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金瓯缺 >

第173节

金瓯缺-第173节

小说: 金瓯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争的发展;渐渐集中在填护城河与反填河的这个焦点上。
洞屋、鹅车、云梯等攻城重武器都是古已有之的;从战国以来;就不断有人发明创造、改进、实践与战争;总结了不少经验;连图带文字载在兵书上。不过军事工业比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女真入制造和使用它们却是很晚的事情。辽金战争中;主攻的一方;金人没有使用它们。宋金战争开始时;金军也还没有使用它们;及至两路军队屯兵于太原、东京两处坚城下;屡攻不克;他们这才总结出一条经验:〃野地合战;宋军望风披靡;凭城坚守;我军每每勿克。〃这时在西路军的汉人时立爱、高庆裔等就向粘罕献策;按照古兵书上记载的式样、尺寸;制造出来;用以攻城。由于王禀的防御得法;太原城并非被这些重武器攻下。具有巨大的破坏防守的力量;这一点却为大家所公认。现在粘罕把它们都带在军前;连斡离不也看得眼红;要如法炮制;并把它们看成为攻城的依靠力量。
不过一切事物都不可能依样画葫芦;它们在太原城下试用已见成效;到了东京城下又发生新的困难。在太原时;他们只要临时搭制一些载重量较大的桥板;就把重武器渡过护破河了;撤退时也是如此;去来十分自由。在东京城下;由于城上的守御玫击较为密集;护城河较宽;还有东京靠近黄河;土质较松;他们试渡了几次;都告失败;或则陷在城河中;或则勉强渡过后;被城上发下来的火箭火药烧成灰烬。这才发了个狠心;非要把东京四周的护城河全部填没不可。这一点大家都看清楚了;填河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用重武器;连得没有军事常识的渊圣皇帝也懂得这一点。他巡行四壁时;就关照守御的大臣;将领;要防止金人填河的活动。
这一天近侍报来;东南二壁的南薰门、宣化门、曹州外门、东水门一带;金人都在填塞护城河;形势危殆。渊圣急忙起驾;带了吴革等几个将领;赶到南薰门。这时南薰门外已有三分之二的河道被金军填没;禁军大将何庆彦刚刚赶到不久;正与金军西路军大将银术可进行对攻。双方都猛发弩炮。上面的宋军要想籍炮石和箭矢之力;使填河的和掩护填河的金军站不住脚;迫他们退回去。在战场上富有经验的银术可已把多辆洞子推到河边;在它掩护下施放弩炮以杀伤城头上的守军。洞子里装满了土、稻草、麦杆、木板。士卒们都扑倒在已经填实的河道上;只等城上的一阵矢石过去;他们趁势揉进;用土填入一段新河道上;上面再铺几层稻草麦杆和木板;城上的攻势虽猛;打不退金人填河的决心。他们牺牲了不少士卒;大量的血渗入泥土中;流在冰块上;但还是节节前进;毫不气馁。眼看这一段河道都要给填没了;形势十分危险。
从展开填河与反填河的战斗以来;各壁城上的守军都打得十分英勇。金人白天不能取得进展;就利用黑夜偷偷地填。在西、北两壁防守的宋军大将姚友仲传令到处点起火把;放在铁盆里;悬到城外;察照金军的行动。一发现有情况;就先发制人;猛施炮弩;使金人的洞子没法逼进河边;多次破坏了他们的填河活动。姚友仲这个办法行之有效。后来就在四壁推行;实行分段察看。
前一夜;提举南壁守御的文官中书舍人李擢在南薰门城楼上与宾客酣饮;喝得大醉;竟在城楼上睡着;守城军士也都懈怠了;没有及时发觉城下金军的活动。及至天明;护城河已被填没一半;势成燎原。现在即使御驾亲临;也很少办法阻止它继续填河。
当下吴革和何庆彦商量了一下;形势已急;除了开城一战以外;别无他法。何庆彦立刻点齐两千名精锐;他与吴革各领一千名;开城杀出。何庆彦补过心切;他一马当先;大声呐喊;直往填河的金军冲去。银术可猝不及防;竟被他冲退数十步;在冰凌泥淖中;也有许多金军被杀。何庆彦利用金军已经填实的一段河道;趁势冲上去;把那些挤着、挨着还来不及撤回去的洞子推倒了几辆;然后整队而归。
银术可集合败卒;整队再至;忽见吴革在城下摆开阵势;一面保护城门;一面接应何庆彦的前军;队伍十分严整。另在沿河之处;推出几十辅铧车;每辆铧车上都装着一床床子弩;弩士持满以待;单看吴革手中的红旗一落;就要发射。银术可不敢造次追赶;也不敢继续填河;双方相持一会;他就收队而归。这里何庆彦与吴革目送金军全部退回了;再缓缓入城。
这一仗;何庆彦、吴革以二千名锐卒;背城一战;有死无生。依赖他们的过人勇气居然打败金人数万之众;杀伤了女真兵一千余名;焚毁洞子、鹅车十余辆;迫使女真名将银术可收兵而退;可真是围城以来的一次奇捷。
论功行赏;官家当场授何庆彦以保州承宣使之职;吴革等也得到相应的优赏;连带有罪的李擢;处分也减轻了;只降官两级。
官家第三次巡城打了一个胜仗;不让银术可继续填河;心里高兴;可是他的最后一个措施是错误的。军法严厉;在自己汛地上失职;让敌人占到便宜;按律必诛。官家一时心慈手软;轻罚李擢;由于这一失出;以致后来各处护城河都被填河;对失职人员不能再以军法相绳;很快就影响到以后几天战局的发展。
(八)
东京人对渊圣皇帝是爱戴的;他做的任何一件好事都没有被人冷淡、遗忘过。
宣德门上书时;开封府尹王时雍、殿帅王宗濋等气势汹汹地调集了一支骑兵;把二三十万人民团团包围起来;单等圣旨一下;就要来个〃草雉禽猕〃;血染广场。是渊圣的一句话;一道圣旨;把这场流血惨祸制止了。在当场;他们谁也没有害怕死;到事后;每个人都不忘记他的再生之恩。
蔡京、童贯、王黼等六贼;横行了二十余年;老百姓对他们〃家家有刻骨之仇;户户积难平之忿〃。当他们气焰薰天的时候;谁敢去碰他们一根汗毛?又是渊圣皇帝把他们一个个地贬了;杀了;为人民出了一口气;太快天下之心。
这些功德;载入人民之口碑之中;铭刻在人民的心版上;谁又能忘记?
第二次围城以来;渊圣已多次巡城;人们喧传说他在雪浆潺淖之中骑马步行;登上城楼;不但把肩舆撤了;内侍为他布下的障泥;他也不要。他撤下御膳;与士兵同进伙食;还就杀贼有功的士兵手里干了几杯酒。人们还传说他亲自在南薰门射弩发炮;一次战斗中杀伤金虏数千人。另外一次则亲挽御弓射死敌虏统帅大太子粘罕;后来又被更正说;射死的不是大太子粘罕;而是四太子兀术。四太子兀术是金虏中最凶悍的贵酋;年初时曾在东水门外杀死无辜百姓数千人。如今官家亲自把他射死了;也是为那批死者报了仇。
所有这些真的或者假的消息都象生了脚;长了翅膀飞快地在京师流传;赢得人民的称赞。特别有一次;渊圣巡行万胜门回来;因雪地过滑;他从马上捧下来;摔伤了肋骨。据目击的老百姓说;他躺在软椅里;面色苍白;不时皱起眉头;表示痛得非常厉害;不过他还用手指指万胜门那个方向;不放心城下正在展开的一场厮杀。这个消息竟然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前往宣德门焚香顶礼;叩阙问安。这块宫廷广场;曾经是人民伏阙请愿对官家有所争论的地方;现在却成为老百姓对他表示关切;向他致敬的场所。这样持续了两三天;直到内侍出来传旨说:〃朕安;百姓勿念。〃;老百姓才恋恋不舍地回去。
东京人对渊圣犯下的错误也采取宽容的态度。所有割地、讲和、赔款、逢亲王为质都是卖国奸臣做的事情;他们是瞒了渊圣去做的;或者利用渊圣卧伤的机会;偷窃了御玺;矫旨前去讲和的。否则如何理解渊圣亲自上城去抵御金寇这个事实?分明官家是要抗金的;就是这些卖国奸贼不让他抗金。有一夜;卖国宰相唐恪从政事堂议事回家;途中受到一群自发的老百姓的袭击;不但打碎他的肩舆和灯笼;还一拥而上;撕裂他的袍服。如非卫兵救护得快;险险乎叫他成为朱拱之之续。这件事唐恪重事轻报;只说灯笼被打碎?但事实是老百姓要他的狗命;吓得他从此不敢再作夜行。
唐恪外;卖国奸贼耿南仲也遭到詈骂;老百姓把他以及跟随康王一起出使求和的儿子耿延禧一起骂为〃老贼、小贼〃;拦住他的坐骑;不让他进入政事堂。只有一个聂昌;他先为开封尹;竭力保护太学生;坚决反对因伏阙上书一事要惩罚陈东、雷观等人的朝议;态度十分激烈;甚至表示不愿与主张惩罚太学生的大臣共事一朝;因此取得太学生的好感。后来忽被耿南仲拉进枢密院;在一段时期中;改变了论调;昌言议和;最后被派出去充为河东割地使;又力言割地之非计。这个态度明朗、毫不暖昧的两面派;弄得东京人不知道要赞成他好;还是反对他好。另外一个态度暖昧的两面派;那就是红萝卜球首相何栗;他先以主战的言论;受到太学生拥护;向朝廷推荐为首相;后来逐渐转变了立场;反而为主和派张目;因此受到太学生们的攻击;他成为舆论谴责的中心。
圣明仁孝;原来就是任何一个官家的〃起点〃;不管他是三岁小儿被抱上金銮殿的;还是长期在深宫储待;等到登上宝座时;已达六十岁的高龄。不管哪一个;老百姓在他刚即位时;都深信不疑他应该是圣明仁孝的。除非经过长时期的考验;这个不争气的官家做出来的事情距离〃圣明仁孝〃的标准实在太远了;甚至完全是它的反面;这才对那根深蒂固的信念稍微动摇了一些。譬如老百姓对道君皇帝的信念也是直到最后几年才有些改变的。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当今的渊圣皇帝确实不愧为圣明仁孝的好皇帝。既不因为父皇;也不因为奸臣;更不因为金寇的关系;对他圣明仁孝的看法有一分动摇。在强敌围城的情况下;东京人热血沸腾;渴望在抗金的事业中能够贡献出一份力量。他们不惜流汗;甚至流血;只要有用得着他们的地方;他们一定去。打击金虏;究竟为的是保卫这个国家还是为了保卫这个官家;他们并不十分清楚;在他们的思想中;可能后者更为重要;因为前者是抽象的;后者是具体的。在他们看起来山河城市、土地人民都是后者的附着物而并非是前者的组成部份。
不过要领导他们去保卫这个受到金寇攻击的官家;决不是官家本人;他只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偶象。一定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才能担负起领导他们的责任。二月间那场如火如荼的运动;才是他们心目中最伟大的行动;陈东就是最理想的领导者。当时几十万人都听陈东的一句话。他要大家鼓噪;大家就摇撼着门柱;发出震天动地的喊声;他要大家肃静;一下子忽然鸦雀无声;开封尹的刽子手吓不倒他;殿前司的铁骑;他视若无睹。是他把运动领导到胜利;最后官家出来宣旨:种、李复用;奸臣罢黜;就这样把十万金兵吓退了。那是一个多么伟大的胜利。
但愿现在再出一个陈东来领导他们;再一次把金寇打退;那该多好!
群众的领袖主要是自然产生的;现在已经有许多人听说吴革这个名字;许多人知道他在第一次围城之战、特别在第二次围城之战中立了许多功劳。那天何庆彦南薰门之战能得胜利;就因为他在城门口的摆布。没有他的接应部队;没有他的铧车弩床;没有他的严阵以待;何庆彦不一定能够安全凯归。许多人知道他帮助官家做了不少事情;而不以官职升擢为念。从品质、才能、威望各方面来说;吴革比较陈东并不逊色。但是吴革仍然不是几十万东京人民共同承认的领导者。当初那六家村的盟约者把事情看得太简单化了。他们认为只要吴革出来登高一呼;就有十万、二十万群众出来响应他、拥护他;马上就成为大家公认的领袖。但事实并非如此。要成为群众的领袖;特别是一群〃业余〃群众的〃业余〃领袖;要有一定火候。事情碰了壁;他们才冷静起来;重新研究问题;重新考虑了一些比较可行的实事求是的具体措施。
他们六人;除了师师外;其余五人都有本分的工作;吴革尤其忙;官家给他的任务是四壁策应;那就是说东南西北四壁;哪一壁受到攻击;哪一壁情况危殆;他都要驰去救应。攻击的警报没有解除;他就得留在那里;留一整天;有时还要留过夜;留到明天。
他的业余时间是十分有限的。但是他比任何人都早看到东京城的危机。从护城河被填以来;四壁中的任何一壁;只要稍有疏虞;就有被攻陷的危险;而这种疏虞;常会发生;防不胜防;他怕的是一壁被陷;其他三壁的战士也会同时奔溃;导致金城的沦陷。这一点他只好闷在心里;连最亲密的盟友面前也不敢多谈。他现在较多考虑的问题是万一全城沦陷了;怎样把更多的散漫的群众组织起来;或进行巷战;或继续反抗。他与雷观商量这个问题;隐隐约约地透露出他们的这个组织无论在目前;在今后都是十分需要的;也该进一步加强。
雷观出了一个点子;他在户部供职;可以拨借太仓公粮;举办一个账济所;一方面是救济难民;一方面就把群众组织起来。这个点子出得好。围城以来;许多穷苦市民失了业;或因小生意的收入减少了、不足维持生计;需要政府救济。赈济所虽用公稂;却以民办的形式出现;借用五岳观、启圣院、同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