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科幻 电子书 > 窃明 >

第199节

窃明-第199节

小说: 窃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就等于多了大批一次性的后勤人员。“总比自己运量便宜,而且运银子也比运粮食轻不少。”
  众人虽然都赞同黄石地话,不过杨致远显然还没有绕过这个圈子来:“可我们是官军,我们是去帮西南边军的忙,为啥还要我们福宁
镇出钱呢?”
  黄石到是觉得没有什么,虽说边防军奉旨平叛还要将军出钱有些古怪,不过这不是在大明么?封建王朝总是有其历史局限性的:“我
们最需要的是时间,多花一些钱不是问题。”
  金求德奇怪地扫了黄石一眼:“大帅。我们时间很紧么?末将倒是觉得不用太着急,慢慢打也可以节省些银子。”
  “那要多上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何况战争中地第一击是威力最大的一击,我们三个月内就要把三个营都拉到云贵前线,然后发动
雷霆一击,迅速平定叛乱才是最省钱的办法。”黄石说完后又看了看金求德,跟着又补充了一句:“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我们福宁镇都
是一样。”
  “三个月从霞浦走到贵阳……”金求德轻声念着这个数字,低头翻开了眼前的一份资料,过了一会儿又抬头说道:“大帅,这一路大
约要走两千四百里路,那就是每天要三十里路,连续走九十天。”
  “嗯,差不多。”黄石点了点头,这个数字他心里有数。
  以前在在辽南丘陵地区的时候,长生岛条例的日行军速度是四十里,如果采用强行军地话,每天可以达到六十里,但强行军不能持续
五天以上。金求德试探着问道:“大帅,从霞浦到贵州,这两千多里路几乎都是山路,我们是不是把时间打得再宽裕一些为好?如果把行
军速度降低到日二十里,末将认为是毫无问题的。”
  李云睿也大声附和道:“大帅,末将也赞同金游击的建议。以往大明军队在这条路上的日行军速度是十里,虽说他们远不能和我们富
宁军相比,但一天三十里我们未必能达到。”
  黄石计划从赣州府瑞金进入江西,然后取道衡州、宝庆,横跨整个湖广,走最近程直趋贵州首府贵阳:“进入贵州后我们就达到边区
了,路上走的时间越短、我们需要花的钱也就越少,所以我们还是要尽可能地加快速度。”
  金求德等人似乎还有迟疑,毕竟明军一般的日平均速度都是十里,十五里的战略移动速度就已经是高速了。以往就是纯骑兵部队地长
距离战略机动速度也不过日二十里而已。黄石提出的三十里实在是没有前例可循。所以他们心里都还有些紧张。
  因为这种长距离地徒步高速行军对福宁军来说也是第一次,所以黄石地手下们虽然不公然反驳他,但一个个也都把担忧写在他们地脸
上。黄石放缓了口气问道:“诸君,行军速度主要取决于什么?”
  “第一是后勤,让士兵吃饱吃好,还有就是士气,官兵的士气越是高涨,行军速度就越快。”
  “嗯,不错。”黄石对手下的认识非常满意。他记得现代生物学上说过。地球上最有耐力的乳动物就人类了,而现代军事理论好像也
认为,人类的行军速度基本上是由战斗意志决定的。所以等到民族国家出现后,近代军队的平均日行军速度就纷纷超过三十里。而二十世
纪后人类军队的日行军速度更是突飞猛进,除了人类的两条腿外,再也没有任何动物能跟上装甲车和坦克地推进速度了。
  在黄石原本的时空里,他不知道中国哪支军队能称得上是近代军队。所以黄石也就只有拿现代军队做参照物了。他又伸手在自己描出
来的那条行军路线上画了一下,无论春夏秋冬,中国的第一只现代军队在这条路线的攻击推进速度是每天一百里,并且在无后方、无补给
的情况下维持了一年。
  同样都是中国人。黄石还记得那支现代军队的强行军记录:那就是在二十八个小时内先后击溃了两股敌军地阻击,在崎岖的山路上攻
击推进了二百四十里,然后立刻从铁索桥上爬过去击溃了最后的一队敌人,最夸张的是,他们沿着山路飞奔时居然还能带上了一门小山炮
和几挺重机枪。
  ——我苦心训练了这么久地部队,从上到下都是士气高涨。战斗意志坚强,总不会连他们的三成都比不上吧?
  “这里有人怀疑我福宁军的士气么?”
  黄石扫射了屋里的属下一圈,他们都默默无言:“好了,那就这么定了吧,我们唯一的问题就是让士兵们吃饱喝足。”
  ……
  天启七年五月十五日,莽古尔泰和济尔哈朗的一千多后金骑兵笔直沿着官道南下,随着他们地行进,官道两侧的房屋、农舍纷纷开始
熊熊燃烧。变成了连绵不断的断壁残垣。骑兵偶尔还能追上一群南逃的辽西军户或是商民,这些人在后金军的严令下掉转方向。向着辽阳
,向着他们的奴隶生涯走去……
  济尔哈朗领着援军赶来的时候,官道上几乎被北上投降的军民塞住了,上万人默默地服从了后金军地命令,老老实实烧掉了自己的屋
子,背上家产向着锦州走去。据济尔哈朗描述,他沿着官道南行时,他地部队就像是洪流中的一叶轻舟,仿佛随时都会被投降的辽西明军
掀翻。
  因为收获颇丰,所以莽古尔泰和济尔哈朗一时就不再继续南下,而是喊来了岳托、阿济格一起开始搬运财产。
  在后金忙碌着给辽西搬家的时候,皇太极还在执著于劝降赵率教:这天皇太极向锦州守将赵率教提出一个建议:在城外打一仗定胜负
,后金出十个人,明军出一千人,如果后金赢了,那明军就投降;如果明军赢了,后金就解围。
  赵率教反问皇太极道:如果你趁机抢城门怎么办?
  皇太极发誓说:我保证不趁机抢城门。
  赵率教回答道:我信不过你!
  皇太极遂大骂赵率教:“如野獲入穴,藏匿首尾,狂嗥自得,以为莫能谁何!?”
  同一天皇太极派传令兵飞奔回辽阳,命令后金各牛录紧急动员,再出动大批人手来辽西走廊搬家。听说皇太极收获极大后,刚回到辽
阳的阿敏和代善也急忙出发,他们连尚在朝鲜还没有返回辽中的大军都顾不得等,匆忙收集了两万旗丁和包衣,连夜就推着小车向辽西走
廊赶来。
  环绕锦州的后金军从五月十六日一直搬运到五月二十二日,然后围着锦州挖了三条沟用以围困赵率教,并留下部分兵力看守锦州城。
后金军主力随即沿官道南下。开始收集宁远附近的遗留粮草、物资。
  ……
  五月二十四日,福建、汀州府,汀州。
  黄石和出城送行的官员商民拱手道别,然后跳上马无声地挥了一下手,鼓声又一次隆隆地响起,红旗也紧跟着黄石开始向前移动。旗
帜后面的士兵们紧紧握着手中的武器,神情严肃地迈动脚步,滚滚向西行进。
  洪安通凑近了黄石身边低声报告道:“大帅,再向前就是江西地界了。嗯,是州府,瑞金。”
  “是,我知道。”
  从富宁州出发十六天以来,救火营已经走过了五百五十里地,平均每天行进近三十五里地,这个速度比黄石预计地速度还要快一些。
不过这种长期地行军还要持续几十天。黄石对士兵到底还能坚持多久,其实心中也并无很大把握。
  一路行来已经有十几个士兵因为生病而掉队了,不过反正是在本国的土地上行军,黄石完全不必为掉队的士兵而停下脚步。周围的官
府允诺派人照顾这些士兵。如果掉队的士兵人数不是很多的话,地方行政机构甚至还能为他们安排驿马,以便让他们追赶队伍。
  等出了城以后,黄石一跃下马,当先和士兵一起沿着官道步行。行军途中总有偶然事件,黄石已经下令除了内卫队和工兵队用马外。
其他所有的马匹都只能为轻伤员和病号服务,此外谁都不能使用马力。入城的时候黄石不打算太过引人注目,所以会骑一会儿马,但一等
出城以后,黄石就会以身作则地和士兵们一起步行。
  在黄石的这支队伍中,那些军马大概是负担最轻松地了,它们不但什么也不背负,就连草料都是士兵替它们扛着的。不过即使以这样
的轻松步调行军。马匹还是在不停地掉。这些马每天都要吃好几斤粮食来恢复体力,夜里也会有辎重兵喂给它们夜料。但如果不出意外的
话,黄石估计顶多再有二十天,从福建出来的军马就都要跟不上队伍了。
  现在打头阵的内卫和工兵们的骑乘用马已经都是在附近驿站换地马了,黄石暗暗下了决心,等到了江西境内就不再保留马力了,除了
留下几匹马继续做实验外,剩下的马干脆就豁出去用,用完就换好了。
  每到一个道路岔口,就会看到一、两个救火营工兵队或是福宁镇内卫的官兵,他们无声地指挥着部队走上正确的岔口,然后朝着庞大
地纵队致敬。这些日子来,派出去的工兵一次次发现路况的问题,或是提前计算好小路的分流能力,他们的工作让全营官兵少走了无数弯
路。
  黄石很有创意,让内卫的官兵都戴上染得雪白地头盔,就差在上面写上“宪兵”两个字了。至于工兵,黄石本想给他们戴绿色的头盔
,但这个设计遭到了工兵上下官兵的一致反对,所以现在工兵的头盔都被染成黄色。
  走着走着,一个白盔骑士策马直奔到黄石身边,俯身向他大声汇报道:“大帅,前方三里处路边有一个村庄。”
  黄石脚下毫不停留,只是淡淡地应声道:“知道了,去吧。”
  “遵命。”那个白盔骑士郑重地敬了一个礼,然后奋力夹紧马腹,向着前路绝尘而去。
  密密麻麻的羽林从那个小村子前通过时,村内一些老人和小孩纷纷站在路边,静静地看着这支不同寻常的部队。
  黄石大步跨过村庄的时候,奋力挥舞着右臂,大声地喊道:“勇敢,胜利!”
  “勇敢,胜利!”
  救火营士兵也齐声高喊着,同时吧右手中的武器有节奏地向右上方高举两次。
  “勇敢,胜利!”
  随着密密麻麻地羽林连绵不断地从村前经过,嘹亮的喊声也一直回荡在这个小小地村子上空。经过每一个村庄时,救火营的官兵都会
这样高声地喊着号子。而每当这时,他们的脚步仿佛都会变得更加轻快,即使是在日头偏西的黄昏时,官兵发出激昂地号子时,也会同时
把他们满身地疲倦同时驱逐出去。
  中午时分。救火营开进了预定的休息地点。从附近找来帮忙的百姓已经把食物准备好了。根据最新的命令,救火营士兵在领取食物时
必须向周围的百姓大声道谢,然后才可以拿走他们的那一份。
  “多谢,多谢。”张承业连着大声说了两遍,然后才捧着自己的那几个大包子跑到一边准备开始吃,就在又饥又饿的张承业准备咬下
第一口前,一个百姓突然把一瓢水递到了他的面前,张承业马上站了起来,接过水瓢地同时又忙不迭地说道:“多谢。多谢。”
  黄石动员了他手里的一切宣传手段向官兵们宣传这些百姓的义举,他告诉将士们没有这些百姓卖给他们食物、并帮他们做饭的话,他
们就要饿肚子或者吃凉东西了。这些话黄石天天讲、日日说,听得张承业耳朵都快起茧子了,不过张承业可不敢说一句废话,王启年的借
鉴他还记忆犹新。
  上次王启年在黄石讲话时小声咕哝了一声:“他们不是也收银子么?”
  就为了这么一句牢骚话,黄石当即就翻脸不认人地把王启年从千总降成把总了。只是让他暂时先挂着加衔千总的名号,继续带队罢了
。黄石还声称,念在王启年初犯,仅仅从轻处置而已。要是他再从哪个军官的嘴里听到类似地话,那个军官就不用留在救火营里了,而会
被立刻送回福宁镇打入预备军官序列。
  这些天黄石把他的这个观点重复了一遍又一遍:不管这些百姓是不是收钱,他们卖东西给救火营就是人情,百姓帮救火营做的所有工
作都是义举;凡是给救火营帮过忙的百姓都是义民、义士;正是在这些义士地帮助下,救火营才可以轻装行军。才可以不用自己从福宁镇
运粮食来;他黄石对这些义举无以为报,只能送给这些义士市价两倍的银子,聊表寸心罢了。
  随着内卫队、忠君爱国天主教和军官系统的一遍又一遍的洗脑,张承业渐渐也觉得黄石说的有些道理,而他的士兵们也都越来越对沿
途遇到地百姓心存感激。
  救火营官兵吃饭的时候,黄石一边让洪安通把远超过市价的银子交给村民首领,一边亲自再三向那个长老表示感谢。
  直到满脸不好意思的长老离开后,黄石才松了一口气并开始吃他的那一份伙食。
  洪安通一边大口地咬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