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莫斯科1941 作者:[苏] 伊万·斯塔德纽克 >

第30节

莫斯科1941 作者:[苏] 伊万·斯塔德纽克-第3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箍耍笤偾ň拥桨投啬反澹Φ蓖抢镄葱藕图募沂粜浇鸸└ぁ=獬跋呷嗽钡暮蠊酥牵鸵馕蹲偶跚崴堑囊话刖窀旱#饧蛑本托瓮蝗盟鞘艿嚼醋院蠓降摹按蚧鳌币谎

  弗拉基米尔·雅科夫列维奇走到办公室角落里的一面镜子前,这镜子镜面倾斜,镜里映出了本厂生产的成套茶具。他在镜前做了一个自己喜爱的姿势:两臂在胸前交叉,左腿前伸……真怪……这不是荒唐的“拿破仑式立姿”吗?自己也感到这姿势显 得造作,但又改不了,年轻的时候,他在一次负伤后,由于左臂变短,所以才用这样有意造作的姿势来掩盖生理上的“缺陷”。这青年时代留下的习惯已根深蒂固,甚至和他健壮的体形,宽大有力的肩膀,肌肉结实的粗脖子结合在一起,也令人感到谐调了。

  他那灰色眼睛中,目光坚毅,他那颧骨略高的脸上,表情严肃,好象这本身就要求他取这种拿破仑式的姿势。他在上班时间,对待下级严肃,甚至有些冷酷,再加上这“拿破仑式立姿”,从来如此,一成不变。他在家里也是一成不变,他是和蔼宽厚的一家之主:温存体贴的丈夫,疼爱子女的慈父。他知道,他的“两付面孔”很受一些军官的妻子甚至军官们的责难,他也每每嘲笑自己,怎么会有这样的习惯?可是,天生如此,他不想改。

  有一次,他偶然听到一句讽刺他的俏皮话,登时勃然大怒。俏皮话说:“他身为部队之长,威风凛凛,可在老婆的裙子下却百依百顺。”他之所以生气,自然是觉得这“信口胡诌”里含有恶意嘲讽。但,转念一想,马上平息了心头的怒火,以免这并不高明的歪诗使别人信以为真。于是,他开始常常自问:“在工作上是否言行正派?……”他在内心深处巡视了一遍自己那片军人“天地”,有几十个他的上级和下级的而影闪过,回想同他们的交往和自己的为人,在这之后,他自信地回答自己:“对人苛刻……但并无不妥之处……”他虽然自命不凡,虽然由于“脱离党组织”和“高傲自大”而受过党内处分,但没人敢小看他。是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一次,他把总政治部和国防人民委员部关于加强一长制的指示张冠李戴,弄乱了套,两份文件的侧重点和补充说明是略有出入的……而且,他还和一位军衔高的政工干部闹过别扭……闹到最后,当然是人家正确……还有一次,他收到布琼尼元帅谈工作的信,元帅说他指挥的那个骑兵军司令部工作缺乏作战素养,不成体统,把他骂了个狗血淋头……可随后,他以毫不留情的手段克服了缺点。他还收到过伏罗希洛夫元帅的一封信,这回说的纯属私事,说他乱搞女人。元帅不应该听信小报告嘛。他写了封回信。这件事使他大伤脑筋,十分痛苦,好象从此以后,他的性格变得更冷酷了。在工作上,他更加严厉和苛刻。有些军官来司令部值班,虽不能说胆战心惊,但确实是象来应付最让人头疼的考试似的。 

第二十四章
 
  是啊,人遭逢不幸往往是突如其来的,甚至在旁观者看来也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在战争中,会不会有比死亡更不幸的呢?……看来是有的。给人带来的这种不幸,不是敌人的飞机,不是横空飞来的炸弹,也不是流弹。这不幸更不是在同敌军搏斗中败绩的将购深深的自谴……还有另一种性质的不幸,即加给身陷不幸者的罪名,这罪名往往不是依据事实,而是凭主观臆断,或者出于偏激、误解乃至诬陷。

  觊觎着卡恰洛夫中将的,正是这样一种不幸……

  召集各师师长来集团军司令部开会的时间已经确定。集团军司令员的副官波格列巴耶夫少校两次察看图拉造的茶炊中水是否已经煮沸。现在,铜茶炊圆鼓鼓的肚子闪闪发光,高踞于接待室中的办公桌上,一个和这个茶炊一样陈旧的打字机,则被推到一旁……

  突然,通信枢纽主任拿着文件“传阅”夹,来到接待室。这是位大尉,英姿飒爽,穿着绿帆布靴,配带着崭新的野战装具。他煞有介事地快步穿过接待室,一反常态,未经副官报告参谋长,就走进办公室里去了。波格列巴耶夫少校实在不明白,一个通信枢纽主任怎么能越过参谋长,而径直去见集团军司令员呢?

  过了一分钟,集团军司令部里的气氛大变,工作节奏加快。紧急召集以参谋长为首的各处、各业务部门首长,到卡恰洛夫将军办公室开会。如此兴师动众,是因为接到了以五个集团军级集群向斯摩棱斯克方向实施反突击的指示,卢金中将的第十六集团军接到指示的时间略微早些。#中之个指示同时发来的,还有给第二十八集团军司令员卡恰洛夫中将的命令……

  从这叠电文中,弗拉基米尔·雅科夫列维奇觉得,好象有一股令人不安的气息向他袭来。透过西方面军的最新战报,想起了昨天的情景。这战报已经不象在斯大林办公室,听朱可夫的战况报告那样,使他感到心明眼亮。在大卢基地区负责掩护方面军右翼的第二十二集团军,正以一部分师的兵力,竭尽全力进行防御。这个集团军几度冲出合围之后,向东北方向突击。第十六集团军由于并入了科尔汉耶夫少将指挥的步兵第一二七师,实力增强,仍未放弃从敌人手中解放斯摩棱斯克的企图,与此同时,这个集团军也和第二十集团军一样,根据总参谋部的最新指示,调整了兵力部署。

  但是,自从昨天德军攻占叶尔尼亚以后,形势大为恶化,方面军司令部是否已经看到?要知道,这是德军向东直扑莫斯科的一条最便捷的跳板。

  弗拉基米尔·雅科夫列维奇坐在敞亮的办公室内,仔细玩味着那份电文,同时听见有人把第二十八集团军兵力部署图和行将在此间作战的地形图,忙匆匆地挂到墙上。室内一片寂静,他知道人已到齐。接着,他以清晰、浑厚的嗓音,宣读了一遍命令。这项命令规定,以预备队方面军的二十个师,组成数个集团军级军队集群。这些师应同时从东北、东和南三个方向,对斯摩棱斯克实施向心突击,并协同第十六和第二十集团军击溃敌斯摩棱斯克集团,将其击退到奥尔沙以西。与此同时,为了打击与其先遣机械化部队脱离开相当距离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后方,总参谋部又投入了三个骑兵师。这三个师已在第二十一集团军地带的日洛宾市附近集结。为了这次作战,还调来了三个航空兵群,每个群的实力相当于混成航空兵师的水平……怎么说呢?这个企图非同寻常……但是,如果把这个作战意图拿来同德军可能采取的新的军事行动相比较,是否有高明之处?

  当命令中提到卡恰洛夫中将的军队集群时,弗拉基米尔·雅科夫列维奇略微提高了嗓门,好象不由自主,说话的音调慷慨激昂起来。但这是卡恰洛夫将军的一个小小伎俩。他注意到,命令中有这样一句话:“大本营从预备队方面军抽调二十个师,组成五个集团军级集群,归铁木辛哥元帅指挥……”。当他读到这句时,室内发出一片夹杂着唉声叹气的喧声。弗拉基米尔·雅科夫列维奇立刻就明白了,大家都心烦意乱,不约而同,想到同一个问题:“第二十八集团军今后该怎么办?还留在预备队方面军吗?到底归谁指挥?目前,集团军司令部怎么办,……他们这个司令部改为军队集群司令部以后,一旦“脱离”开集团军建制,他们的职级不就无形中降低了吗?

  这个问题虽不十分重要,但卡恰洛夫还是不由自主,模模糊糊地想到了它,下意识地浮现在他眼前。不错,他是集团军司令员……“要顶住古德里安,卡恰洛夫同志:”他又想起了斯大林的殷切嘱托……可现在,“卡恰洛夫同志”充其量不过是个军队集群司令员,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军长……

  于是,他抬高嗓门读文件,以摆脱这些杂念的纠缠,同时向部属表明态度,个人的生死荣辱不必过多计较,重要的是要完成战斗任务。

  可是,他们是否理解这个道理;弗拉基米尔·雅科夫列维奇抬起头来,他眯缝着眼,以严厉的目光把在场人的脸们了一逼 他捉摸不透……只是看到坐在桌旁的集团军军事委员、旅级政委科列斯尼科夫的眼里,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辉。看来,旅级政委窥到了卡恰洛夫将军的杂念!但是,科列斯尼科夫马上又蹩起眉头,脸上做出若有所思的神情,向坐在他身旁的团级政委、集团军政治部主任捷列什金悄悄说了些什么。

  卡恰洛夫的右侧,在靠近的一张桌子边,集团军参谋长叶戈洛夫少将在看地图。他一边看地图,一边盯着两个青年中尉在向墙上的大比例尺地图标出步兵第一四九、一四五师和坦克第一0四师的出发阵地。这两个人都身穿崭新的尚未揉皱的军服。弗拉基米尔·雅科夫列维奇回头看看地图,虽然在罗斯拉夫尔以北清晰地画了几条弯“墙”,即各团的出发阵地标线,虽然表示他们这个集团军级集群总任务的红箭头,气势凌厉地从这些标线中冲出,越过波奇诺克,直取斯摩棱斯克,但卡恰洛夫将军不能视而不见。昨天被敌军占领的叶尔尼亚正在从东北方向虎视眈眈,坦克第一0四师到现在还在该地奋战。他又忆起了斯大林的话;“要顶住古德里安,卡恰洛夫同志!”…… 

第二十五章
 
  但是,要顶住尤其是要歼灭古德里安集团,即使投入五个集团军级集群,再加上被围在斯摩棱斯克的我两个集团军的兵力,在目前也是绝对办不到的。关于这一点,无论是卡恰洛夫、铁木辛哥,还是斯大林,都全无所知。他们满怀希望,一切都会象未可夫大将领导下的总参谋部所设想和计划的那样,如愿以偿。

  军事首长往往象一个老练的医生用听诊器倾听病人胸间的心跳一样,来按摸战场的脉搏。一九四一年七月下旬,苏军总参谋部和德军最高统帅的参谋部,同时把注意力集中到斯摩棱斯克与维亚兹马之间,京日河、第聂伯河与沃皮河之间的广大空间,是毫不足奇的。一切都再清楚不过了,这里是通向莫斯科的大门。交战双方的统帅部都根据各自的判断和估计,根据各自得出的结论和定下的决心,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德军统帅部的计划是,尽快“鲸吞”由此至苏联首都之间这段三百至五百公里的距离,攻占莫斯科,苏军领导者则不惜动用一切力量,打消希特勒匪徒的痴心妄想,将其兵力向西驱逐,并加强整个苏德战场上的防御。

  我军以五个集团军级集群对斯摩棱斯克地区之敌实施反突击,为第十六和第二十集团军解围,并消除敌军突破防御,进退维亚兹马和莫斯科之虞。这个方案是近期战役战略计划的一部分,而且是斯大林本人提出来的。不过,他向铁木辛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拿出七八个编有骑兵的师,在西方面军两翼形成拳头。”铁木辛哥果然在每一翼伸出了各有三个师的“拳头”。

  苏联军队大大小小的作战行动,主要由总参谋部及其中枢——作战部,其次由方面军司令部,有时甚至由集团军司令部制定计划。但是,这些计划一般要上报斯大林办公室,经过当时在莫斯科的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成员和国防委员会委员集体讨论,修订补充,最后做出决定。

  那么,法西斯德国最高统帅机构是怎么做的呢?希特勒是怎么做的呢?

  各个时代运筹帷幄、指挥战争的统帅都注重搜集和研究情报,以求透彻了解自己的对手,了解他的思维方式、谋略能力、学识水平,以及影响他决断过程的感情因素。

  比如说,拿破仑就是这样做的:他在发动战争之初,总是首先研究敌方的统帅和敌方的指挥机构……

  也许,正是有鉴于此,斯大林才灵机一动,向总参谋部主管情报工作的德罗诺夫少将提出问题的吧,斯大林问他:“希特勒的大本营是怎样工作的?有多少机构?……他们那些屠杀计划是怎么出笼的?……”

  几天之后,德罗诺夫将军把一个文件夹放到了朱可夫大将的桌上。突中的文件对斯大林感兴趣的问题—一做了解答。朱可夫在去克里姆林宫送这个文件夹之前,饶有兴味地测览了一遍其中的内容。

  文件夹中最上面的一份材料,是一九三八年二月四日发布的关于德国武装部队统率权的命令。命令中说:“从现在起,我亲自接管整个武装部队统率权。此前成立的军政部作战部改组为最高统帅的参谋部,原军政部作战部全部权限,直接转交我本人掌管。

  “前军政部作战部部长改任最高统帅参谋长,其职衔相当于帝国部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