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古代电子书 > (步步精心3)红妆俊仵作(出书版) 作者:童绘 >

第5节

(步步精心3)红妆俊仵作(出书版) 作者:童绘-第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往不是没听过旁人议论她与三哥负责验尸的案子,多数时候,不都听听罢了,哪会在心中自问自答、思考良久?

  脑中骞地窜进一张白净的脸,他眼里没有一丝鄙夷,只是带着微微笑意。

  片刻,她甩甩头。大约是吃大人、住大人的吧,又一直听人说起开堂审案之事,才会突然想起有这么一个人,与他的笑……

  「阿九。」

  循声抬头,身边所站之人竟换成了贾护卫。陶知行眨眨眼,方才耳边魏师爷还说得起劲,什么时候离去,她已记不起。

  贾护卫将手中之物置于桌上的空位,大刺剌地坐在了她对面的位子,那震耳欲聋的声音说道:

  「我说阿九,这几日啊,你可知大人」

  「我知。」原本没有习惯打断别人说话,但陶知行抠抠发疼的耳壳,

  点头道:「今日升堂,凶手认罪。」两句话总结了衙役与魏师爷的话,大概也是贾护卫想说的话。

  「……是魏师爷告诉你的?」贾护卫收了收声,再道:「方才我见他从这走出去。」

  「是魏师爷告诉我的。」陶知行点头附和,本想以此减短两人的对话,不想贾护卫神秘地向她靠近,压低声音说:

  「阿九,我知道那日是魏师爷救了你,所以你可能对他心存感激。」

  那日她在池塘中弯身搜索,半天未果,远方突传来一声高呼,接着有人投入池塘中向她奔来,不小心滑了一跤,摔了个四脚朝天,那人便是魏师爷。不知贾护卫说的可是同一件事?魁梧身影忽而欺近,陶知行直觉悄悄往后退,等着他把话说下去。

  「可你得明白,有些人不如外表那样,好像是个好人……不,其实仔细瞧瞧魏师爷也挺贼头贼脑的……我的意思是,很多人说话好听,为人不见得就好。阿九,我这么说你可明白?」

  他说得神秘过头,陶知行挑眉……贾护卫想说人不可貌相吗?她点点头,又摇摇头。

  贾护卫啧了声,有些懊恼地抓抓头,干脆直说了:「阿九,我没魏师爷那般会耍嘴皮子,与你也尚不熟识,可我见大人待你极好,所以今日必要提点你一番,你可要听清楚了。」

  陶知行盯着他十分正经的脸,道:「贾护卫请指教。」

  沉默了会,他才缓缓道来:「我自小跟随大人、保护大人,要说我是大人身边最亲信之人也不为过。直到三年前,大人一直在大理寺为官,仕途大好,却不慎卷入寺台陈大人与刑部尚书钱大人的斗争,成了牺牲品,被贬至此,要翻身怕是难如登天了。」

  官场沉浮,一如人生,被命运二字左右……犹记得大哥当时辞官返乡,说过这么样的一句话。

  她不过是福平的一名仵作,贾护卫说的这些,与她何干?陶知行拧拧眉,不甚了解他想表达些什么。

  「虽说大人已远离京中,可钱大人仍紧咬不放,只因他认定了大人手中握有」语气戛然而止,贾护卫咬咬唇,转道:「总之,钱大人误以为大人握有了一样他非得到手不可的东西,所以……所以派了人日夜监视大人。」说着说着,他警觉地看看左右。

  陶知行松了口气,十分感谢贾护卫没说出究竟大人握有「什么」。她与三哥验过的尸体中,为数不少是因听了不该听的秘密、拿了不该拿的东西而招祸……她直觉这对话不该再持续下去,才张口,贾护卫抢先道:

  「钱大人派来监视大人的人,便是魏师爷。唔……阿九,你为何要捂住耳朵?」

  啧。陶知行两手还按在耳旁,撇过头去不看他说话时的唇形。

  「阿九,」贾护卫伸手将他两手拉下,说着:「我当说的都说了,总之,你莫要与魏师爷走得过近,以免惹祸上身,明白吗?」

  贾护卫抛下话便起身离去,陶知行望了那背影一阵。若对他的话认真,那才真会惹祸上身吧!恼着,她继续埋低头。

 

  天边霞彩色暖,微风拂来,带来些许春日里特有的花草香。

  上回亭中下棋,这院中还有残雪未融,风里,是剌人寒意。廊下,江兰舟单手背在身后,停下步伐遥望小亭。

  石造的小巧凉亭,四面正正对着东西南北四方,平时空荡无物,等着他在日出时分端来棋盘,招来鹰语对弈;眼前小亭四面安了杏色薄纱,当中映出一道人影。

  定睛细看,人影分成两道,其中一道掀了薄纱步出,速速离去了。

  眼微眯,认出那魁梧大汉正是贾立,薄纱被掀起再落下前,江兰舟看清了亭中一张清朗的侧脸。沉吟半晌,才迈步。

  「打扰了」扬手掀起薄纱入内,一阵咸香传来,再往那小圆石桌上望去,令他不由得一顿。

  陶知行埋低头,油亮亮的两手抓着油亮亮的猪腿,往那油亮亮的嘴里

  送去;闻声抬眼,缓缓放下手,嚼干净吞下了才道:「小的见过大人。」

  「免礼……」江兰舟瞅着堆满桌的东坡碎肉、猪腿与大骨白汤,清一色全是肉,细算着,大约是四、五人份吧;头一低,见到脚边还有两个竹篮,篮中装着陶盅,莫非……

  「是,大人,那是头翁送来的东坡碎肉,说弟兄们吃不下。」回了话,见那白净面上表情疑惑,应是不知自己太讶异将话脱口问出,陶知行不以为意,两手在腰间抹了抹,以袖将凳子上的灰尘拂了去。「大人请坐。」

  还望着那堆了整桌油腻腻的食物,江兰舟眉间微拧;沉默片刻,摇摇头道:「这几盅是衙里弟兄拿来的,那让我猜猜,这些是贾立拿来的,这些嘛……是魏师爷?」

  「……大人英明。」转转眼,陶知行应道。

  那映不出光采的眸子仿佛说着:福平县的衙门就这么丁点大,蒙也能朦中吧……江兰舟失笑道:「吃吧,知行。算一算,我比你大哥还小上几岁,你也见过鹰语、贾立平时与我说话的模样,我是不喜太多规矩、太多束缚,往后在府中,就别要太拘谨了。」语落,他转身卷起左右两张薄纱,这才坐下。

  陶知行依言低头啃着带骨的猪腿肉,亭外风起,吹来小砂粒,粘到了香香油油的猪脚上。皱皴眉,她不明白大人为何要掀纱。

  侧边夕阳透进,江兰舟细看那天生偏深的肤色上,刀刻般的深刻五官,不刻意露出讨喜的表情,不惺惺作态,可也是这缘故吧,教人有些难以亲近。再望进那双眸子,有别于初见木屋中,有别于在惠堂中,眼下只余一片死寂,就连说话语气都显得敷衍应付。

  江兰舟拾起一旁的空盘,顺手盖上陶知行还未碰的肉。「都过三日了,大伙还吃不下肉吗?」

  前齿还在猪脚上,半晌,陶知行缓缓咬下,回着:「怕胡厨子见了伤心,都端来小的这儿了。」

  「那你也真吃得下?」那是几近嘲弄的语气了。陶知行是真不知,还是装作不知衙役把吃不下的肉端来给他,最起先的念头,大约是想捉弄他一番?江兰舟毫不遮掩地打量起他细瘦的身形,尤其卷起的双袖下露出的纤细臂膀,难以看出他竟能一连三日包办整个府衙的肉食。

  「……小的不喜欢浪费食物。」不知大人问话中是否有旁的意思,可她只经历过饿得前胸贴后背,从未经历过吃不下饭。

  闻言,江兰舟笑开了一口白牙。

  三天前,差人备妥了猪肉、利器,大清早衙中上下便到了惠堂中,

  众目睽睽之下陶知行手持不同的利器或刺或划,折磨得那几块猪肉伤痕累累;后来气喘吁吁地收工,度量出了几个数,呈报了推断的凶器为何、如何行凶,最后陶知行道:那猪肉、猪脚可送至厨房,已与胡厨子说好了给弟兄们加菜。

  记忆犹新,江兰舟差点又笑出声来。

  是在那块猪肉被戳到皮开肉绽、血肉模糊时,还是在陶知行说出给弟兄们加菜时,几名衙役冲出惠堂外,接着呕声连绵不绝,有如滔滔江水?

  再接着,便是连日没人吃得下胡厨子拿手东坡碎肉、红烧猪脚与肉汤的光景了。他说道:「知行那招实地演练,把大伙给吓坏了。」

  「小的本意并非吓人的……」语气十分无奈。陶知行反省过了,过往都是自己一人在小木屋中闭门造车,如今明白,她以为最十足十求证之法、十足十不浪费材料之法,在他人眼中却是令人作呕至极。

  不管如何,被她捅过的猪肉,胡厨子大赞松软许多,十分好煮;胡厨子懂得欣赏,她又怎能不尽心捧场?

  江兰舟也无责怪之意。早在陶知行要求备齐材料之时,他已猜到一二,只是亲眼所见仍抑不住惊诧。「我不记得知方从前用过此法。」

  「大哥检验手法正统,是知行胡来……」三哥无意间发现时差点没揍她一顿;若大哥知道家中捏的饺子、包子馅料来自被她摧残过的肉渣,大概不是将她禁足七日可以了事的。

  陶知行不经意觑了眼前人一眼;面对一个仵作这般胡来,身为县令,他的反应竟是一笑置之吗?

  「能正确判断凶器,便不算胡来。」没放过那短暂停留在自己身上的视线,江兰舟笑道:「可若你是在试探我,知行,我希望那是最后一次。」他指的不是他提出的要求,而是惠堂中他若有似无的挑衅。

  陶知行不会否认她的确想看看大人究竟能任她胡来到何种程度,所以要求堂上演练一番,要求出衙寻线索;那些,早已远远超过一个仵作被付予的职权。她不否认试探,因为……想了想,她直问:「大人不也在试探小的吗?」

  江兰舟但笑不语。

  一路由日江行来,甚至入了惠堂,大人没提过关于此案的只字片语,验尸过程中也只是静静旁观,不就是想看她能单从一具尸体上探出多少端倪?想探她的底,看她是否够格成为他堂上的仵作,不是吗?陶知行有些不服地道:「大人,有件事,小的不知当不当问。」

  江兰舟倒想问问还有什么话是陶知行不敢说的。「说。」

  「那晚,摸黑入惠堂,细细再检视过大体的,是大人吗?」依照律例,验尸不能私验,更不能夜验;无视规矩的公门中人自然是不少的,真正令陶知行耿耿于怀的不是大人在深夜独自验尸。

  一个县令,且还是在大理寺待过之人,会验尸不稀奇;陶知行不明白的是,大人分明深谙检验之道,手法有别于陶氏,所用器具更趋近某一传统流派……她曾讶异尸身保存完好,现在想来应是出于他的指示。

  那么,为何他又将尸身放置多时?再者,虽是初来乍到,但陶知行认为福平县是平和之地,就算此案需要仵作相验,也犯不着千里迢迢到日江去会大哥,逼得大哥订下两年之约吧?

  「没错,是我。」他想错了,陶知行不是在挑衅。或许他们都是同一类人,见到一条线索、一处伤口,便不可自拔地去追究起因罢了。江兰舟大方承认道:「因为知方说你检验技巧不在他之下,而我见你年纪轻轻,所以心存疑惑。」

  这……十分合情合理。他的坦然反倒让她觉得自己理亏了。陶知行蹙起眉,问着:「那大人试探过后,可有心得?」

  那直接的问话令他哈哈大笑,回道:「有。所以今日想同你说两件事。」

  陶知行看着大人从襟中掏出一个小瓶,放在了堆满猪脚骨的碟子旁。

  她看了许久,说不出话。

  这……莫非是……

  「麻油。」江兰舟特地差人出县城买回来的。他得意地道:「这间油行从前朝经营至今,肃州每年送入宫的贡品中少不了它。惠堂里的麻油应是此衙建好时便收了待用的,早已变质,其味扰鼻,别要再用了。」

  转转眼,陶知行吸了吸油亮的手指,抠抠脑袋。她小声问道:「这是麻香堂的纯正金标牧童戏水黑麻油吗?」

  「……你真内行。」江兰舟想起陶知行验尸前烧完皂角,抹了麻油在鼻下时的表情,不禁扬了扬嘴角。昨夜重验尸体时,自己也对那瓶陈年老油露出了同一表情。「此案已结,福平县一向安宁,往后应是用不上的。就当你大哥故友送你的见面礼,也算我为先前的试探给你赔礼吧。」

  「谢大人。」她也不推拒,大方地收了。陶知行盯着那精巧小瓶身上的金边图案好一会,伸出了手想拿近瞧瞧,却想起两手沾满油渍而作罢。

  这种等级的货色连大哥都没用过的,三哥跟她就更别提了。本来仵作是不该太在意这些,可抹在鼻下的麻油若是散发怪味,只会扰乱思考;这款麻香堂的纯正金标牧童戏水黑麻油,油身不过重、不塞鼻,油味只要不下锅便引不出过人醇香,号称仵作三贵人之一,是绝佳的验尸辅助良品哪!可惜,年产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