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古代电子书 > 富春山居 作者:扫雪煮茶(晋江vip2013.12.23完结) >

第37节

富春山居 作者:扫雪煮茶(晋江vip2013.12.23完结)-第3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说先生是个忠厚老实的?李知远还没有从方才英华调皮的微笑里跳出来,又被先生一闷棍打倒。
    柳氏洗过眼睛,叹息道:“其实置几十顷祭田倒可以分文不缴的,可惜咱们不是长房,这事做不来。”
    王翰林也叹息,道:“可怜人心不足,他们原来将田寄在我们这房名下,这二三十年也少缴了不少铜钱。今日我不肯,就差指着我鼻子骂我富贵忘本。”
    “贵亲已经很讲道理了,还不曾每日饭时端空碗过来。”耀宗看母亲眼色,过来替父亲捏胳膊,笑道:“我就记得我们家隔壁那个胡大人,因事丢了官,母亲包了十两银子打发儿子送过去。胡大人将了银子去买米,他儿子跟我抱怨说从前每到发薪日亲戚朋友几十人等在他家伸手要钱。他家养活几十家人,丢了官家徒四壁,旧日亲友一个都不上门。”
    “似胡大人那般,咳咳,”王翰林把脸一板,道:“你们几个,一说起闲话来比上课时精神几倍,明日不是说文会,都预备好了?”
    英华“呀”了一声,笑道:“赵世兄叫我写字谜,还有几十张不曾抄。”
    耀宗就道:“拿来,二哥替你抄。”
    王翰林拉着柳氏后头去替她画眉去了。英华捧着铜盆随后跟上。
    前院只得他们四个,耀宗就盯着赵十二,冷笑两声,道:“听说你跟我爹求亲,要娶我妹子?”
    赵十二涨红了脸,点点头,道:“我已写信回去给我父亲,央他使人来和老师提亲。父王一向疼爱我,必许的。”
    耀宗一拳打到他的肚上,啐道:“这一拳打你,是打你一厢情愿。”又一拳打过去,比前一拳略轻,“这一拳打你,是打你仗势欺人。”又是第三拳,却是叫杨小八接住了。
    杨小八求情,道:“二哥,莫打了。”
    耀宗一脚把杨小八踢开,怒道:“打的就是他。休说我家英华不喜欢他,便是喜欢他,他能娶我妹子为妻?必许,许我妹子做妾罢?我呸!”越说越恼,撸袖子还要打。
    李知远拦腰抱住耀宗,劝他:“有话好好说。”
    赵十二捂着肚子,疼的说不出话来。杨小八把他背到背上,一溜烟跑了。耀宗挣开李知远,恨道:“还有你,你还是不是男人!”
    “我?”李知远肚上也挨了耀宗一拳,吃痛退后两步,道:“王二哥你为何打我?”
    “你不是看上我妹子了么?”王耀宗进一步,李知远就退一步,耀宗估量再打不到人家,站定了道:“你就看着这臭小子纠缠你的心上人,你也不揍他几下?”
    “他并没有纠缠英华妹妹。”李知远苦笑道:“二哥,他求亲老师也不曾许,打他作甚。”
    王耀宗语塞,恨道:“他看中英华,不论是妻是妾,我家都会不许,可是他求亲都不许,旁人哪个还敢来说亲?想起来就恨不能再揍他几下。”
    我敢,我想啊,李知远的心在呐喊。可是求亲这话哪里那样容易说出来的,家里老娘还没有搞定呢,不搞定先她老人家,英华嫁过去也没有好日子过啊。
    英华提着一只小巧的竹篮过来,隔着老远看李知远额角沁汗,忙跑过来问:“你怎么了?可是哪里疼?”
    李知远笑道:“热的,咱们到书房去罢。”
    英华看哥哥额上也有汗,到底把捏在手里的手帕递到哥哥手里,笑道“哥哥揩汗。”
    耀宗示威的看了一眼知远,慢慢擦汗。李知远便去接英华的竹篮,笑道:“芳歌问你明日可去文会耍。若去,我搬个屏风去,给你们单隔个位子在一边可好?”
    英华眉眼里都是笑意,微微点头。到了书房里,英华把裁好的纸条分把他两个,又把待条的字谜分与他两个,自去滴水磨墨。耀宗冷眼看他两个,虽然两个眉眼相接甚有情意的样子,然发乎情止乎礼,却是没法子挑李知远的刺,若要说自家妹子的不是,当着外人的面,实是说不得。是以耀宗只默默写字。
    英华早把两个衣袖卷起,,磨了一会,看墨斗里的墨汁差不多够了,她便把墨汁收干的纸条叠好,每十张用废纸一缠,整整齐齐码在竹篮里。
    将将写完,杨小八进来,笑道:“二哥,我有话说。”看见英华也在,愣了一下,道:“妹子,我想吃酸梅汤。”
    耀宗便道:“点几盏酸梅汤来,洒几粒桂花。”把英华支走,杨小八便从怀里把一封信取出来,搁到耀宗面前,道:“这是他那日求亲被拒回去写的家书,他的管家寇大听说你来家,叫我把你处置。”
    耀宗拆开来看看,松了一口气,道:“还好还好,晚上我要请寇大吃酒。你要二哥怎么谢你,我那匹马送你罢。”把信揣到怀里,脸色就好看许多。
    杨小八笑笑,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他这是头一回挨打,还恼呢,我回去再劝劝他。”说罢深深看了李知远一眼,匆匆走了。
    英华捧一壶酸梅汤过来,发现杨小八走了,好笑道:“这人,我现点了一壶汤来。他倒跑了。”
    耀宗笑道:“二哥我来家连口水都没吃,都孝敬我罢。”取了个大盏倒了一盏慢慢吃着。英华寻了个青瓷盏顷得有大半盏,问李知远:“怕不怕酸。”
    李知远摇摇头,她就倒至八分满,双手递与他。李知远去接,手指头轻轻擦着手指头,两个不约而同去看耀宗,面上俱装做若无其事的样子。
    耀宗看不得他们这般,啐道:“装什么装!英华,二哥问你,这小子哪里好?”
    “啊。”英华手里的瓷壶差点跌出去。她握紧了瓷壶,想了一想,道:“这人有时候是有点讨厌。”
    李知远只觉得脑袋嗡的一下,就被酸梅汤呛了一口。
    英华笑出声来,轻声道:“可是妹子看着他,就觉得很快活。”她笑眼看向李知远,眼睛微微眯起,“你呢,你觉得我哪里好?”
    李知远又呛了一口,手忙脚乱把酸梅汤搁在桌上,慢慢道:“先起,我觉得你温柔安静,所以喜欢看你。后来,我觉得你挥拳打人也怪有意思的。”
    “我妹子可不是温柔安静的人。”王耀宗的语气好像没有搀水的酸梅卤,“挥拳打人都是小事,她惯常使马鞭打人。”
    “真的?”李知远看向英华。
    英华瞪二哥一眼,羞答答道:“打过几次架,使的是马鞭。”
    耀宗抱着胳膊斜眼看李知远,:“要娶我妹子呢,一要捱得打,二要老实听话。”
    “二哥!”英华推耀宗,“你都和人家说什么!”
    “难道你中意的不是他,是赵恒那臭小子?”耀宗板起脸,道:“到底是哪个?”
    “是李知远!”英华恼了,竖起两道秀气的眉毛,恨道:“我喜欢李知远,你要问几遍!”说罢脸蛋红的像庙里才涮过漆的柱子,挥起拳头重重在耀宗肩上敲了两记,飞一般跑了。
    耀宗疼的龇牙,甩胳膊暴跳。当着这个爱挥拳的王二哥的面,李知远不敢笑,低头把字条俱都理好,道:“二哥晚上去不去踢球?”
    “就你?”耀宗冷笑几声,道:“把你和杨小八两个捆一块,也不是我对手。”
    “是不是对手,比一比才晓得呀。”李知远提起竹篮,道:“知远在镇口静候二哥大驾。”
    耀宗道声就来,也不送他,径直到梧桐院,把瞒下的那封信交给柳氏,又道:“儿子觉得先替妹子定亲也罢了。晋王甚是疼爱赵恒,若是这信真送回京里,只怕我妹子就要给赵恒做妾了。”
    柳夫人教女
    柳氏把信摊开看过,皱眉半日,道:“把这信还给寇大,恒儿求的事不会成。”
    “母亲!”耀宗道:“若是晋王要把妹子给赵恒做妾……”
    “不会的。”柳氏道:“官家虽然有戏言说将来要把皇位传给晋王,然说了这么些年也没动静,想来只是说说罢了。晋王再疼赵恒这孩子,也不至于糊涂到给他纳官员之女为妾。”
    王翰林把信折好塞回信封,长叹一口气道:“官家为何执意要迁都,还不是因为晋王……”
    “老爷,莫论国是!”柳氏打断他,道:“恒儿是你学生,柳杨两家又和晋王是快刀剪不断的亲戚,咱们在外人眼里,是铁打的晋王党。”
    “把信送回去罢。”耀宗站在那里不肯动,柳氏推他,道:“晓得你疼爱你妹妹,爹娘心里有数,不会把她给人做妾的。”
    “那先给英华寻个好女婿订亲!”耀宗还要说,到底被柳氏推出去了。
    柳氏把儿子打发出去,看王翰林皱眉,好笑道:“这能是多大的事,老爷你愁什么?”
    “我愁耀宗的亲事。”王翰林恼道:“房里现有梨蕊那个一个美婢,正经人家谁肯和咱们结亲?远远的寻个好人家,给梨蕊配份嫁妆,先把她嫁了也罢。”
    柳氏想了想,道:“这样做也使得,不过,儿子那头你和他说,必要他依了才可行事。不然依令郎那个脾气,还不晓得要闹出什么事来。”
    虽然老两口都没把赵恒写信回家要求亲的事当个大事,然柳氏转念一想:女儿和赵恒也算青梅竹马,赵恒如今像是对她有情的样子,人又生的俊。若是女儿对他有情,那可怎么好?柳氏越想越心惊,她原是个爽快的人,到自家女儿头上还是要三思而行,想了一会翻出一本帐来,走到女儿院里,就把杏仁几个打发出去,叫英华看帐。
    英华捏着帐本和母亲撒娇,要晚上看。柳氏道:“你先看,看完了娘还有话和你讲。”
    英华方才当着李知远的面说喜欢他,来家越想越害臊,恼羞喜诸般滋味齐上心头,哪里看得进去那帐,略翻了几页,因母亲看着她,就道:“这是我们家这些年来的家用年帐?没有算错呀。”
    柳氏道:“你既然晓得是年帐,从头再看看。”语气已经不大好。
    英华低头从第一页翻开看,第一年是母亲才嫁过来的那一年,各项杂费使用归总,一共五百千钱,柴米油盐俱是欠着铺子的,累年亏空约有一千两。收入只是父亲的俸禄和养廉钱并官家的赏赐。第二年给大哥娶亲,亏空累计二千两,然那一年没有寄钱回富春,母亲就拿着家里的钱贩了一回丝,赚了一千两银,等于第二年家里收入三千两,填了亏空还有一千两的收入,第三年五姨借了二千两,过了十个月还上,所以也不曾寄钱回老家,母亲就拿这个钱置了一个小庄,从那以后,家里吃用都不怎么花钱了,每年父亲的润笔五十八十的存下来,一年也有三五百两,母亲将去贩丝贩酒,除去人情来往,每年都能存几百两下来。家里这些年来的帐,英华大略都看过,然这一回再细细看这本总帐,便觉父母亲极不容易,燕子叼泥做窝般一点点零碎攒起,好不容易积下近万的家事。
    柳氏看女儿若有所思,便道:“英华,你看这本帐上,有两年不曾寄回老家银钱,你说说缘故儿。”
    “第一年是大哥成亲,第二年是五姨借钱。”英华答的很快,“只有这两年。不过……”英华迟疑了一下,道:“五姨不像是缺银子的人呀。”
    柳氏微笑道:“是娘托五姨借的。”英华愣住了,不解的看着母亲。
    柳氏道:“这节且放下,我再问你,若是母亲不做小生意,就靠你爹爹的润笔,咱们家的日子可过得?”
    “没法过。”英华道:“咱们家的家用算是极省的了,一年顶少也要二三百两,还要寄二百回乡给大哥,还有人情来去。若是母亲不做小生意,就要拿自己的嫁妆贴。”
    “母亲贴不起么?”柳氏看英华皱眉,又问。
    “贴得起。”英华笑道:“爹爹不肯,所以母亲宁肯和爹爹一起吃苦,对不对?”
    女儿还是天真,柳氏摇头笑笑,道:“你大姨和二姨的嫁妆和娘是一样多的,她们现在情形如何?”
    “大姨,她把嫁妆交给公婆,……”英华怪难为情的,笑道:“听讲小舅舅现在每年贴她二百两银?”
    “二姨呢,”柳氏摸摸女儿的头发,柔声道:“她嫁的那人,和咱们隔壁胡大人似的,她嫁过去五年不到就把嫁妆都贴完了,她的两个女孩儿,是我和五姨,小舅舅替她们备的嫁妆。”
    柳氏看女儿听故事一般听的有趣,长叹一口气,道:“你大姨和二姨比娘要大十岁,嫁人之后受的那气,我们都看在眼里。我嫁给你爹爹原是两情相悦,然也实是不晓得他每年几乎要把所有的收入都寄回老家。可是嫁都嫁了,待何如?你爹爹是极好的人,可是我若是一味听从丈夫的话,那我的日子还不如你大姨和二姨。
    是以你大哥成亲那年,我送信让在京城的黄家人出头,拦了一年不让你爹爹寄钱回家。第二年又让你五姨来借钱。你五姨借的那二千两呢,你外祖父拿去贩酒,到辽国走了一个来回,就变成四千两,两个来回,就是八千两。到了年底你外祖父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