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告别婆娑 >

第5节

告别婆娑-第5节

小说: 告别婆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耙抵档媒袒岱馐サ模行┤艘晕倚戳耍加檀笫椋荆↗ude),其实我根本没有。我跟多玛斯一起建立过一个小门派,造访过波斯,但我没有历史所谓的那个殉道热潮,我只是正好赶上了时机,就被封为圣人了。葛瑞:你是幸运的家伙!达太,我能不能应征你这样的工作?
  阿顿:你现在已经在做了大!你到底要不要我们继续教你?
  葛瑞:要!主要是因为自从上次跟你们会面以后,我对真神的看法改变了,我觉得祂比较值得信赖了。也许祂真的无意跟人作对,也许我过去的痛苦或现在的问题并不是祂的责任。
  阿顿:不错,我的弟兄,你很不错。
  葛瑞:但我得再确认一下,你并不是说,上主没有创造某一部分的娑婆世界,你是说,祂跟整个宇宙一点关系都没有,<创世纪>里有创造论全是胡扯!
  阿顿:这样吧!我们还是先把过去的旧账为你澄清一下吧!我们来此的目的并非要贬低某人某派,然而,你若不接受他们的教条,便已触犯了他们的大忌,我们已经表示过了,我们不过重申彼此都有不同意(agree to disagree)别人教义的权利而已。大家都不难看出,《旧约》里最重要的一面就是法律,以及对不遵守法律条文的惩罚。虽然罪与罚这个因果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你们想的那样,但为了建立一个有秩序的社会,订立法规本身并没有错。两千年前的多玛斯和我都十分尊重《旧约》,但我们那时已经逐渐看清,当时的法律跟你们现在的法治体系一样,后来只为维护法律条文而存在,逐渐和正义脱节了。《旧约》里除了一些可怕的威胁语句以外,也有不少相当优美深奥的句子,即使到今天,我们依旧能够接受。
  但你若翻一翻<创世纪>的故事,就会碰到相当严重的问题,早在《圣经》尚未写成以前,就有不少颇具思想的教派中人,看出这个故事的破绽了。故事是这样说的,上主创造了世界,看到样样都很好。葛瑞:祂在为自己的作品吹嘘。
  阿顿:于是,上主继续创造了亚当,并且帮他找了伴侣夏娃,生活像个乐园似的。但是,上主为他们订了一条法规:你们样样事情都可以做,尽量繁殖下去,甚至把自己整个半死都行,但绝对不可吃那棵知识树上的果子。于是,蛇开始干它的好事,夏娃咬了一口,还引诱亚当(那你们就有理由把所有的账算在女人头上了),结果,亚当也咬了一口。于是,代价可大了,那个怒气冲天的大造物主一脚把亚当夏娃踢出了乐园,甚至还警告夏娃,为了她的好,从此她生小孩时会受产痛之苦,这下子她总该学乖了吧!暂时在此打住一下,如果上主是真神的话,祂不是全知全能的吗?那祂岂会不知道一切后果?连现代的父母都知道,你只需告诫孩子不可以做某件事,保证他一定会去做。如果上主是个无所不知的真神,祂究竟在干什么?葛瑞:显然,上主设计陷害自己的儿女犯错,如此祂才有理由且得意地为自己所主导的事情将人类痛惩一番。
  阿顿:听起来确实这样,不是吗?但上主真会干这种事吗?如果你有孩子,你会做这种事吗?你怎么可能信任这种神呢?若在现代,祂一定会被控告为“虐待儿童”。那么,真相究竟如何?答案非常明显,任何只要愿意摘下眼罩,都能看出,真神绝不会干这种事的,祂不是白痴。<创世纪>的故事不过是象征性的,比喻无意识的心灵是怎样造出世界和一具一具形体的。你们一向不敢面对背后的理由,但那正是你们来到世间所要学习的悟性与觉力。
  葛瑞:从你这些话和先前讲的那一套,我可以推测,J兄并没有接受<创世纪>与《旧约》里面的侏罗纪观念;他所教的其实更具原创性,只是大部分的人都无法接受,所以他们用自己相信的一套去取代J兄的说法了。白莎:对。J兄通常不提那些与真理不符的《圣经》章节,他为人诠释的《圣经》,不只正确还有事实凭据。他绝没讲那些地狱之火或惩罚报应那类陈腔滥调,那是施洗者约翰的说法,但约翰也有他宁静的时候,“爱你的仇敌”这句话就是出自于他,而不是J兄说的,J连仇敌的概念都没有。人们不知道,在那时代,约翰比J兄有名多了,约翰说的才是当代人真正想要听的话。这是世间成功的关键,不论从事哪一类行业,“供应”必须对上“需求”,只要你有别人想要的东西,你就会成功。人们(包括你们的心灵领袖在内)总是要把世间的富裕灵性化,你不知道这观点真够庸俗的,你在世上多有钱或多成功与你在心灵上悟性多高,根本是两码子的事。“五饼二鱼”的故事只是一种比喻,实际上并没有发生,它只表示,即使在特质世界里,你也可能接受上天的指引,学习如何活在世上。这事我们以后会提到,但别再企图把金钱灵性化了,虽然金钱和成功本身没有错,但它们根本没有什么灵性。顺便在此一提,教会把J兄的一句话“西泽的归西泽,上帝的归上帝”诠释得妙不可言,教会却利用这说法来鼓励信徒捐献去了,J兄当时根本不是谈钱的事情,他只是说:“让西泽拥有世上的一切,因为它们原本是虚无的;让上主拥有你的灵性,因那才是一切的一切。”他真是一位充满爱与智慧的恩师。许多人认为约翰和J兄都属于厄色尼派(Essenes),他们当时确实拜访过厄色尼派,也有些交情的,但他们都是云游者,从未参加过这个门派,后来厄色尼派慢慢冷淡了J兄,比较喜欢施洗者约翰,因为他比较尊重他们的法律与信条。他们最后开始憎恨J兄,因为他不太买那些宝贝法律的账了,当J兄死亡的消息传到Qumran时,为他掉泪的寥寥可数。三十五年后,大部分的厄色尼派信徒都跑到耶路撒冷去参加反抗罗马统治的革命了,他们和大伙儿一样都认为末日快到了,你知道,就是光明之子大战黑暗之子这类无聊的故事,结果惨不忍睹。厄色尼派信徒靠刀剑而活,结果也死在刀剑之下,现代的神学家把他们和<死海卷轴>(Dead Sea Scrolls)推崇得像什么似的,就爱你们老爱把过去一些人歌功颂德成灵修大师,其实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他们跟你一样都是普通老百姓。你们这一代有人认为玛雅人由地球上羽化升到某个灵性悟境去了,究竟是什么让你们以为他们都大彻大悟了?他们还停留在杀人祭天的阶段呢!你想他们的灵性会高到哪儿去?他们只是一堆老百姓,就像厄色尼派、欧洲人、美国印第安人,跟你没两样。接受这一事实之后,我们就可以继续探讨下去了。葛瑞:这么说来,我实存无需如此崇拜古代的经典书籍,就像目前我为了做生意而钻研那本《战争的艺术》?[注:The Art of War;即《孙子兵法》]
  白莎:战争哪有什么艺术可言,根本就是神经错乱,其实这也不足为奇,你们一心想要提升世界的意境,故意把什么都精神化了。我不只是指《孙子兵法》一书而已。你们迟早会明白,你不可能把根本没有灵性的东西灵性化,也就是说,你不可能把娑婆世界里的任何东西灵性化,真正有灵性的都在世界之上,那才是你的真正归宿,也是你迟早要回去的家乡。你们有意把世界万物灵性化的另一个例子,就是你们把南美洲热带雨林想得那么浪漫,好像地球上最神圣之地似的。如果你们能用快速放映影片的方式,观察到地底下发生的事情,就会看出那儿的树木都在彼此抢夺水源,如同雨林中所有生物一样,都在为生存斗得你死我活。葛瑞:乖乖,原来那儿也是“树咬树”的世界!抱歉,我又插嘴了!
  白莎:这一切再把我们领回到我们的弟兄J兄和他的讯息这儿来。当初有几个相当关键的因素让我们当时无法领会J兄的教诲,故在此提出,因为那将来也可能妨碍了你了解他的讯息。
  首先,这些话是直接针对你而说的,不是为其他人讲的,因为没有所谓的其他人存在,外面没有任何人在那里;但光是这样说还不够,你必须迟早经验到这一事实才行。这个经验远比世上任何法宝更具有释放的力量。我们当初听不懂J兄的讯息最大的原因在于,我们老把自己先入为主的信念硬套在他头上,J兄在那边激励我们提升到他的层次去,我们这群门徒却在这边拼命把他往下拉到我们的层次来。我们那时虔信《旧约》,我现在可以告诉你,我们那时对J兄的认识,不可能不透过当时旧信念的过滤网。他确实是个救主,他所传扬的绝非当时那种代罪羔羊式的救恩,他一直想要教我们如何善尽自救的责任。当他说,他是道路、真理、生命时,意思是说,我们可以跟随他的楷模,而不是相信他这个人。你不该荣耀他那有形的身体,连他都不信赖自己的形体,你干嘛要信呢?我们那时都犯了这个错误,希望你不要重蹈覆辙。今日,许多人透过《新约》的眼光或是新时代的角度去看他,但你如果真的懂了他的讯息,你绝不会把它跟一般教诲相提并论的。葛瑞:历史上不也常常出现一些跟J兄一样大彻大悟、了解终极真相的人吗?
  白莎:有是有,但并不常见。代代确有高人出,未必来自同样的心灵学派,这已将我们带入另一个重要的主题了。不论你信仰哪一个宗教或学派,并不足以评断你的觉性或悟境有多高,有些教会人士已经修真到极高的境界,有些信徒则是信口雌黄的愚人,这在所有的宗教、学派或灵界里都一样,毫无例外。葛瑞:为什么呢?
  白莎:阿顿,你愿意答复这一问题吗?
  阿顿:当然!其原因是,在回归上主的路上,你需要历经四种基本的学习境界。而在学习过程中,人往往会不由自主地从一种境界到另一种境界之间跳来跳去。每境界都有它特殊的想法和随之而来的经验,也因此,人会根据自己当前的学习心态对同样的经典做出完全不同的诠释。二元论可以说是娑婆世界中人们的普遍心态,相信世界可分主体与客体两种领域,对于信仰真神的人来讲,他们相信两种世界,神的世界与人的世界都一样真实。在人的世界里,你很具体也很客观地相信,真的有一个存在主体,就是你自己;还有一个客体,包括外在的一切存在。这种普遍心态,已在牛顿的物理原则里彻底表达出来了。构成人类这个娑婆世界的一切客体存在,在过去几百年间,你们称之为世界,儿为一切“形”与“色”的总称,你们相信它存在于你的色身之外,受你的掌控。所谓的“你”,则指这一具由大脑来操作的肉体。我们先前已经提过这一点了,你称之为自己的这个身体与大脑,看起来好像是世界的产物,我们会证实,事实正好相反。在这一学习心态下,你对神的观感必然是:祂存在于你身外的某一处,你和祂,好似互不相属的两个个体,那真实不虚的真神,显得如此遥远,如此虚幻;那个虚幻不实的世界,反而显得既切身又真实了。我们以后还会详细解释其中原委的,你的分裂心识就像那个离出家走的浪子一样,下意识地把自己分裂的心理取向套在神的身上,于是“上主”和那好似来自祂的“讯息”之间,显出了矛盾。不要忘了,所有这些,都是在你的潜意识中进行的,也就是说,看起来属于外在世界的一切,其实是存在于你自己分裂的意识中。于是,在我们心目中,上主既是宽恕的,也是义怒之神;既是仁慈的,但也会遽下杀手,全凭祂当时的心情而定。这种心态,用来描述自相矛盾的二元世界,倒很贴切,但套在神的身上,显然有些离谱。我们不难想见,这种妄见会牵引出多少荒谬的观念和,认为上主会代表会议一个民族去侵犯另一个民族,夺取所谓的福地,或是让一个国家把自己的观念或正统宗教带给其它的国民,这类不可理喻的二元对立的人间悲剧,疯狂到了极点,却被现代的社会视为天经地义的事了。在回归上主的路上,你下一阶段该学的课程,可称之为“半二元心态”,它比一般的二元心态还要良性一点,因为心灵到了这一阶段,能够开始接受一些“真实”的观念了。不妨再提醒你一下,这和信仰什么宗教一点关系都没有,正因如此,所有的宗教里,都会出现一些相当且已不再批判的人。这一阶段的心灵逐渐能够接受“神是爱”这类单纯的。我们若真的信得过这句话,这一个简单的概念便足引出种种难以作答的问题,例如:神既是爱,祂可能恨人吗?神若是完美的,祂可能有缺陷吗?神若是造物主,祂可能报复祂自己所创造出来的一切吗?如果你心里相当清楚它的答案是“当然不会”,一扇封闭已久的大门顿时就被推开了。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