在同俄军打仗时所获得的经验,在价值上将逐渐降低,这就需要对俄军的能力有新的估价。然而,俄国军人的特点和素质以及其作战方法,未必有什么本质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对正确估价俄国的军事力量,是一个可靠的根据。
  俄国军人的精神状态
  西方文明人士,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会了解俄国人的性格和灵魂 ' 注:当然,我晓得,斯拉夫人是从西方移居俄国的,原来都是欧洲人。但在蒙古于1241年入侵并连续统治了两个世纪后,给俄国人的观点和性格掺上了亚洲人的特点,并使俄国得到发展,这一点是沙皇政权也承认的。 ' 。其实,只有了解俄国人的性格,才能真正了解俄国军人的素质以及他们在作战中表现出的各种优点和战斗方法。战士的坚强性和他们的精神状态,永远是作战中的首要因素,常常比兵力兵器的数量都重要。自古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不能例外,我想,将来打仗恐怕也会是这样的。
  永远也不能事先猜出,俄国人要干什么!他们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根据经验可以轻而易举地判断出,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人将作些什么,但是对于俄国军人可是例外。俄国人的天性不寻常、而且是复杂的,就象他们的辽阔的、难以捉摸的国家一样。很难想象,他们有多大的忍耐力,他们无比英勇顽强,但有时又表现十分懦弱。竟有过这样的情况,俄军部队不怕流血牺牲一次又一次地击退德军的冲击,但是遇到对方一个小小的突击群,却突然逃窜。有时,俄军的步兵部队刚听到枪响就慌了神,但第二天同是这个部队又勇猛顽强地投入了战斗。俄国人是反复无常的,今天他可能根本不考虑翼侧的安全,明天他可能又害怕翼侧受到威胁。他们对一般战术原则采取玩忽的态度,对他们的条令则字字信守。这或许是因为,他们不善于独立思考,对自己的行为也并不检点,只是根据他们的情绪来行事,这是西方人所不能理解的。从本质上看,俄国人生性骁勇,但是又受着一定的感情和本能的制约。他们的个性是不稳定的,很容易受群众的影响,而他们的吃苦耐劳却是从长年累月的病苦和穷困中磨练出来的。由于具有这些固有的特点,俄国军人在许多方面都优于更有觉悟的西方军人;而西方军人只能以智力和精神上的优越性来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
  俄国军人的另一特点是,他们置生死于度外,这对西方人来说是很不理解的,俄国人踏过他们许多同志的尸体时,可以无动于衷,他们常常以漠不关心的态度埋葬他们死去的同胞,而对待他们自己的死,也并不动心。对他们来说,生命没有什么特殊价值,象一件普通的东西,可以随便抛掉。
  俄国军人以同样冷漠的态度忍受寒暑和饥渴的痛苦。天大的困难也不会对他们的精神产生影响,他们缺乏虔诚的宗教式的稳定情绪,他们喜怒无常,时而象野兽一样残酷,时而又出现了纯朴的仁慈,他们有同伙在一起时,对敌人表现出满腔仇恨和无比的残忍,但在同他们个别相处时,他们又表现出友好和宽厚。具有这些特点的俄国人,多半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