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敌后武工队 >

第12节

敌后武工队-第12节

小说: 敌后武工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堆鬼话。”他表面上是这样做,心里却另打鬼算盘。他常独自望着地图沉思,一思索就闹
个大天亮。
    黄庄有个五截子高的大炮楼子,一天晚上,魏强他们神不知鬼不觉的就在炮楼跟前住下
了。
    “嘿嘿嘿!你们看那个花猫……”李东山像个孩子看到稀罕似的,手指点炕头上蹲坐的
小花猫。小花猫舌头舔舔右前爪,不停地刷洗它那毛茸茸的虎头脸。
    赵庆田把小花猫拢在怀里,抽出一只手来扑拉它那细柔光洁的皮毛。小花猫在他的怀
里,眯缝眼睛,呼噜呼噜地发出鼾声。
    “这小家伙真有意思。”李东山喜爱地凑上去,也扑拉了两把。
    “你说猫洗脸有什么讲究?”辛凤鸣像考李东山似地问。“咱不知道。你这‘访员’听
得多,见得广,给咱讲讲吧。”“用他讲?正定府到天津,整个冀中,谁不知猫洗脸主有客
来!这是老年人的妈妈论,没有人信啦。”贾正抢着说。“你知道,你知道,知道怕你偷吃
了。谁问你啦,真仨鼻子眼多股子气。”辛凤鸣戏谑地说。
    大伙说说笑笑逗着小猫,魏强却纹丝不动地瞅着油灯在静思。刘文彬趴在对面桌上,借
着灯亮,刷刷地在个本子上写东西。
    “刘太生怎么还不回来?……”魏强一见刘文彬合死面前的本子,便好像自问自地小声
说。
    “人熟地熟,不会有什么闪错;不过,倒是该来了。”刘文彬边说边把钢笔拧上帽,送
给魏强,顺便说了句:“你这笔就是好使,谁丢了也得心疼一阵子。”
    后山墙忽然传过咚咚咚咚四下微弱的音响,人们愣住了。跟着,又敲响了三遍。刘文彬
听敲过第四遍时,说道:“看,有人和我联系来了。”便从炕上跳下来,朝院里走去。
    “你看,客人来了吧。”辛凤鸣用胳膊肘捣撞了下头靠他肩膀呆着的贾正。
    “你不用拱,客人来,猫也不会知道。”贾正掀开眼皮,脑袋也就离开辛凤鸣的肩头。
    “我也没有说猫知道。”
    “那你干什么问我?”
    门帘一动,刘文彬领进一个二十来岁的妇女来。胖乎乎的中等身材,长得挺四称;一张
白光光的脸儿,镶有亮晶晶、水灵灵的一对大眼睛;再让长长的睫毛一配,忽闪忽闪的活像
两颗星;鼓鼻梁,尖下巴颏,不说话也托出副笑模样。头一眼望到她的贾正,心里嘀咕:
“我在哪儿见过她。”李东山也觉着有点面熟。赵庆田拿眼角一扫,也在寻思见过的地方。
“来,我给你们介绍,这是汪霞同志,这是……”刘文彬手指魏强,话没有说出,魏强早蹦
下炕来:“汪霞同志,我们认识,就是没有说过话,名字更不知道。”
    “是认识,你是魏小队长,我也不知道名字。”汪霞说到这,脸上泛起两朵红晕,轻快
地笑起来,“名字没有记住,我可记住护送我们过路那天,你瞪我那一眼。”
    一句话把大家说笑了。
    贾正、赵庆田、李东山也都想起去年腊月护送那起干部时见过她。
    汪霞接着说:“你瞪了我一眼,我下沟时砸了你一下。砸了你,你没有哼声,伸手倒把
我拽了上去……没想到今天在这里又见面了。”她说到这里,眼睛朝人们一扫,好似想到什
么事来。随即问道:“那次过路,半路上和敌人在前边打仗的那两个同志回来了吗?”
    “回来了!那不是吗?”魏强指指贾正和赵庆田,他俩向汪霞点点头笑了。
    刘文彬拨拨灯花,请汪霞坐下,转向魏强要水笔:“我再使使。”魏强把那支桔黄色的
水笔递过来。汪霞的一对大眼睛,立刻集中在那支水笔上,心里鼓蠕几鼓蠕,溜到嘴边的话
儿,又狠劲地咽了回去。
    “老吴也可能来,先谈谈你的吧。”刘文彬拧开笔帽,翻开本子对汪霞说。
    汪霞从蓝士林褂子布袋里,拿出个小本和一截铅笔,朝魏强瞥了一眼。魏强正扬颏地瞅
着她。她的脸儿有些烧,忙低下头:“说真的,从咱们的武工队在各村一活动,群众的抗日
心气又都高起来,不论布置什么事,贯彻什么工作,都完成得彻底、漂亮。就拿做军鞋这码
事吧,别看妇女们都白天下地栽红薯、耨小苗,可是一到黑夜,便刷夹纸,纳底子地赶着做
起来。像东、西王庄不到十天的工夫,就把一百五十对大靸鞋做齐了……”
    “敌人的情况,你知道多少?”
    “有些炮楼子是显着蔫点!可是有的比早先还咋唬得欢。中闾的侯扒皮又把据点对过那
座学校占据了,现在正抓人要夫,在周围大挖封锁沟。哈叭狗这回在大冉村对那座毁民桥把
得更严,要钱比往常更凶。听说,老松田、刘魁胜今天又带着‘联合清剿队’到南乡去了。”
    “到南乡去啦?听到那边发生了什么情况?”魏强心头一缩,马上想到去张保公路西面
取联系至今没有回来的刘太生。他口问心:“会出问题吗?”
    “别的不知道,就听到那边响了一大阵子枪。”汪霞见魏强对松田在南乡清剿是那么关
心,猜想里边定有细因,忙问:“怎么?”“不怎么。我们有个同志到那边去,现在还没有
回来。”魏强把事情告诉给她。
    后山墙又咚咚咚咚地响起来。刘文彬听罢声音说道:“可能老吴来啦!”他说完便要下
炕。
    “我去吧。”汪霞说着,转身,像一阵风似地走了。“这个汪霞同志,年岁不大,看样
子倒挺能干的。”魏强说。
    “她在咱们这个区顶个台柱子。别看是个年轻的女同志,干工作可是挑得起来,戳得住
个的手。从我来到这个区,就没有听她叫过苦,嚷过难……”刘文彬正念叨到这,汪霞一步
闯进来,“什么苦啊难的……”随她进来的是个个子不高,羸弱、精瘦的人。
    “正说你的本事呢!”刘文彬说完,就赶忙跪在炕上,去和刚进来的人握手:“老吴,
你怎么这会儿才来?我给你们指引一下,这是武工队一小队长魏强同志;这是区长吴英民同
志。”魏强抓住吴英民伸出来的手,嘴里说着:“坐、坐。”左手把自己刚裹好的一支烟从
炕桌上拿起,“给你先抽这个。”“吭,吭,别客气,我有这个玩艺。”一说话就咳嗽的吴
英民从腰间搭布上摘下荷包、火镰、小烟袋,熟练地挖了一锅子,抽着。魏强也把那支自造
烟抽着了。
    “本想早来,因为在东顾庄开了个会,耽搁啦,吭,吭。听说老松田在路那边今天糟得
挺凶,吭,吭。”吴英民巴嗒巴嗒地抽着烟,不紧不慢地说。
    “你听到那边发生了什么事?”魏强目光烁烁地盯着吴英民问道。
    “吭,吭,听说,吭,吭。往常都是拂晓全队人马包围村,今天是晌午过了才出来,
吭,吭。这次还都是带短家伙,穿便衣,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分了多少路来的。吭,吭,
到了中冉、小屯里……五六个村,净装问路的、串亲走错道的,吭,吭,钻胡同,找背旮旯
的地方,不显眼的矬房子串。吭,吭,听说在小屯里,碰上咱们一个同志,两边就打起来
了。那个同志穿身棉衣裳,子弹打完了,跑又跑不动,最后跳了井!吭!吭!”
    吴英民最后的几句话,触动了人们的心。大家不自主地同时抽搐了一下。
    “敌人没有打捞尸首,找武器?”魏强从衣着上立刻想到跳井的可能是刘太生。贴着墙
壁坐着的赵庆田、贾正、李东山……都像让针扎了一下似的,有的移动向前凑,有的伸长脖
子;辛凤鸣张张嘴又闭上了;刘文彬的脸色也变成了蜡黄色。
    “怎么啦?同志们?吭,吭。”吴英民看到人们不愉快的神色,心里有点莫名其妙。和
他并肩坐着的汪霞,小声地告诉:“咱队上有个同志到公路西边去执行任务,至今还没有回
来。”
    “他穿……”他像咳痰似地吭、吭两声,眼睛扫了一下瞅望他的人们。全屋的人,除了
刘文彬、汪霞和自己换了季,别人都还穿着一套蓝粗布、露出黑羊毛的旧棉衣,脑袋上戴着
顶白毡帽头。他明白了,吭了两声,接着说:“鬼子打捞不打捞尸首不知道,就听说鬼子在
小屯里抓了好多人;还听说敌人捡了顶白毡帽。”
    “啊!捡了顶白毡帽?”人们不约而同地愣了一下,很明显,这是刘太生的帽子,因为
冀中老乡很少戴白色毡帽的。


    在约定的地点,刘太生和联络人员顺利地接上了头。他把一切事情办完,转身背着一层
薄云遮不住的日头,像个平常串亲访友的人,不紧不慢地朝东北的黄庄走去。
    离着立夏虽说还有十几天,天气却越来越热了。
    辽阔平坦的冀中大平原上,远近都呈现一片绿苍苍的颜色,真是一眼望不到边。这青翠
有活力的景色把刘太生感染了,他情不自禁地小声哼哼起:“二月里来好风光……”他知道
自己有个健忘的毛病,脚步不停地迈动,右手常往怀里摸,摸他那内衣口袋里队长给魏强的
那封叠成三角形的信;有时还背诵一遍杂七烂八的事。对周围的炮楼、据点却不拿眼皮瞟一
瞟。他坦坦然然地走着,有时一个骑车子的人儿从背后响着铃铛撵上来,他朝旁边一闪,让
了过去;有时遇上汗水津津、推搡重载小车过道沟的人,他就上去搭把手帮助推。虽然这是
敌人的“确保治安”区,他觉得,今天还算平静。
    快走到小屯里,他找个叉巴道,准备绕过村去。朝北一蹅,离村半里来地,正好有条东
西笔直的大道,道上还走着一个浑身是土的庄稼人。他紧走了几步,等前面的人一扭头,才
看清这人三十来岁,于是,就很和气地问道:“借光!大哥,这是上大冉村去的道吗?”
    那个人把脚步放慢,扭头瞅瞅他:“是啊,你到哪去?”“我想进城,你是哪村的?”
刘太生急走两步撵得和他并了肩。
    “就是这村的。听语音你也是当地人哪?”
    “是啊。我家在南乡,唐河沿上。你做什么活去?”刘太生就跟他闲聊起来。
    “唉!我正浇着园,听说孩子放牲口把驴放跑啦,我去找一找。你这是打哪里来?进城
干什么去?”他好像对刘太生的打扮感到奇怪,总是用眼角偷偷地打量他。
    “家里老娘病了,到白城、白团接先生,都出门啦。想到大冉村再碰碰。不行!就豁着
个钱进城请一位。”刘太生看到老乡的眼神有些不对,就漫天撒谎地说了一下。接着他又
说:“怎么?大哥,你看我这穿戴有点……”
    “嘿嘿,没有什么。”
    “我常春前秋后地进山赶个牲口。这穿戴还是在山里制买的呢!只说家来换换季,没承
想老娘病了,只好再将就几天!”“咱是老乡,说真的,你这穿戴就是有点扎眼。哎,你常
上山里去,那边八路多不?”庄稼人的最后一句话,说得声很低,也很亲切。
    “嗯?”刘太生又打量对方一下,觉得没什么问题,也就顺话题小声地说:“嗬!可多
着哪!一进山,咱冀中的十八团二十四团都在,净是老乡。”
    “十八团?我兄弟还在上头呢!你不进山啦?要去,捎个信该多好!我娘净念叨。他在
二营六连,指导员姓曹,叫曹天池,是个细高挑,白净子,说话山西口音。”
    “没有今朝有明日,多会儿进山,一定找你。大哥,你怎么称呼?”
    “我叫何殿福,俺们老二叫何殿禄。你进村一打听,都知道。”
    “行呵!只要我进山,这事儿很容易,就在小祝泽过路,不用绕脚就把事问了、办
了。”两人越说越投契,越谈越合辙。刘太生也就从侧面问了一句:“何大哥,咱这边有没
有八路军?”
    “有哇,就是不明着干算啦!听说,新近过来一伙武工队,净是能文能武本事大的人,
走起道来像阵风,鬼子的汽车都追不上他们。可是我没有见过。”
    “真的?那敢情好。”
    “嘿!老百姓都哄嚷动了,要不鬼子老下来清剿!”两人东拉西扯说话搭理地来到村东
北角。刘太生张大明亮的眼睛,扇子面地一望,心里不由得愣了一下:在村边上站着三个
人,好像在看什么;在迎面大道上,前头一个,后头两个,拉开一定距离,一边缓慢地走
动,一边也在张望着什么。他俩虽然还有一搭无一搭地闲聊,刘太生的心里却七上八下地犯
了猜疑。“大忙的时候,怎么有闲逛的人?”他很随便地问道:“何大哥,村头上那三个人
是干什么的?”“村头?”何殿福扭过脸去一瞅,马上也站定了脚步,摇摇头:“摸不清,
不是俺村的。”
    “前面溜溜达达的那三人呢?”
    “也不认识,看样子都挺闲在。”何殿福也觉得这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